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超级询问术
48938500000022

第22章 专业领域中的询问(1)

问题,抑或说提出问题,是一个系统运作的过程。就像我们精心归纳、安排的各种问题类型,都是为了在理解信息的过程中,能够拓宽和改善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用一种更为聪慧的方法去分析和解读。我们在获取信息和搜集 情报的过程中,收获的这方面才能,是植根于对客观现实本身的分析,而不是基于我们的假设和美好愿望。然而,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总会去刻意保持我们的偏见、意识形态以及思维局限。

——杰米·麦肯齐(Jamie McKenzie)

在这一章,我希望大家能够把前面讲过的种询问技巧进行重新梳理,然后思考在不同的情景下,如何更有效的进行询问。

在这里,我们要回顾“问题的结构”“问题的类型”“追踪询问”以及“发现秘密的4个‘区域’”等,我们将聚焦于“如何去做”,因为在不同的专业领域,有些询问技巧并不一定适用,所以这里有必要对相关问题进行重审和矫正。

这里涉及的专业领域的询问包括如下几方面:

教育询问(不同层次的教育,包括学术领域);

非紧急状况下的医疗询问;

急状况下的医疗询问;

应急询问

司法询问

客户服务询问和销售询问

商务谈判询问

//教育询问//

这里谈到的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同时还包括各种专业技能的教育。

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

好的问题,可以改善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以帮助人们学到更多的实践技能。

每年的8月中旬,在各个学校开学之前,许多杂志都会开设关于“重返校园”的专题,来探讨美国当前的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比如《美国周末(USA Weekend)》和《大观(Parade)》两本杂志。

这些杂志关注教育改革,直指其中弊病,如教职员思维的僵化,移动设备在教学中大规模的使用,学校图书馆的服务策略以及其他“老生常谈”的问题。

2013年8月11日,《大观(Parade)》杂志的专题是“让孩子学会更好地面对未来的7种技巧”。在这7种技巧里,有4种技巧需要教师拥有高超的询问技巧:关注“学习”,而不是各种“测试”;

传授学生面向21世纪的新技能;

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学生在家里进行更有效的学习,课堂只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和讨论的平台);“更有创造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一名优秀的教师,往往会提出很好的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他们希望教会学生真正地去认识“客观事实”。

我在这里可以列举出两种类型的教师:其中一种类型的教师没有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他的提问并不利于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也没有使教学内容显得“有吸引力的”;相比较之下,另一类型的教师做得就足够好:

教师1:专注于“干涉”学生们的思维,塑造“标准”的思维方式,因为在这种模式下可以进行准化的测试,学生只要写出“标准答案”,便可顺利毕业。

以讲述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雷特(Hamlet)》为例,这一类型的教师通常会提出诸如“谁是波洛涅斯(Polonius)?”这样的问题,希望学生们提供标准答案。

在分析完全文后,提出的问题往往是:

是什么导致了哈姆雷特的死亡?(答案:剑尖上的毒药)

教师2:希望提出更好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且促使学生自己给自己提出问题。

不同于“教师1”的提问“是什么导致了哈姆雷特的死亡?”相反,“教师2”经常会提出引导型问题:“是谁导致了哈姆雷特的死亡?”(看似与“是什么导致了哈姆雷特的死亡?”雷同,但切入点不一样,往下的引申的效果亦不相同。)

这时,一位学生马上回答了该问题,但是没有充分地进行思考——该学生的答案是:“雷欧提斯(Laertes,《哈姆雷特》中波洛涅斯的儿子)”。

另一位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进行了一定的思考,整理了自己的思路,并“模仿”了教师刚才的提问方式:“哈,如果我说是雷欧提斯,那么我敢打赌,您接下来提出的问题一定是‘还有谁呢?’”

当然,学生们可能会回答:“雷欧提斯和克劳迪亚斯。”

这样的回复,自然又从逻辑上引发了教师接下来的问题:“为什么雷欧提斯和克劳迪亚斯要害死哈姆雷特?”

