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大参考(2013-2014)
48867900000024

第24章 智库报告(6)

琉球古代就形成王国,同中国保持了500年的藩邦关系。后来日本以武力占领该国,并于1879年将其改为冲绳县。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兼职教授金德湘认为,依照《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两大法律文件来看,日本对琉球的占有早已被剥夺。美国本应按照《联合国宪章》关于托管地的规定,使琉球走向自治和独立。

《冲绳时报》2013年5月10日的报道中称,日本“用武力吞并冲绳强制合并”的历史是事实。倡导琉球独立的早稻田大学教授稻福惠子表示,“因为岛屿防卫造成的军事化,琉球有被错误的国家战略当成牺牲品的危险性。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基地问题,完全独立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中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13年11月23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根据一九九七年三月十四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一九九五年十月三十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二○○一年七月二十七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宣布划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东海防空识别区。中国政府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目的是扞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维护空中飞行秩序。

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之举,是中国海空战略重大突破,在中央军委已经酝酿很长时间,其间曾多番听取专家学者建议。据透露,继东海后,中国对黄海、南海等相关海域,都会陆续划设防空识别区。

防空识别区是濒海国家为防范可能面临的空中威胁,在领空外划设的空域范围,用于及时识别、监视、管制和处置进入该空域的航空器,留出预警时间,保卫空防安全。

中国划设防空识别区的做法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亚洲多国的航空管理机构表示,这些国家的航班若在进入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时将事先告知中国飞行计划,并遵守识别区的相关规则。这一举动有效承认了中国划设该识别区的效力。奥巴马政府已决定建议美国商业航空公司服从中方要求,在经过中方防空识别区时向中方通报飞行计划。

境外华文媒体分析称,中国最终将赢得东海战略方向主动,待时机成熟,美日将不得不直面现实,协商谈判,中国从而赢得战略主动的更大机遇。

实际上,琉球人民争取独立自主的斗争从未停止过。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韩国研究中心主任石源华的研究表明,抗日战争胜利前后,琉球独立运动有所发展。1941年5月,琉球青年同志会先后在琉球和台湾两地成立,初有成员30人,其宗旨是:“鼓吹革命,解放琉球,归属中国,并启发琉球之民族思想,击破日本之侵略政策。”

2013年5月15日下午,由冲绳当地政治家、大学教授、社会活动家以及市民团体成员组成的“琉球民族独立综合研究学会”在冲绳宣告成立。该学会公开表示,将寻求冲绳独立并组建“琉球自治联邦共和国”。

钓鱼岛争端发展趋势

中日对抗,是美国战略布局中的一环,美日同盟更加巩固。日本计划在冲之鸟礁建立军事基地,准备在琉球三岛布军,钓鱼岛将来有成为日本军事基地的可能。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时,时任中国总理周恩来对日本的田中角荣首相建议,中日交涉中不提及钓鱼岛主权问题。1978年,中国副总理邓小平访日时再提“搁置论”,称钓鱼岛主权问题“搁置10年也行”。换言之,中日两国领导人同意就钓鱼岛列屿问题予以搁置。

近年来,钓鱼岛争端升级的原因,主要因以下两个方面。

国际背景。随着中国力量的壮大,尤其是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以及日方声称的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包括进出海洋活动的增加、海军力量的发展和中国加强对钓鱼岛列屿的管理等,使日本产生紧张和焦虑感,担心中国力量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日本非法长期霸占钓鱼岛列屿。同时,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需要日本的配合和帮助。在钓鱼岛列屿问题上造成紧张态势,有利于美日同盟的强化,而美国关于所谓的钓鱼岛列屿问题适用《日美安保条约》第5条的表态,进一步激发了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强硬态度。

国内背景。日本自2009年民主党执政以来,主张在日美之间发展平等的同盟关系,从而导致鸠山政权的倒台。此后的菅直人政府在处理2010年9月7日日本海上保安厅非法抓扣中国船只和船长事件时,坚持政治主导的方针,妄图用日本国内法严肃处理,从而打破了中日两国间针对钓鱼岛列屿问题的默契,使中日关系严重倒退。一直以来,日本借重美国,包括美国偏袒日本,否认在钓鱼岛列屿问题上存在争议,并拒绝与中国谈判的做法,是造成钓鱼岛列屿问题升级的关键。

