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岁学做人,30岁学做事
48992400000010

第10章 敷衍了事就无法成功

要做就做最好,绝不敷衍了事,这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同时还是成功者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激励着人们从优秀走向卓越。20—30岁时告诉自己:“要做就做最好。”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遵守的格言。如果每个人都能践行这一格言,守候这一格言,无论做任何事情,都竭尽全力,以求尽善尽美的结果,那么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不知道要增进和加快多少。

人类的历史,充满着由于畏难、偷懒、敷衍、疏忽、轻率而造成的各种惨剧。比如200多年前,在宾夕法尼亚的奥斯汀镇,因为在筑堤工程中没有照着设计奠基,结果堤岸溃决,全镇都被淹没,无数人死于非命。像这种因工作疏忽而引起的悲剧,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无论什么地方,都有人犯敷衍、疏忽、偷懒的错误。如果每个人都凭着良心做事,并且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那么不但可以减少一些人为的惨祸,还可以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尚的行为准则。

养成了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后,人做起事来往往就会不踏实。这样,人们最终必定会轻视自己的工作,从而轻视自己的人品。粗劣的工作,不但使工作的效能降低,还会让一个人丧失做事的才能。所以,粗陋的工作,实在是堕落生活、摧毁理想、阻碍前进的大敌。

实现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就是在做事的时候,抱着非做成不可的决心,抱着追求尽善尽美的态度。而那些为人类创立新标准、新理想,扛着进步的大旗为人类创造幸福的人,就是具有这种素质的人。

总要带上旅行杯是许多人在外出时的选择,而且旅行杯的盖子一定要盖好、拧到位,否则杯里的水就会洒出来。因为旅行杯的盖子如果拧不到位,就等于没有盖盖子。事实证明,做任何一项工作如果不到位,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甚至等于根本没有做。换句话说,如果最后的关键时刻没有把工作做精、做透,往往就会前功尽弃。

有这样一个故事。

小刘是南方某城市一家报社的记者,当时该报社最缺乏的就是广告业务员。在一次私人聚会中,小刘听说自己的一个老同学要到自己所在城市的开发区投资,并计划在当地媒体上投放价值百万元的广告。听到这个消息后,小刘认为这是上天给了自己一个在报社出人头地的机会。于是,他积极地向那位老同学争取这个业务,并最终将其收入囊中。

由于业绩突出,报社最终提拔他为副社长。

开发区举行奠基仪式的那天,小刘带上了社里最优秀的广告部成员和记者,计划用大幅版面来进行宣传。奠基仪式结束后,有位老朋友邀请他去吃饭。盛情难却,于是他向记者和相关广告人员交代好工作就去了。

那天,他玩到很晚才回家。但是第二天早上,他当副社长的梦就破灭了,原因很简单:这天他们出版的报纸犯了一个最不应该犯的低级错误。

原来,头版头条的新闻标题本应该是“某某开发区昨日奠基”,而摆在他面前的大标题却赫然是“某某开发区昨日奠墓”。

这对一向重视有个好“彩头”的企业来说,把“基”写成“墓”,无异于当头一棒,更何况这是开发区项目正式启动的第一天。

结果可想而知了,老同学一怒之下取消了百万元的广告订单,报社的声誉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些准备在这家报纸上投放广告的客户,也因此取消了投放计划。

这样大的失误到底是怎样造成的呢?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小刘自以为自己派出的都是报社最优秀的记者,肯定不会出什么问题。而且,在他离开之前他还特意要求副总编,一定对稿子严格把关,因此也就非常放心。

记者的稿子确实写得很好,但由于当时计算机还未普及,记者手写的稿件字迹潦草,“基”和“墓”看起来非常相似。由于那时还是铅字排版,稿子到了排版人员那里的时候,他想当然地把“基”字当成了“墓”字。稿子排完版后,交到副总编手里,正赶上副总编家里有急事,于是他只匆匆看了一眼,也没发现什么问题,就签发了。于是,错误就这样造成了。

事后,报社对相关人员做出了这样的处理:开除记者和排版工人,副总编职务降半级。当然,小刘被提拔为副社长的事自然也就泡汤了,原本想在那座城市大展宏图的他,梦想顿时化为了泡影。

我们常说“一字千金”,可上述这个案例中一个字就价值百万!这个案例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工作不到位,等于没做工作!从表面上看,这件事情的前期工作做得很不错。但是,执行的过程由于没有到位,不仅“煮熟的鸭子”飞了,还给报社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小刘的升职梦最后也就化为了泡影。

很多人之所以工作不到位,原因往往在于自认为工作已经完成了99%,就已经算完成了,心理上一放松,便忽略了最后的1%。但是,有的时候这最后的1%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人只有做好了最后的1%,成果才会显现出来,如果没有做好这最后的1%,前面辛辛苦苦所做的99%都会打水漂!做任何事情,越到最后越关键。就像打锣一样,俗话说的“一锤定音”,就是指铜匠打下的最后一锤,那恰恰也是最关键的。

有一个专打铜锣的工匠师傅已近70岁了,还每天坚持掌锤。每次到了锣心的时候,老工匠就会使足力气打下最后一锤。

原来,锣心的一锤与周边的锤法不一样,锣心以外,每一锤都只是准备,而最后的一锤才是定音的。锣声或雄浑洪亮,或清脆悠扬,都因这一锤而定。最后一锤,要打得不轻不重,更要打得恰到好处。这一锤打好了,就是好锣,否则,这只锣就报废了。无论多么优质的铜材,无论尺寸剪裁得多么合适,也不论一开始打了多少锤,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恰到好处的最后一锤,那才是一只锣是否制作成功的关键。

善始善终是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的习惯,因为即使前面做得再好,也可能因为最后的放松——放松要求、敷衍了事而最终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任何一个工作人员都应该记住,工作了不等于工作就真的做到位了。工作不到位,不仅会前功尽弃,甚至会造成加倍的损失。一个员工因一件小事做不到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而他人不会去细究这是因为企业的制度不健全还是个别人做事不到位而导致的。在他人看来,员工就代表企业,员工没有做到位,就是整个企业没有做到位。

任何公司都需要也必须有把工作做到位的人,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安排的工作就一定去做,做了也一定要做到位。要不断地告诉自己:工作没有做到位,就等于没有做工作!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都要抱着“追求尽善尽美”、“要做就做最好”的心态,这样才能保证成功。

许多人做了一些粗劣的工作,借口要么是时间不够,要么是别的。其实只要有做好的毅力和决心,就都可以把工作做好。养成做事善始善终、务求完美的好习惯,人的一辈子也必会幸福地沉浸在因成功而产生的成就感里。而这一点正是失败者和成功者的分水岭。成功者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力求达到最佳境地,丝毫不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成功者无论做什么事情,也都力求做到最好,绝不敷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