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舆情报告(2013-2014)
48868600000023

第23章 社会大舆情(2)

“最美护士”何遥:“医者仁心”并没有远去

事件回放:何遥是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士。2012年5月1日,她在巡视病房时突然遭到一位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患者的殴打,晕倒在地,头部和肘部多处受伤。醒来的瞬间,她发现该患者正欲跳楼,便不顾伤痛,冲上前去死死抓住已经跳出窗外、身体悬空的患者的衣服,在危急时刻拼死相救,用48公斤的柔弱身躯,挽救了体重65公斤的患者的生命。

2012年5月4日《光明日报》头版报条发表报道《“不能松手,我抓住的是一条命啊!”》,后续报道52篇。她的事迹感动了众多读者和网友,被誉为“最美护士”。7月,何遥名列“中国网事·感动2012”第二季度网络人物。何遥先后被授予“株洲杰出青年”“湖南省芙蓉百岗明星”“优质护理服务标兵”等称号,并被推举为湖南省优秀共青团员和全省医疗战线的杰出代表。

点评:何遥勇敢的救人举动绝不是偶然,是与她一直坚守的职业道德和始终保持的善良品德分不开的。“医者仁心”,是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从何遥身上,患者感受到了温暖,公众看到了善良,医务人员则树立了信心。在医患关系比较复杂的今天,何遥的表现使我们看到了改善这种关系的希望。她用自己的高尚行为,架起了医患之间的“连心桥”,重建了互谅、互信、互助的“鱼水情”。

“大义孝子”王腊旭:义务赡养工友父母23年

事件回放:王腊旭是冀中能源股份公司邢东矿职工。工友霍景彪去世后,他义务承担起赡养工友父母霍文通夫妇的责任,像对亲生父母一样悉心照料霍家二老。为了照顾好老人,相亲时他提出条件,要求对方必须赡养霍家老人;为了宽慰老人的心,他把儿女的姓都改为“霍”。

23年来,王腊旭和妻子用真情和孝心帮霍家扛起困苦,挽救了这个一度濒于破碎的家,让老人的生活再次充满温暖和欢乐。

2012年7月23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通讯《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的故事有了姊妹篇——王腊旭二十三年赡养工友父母》,后续报道13篇。刘云山在光明日报《情况反映》第36期《王腊旭:“大义孝子”23年赡养工友父母感动燕赵》上批示:“明照同志:人间自有真情在,大义孝子王腊旭的事迹感动燕赵,也定会感动全国。”2013年1月16日,河北省文明委决定:授予王腊旭等4人省道德模范称号。

点评:因为目睹工友父母失去儿子刻骨铭心的伤心而不忍,王腊旭做出了自己的承诺:我就是您的儿子,我要孝敬您,让您幸福一辈子。

因为发自心底的承诺,他23年悉心坚持、从不懈怠。能把一个善良的行为坚持23年,这是对责任的坚守,也是对正义、仁爱和道义的坚守。

他用执着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书写了平凡的人们对信义和良心的坚持和守望。平凡中蕴含伟大,细微处可见精神。

道德新高地塑造城市新品牌

安徽:道德建设“安徽现象”释放强大品牌效应

“最美孕妇”彭伟平,舍己为人,纵身跳水救人,忘记身怀六月的双胞胎;“最美教师”陆荣飞,临危不惧,只身空拳救学生于歹徒棍棒下,自己倒在血泊中;“最美网友”毕文双,大爱无声,组建“A型血互助团”,排献血“排班表”,为小君耀轮流提供A型血小板……好人善举成为安徽一道亮丽风景,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的“好人安徽”“安徽现象”的品牌效应引起了广泛关注。

〔典型人物〕“最美孕妇”彭伟平

事件回放:2012年6月6日下午两点多钟,灵璧县高楼镇张场村一名2岁女童不慎掉入水塘,危急时刻,该村27岁的孕妇彭伟平勇敢地跳入近2米深的塘水中,救起、救活了女童。事后,医生在为彭伟平检查身体时发现,该名孕妇已怀胎六个半月,且为双胞胎。

