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舆情报告(2013-2014)
48868600000030

第30章 政务舆情年度大回顾(4)

〔金融改革〕

——金融和实体经济密不可分。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金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要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同时,逐步有序不停顿地推进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扩大内需,更扎实地做好金融风险防范。

(2013年6月19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

——在财政增收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就想办法盘活存量。怎么把存量盘活?我们提出来,要让人民过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中央有“八项规定”,政府明确提出“约法三章”,要从“三公”经费上“开刀”。同时,我们还改革投资体制。我们下决心把铁道部变成铁路总公司,既实现了政企分开,也使铁路作为企业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融资,让社会资本进入。当然要保证铁路的运行安全、国家的安全。修铁路是有回报的,有很多社会资本愿意进来,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加速铁路在薄弱地区的发展。

(2013年10月21日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的经济形势报告)

〔过紧日子〕

——2013年要把倡俭治奢、倡勤治懒,作为转变政风的工作重点。

在财政增收趋缓而刚性支出增加的形势下,政府必须首先过紧日子。有困难不能难百姓,只能难自己。本届政府任期内,要坚决落实国务院向社会承诺的“约法三章”。严格公务用车、机关办公室使用标准等,推进公务用车服务市场化。在公务接待方面,政府和国有企业都要有严格规定,能俭则俭。切实减少会议和文件。

(2013年3月26日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

〔稳就业〕

——2010年,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两位数,达到10.4%,但到2012年四季度,因为国际国内多重复杂因素交织影响,经济增长率只有7.8%,2013年继续下行,一季度是7.7%,二季度是7.5%。我们关注GDP,其实关注的是就业。我们之所以要稳增长,说到底就是为了保就业。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主要还是要依靠内需,但是稳定出口也不可轻视,因为我们现在出口带动的直接就业人数大概3000万人,加上相关的配套产业,带动大概1亿人,如果出口迅速掉下来,就会产生就业问题。所以我们还是要有理有节地开展对外交往,维护国家利益,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2013年10月21日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的经济形势报告)

〔区域经济发展〕

——稳增长、促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目前总量大的还是东部,环渤海经济带处于东部地区,贯通南北、连接陆海,总人口2.5亿人,GDP以及投资、消费、进出口等主要指标都约占全国的1/4,作用独特、区位优越、基础雄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是中国经济最有潜力的新增长之一。

(2013年6月8日环渤海省份经济工作座谈会)

——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而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西部大开发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优先位置,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促进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要实行差别化的经济政策。

(2013年8月19日促进西部发展和扶贫工作座谈会)

〔调整经济结构〕

——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合理保持货币总量,按照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的原则,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的信贷支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支持调整过剩产能,对整合过剩产能的企业定向开展并购贷款,严禁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建设项目提供新增授信。

(2013年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中国将继续坚持发展和民生优先,进一步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施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立足国情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国政府将大力支持工业组织的工作,共同探索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推动包容与可持续的工业发展。

(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第十五届大会)

——我国人均GDP现在6000多美元,服务业发展的潜力还是很大的,要采取措施加以推动,特别是要破除障碍,吸收社会资本进入。同时要看到,制造业是不能丢的。我们重点加强节能环保这些符合结构升级方向的产业。我们还加大城市棚户区的改造力度,这是惠及民生的项目,其实也是拉动增长的项目。

(2013年10月21日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的经济形势报告)

〔上海自贸区〕

——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先行先试,既要积极探索政府经贸和投资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扩大服务业开放;又要防范各类风险,推动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

这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2013年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

〔新型城镇化〕

——一定要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子。因地制宜、尊重规律,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要突出统筹城乡,根本前提是要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安全。这样才能使城镇化成果真正惠及农民,这根弦一定要绷紧。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以人为核心,以质量为关键,以改革为动力,使城镇真正成为人们的安居之处、乐业之地。这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钱易院士和唐孝炎院士提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资源、环境、生态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新型城镇化,要树立集约高效绿色理念,努力寻求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办法。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科学论证,周密谋划,使实际工作趋利避害。当前,要选择棚户区改造等已经形成共识的重点领域,一步一步加以推进。

(2013年9月听取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城镇化研究报告)

