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48921200000063

第63章 雄文佳作:妙手妙笔妙文章(4)

这篇广播稿的论辩说理方式特色分明,它给人的直觉是态度和缓,语气轻松,劝说的成分很大;而实际上内含的力量却大得惊人。因为,毛泽东面对的毕竟是积极参与蒋介石反人民内战的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官员,是在战争硝烟中你死我活的对手。他必须代表正义,申明正义,要用正义的力量震慑反动派。他巧妙地采用了举重若轻地表达艺术,在幽默诙谐的气氛中,给杜聿明等人上了一课,指出了他们唯一的生路就是放下武器,停止抵抗,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郭沫若在《关于文风问题答〈新观察〉记者问》一文中说得好:“听了毛主席的讲话,好像热天吃了冰淇淋,又好像疲倦后喝了一杯热茶。他的文章和讲话就是平易近人。毛主席说的话非常准确,想说什么就明明白白地告诉你。毛主席的文章很生动,形象化,思想内容很深刻的问题,到了毛主席的笔下和嘴里,就变得非常容易懂。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深入浅出。”郭老的这番话形象地反映了毛泽东文章语言平易质朴、平中见奇的鲜明特征。

五、朴素无华生奇效

——《华北各首长号召保石沿线人民准备迎击蒋傅军进扰》赏析

在漫长的写作生涯中,毛泽东亲笔撰写过大量的新闻、社论和广播稿。他的这些文章具有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朴素无华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蒋介石在辽沈战役和华北战场上连吃败仗后,为了刺激军心,找回面子,1948年10月下旬,秘密授意给傅作义,妄图夺回早已经被我军解放的石家庄,并偷袭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当时,石家庄没有解放军主力部署,西柏坡也只有少量警卫部队,形势万分危急。周恩来作出了紧急部署,要求西柏坡警卫部队加紧训练,准备迎击敌人。为了避免党中央遭受损失,为了打掉敌人的嚣张气焰,1948年10月26日,毛泽东于为新华社起草了一则新闻,题目是《华北各首长号召保石沿线人民准备迎击蒋傅军进扰》,并公开播发。新闻稿是这样写的:为了紧急动员一切力量,配合人民解放军歼灭可能跑向石家庄一带进扰的蒋傅军,此间党政军各首长已向保石线及其两侧各县发出命令,限于3日内动员一切民兵及地方武装,准备好一切可用的武器,以利作战,尤其注重打骑兵的方法。闻蒋傅军进扰石家庄一带的兵力,除94军外,尚有新骑四师及骑12旅,并附属爆破队及汽车百余辆,企图捣毁我后方机关、仓库、工厂、学校、发电厂、建筑物。据息,该敌准备于27日集中保定,28日开始由保定南进。进扰部队为首的有94军军长郑挺锋,新编骑四师师长刘春芳,骑12旅旅长鄂友三(即今春进扰河间之敌)。此间首长们指示地方各界,切勿惊慌,只要大家事先有充足准备,就有办法避开其破坏,诱敌深入,聚而歼之。今春敌扰河间,因我方事先毫无准备,受到部分损失,敌部也被其逃逸。此次务希全体动员对敌,不使敢于冒险的敌人有一兵一卒跑回其老巢。今年5月,阎锡山、傅作义曾有合扰石家庄的计划;保石线及正太线各县曾经一度动员对敌,后来阎军一师在盂县被歼,傅军惧歼未动,但保石线人民已有了一次动员的经验;此次因蒋介石在北平坐督,傅作义不敢不动。华北军区已向各县指出,不要以为上次未来,此次也不会来,不作准备,致受损失。即令敌人惧歼不来,我有此种准备总是有利无害。

乍一读,这则新闻语言平淡无奇,也许有人觉得它根本算不上什么好文章。其实,衡量文章好坏的尺度,不在文辞是否优美漂亮,主要看文章的内容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这是好文章的首要条件。忽略这个首要条件,只追求外在的形式,甚至一味地堆砌辞藻,就如同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妪,非要涂脂抹粉一样,看了不会让人舒服。

准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要根据事实来写,要明确文章想反映或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包括哪些内容,读者对于这个问题可能问些什么,会去联想什么,都应交代得准确清楚,使人看了觉得无懈可击,不偏不漏,明白实在,令人信服。倘若故意渲染,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甚至混淆是非,就失去了新闻最基本的准则。这样看来,平实朴素成了好新闻的重要标准。