2012年6月10日,安徽省省长李斌批示:彭伟平的事迹感人,不愧为“最美孕妇”,应广为宣传,形成崇善助人的良好风气。6月11日,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批示:彭伟平勇救落水儿童的事迹十分感人,应大力宣传,在全社会弘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公德。

6月13日,团安徽省省委授予彭伟平“安徽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安徽省妇联授予彭伟平“安徽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6月14日,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彭伟平“安徽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点评:作为身怀六甲的“准母亲”,彭伟平看到小孩落水,她有充足的理由当一名“看客”。甚至,对于一个孕妇,你无法进行过多的指责,因为让她在自己或别人孩子之间进行选择,太过艰难。然而,当谈及救人过程时,她用“我忘记了我是孕妇”做出解释。这个答案,连同她当时的惊人一跳,让感动瞬间定格,让社会为之惊叹。

〔典型城市〕合肥:“中国好人”数量最多的省会城市

68位“中国好人”——这是截至2012年11月安徽合肥“中国好人”的数量,这让合肥成为全国“中国好人”数量最多的省会城市。“好人”为什么这么多?这与“好人”所在城市的人文环境直接相关,与这座城市培育的诚信文化沃土密不可分。这些年来,合肥大力颂扬群众认可的“最美人物”,大力褒奖群众身边的“平民英雄”,大力宣扬基层的“凡人善举”,引导人们见贤思齐,诚实做人、以诚立信,产生了好人如潮的“合肥现象”,涌现出一大批“最美”人物。2012年12月26日,光明日报社与合肥市委共同举办了“2012年思想道德建设合肥论坛”,对“合肥现象”进行了研讨。2013年1月4日,《光明日报》第5版刊发了相关文章《诚信文化:城市发展中的道德力量》。

江苏:全国首创道德讲堂

作为沿海经济发展强省,江苏省在道德建设方面也不落后。例如,勇闯火海救人的“高富帅”周江疆,捐赠百万个人积蓄用于慈善的离休干部宋英等。江苏常州市的道德讲堂和南通市通州区的道德高地更是引起了各界舆论的广泛关注。

〔典型人物〕“裸捐百万”的老人宋英

事件回放:家住江苏通州金沙镇的宋英老人已是95岁高龄,她和老伴姜美善都是历经风雨的老党员。2012年1月6日,宋英老人在老伴去世后10个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捐出家中全部积蓄一百万元,成立慈善基金会,以此帮助身边的贫困学生和困难老党员。

点评:人心向善,彰显社会大爱,在社会道德危机的语境下,凝聚国民“向心力,向善力”,一名江海大地的儿女向社会诠释了大爱无疆的精神,这里并不是老人捐献的金钱数额多寡,而是一颗爱心凝聚的人性光辉散发出的魅力。百万之巨,点点滴滴汇聚成的人性博爱,在社会物质化的今天,一名老人能够如此“厚此薄己”尤显人性之伟大。

〔典型城市〕常州:首创道德讲堂经验全国推广

常州市在全国首创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的道德讲堂,并注重把道德讲堂建设与破解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相结合,锁定食品行业、窗口行业和公共场所三个重点有的放矢,匡正道德失范,矫正诚信缺失。目前,全市形成了以“市民道德讲堂”为核心,24个精品示范点为龙头,140个标准示范点为骨干,5000多个基层讲堂为基础的“道德讲堂”平台体系,评议推选各级各类“身边好人”10000余人,受众超600万人次,覆盖社区居民、农民、公务员、学生、企业家、企业职工、新市民等各类人群。

常州“道德讲堂”建设的经验和成效受到了中央、江苏省委的充分肯定。刘云山两次予以批示,盛赞“道德讲堂”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创新之举,值得全国各地学习借鉴。2011年,中央文明办把这项工作列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重大典型集中宣传。2012年5月,在全国文明办主任培训班上,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再次高度肯定常州市的道德讲堂。“常州道德讲堂,定位是重大典型,特色是直奔道德,途径是自我修行,方法是分层推进,形式上是肃穆性和仪式感兼顾,是大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塑造民族道德高地的经验之举,在全国具有普遍推广意义。”6月6日,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做出批示:常州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用身边人身边事弘扬美德新风,吸引群众主动参与、自觉实践,营造了知荣辱、讲文明、扬正气的浓厚社会氛围,为新形势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了新鲜经验。全省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推广,积极探索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提高的有效载体和途径,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好地弘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汇聚全体人民的道德力量,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河北:让善行成为社会文明的主流