〔农村改革〕

——通过土地规范流转,小块地变成了大块地,大机械派上了用场,产量和收入都上去了,通过股份合作、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现代农业是大方向,长三角一带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在人多地少的地方探索经验,会有全局意义。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权益。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土地、劳动力效率,更好更多地提供农产品,对新型城镇化会形成有力支撑。

(2013年3月27日至29日在江苏、上海考察)

——农村改革又到了新的阶段,推进农业现代化还得靠改革。要着力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在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以此为龙头,配套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并带动金融和保险更好地支持服务农业。

(2013年11月4日在黑龙江同江、抚远、哈尔滨等地考察)

〔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

——婴幼儿奶粉的质量安全,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必须突出解决重点产品的质量问题,这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当前要把提升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水平作为突破口,把优质国产品牌树起来,使消费者的信心提起来。

(2013年5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加强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工作)

〔安全保障网〕

——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在经济领域简政放权的同时,我们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职责必须加强。总体上看,现在我们的产品供应是充足甚至有些方面是过剩的,而服务则存在短缺问题,质量也需要提高。增加服务供给,满足社会需求,必须把政府的作用与市场和社会的力量结合起来。

要把政府的工作重点放到“保基本”上来,加快织就要织好一张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特别是要“补短板”“兜底线”,为人民基本生活提供保障。

(2013年5月13日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

——创新方式,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是惠及人民群众、深化社会领域改革的重大措施,又是加快服务业发展、扩大服务业开放、引导有效需求的关键之举,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事、政社分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要放开市场准入,释放改革红利,凡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加快形成改善公共服务的合力,有效解决一些领域公共服务产品短缺、质量和效率不高等问题,使群众得到更多便利和实惠。

(2013年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中国几十年来很大的成就是减贫,几亿人脱贫,这个成就在世界上没有人能非议,但是救急机制我们还没有完全建立。要让社会有“兜底”的安全保障网,让人民群众、让职工们敢于去就业创业。有人真正在就业创业中遇到困难,掉下来了,有一个安全网兜着他。不光要有基本的安全网,还要最后有个兜底线,这就是救急机制。我觉得“送温暖”

应该在这个救急机制中占一席之地。政府、社会、工会的“送温暖”、慈善机构等,大家一起来建立这个救急机制。坚决防止那些冲破社会底线的现象频频发生,促进社会和谐。

(2013年10月21日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的经济形势报告)

〔发展服务业〕

——发展服务业是推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从中国国情出发,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协调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而“新四化”与服务业密不可分。

(2013年5月29日第二届京交会暨全球服务论坛北京峰会)

——中国政府要持续地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服务业。

因为服务业是就业最大的容纳器,而且中国目前服务业的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同类发展中国家。

(2013年9月11日在大连出席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发表特别致辞)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既能弘扬中华民族敬老优良传统、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又能补上服务业发展“短板”、释放有效需求、催生上千万就业岗位。要在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锐意改革创新,发挥市场活力,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角”,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把服务亿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使之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

(2013年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要认真履行政府职责,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同时,加大改革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加快发展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健康服务业,实现基本和非基本健康服务协调发展。这是满足群众迫切需要、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提升服务业水平、有效扩大就业、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2013年8月28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

中央领导“非正式报告”传递新政风

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履新一个月之际,新华社从2012年12月23日开始播发“中共高层新阵容”人物特稿及相关图片,连续3天刊发了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中央领导人的长篇特稿。这组关于中央最高领导层的“非正式报告”

一经推出,立即引起各方高度关切。

无论是习近平“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的肺腑之言,还是李克强“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群众搬出棚户区”的铮铮誓言,抑或是张德江指挥海外撤侨及“动车残骸不能埋,保护好事故现场……”要求,报道在详尽介绍他们的执政履历时,鲜见地披露了这些领导人的诸多个性化内容。被普遍认为对增加中国政治的透明度有重要意义,是中国不断向大众政治过渡的里程碑。它传递的不仅是新领导层的作风,更蕴含着深刻的自上而下推动改革的示范价值。这种示范价值包含两个层面,其一在官员家庭信息的公开上;其二是工作履历的详尽透明上。尤其是在官员家庭财产申报和公开渐而不进、甚至近乎陷入停滞的情况下,这种自上而下的公开尤其可贵,它有可能在示范中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改革推动力。接下来,地方各级领导还能再正襟危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