毛泽东撰写的这则新闻恰恰符合这个标准。

文章一起笔就指出了行文目的和动员令的内容。目的是:紧急动员一切力量,歼灭可能跑向石家庄一带的蒋傅军。谁下的动员令呢?是华北党政军各首长。向谁下的命令呢?是向保石线及其两侧各县的民兵及地方武装。是不是只用民兵及地方武装歼敌呢?不是,是号召他们“配合人民解放军”。动员令有什么内容呢?时间:“限于3日内”;任务:“动员一切民兵及地方武装,准备好一切可用的武器”;与以往动员的区别:“尤其注意打骑兵的方法”。你看,这简短的三言两语,就把行文目的、发令人、执行者、时间、地点、任务及其特点交代得清楚利索,看不见一点多余的成分。这就是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的写法。这就是一种平实朴素的美。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一则军事新闻,除去让人民群众知道我方要干什么,还要让人们了解敌人的情形。这肯定也是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问题。于是,文章转到对蒋傅军情况的说明。我们看到,文章直截了当地介绍了敌方的兵力、番号、配备特点、破坏目标、集结地点、行动方向以及匪首姓名等情况,明白、肯定、可信、无疑。那么,把敌情讲得这么清楚,这样多的兵力,这样强的装备,这样恶毒的企图,会不会助长了敌人的气焰,给在兵力上明显处于劣势的石家庄一带军民造成压力呢?不会!这样的写法,正是毛泽东智勇双全、长于谋略之所在。本文的重要意图有两个,一方面是让保石沿线军民知晓敌情、心中有数、准备应敌,不至于见到大批国民党兵而惊慌失措;另一方面是要正告蒋傅军:你们偷袭的企图已经被我们搞得一清二楚,我们正严阵以待,你们的偷袭不会有好果子吃,最终会被“聚而歼之”。

毛泽东善于把许多相关的事情联系起来思考,并且思考得很周密。这也表现在新闻稿里了。

当敌我双方的各自情况交代清楚之后,毛泽东还有些不放心。因为敌人曾于春天进扰过河间,占了些便宜后就逃掉了。5月,阎锡山、傅作义有联合进攻石家庄的打算,我们也曾动员对敌,结果他们没有来。这有可能会影响本次动员的效果。因此,他作了解释和分析,提醒人们不要按前两次的经验推断敌人这次行动。第一,敌人进扰河间占了便宜,是因为我们毫无准备。此次必须全体动员对敌,才不致使敌人跑掉;第二,敌人5月要进攻石家庄却没有来,是因为“阎军一师在盂县被歼,傅军惧歼未动”;这次可能来,是“因蒋介石在北平坐督,傅作义不敢不动。”这些解释与提醒,都持之有据,中肯实在。最后又交代了一句,即便敌人“惧歼不来”,我们作了准备总是“有利无害”的。

毛泽东想得多么细致周密呀!

这篇新闻连标题在内总共540余字,通篇没见什么惊人佳句,看似平淡无奇。但是内容平实可信,周密严谨;语言朴素简洁,通俗易懂;要素齐全完备,交代具体。这种朴素平实,蕴涵智慧和谋略的文章,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吗?

新闻对外播发后果然产生奇效。毛泽东在10月29日早晨给胡乔木写信说:“我第一次口播已见效,94军军长郑挺锋27日21时告傅作义称:昨收听广播得知匪方对本军此次袭击石门行动似有所警惕。广播谓本军附新二军两师拟袭石门,彼方既有所感,必然预有准备,袭击恐难收效。”28日,郑挺锋率其两个师的兵力仅向方顺桥及其以南作试探性推进A。看来,蒋傅军进扰石家庄、西柏坡的行程,在新闻稿的震慑下,被暂时延缓了。