“善行河北”是河北省2012年发起的大型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旨在全社会大兴互助之风、诚信之风、孝敬之风,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大力倡导“以德报德”,着力营造“学习好人、回报好人”的良好环境。2012年,河北各地出现了一大批在网络和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最美人物”,如保定“油条哥”刘洪安,涞水“最美夫妇”刘庆花和王玉平,邯郸“最美农民工”王俊旺,“最美学警”李博亚等。

〔典型人物〕“油条哥”刘洪安

事件回放:2012年春节,32岁的刘洪安在经营了几年油条摊后,偶然在电视节目上得知复炸油会产生有害物质,于是开始每天将剩油倒掉,只用新油。还在小摊“刘家豆腐脑”的招牌上打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安全用油杜绝复炸”的口号,并贴出了进货渠道明白纸,准备了验油勺供顾客查验。刘洪安的做法受到了周边顾客的热捧,每天来买油条的人都排成长队。刘洪安这个名字也逐渐被“油条哥”代替,成了人们对他的一个爱称。2012年6月11日,“油条哥”刘洪安作为食品行业的优秀代表,受邀参加了全国食品安全论坛并讲话,12月22日,刘洪安被评为2012“感动河北”人物。

点评:“油条哥”之所以受到热捧,其道德品质可贵是重要原因。

与其他食品安全事件中的主角不同,依据现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只要不是地沟油,只要控制油中的各项指标没有超标,炸油条用新油、隔夜油都不违法。而刘洪安依据自己掌握的健康常识,基于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坚守,对自己油条信誉的要求,坚持用新油炸油条,这完全是一种道德行为。在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屡屡被挑战的当下,这种超越法律法规标准的自觉的道德行为更显难能可贵。

〔典型城市〕青县:道德之城、爱心之城

沧州市青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因为“爱心之城”的名号为全国人民所熟知。自从打造“道德青县爱心之城”的名片以来,近年来,青县先后涌现出1300多名道德典型,受到国家和省市表彰的有50多人,其中1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人获国家“百名优秀志愿者”称号,2人获“中华十大慈孝人物”提名奖,1人获“影响中国”2011年度道德人物称号,1人为“感动中国”候选人。青县荣获“影响中国”2011年度道德人物评选活动特别奖。

2012年年初,“青县现象”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连发七篇消息、通讯深度报道;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了《河北青县:积小善成大爱》的报道,《身边的感动》栏目以青县人尹升开篇,《最美中国人》以青县人张强开篇;河北电视台新闻联播《善行河北》以村医周贵祥开篇。刘云山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很好地总结青县的经验。

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省委宣传部长艾文礼也分别就宣传推广青县的工作经验做出批示。各级各类媒体纷纷聚焦青县,“青县好人”和“爱心之城”的美誉在全国广为传扬。

河南:“群星灿烂”耀中原

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始终“群星灿烂”:史来贺、吴金印、刘志华、郑永和、张荣锁、耿瑞先、裴春亮、梁修昌、许福卿、范清荣……每一个闪光名字的背后,都有一个“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共产党员带领基层群众致富的感人故事。聆听他们故事的,不仅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有普通党员干部,还有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

〔典型人物〕心系和谐的人民楷模李全顺

事件回放:他于1984年几经磨难在西高村创办起河南全顺线材厂,如今企业已发展成拥有上亿元固定资产的全顺铜业,但他始终以心底无私天地宽的赤子情怀回报社会。多年来,李全顺把全村90多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亲切地称作“老爹老娘”。据不完全统计,李全顺尊老爱幼、帮贫救困、拥军优属,向各种帮扶对象捐资达200多万元。李全顺先后荣获了“全国建设小康村模范带头人”“全国优秀党支部书记”“中国百名优秀企业家”“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河南十大诚信人物”“河南省劳动模范”“践行新乡城市精神十大厚善人物”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