中日对抗,是美国战略布局中的一环,美日同盟更加巩固。日本计划在冲之鸟礁建立军事基地,准备在琉球三岛布军,钓鱼岛将来有成为日本军事基地的可能。果如此,使得美日的防御纵深,从那霸一直延伸到台湾东岸,一方面使得日本的防御圈大为扩张,另一方面美国干涉台湾的能力增强了。

当前,由日本单方面引发及激化的钓鱼岛列屿问题仍在持续,日本右翼人士绑架政府的目的是迫使日本政府强化对钓鱼岛列屿的“管理”,体现日本对其的真正“控制”,包括制定侵犯所谓的领海领土的法规。

日本政府的所作所为,势必影响和刺激中国政府和人民扞卫国家领土的坚定决心和意志,由此引发的严重冲突均应由日本单方负责。

钓鱼岛列屿问题的未来走向,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外媒分析认为,过去60余年以来,中国军方处理国际危机时,有一个传统的准则,即遵循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决不启衅。可是,一旦北京得出战争不可避免的结论,则重视这条战略方针的“积极”层面的作用,先发制人。换言之,亦即“打一场小规模的战争以避免打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争”或者“打一场中小规模的战争以避免打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从北京应对危机或对待和、战的立场来看,两者是相通的。纵观中国历年来处理国际危机的史实,在决策过程中,都贯穿了这一条评估的原则。

从钓鱼岛争端的演变趋势看来,设若处理钓鱼岛争端不当,则在中国周边地区尤其是南中国海海域的争端中,可能会产生负面的连锁反应。

反之,钓鱼岛争端处理得当,则涟漪所及必然会起正面的效应。

中国政府当前在钓鱼岛上的诉求,是根据当前中国的实力,以及当前国际政治现状所能做的,最大维护国家利益。中国的诉求也是让日本政府难以接受的。如果安倍政府撤销购岛协定,承认钓鱼岛存在主权争议,那他就是自打嘴巴,今天承认,明天就会被赶下台。

随着钓鱼岛争端的持续升温,日本媒体近年来就热衷于推演中日钓鱼岛之战,类似的推演几乎隔一段时间就会推出一个版本。军事专家认为,日本媒体推演钓鱼岛战争,已暴露出日本的真实意图,这或将是日本先发制人的危险信号。

当前,对钓鱼岛问题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可能性,各方有不同的分析判断。

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薛理泰预估钓鱼岛问题有三种趋势:

其一,环绕着钓鱼岛争端,中日两国擦枪走火的可能性不能绝对排除。

可是,中日两国的领导层毕竟还是理智的,不至于为了这个小岛而诉诸战争手段。其二,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强硬支持日本的立场不可能持久。

其三,对于美国而言,钓鱼岛主权归属仅是疥癣之疾而已,伊朗核武器是美国心腹之患。西方国家把伊朗核问题视作芒刺在背,西方国家要对伊朗动手,自然需要中国的支持或者至少是友好的默许。据此,有朝一日,美国对待钓鱼岛争端的立场未始不可能改变。

自从日本购岛以来,中国政府的诉求是:日本改正错误,承认主权争议,回到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的正确轨道上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认为,中国政府的诉求表明中国政府现在不想用军事手段一下子解决钓鱼岛主权问题,而是留到以后解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实力不济美日同盟,不管在国际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军事上,中国的实力都不济美国,尽管美国遇到金融危机。在实力不济时,当然不能主动在钓鱼岛通过战争来解决钓鱼岛主权问题,但中国也不怕美日在钓鱼岛挑起战争。正是因为中国政府当前不想通过军事手段解决钓鱼岛主权问题,所以中国给日本施加了强大军事压力,防止日本在钓鱼岛挑起事端,防止日本把自卫队派到钓鱼岛,从而迫使中国不得不动用军事手段。

同样,中国试射洲际弹道导弹,也是警告美国不要铤而走险。

有网友分析认为,在实力不济对方时,贸然主动用军事手段解决钓鱼岛主权,尽管最终我们会拿到钓鱼岛,长远看战略上的损失很大。所以,在美日不主动挑衅的情况下,我们暂且承认钓鱼岛主权争议,等以后有实力时,再彻底解决钓鱼岛问题。