此时,便需要学生们给出一个叙述性的答案了。学生们可以通过老师的引导,通过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行为动机的了解,分析剧中关键人物的性格。

这是一种更加开放式的、思辨式的回答。并且,该问题还会引发学生们对接下来更深入的问题的思考,比如,哈姆雷特的“信任危机”以及是什么促成了人物心理的转化等,这些都会成为学生们继续思考的内容。

教育家丹尼尔·帕尔默·伍尔芙(Dennie Palmer Wolf)在一场演讲中提到:要给高中和大学的教育者们提供更多关于促进教学实践改革的建议,她认为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提问题能力。作为哈佛教育研究院(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资深研究员的伍尔芙,在“零点计划(Harvard Project Zero)”中提出了如下的警示:我们在课堂上缺失的,可能正是“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同时,我们向学生提问的方式,需要更加成熟、更加具有启发性。

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是破坏性的,而不是建设性的,并且缺乏分享与互动。首先,我们的教师倾向于“垄断”来自于学生的问题。第二,“为了提问而提问”,这种现象一直发生在课堂上,发生在教学中,这是一种“非常难办”的状况,那些呆板的问题在学生们之间“流动”、“循环”,但没有更多角度的参与和充分的讨论……

伍尔芙的警示,与当前的教育者们对“回归关键性的教育——教授技巧,而非答案”的忽视有一定的关联。

杰米·麦肯齐博士(Dr.Jamie McKenzie),一位在“教学模式的探索”方面颇有建树的专家,他的相关研究和演讲可以在这个网址(www.fno.org)中找到。他对提问的功能进行了分类,并证明了学生是如何受益于“良好的提问”。

虽然,在麦肯齐博士的分类中,有些类别可能有“交叉”和“重复”之处,但我还是认为,他在探索“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组织更优秀的询问”方面有着巨大的贡献,并且值得我们学习。

麦肯齐博士对提问功能的分类:

1.理解(Understand)。

2.解决(Figure out)。

3.判断(Decide)。

4.构建或发明(Build or invent)。

5.说服(Persuade or convince)。

6.挑战或破坏(Challenge or destroy)。

7.认识、熟悉(Acquaint)。

8.摈斥(Dismiss)。

9.怀疑(Wonder)。

10.预测(Predict)。

理解

提出问题,可以促使人们对事实进行一步步的理解;问题可能帮助我们看清事件之间的联系和相关性。例如,针对加利福尼亚海岸线的问题,一位没有良好询问技巧的老师可能会直接抛出如下问题:“加利福尼亚海岸线总共有多长?”

“在海岸线附近,一共有多少人在那里生活?”

“沿着海岸线,这里原始的、或者说主要的产业和商业活动有哪些?”

相反,好的问题可以加深人们的理解:

“对于海岸线附近的人来讲,最大的挑战或威胁是什么?”

“按照严重性从重到轻进行排列,总共列出10个挑战或威胁。并针对每一种挑战或威胁提出建议:人们应该样面对这种挑战或威胁?”

显然,这才是比较好的提问方式。

解决询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发对事物更深层次的思考。

例如,当年克林顿总统被美国众议院(U.S.House of Representatives)弹劾时,如果你提出:“美国总统因为什么被弹劾?”这样的问题,可能会阻止学生们更为深层次的思考,而仅仅能够唤醒他们对“性丑闻”事件的回忆,更不会对当时的政治气候等作进一步的分析,比如,“对于一些法律规则的侵犯”会引发总统被弹劾,等等。

如果你换种询问方法:“为什么众议院认为克林顿总统‘没有过失’?”这可以使学生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去寻找调查该问题的相关路径。学生们可能对弹劾的相关背景保持更多的好奇心,且会穷根寻叶。

判断

你的提问是否可以足够清楚地阐明你的意图,取决于对表达时使用的语言和方式的选择。所以,你需要对“开头儿”的问题慎重选择。

比如,在讨论经济问题时,教师可能问道:“相比较于去年同期水平,当前失业率如何?”

