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骏、刘宁就是这家滑行3年零6个月最后失败的沪科公司的主人,他们分别在2001年7~9月间离开华为,没过两个月就各出资25万元成立了沪科。随着扩张的到来,公司陆续聘用了秦学军等20多名华为公司光网络技术研发的老同事一起做事。几乎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一帮年轻人在同行惊羡的目光中通过了很多地区运营商的入网测试,并获得入网许可证。
但谁也没有想到2002年10月,华为在上海一中院提起民事诉讼,向沪科索赔200万元。华为认为王、刘、秦等人违背了跟自己签订的相关保密协议,利用在华为工作期间掌握的以及被告人秦学军从华为窃取的光网络设备的相关技术资料,完成了有关产品技术文档的制作,并发送给贝尔。判决结果为,认定3名被告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其中王志骏和刘宁为主犯,各判处有期徒刑3年,各处罚金5万元,秦学军为从犯,判处其有期徒刑2年,处罚金3万元。
这些案例足以说明企业要对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对他人的知识产权充分重视。
第三十六道坎
扬州外国语学校的艰难起步
新东方斥巨资在扬州建立学校,然而作为民办学校,新东方的发展并不是很乐观,初创时期就遭到了种种困难,特别是与各类学校之间的竞争和来自政府的阻力,成为了扬州学校发展的最大难题。
坎里那些事儿
2002年5月18日,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奠基仪式。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共投资3.6亿元,是一所囊括了从小学到高中所有基础教育的寄宿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355亩,建筑设计面积14万平方米,可容纳4000余名寄宿生。学校位于扬州市东部新区,与着名的大运河和景色秀美的茱萸湾公园相邻,周围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教书育人的理想之地。
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的前身是扬州国际学校,这是一所由广陵区在1999年创办的寄宿制双语学校,该校创办三年以来,以“求知、立身”为校训,以优异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很快就成长为省级名校。为了进一步提升扬州国际学校的品牌形象,同时拓展学校的规模,广陵区成立了英才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新东方进行合作办学,创办了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
在筹建新学校的同时,扬州国际学校会同北京新东方的教育专家,对学校原有的课程进行了深度调研,对课程结构、教学系统和教学内容等都进行了重新整合。
比如新开设了思维训练课,培养学生积极、合理、敏捷的思维能力;在语文学科中拓展出听说欣赏课,以促进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英语学科中,专门开设了每天一节的英语活动课,给广大学生创造“说”英语的机会,让英语从课本走向实际生活,帮助孩子们养成说英语、用英语的习惯。
对于这些新课程,学生们都很喜欢,因为觉得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了许多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甚至有学生提出要延长新课程的时间。任课教师也普遍感到,新课程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即使新东方做了这么多的工作,但是学校在初创时期还是困难重重,因为新东方是民办学校,在与公办学校的竞争中总是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全国大环境不利于基础教育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与公办学校的竞争中,民办学校明显处于劣势。据有关专家统计,到2005年6月,我国基础教育中纯民办的学校,80%以上倒闭,2006年,这种势头还在加剧。
扬州城有很好的公立学校,小学有育才、汶河、东关小学等,初中有扬中树人学校、梅岭中学等,高中有扬州中学、扬大附中、邗江中学等。这些公办学校都是江苏的一流学校。在这样一个强手如林、选择很多的环境,一所民办学校要生存和发展,竞争压力很大。并且,“名校办民校”现象在扬州已形成气候,很多着名公办学校都有民办学校,对新东方的生存构成威胁。
当时,扬州城区人口不足60万,人均收入也较低,2003年,扬州全市在岗职工年均工资为13799元,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705元。这种城区人数和收入水平的不足,使收费较高的民办学校在生源选择上受到极大的限制。此外,当时的扬州交通不畅,扬州人思想也比较保守,当年统计有择校愿望的市民仅占9.7%。城市里的优秀教师不愿到扬州民校,到扬州民办学校的基本是农村教师,教师流动性强,教育理念也相对落后。
