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政情报告(2013-2014)
48869400000009

第9章 经济升级(3)

改革是广东的根和魂,打造广东升级版,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为“硬转型”和“软转型”清除障碍、提供动力。继大部制改革后,广东在深圳、珠海、东莞、顺德等地掀起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取消企业登记注册所有前置审批事项,允许“零门槛”开公司。“可别小看这项改革!过去30多年我们解决了是否允许市场主体存在的问题,而允许谁成为市场主体由政府说了算,现在改革把这个权力也还给了市场。”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说。此外,广东在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之后,又开启新一轮改革——50多个政府部门的家底被翻了个底朝天,清理出1120项审批事项逐个“过筛子”。

一边是对政府削权,一边是向社会放权,全省社会组织迅速壮大,今年民办社工机构预计增至400家。深化改革还要借力对外开放的推手。广东有深圳、珠海、汕头三个“老特区”,现在有了前海、横琴、南沙三处“新地标”。这三个新地标,不仅是国家推进粤港澳合作、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三扇窗口,也是兼容港澳体制精华、加大重点领域改革的三大平台。其中,“特区中的特区”——前海将在行政管理、土地制度、金融政策、法治建设、廉政监督五大改革上为广东和全国开山探路。

中国经济新“三字经”:宏观稳、微观活、社会托

宏观、微观、社会政策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2013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强调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努力实现三者有机统一。宏观稳、微观活、社会托的新“三字经”,精准地概括了应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些问题的总体对策和思路,这也是从2013年开始一个较长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宏观政策要稳:不猛踩油门,又要有所作为

宏观稳是基础。如果宏观政策“猛踩油门”或“急打方向盘”,势必影响来之不易的结构调整机遇和成效,还会带来“政策依赖”。从当前经济形势看,虽然国际发展环境复杂多变,但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各项主要指标依然处在合理区间内,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出现不少新变化和积极因素。2013年下半年中央的宏观政策取向以“稳”为基,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政策自信”。

2013年以来,宏观政策可谓是“稳”字当头。2012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3年以来中央的一系列重大会议,都表述了“稳中求进”和“稳中有为”的总体思想。一般情况下,围绕经济议题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只有两次,即7月下旬召开的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及12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3年针对特殊的经济形势,中央政治局在2013年4月25日、7月30日两次召开会议研究经济形势。这两次会议除了延续“稳中求进、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提法之外,都提出了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托底的政策思路,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的话说,这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新思路、新理念,体现了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精神和作风。

中央政治局会议结束后第二天,2013年7月31日李克强总理立即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部署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此前,据环保部透露,中国将投资1.7万亿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投入2万亿元进行水污染治理。再加上此次公布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及地铁、轻轨等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建设等,舆论议论纷纷的“新4万亿”已悄然来临。但总体来看,新旧“4万亿”投资领域略有不同,5年前的“4万亿”主要投资“铁公基”,环保虽然亦在其内,但其规模仅为2100亿;而“新4万亿”则首次将环保列为核心,投资规模高达1.7万亿元,而且“新4万亿”将包括地铁、轻轨在内的城市交通作为重点,做到了经济增长与民生兼顾。与此同时,“新4万亿”投资参与主体也将更为多样性。以往的投资刺激是以行政主导型为主,实施主体绝大部分为央企和地方国企,且融资渠道以指令性(或变相)银行信贷为主。而“新4万亿”投资计划则明确“凡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这说明“新4万亿”投资计划具有明显的市场化特征。

2013年8月5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作《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专题报告时指出,对于下半年的宏观政策取向,要更多地运用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分类指导、有保有压、有扶有控,加强政策协同配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别化的调控。

可以预计,下半年尤其是进入四季度,这些政策措施的累积效果将开始显现。同一天,财新网援引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的观点认为,如果下半年稳增长政策措施能够落实,9月有望扭转经济下滑走势,出现宏观经济的拐点。四季度经济或将实现小幅反弹,全年经济增长能够达到7.5%的政策目标。文章指出,从7月底政治局会议以及国务院常务会议传达的诸多稳增长措施来看,7月宏观政策拐点已经出现。而央行时隔5月重启逆回购释放流动性也是政策积极的证据。另外,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强调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适度充裕,意味着未来货币政策仍有空间。

微观政策要活:扶持实体经济,倒逼转型升级

放活微观是重点。企业等微观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的基石。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离不开千千万万的微观主体。

微观活了,宏观就更稳,发展后劲就更足。如果政府总是试图以“有形的手”取代“无形的手”,说的是“宏观调控”,做的却是“微观干预”,将会严重束缚微观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我们既要发挥宏观政策作用,更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依靠改革激发社会、企业、个人的活力和创造力。要抓紧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和改革措施,着重解决突出问题,充分释放改革红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全面搞活微观经济,助推企业顺利渡过结构调整阵痛期。要让市场主体成为创新主体、转型升级主体,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此,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等的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进一步清费减负,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推动新兴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按照中央的有关部署,下一步,在落实并完善已出台各项政策措施的同时,将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具体有五个方面。一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落实好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优惠政策。

确保全年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而且要用好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资金。二是支持企业做优做强。研究鼓励优势企业加快兼并重组的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品牌建设,增强海外发展能力。发挥好大企业的支撑作用,鼓励大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三是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进一步落实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措施,及时完善细化政策。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等领域,推出一批示范项目。四是进一步清费减负。加强涉企收费秩序的整治规范,进一步清理取消银行业不合理的收费项目,治理高收费行为。抓紧修订发布商业银行服务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目录。五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针对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部署,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环保部等正在加紧制订相关方案,涉及的内容包括新的家电补贴政策、淘汰落后产能总体方案、促进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政策、促进信息消费政策等。有关专家表示,从这次会议可以看出,中央在推动改革、促进转型方面下了决心,拿出了力度。尤其是2013年7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3年8月1日起,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虽然此次减税幅度不大,与市场预期也相距甚远,但由此传递出的信号十分强烈。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8月1日,经济先行指标PMI回暖,市场大为意外,数据显示2013年7月PMI环比超季节性回升0.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