刘世英
我们决定要倾力打造一套企业家“坎”系列丛书,源于一次采访中的触动。
早在2008年5月,我和同伴一起驱车去北京郊区顺义汇源果汁总部采访,汇源果汁创始人朱新礼总裁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采访过程中,朱总始终保持着他谦和、招牌式的微笑,给我们回顾了汇源的艰苦创业历程,末了朱总突然感慨地说:“任何企业都会有挫折和失误,其实和成功经验相比起来,失败经验更值得总结。如果你们写一些企业的失败和挫折,我愿意用经费来支持你们!”
朱总的话,给我了很大启发。吴晓波先生的《大败局》为何如此受热捧,原因也在于他大胆解剖了企业的失败基因。自从这次采访后,我一直有着挖掘知名企业挫折和失误的想法,以给他人提供启迪或警示。巧合的是,我们在创作《谁认识马云》、《马云创业思维》而采访马云时,马云也说,现在说阿里巴巴成功还太早,如果我退休了,我要写一本“阿里巴巴的1001个错误”。马云的玩笑话,却给了我们这些财经创作者很大感触,其实企业家、创业者,甚至还有普通管理者,更需要获知别人的失败教训,以及应对困境的办法。从2009年年底起,我们组织团队开始了“坎”系列的策划与创作,潜心挖掘深藏在中国众多知名企业背后的这一宝贵财富。当然,我们没有去找朱新礼要支持经费,一则他挣钱也不容易,其良苦用心我已是十分感动;二则这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30年的积蓄,作为中国财经思想传承者的我们,有义务去挖掘和总结它们。
之所以称之为“坎”系列,是因为“坎”既包含了企业所犯的错误,也包含了企业遭受的挫折和面临的困境,而后者则更具有普遍性,对读者也更有价值。华为任正非当年进行海外市场拓展时,四年未获得一单,如此困境自然是他经历的一个大坎;百度李彦宏常遭遇竞价排名和版权问题的质疑,官司缠身,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必须要迈过的坎;阿里巴巴马云由于“中国供应商涉嫌欺诈”问题,不得不挥泪斩马谡,批准B2B公司CEO卫哲、COO李旭晖引咎辞职的请求,由此引发的高层地震也是马云必须面对的一道大坎……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只要存在一天,必然要面对种种的坎。所以,我认为,我们策划创作的“坎”系列犹如一面镜子,从中能观察到企业发展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挫折和挑战。你如果认真阅读“坎”系列,必定会有所获,因为这些坎已经存在或者可能将要存在于你的企业之中。倘若能给你在应对各种“坎”时起到启迪作用,我们也将倍感欣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异常迅猛,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由于各行业的性质不同,其遭遇的各种困境和挫折类型自然也各不相同,比如电子商务企业通常遭遇的坎和通信企业通常遭遇的坎是存在较大差异的。为此,本系列丛书根据行业的不同和企业家影响力的大小,选择了联想柳传志、海尔张瑞敏、华为任正非、阿里巴巴马云、百度李彦宏、巨人集团史玉柱、新东方俞敏洪、吉利李书福等作为代表,分别深度解析他们在开疆拓土的征途中遭遇的各种坎。这些企业家在取得辉煌业绩的同时,背后也充满了无数的辛酸和坎坷。
为了便于读者快捷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本系列丛书结构上采用了简便的四段式处理,即分为:“遭遇难题”,简明扼要地介绍所遭遇的困境和挫折,或者所犯的错误;“来龙去脉”,用故事的形式介绍“坎”的详细经过;“应对策略”,介绍针对出现的坎而采取的对策以及带来的效果;“经验启示”,坎的背后,总能总结到不少经验教训,这些能让后来者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从策划到出版面市,本系列丛书已经耗时将近三年。在此,要感谢对本系列丛书提出宝贵意见的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老师,着名品牌专家艾丰老师,《中国企业家》前社长刘东华老师等,感谢广天响石文化团队的彭征、金晨、刘鸿飞、钟铭、王永亮、叶俊海等人,他们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还有当代中国出版社的编辑,他们的严格审校,使得本丛书得以顺利出版。
以此为序。
2011年8月15于北京昆玉河畔
(刘世英,“坎”系列丛书主编。财经传记作家,北京大学国际EMBA,着名财经图书策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