新东方在扬州创办学校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如果得不到良好的解决,新东方不但投入的资金难以回收,而且声誉也会受到严重的损坏。声誉是无形的资产,比看得见的资金更为重要,这些才是新东方集团最担心的问题。
俞敏洪的战术
为了使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能够与各类学校之间有个良好的竞争环境,也让新东方的投资有所回报,俞敏洪带领着各位老师一起解决这些难题。
边建设边发展
俞敏洪将扬州外国语学校分为三期进行投资建设,边建设边办学,滚动发展。第一年,为避免一次投资资金压力大、回收难的情况出现,新东方只招小学和初一学生,暂不招收初三、高三学生,避免没有足够的时间使一般(甚至较差)的生源成为优秀的毕业生,这样就在源头上避免了未来因毕业生成绩差而给学校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兼顾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系
一方面,学校要生存就必须让学生考出好成绩,因为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成绩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为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从长计议,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生存,俞敏洪多次到扬州为家长开讲座,争取家长对新东方的理解和支持。
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一直非常重视抓家长满意率,几年来,家长满意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新东方努力让家长相信:即使您的孩子基础不是很好,但在新东方会天天有进步。这就给学校的发展争取了喘息的时间。
通过努力,北京新东方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第一年小学在全广陵区调研考试中仅得第12名,但到第二年,第三年,都是第一名。初中在第一年招生几乎是1:1录取的情况下,以非常普通的生源,在2006年中考时,进入中考成绩第一方阵,省四星高中达线率高达65%(扬州平均水平只有不到4%)。第一年,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初中部仅有1名同学在省级竞赛中获奖,但到2006年,有70多人次在省级以上的学科竞赛中获奖。
与此同时,新东方对语文、数学、英语、信息等课程作了大量的课程改革,在行为习惯培养、社会实践等方面都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使学生在不耽误成绩的同时,得到全面的发展。
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
一个学校(企业)的生存需要良好的外部关系。新东方非常注重与当地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政府的活动,新东方都积极支持,经常为政府活动提供免费的场所和设施。对于政府的各种检查、视察,新东方也是全力配合。
新东方努力为自己建设好一个外部环境,是为了保证内部环境的和谐,以便把所有精力能用到内部管理上,应用到教学质量的提高上。
坎外真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在创办之初,尽管面临着重重压力,但最终成功实现了突围,成为了名列前茅的名校。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其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最初,相对于民办学校,学生和家长更愿意选择公办学校。但新东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出色的教学质量,打败了一大批公办学校。
正所谓“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对于学校而言,不管公办还是民办,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才是核心竞争力。
知已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军事里经常讲“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也经常比喻“商场如战场”。想要在战争中获得成功,就要百分之百地了解你的对手,只有彻底了解对手了,才能找到制敌的良方,一举攻破。企业也是一样,要成功必须先摸清情况。对市场及竞争对手各个方面都有全面的了解,权衡自己的优势、劣势,在竞争中就会多几分成功的把握。
新东方要在扬州发展时,首先了解整个地区的办学情况以及每个学校的办学实力,然后再层层突破,让自己成长起来。
如果在面对对手的时候,不知道对手的实力,也不分析清楚自己的实力就贸然出击,往往对自己不利。在市场竞争中,既不了解自己的实力,也不分析对手的情况,等待的就只有永远的失败。
第三十七道坎
专注于英语,还是多学科发展?
新东方最初的理念是只做英语培训,为了纯化“只做英语”的理念,还曾关闭了一个当时很火的部门——电脑培训部。但是随着新东方的发展,只做英语的理念似乎不再适应市场的需求,那么下一步,新东方是继续专注于英语,还是向多学科发展?