鉴于蒋傅军并未完全放弃偷袭石家庄的企图,石家庄与西柏坡依然面临严峻危急。毛泽东一面指挥辽沈战役,一面筹划退敌良方。他认为,与其准备应付来犯之敌,不如干脆使敌人不敢来犯。熟读兵书、大智大勇的毛泽东决定导演一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现代版空城计。于是,他在10月31日,又为新华社撰写了《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B的述评。文章依然朴素平实:当着国民党军队的将军们都像一些死狗,咬不动人民解放军一根毫毛,而被人民解放军赶打得走投无路的时候,白崇禧、傅作义就被美国帝国主义者所选中,成了国民党的宝贝了。蒋介石已经是一具僵尸,没有灵魂了,什么人也不再相信他,包括他的所谓“学生”和“干部”在内。在美国指令下,蒋介石提拔了白崇禧、傅作义。白崇禧现在已是徐州、汉口两个“剿总”的统帅,傅作义则是北线的统帅,美国人和蒋介石现在就是依靠他们挡一挡人民解放军。但是究竟白崇禧、傅作义还有几个月的寿命,连他们的主人和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蒋介石最近时期是住在北平,在两个星期内,由他经手送掉了范汉杰、郑洞国、廖耀湘三支大军。他的任务已经完毕,他在北平已经无事可做,昨日业已溜回南京。蒋介石不是项羽,并无“无面目见江东父老”那种羞耻心理。他还想活下去,还想弄出一点花样去刺激一下已经离散的军心和人心。亏他挖空心思,想出了偷袭石家庄这样一条妙计。蒋介石原先是要傅作义组一支轻兵去偷袭济南的,傅作义不干。偷袭石家庄,傅作义答应了;但要两家出本钱。傅作义出骑兵,蒋介石出步兵,附上些坦克和爆炸队,从北平南下了。真是异常勇敢,一个星期到达了望都地区;指挥官是郑挺锋。从这几天的情报看来,这位郑将军似乎感觉有些什么不妥之处,叫北平派援军。又是两家合股,傅作义派的是第35军,蒋介石派的是第16军,正经涿州南下。这里发生一个问题,究竟他们要不要北平?现在北平是这样的空虚,只有一个青年军208师在那里。通州也空了,平绥东段也只稀稀拉拉的几个兵了。总之,整个蒋介石的北方战线,整个傅作义系统,大概只有几个月就要完蛋,他们却还在那里做石家庄的梦!

述评马上由新华社全文播出了。

毛泽东的述评,科学地分析了敌我态势的特点,深刻指出国民党军队已经走上穷途末路,偷袭石家庄,只是挖空心思、无计可施的表现。他要告诉蒋傅军:你们的一切动向企图,都在我们的把握之中。偷袭石家庄和西柏坡,只不过是痴人说梦。

述评一播,立即奏效。原打算进扰石家庄并给西柏坡以致命打击的蒋傅军,由于弄不清人民解放军的虚实,害怕自投罗网,所以一枪未放,便惊慌地龟缩到北平,石家庄与西柏坡遂转危为安。

毛泽东在赞扬作家丁玲的一首词《临江仙》中曾经写道:“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毛泽东手握的可不是一枝纤笔,那是如椽巨笔。它可以顶上多少精兵呢?几万?几十万?谁能数得清!他的一则新闻、一篇述评,蕴涵着神奇的力量。它能够让多少敌兵心惊胆颤呢?几万?几十万?谁能道得明!

六、神州大地起狂飙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赏析

各野战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同志们,南方各游击区人民解放军同志们:由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团和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代表团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所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已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所拒绝。南京国民党政府的负责人员之所以拒绝这个国内和平协定,是因为他们仍然服从美国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匪首蒋介石的命令,企图阻止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推进,阻止用和平方法解决国内问题。经过双方代表团的谈判所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表示了对于战犯问题的宽大处理,对于国民党军队的官兵和国民党政府的工作人员的宽大处理,对于其他各项问题亦无不是从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出发作了适宜的解决。拒绝这个协定,就是表示国民党反动派决心将他们发动的反革命战争打到底。拒绝这个协定,就是表示国民党反动派在今年一月一日所提议的和平谈判,不过是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向前推进,以便反动派获得喘息时间,然后卷土重来,扑灭革命势力。拒绝这个协定,就是表示南京李宗仁政府所谓承认中共八个和平条件以为谈判基础是完全虚伪的。因为,既然承认惩办战争罪犯,用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国民党反动军队,接收南京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以及其他各项基础条件,就没有理由拒绝根据这些基础条件所拟定的而且是极为宽大的各项具体办法。在此种情况下,我们命令你们:

(一)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二)奋勇前进,逮捕一切怙恶不悛的战争罪犯。不管他们逃至何处,均须缉拿归案,依法惩办。特别注意缉拿匪首蒋介石。

(三)向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地方军事集团宣布国内和平协定的最后修正案。对于凡愿停止战争、用和平方法解决问题者,你们即可照此最后修正案的大意和他们签订地方性的协定。

(四)在人民解放军包围南京之后,如果南京李宗仁政府尚未逃散,并愿意于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我们愿意再一次给该政府以签字的机会。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