然后,用答案作为下一个问题的开始,你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认为联邦政府应该如何调整预算策略,来改善这一结果?”

构建或发明

杰米·麦肯齐提到,“这种类型的询问——构建或发明(Build or Invent),在特殊的条件下,对问题的结构和起承转合有较高的要求。”一个无说服力的提问可能是这样的:“目前,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如何?”

然而,一个好的选择,应该是根据当前面临的挑战,针对具体情境,对问题进行结构性调整:“我想说,阿尔·戈尔(AI Gore)已经选定了你的文章,作为全球气候变暖分析的最佳论文。他要求你对此做一篇演讲,来讲述如何降低温室效应引发的各种问题。在你的演讲中,你认为重点内容应该是什么?”

说服

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一些争论,来辨识问题的核心。所以,一个好的问题不应该是这样的:“谁是21世纪最成功的电影导演?”

相反,为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思考、分析和辩论,一个更好的提问应该是这样的:“在21世纪,有哪几位导演可以代表这一时期?为什么是他们而不是别人?”

挑战或摧毁

提问本身就蕴涵着互相冲突的因素,不管是为了阐明一个计划,还是为了表达一个主张或声明,关键是激发学生去主动地思考。

“为什么这样?”诸如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一个引导型问题,因为我们是在传达一个客观事实,而不是引导学生们进入讨论。

麦肯齐举了一个例子:

之前:哪些事件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之后:相对于二战之前的德国和日本,法国、英国和美国这几个国家,在外交政策方面最大的弱处是什么?如果是你,你将如何改进这些国家的对外政策?

认识、熟悉

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和熟悉”,使人们可以“更有层次”地去看待一个问题,而不是“只从一个维度”去接近问题,如“谁”或者“什么”等。

例如,如果一位老师问:

“2001年9月11日,对纽约来说,最大的灾难是什么?”

一个乏味的正确答案应该是:“两架飞机撞向了世贸大楼。”

然而,作为对该事件“更熟悉”的你,以及同学们,更好的提问应该是:“2001年9月11日发生的灾难事件已众所周知,然而,我们来思考一下,那场灾难到底如何改变了美国政府,如何影响了世界各国在国家安全局势方面的应对措施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重大问题。”

摈斥

麦肯齐关于该问题有一句精彩的解释:“这里的关键是,你抛出来的问题是否值得人们去思考?”

例如,你的问题如果是:“我们在移民方面的政策是什么?”不如一个能更好地唤醒人们思考的询问方式:“为什么我们当前的移民政策无法起到更好的效果?”

怀疑,惊奇

这是一个关于“假使……会怎样(what if)?”的问题。这种询问方式可以触发人们的生理反应,刺激人们去寻求关于非常之事的可能性。

我曾在“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看到过一期节目,关于史蒂芬·霍金的《宇宙简史(the Theory of Everything)》。在这期节 目里,“好奇性问题”始终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采访者在头脑中先形成了一个个不解之谜,然后带着好奇心去寻找证据,以证明“时光旅行”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本身往往不会自动地引发人们的好奇心,除非问题涉及一个鲜为人知的事情,或者涉及一些“大家知晓的,且有怀疑或好奇之处”的事情,或是对一个话题进行更深入地挖掘,或是对其他领域的重新开拓。

预测

早些时候,我经常通过对一些事情的询问,来帮助学生对这些事情作出“判断”。

这便是“预测型问题”:对情况作出假设,对结果作出预估,来帮助人们作出相关的“决定”或“判断”。

例如,我提出如下问题:

“与去年同期水平相比,我们当前的失业率状况如何?”

一个平淡无奇的问题,可能不足以调动人们的判断力,自然也无法帮助人们去预测一个事实。

相反,一个更加专业的提问应该是:

“针对当前国家的经济政策,你预计明年的失业率状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种询问方式,多数是在一种专业的情境下进行询问。比如,在工作面试中,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发现候选人是否可以通过失业率情况,对当前产业环境等相关问题作出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