坎里那些事儿
众所周知,新东方是做英语起家的,新东方发展壮大之后,确立了“只做英语”的理念。主要是英语考试和英语语言教学,最多加上一些其他的语言类,比如说法语、德语之类的教学。为了纯化新东方的“只做英语”理念,新东方还曾召开董事会,关闭了当时一个很火的部门——电脑培训部。新东方提出两个口号,一个叫做“新东方,中国人学英语的地方”,另一个就是“语言就是力量”。
2009年,俞敏洪一个好友的孩子突然不来新东方上课了。俞敏洪打电话过去询问,对方说:“你们只教英语,而另外一家机构还有其他培训,尽管英语没你们教得好,可不如把他带到那个学校去学习。”
通过这件事,俞敏洪开始怀疑新东方的“只做英语”的理念,到底是应该在英语这条道上执着地走下去,还是向学科多元化转型?
俞敏洪的战术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新东方就必须转型,但是转型的战略并不是简单的改变,还要考虑到新东方内部的管理和外部的发展平衡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新东方进行了两大转型,成功地解决了新东方面临的危机。
年龄段上转型
新东方原来的学生,80%以上都是大学生,现在要向低年龄段转型,瞄准高中、初中和小学。年龄段转型以后,授课模式也需要做相应的转变,比如已经是成年人的学生在很大的教室里上课,只要老师讲得好,就没有任何问题。但对于低龄的孩子,自律能力会差一些,老师仅仅讲课讲得好,恐怕还不足以吸引学生。而且,就算这些孩子不表达意见,他们的父母也会提出看法,他们认为小班授课会更适合孩子。
学科上转型
既然家长说了,“如果在新东方除了学习英语,学不到其他学科,那我们就到别处去了。”这就意味着,如果新东方不开设英语之外的学科,连学习英语的生源也会失去。所以,新东方必须进行学科转型。很快,新东方推出中学全科教育,所谓全科,就是数理化一起上了。
目前来看,这个转型还是很成功的。这主要是因为新东方的渠道铺设得比较好,在过去的10年间,俞敏洪没做别的事情,在全国建设了40多家分校,每一家分校下面都有10个以上的教学点,所以在2009年新东方在全国至少有400多个教学点,这意味每个教学点招到10个学生,全国就是4000个学生,如果每个教学点招到1000个学生,那一共就是40万个学生,收益是非常可观的。
坎外真经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转型是必要的
每个企业的发展都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当企业在某一个领域取得长足的发展之后,即进入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稳定是业务发展成熟的表现,但也容易让企业与市场脱节,看不到新领域的发展机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新东方就是这样,它是做英语起家,也在英语领域取得了无可比拟的成绩,却忽视了学生对英语之外的其他学科的学习需求。所以,在意识到这一问题之后,新东方坚决开始了转型之路。事实证明,适应市场的转型是成功的。
第三十八道坎
少儿英语,上还是不上?
2002年,俞敏洪的助理陈向东单枪匹马到武汉开办分校。但是,到武汉之后,陈向东发现不断有家长询问新东方有没有少儿英语。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迅速向总部报告了开办武汉少儿英语的计划,却遭到了强烈反对。新东方要不要做少儿英语?俞敏洪会怎样定夺?
坎里那些事儿
在新东方,如果有一个人比俞敏洪出差更多,喝酒更多,那无疑就是陈向东。陈向东从2000年开始担任俞敏洪的总裁助理一职,到2010年,被任命为新东方教育集团的执行总裁,开始全面协助俞敏洪处理新东方的管理事宜。
陈向东是个有心人,他做俞敏洪助理的时候,经常在各个办公室中间溜达,看看项目主任在做什么,秘书在做什么,学院和家长都有什么疑问。他也观察俞敏洪,观察他怎样和学院交流,怎样与老师交流等,以此来不断地提升自己。陈向东也是个“苦命”人,在新东方,那个比俞敏洪出差更多、喝酒更多的人,就是陈向东。铺市场时,他从广州一路喝到福州,在福州,9个人喝了114瓶啤酒,一直喝到服务员说没菜了,他告诉人家,“没关系,我们不要菜,就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