上海社会科学院海洋法研究中心主任金永明认为,钓鱼岛列屿问题引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并不存在。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看,钓鱼岛争端军事解决的可能性并不高,中国不想打,日本不敢打,美国不让打。目前中国的GDP是日本的1.5倍偏少一点,是美国GDP大约一半,但是中国的GDP过不了几年就会赶上美国,而且会是日本的好几倍。中国有了钱之后,又面对美日的军事压力,就必然会转化为国防建设的动力。

有观点认为,在2025年后,日本的海上自卫队对中国来说只是中小角色了,而且越往后差距越大,到时候美国肯定会为自己在钓鱼岛争端中的角色解套。

日本扩充军备,它天生有三个缺陷:一是美国的限制,日本扩充军备是看美国的需要而不是它自己的需要,日本引以为傲的反潜能力、扫雷能力和防空能力,没有一样是进攻的。石原慎太郎自己就说过,日本是个太监国家,没有战略进攻能力,对谁都无害;二是它的战略纵深过于狭窄,纵深小回转余地就小,打仗时是要吃亏的;三是经济实力,自从2010年中国的GDP超过日本后,两国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中国发展后劲十足,而日本停滞不前。所以,对钓鱼岛争端不必悲观,战略雄心的一半是战略耐心。

与此相反,另一种声音始终存在,那就是中日钓鱼岛争端引发战争似不可避免。

随着钓鱼岛争端的持续升温,日本媒体近年来就热衷于推演中日钓鱼岛之战,类似的推演几乎隔一段时间就会推出一个版本。日本《军事研究》月刊2013年5月号刊发武器装备专家三鹰聪的文章,假想日本与中国在钓鱼岛发生空战。国防大学教授李莉认为,日本媒体此次推演钓鱼岛战争,具体到中国击落日本E-767预警机,事实上已暴露出日本的真实意图,这或将是日本先发制人的危险信号,值得中国高度警惕。

日本执政的自民党2013年5月30日确定新《防卫计划大纲》建议。

新《防卫计划大纲》建议中建议,着手研究日本拥有攻击“敌人”基地能力的问题,意味着日本拟从现行宪法下专守防卫的政策,转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先发制人进行打击。换句话说,日本将从防守型变为具有进攻能力的国家,专守防卫政策也将名存实亡。加强西南防卫和岛屿防卫,大幅度增强军事力量,埋下了未来在钓鱼岛或台湾海峡,向中国发出挑战的可能。建议中再次提出增加军事力量加强西南防卫和岛屿防卫,其意在钓鱼岛、意在中国的心思不言而明。清华大学国际关系专家刘江永认为,这份新大纲足以被视为安倍为修宪后更具有进攻性的日本战略所画出的蓝图。

2013年5月28日,解放军智库、军事科学院国防政策研究中心发布《战略评估2012》报告警告说,中国面临的“战略压力”处于冷战结束以来第二个显着上升期,亚太地区已成为新的世界地缘政治、经济、军事中心。面对大国的战略博弈、激烈的海洋竞争和频繁的局部动荡,中国安全环境的复杂性、敏感性、不确定性增大。随着美国战略重心加速东移,亚太地区海洋权益争端急剧升温。该报告指出,中国大陆、台湾地区、美国与日本四方在钓鱼岛问题上互相制约。由于涉及主权,中日双方均很难退让,中日钓鱼岛对峙可能呈现长期化趋势,且形成“行动反行动”作用模式。

报告警告,日本战机频频在钓鱼岛海域近距离跟踪监视中国海监飞机,令双方擦枪走火危险性上升,而美国加快推进针对中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为中美关系平添变数。

中国战略遏制日本最佳的武器并不是船坚炮利而是时间,因为日本是一个患上了经济绝症、去日无多的国家。打个比方说,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和一个患癌症的老人,为了抢东西而拼命是很不值得的经济学界把日本20世纪80年代爆发的经济危机叫作“失落的十年”,可到如今日本正在失去第3个10年。日本债务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占比,2011年就已经超过了200%,远远高于欧洲五国的数据,这样失控的局面是不可能永久持续的。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日本一直都没有走出通货紧缩的怪圈。通货紧缩的后果就是时至今日,日本的名义GDP从1997年的高峰已经有了明显的下滑。日本的名义GDP在1990年到2007年间只增长了区区25%,而2011年的真实GDP已经萎缩到了2005年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