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岁学做人,30岁学做事
48992400000018

第18章 帮助他人的效益

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人的一生,总是会遇到一些挫折与失败,比如爱情,比如学业,比如事业等。20—30岁当我们遇到失败时,渴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相反,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也要去帮助别人,因为帮助别人,就等于在帮助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僧人走在漆黑的道路上,因为路太黑,僧人被行人撞了好几次。他继续向前走,看见有人打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候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僧人被旁边那个人的话吸引了,等那个打着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那个人说:“是的,我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到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僧人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说你是盲人吗?”盲人说:“不是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晚上打着灯笼出来。”僧人感叹道:“你的心地多好呀!原来你是为了别人!”盲人回答道:“不是,我为的是自己!”僧人越发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盲人答道:“你刚才走过来有没有被人碰撞过?”僧人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撞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我了。”僧人顿悟:“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身边啊!”生活禅理:点灯照亮别人,更加照亮了自己。由此我们也可以参悟,在生活中与人方便,其实就是与己方便;帮助别人,实际上就是帮助自己。

以前有一个穷人,家里世世代代穷困潦倒。由于他不甘心这样的命运,所以最后决定去南海求见观音菩萨。路途遥远,他就一路打短工赚取路费和生活费。在路上打工的过程中,遇到一位很有钱的员外,员外有一个哑巴女儿,由于不会说话所以一直没有嫁出去。员外得知他要去南海问神,于是托付他问问菩萨为什么他没干什么缺德事,但女儿却是个哑巴。穷人记下了员外的话,继续前行,来到了一个贫农家里,这个贫农家里有两棵梨树,但梨树从来只开花不结果。贫农家里的小孩子天天盼望着树上能结出又甜又大的梨子,可是一直都没有如愿。于是小孩子也托这个穷人去问问南海观音菩萨,这个穷人也把这件事牢牢地记在了自己的心里。

历经千辛万苦,他终于到了南海边,在南海边等待着菩萨的降临。可是那天菩萨一直没有出现,于是他等着等着就睡着了。他在梦里看到了菩萨,于是向菩萨问起了别人托付给他的事情,但是却忘记了自己来的目的。菩萨告诉他说,你是一个好人,好人终究会有好报的。那个员外家的女儿见到你才能开口说话,因为这是上天给你安排的姻缘。至于贫农家里的梨树,不能结果是因为树下埋着两坛金银珠宝,上面还刻有你的名字,别人是无法挖到的。你回去吧,你的事情也就解决了。记住了,好人有好报。

穷人照着菩萨的指示,把菩萨的话告诉了托付给他的人。后来穷人娶了员外的女儿,得了贫农树下的两坛金银珠宝,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真正的美德如河流,愈深愈无声。”这句哈利克斯的名言,真可谓充满了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充满着曲折和坎坷,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生命之路平坦而顺利地达到终端呢?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岁月过得如流金般有价值呢?净化灵魂,善待人生,这两点至关重要。其实,帮助他人就等于帮助我们自己。很多事情都在无声中得到了最后的回报。珍惜自我,善待人生,是我们生活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感到日子的绚丽多彩。子曰:“人之初,性本善。”这流传了两千多年的《三字经》开首语,含义深刻。它深深地教育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该怎样体味——体味辨别善恶,开阔胸怀,以人为本,以善为本,帮人即帮己的生活哲理。

“别人”为什么要帮你

“别人”为什么要帮你?首先,“别人”其实完全可以不帮你,不帮你是正常的,帮你才是不正常的。

按照黄光国的理论,人际往来可以划分为混合性关系、工具性关系、情感性关系。而按照杨中芳的理论,问题则没有这么简单,杨中芳等人,对黄光国的人情、面子理论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详细的评论读者可以参考沈毅与翟学涛的论文。在沈毅的论文里面,他综述了黄光国的理论模型遇到的挑战,谈了一些事情的感受。“别人”为什么要帮你?对于你情感性关系圈内的人,比如你的父母、你的亲戚,他们当然会帮你,因为血浓于水。对于其他工具性关系、混合性关系的人,可以称之为“别人”或者“外人”的。那么这时候,你不是高干子弟,你出身农村或者一个小市民家庭;你没有田晓霞一类的妻子或者普京这样的丈夫;你没有很牛的名校背景;在权力、金钱甚至能力的积累上,你才刚刚上路,你还很年轻。这种情况之下,“别人”为什么要帮你呢?不要试图去批评社会,在你急需要帮助时,“别人”或者“外人”走远一点,是一件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事情了。但是,如果你自己被压得喘不过气,在压力之下,躲在角落里偷偷地去哭,这个时候,没有人会来帮你,于是从此怨天尤人,认为就是没有人会帮助自己。如果将来由于某些机遇,你成功了、发家了,这个时候,你却摆出一副小人得志的面孔,记恨那些当初没有帮你的“别人”,那是“别人”的错还是你自己的错呢?其次,要相信世界上是存在愿意帮助你的“别人”的。

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是人才。没有自己的妻子与弟弟,陈天桥能成就盛大吗?我们要相信,世界上是存在愿意帮助自己的“别人”的。并且,要尽可能地让这些人群越来越大、越来越有层次感、丰富性、战斗力。如果你始终躲在角落里哭泣,不勇敢地站出来,寻找那些在世界上的某个地方,愿意帮助你的“别人”,那么,你一辈子就有可能都是闷闷的,总是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感慨世界如此不公,感慨自己为什么没有出身豪门,为什么没有当官,一大堆的为什么。总之,你可以用一连串的“为什么”来麻痹和说服自己,来解释为什么世界上没有人愿意帮助自己。最后,如何最快捷地找到愿意帮自己的“别人”呢?用20年找到1个愿意帮助你的人是一种方法,用1年找到200个愿意帮助你的人也是一种方法。一些通用的、常见的原则是可以归纳的,比如,人们都愿意帮助那些帮助过自己的“别人”,积极地帮助别人,也是最有效地维护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因为人们都愿意帮助“自己人”,你的思想、你的品位、你的兴趣,都可能让“别人”觉得你是“自己人”。人们愿意帮助“别人”,实际上也是在帮助“自己”——让自己的梦想,也成为“别人”梦想的一部分。人们愿意帮助积极向上、有礼貌、乐观和有奋斗精神的人,对于美的追求与欣赏是人的天性和本能。

人们愿意帮助能够“帮助”的人,千万不要让“帮助”成为“别人”的负担。不过最后最应该记住的是,人们愿意把自己的帮助给予那些有积极回应与正面反馈的人。对于积极的回应与正面的反馈,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认为只有金钱才是一切。行为心理学家丹尼尔斯在《真情互动》这本书里详细地解释了正面反馈的窍门。

该出手时就出手

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其中就包括人际关系。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如今的社会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比工作能力更重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时候很难,但在别人很需要帮助的时候帮一把,其实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情,彼此的隔阂也会瞬间化为乌有,甚至还能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的朋友相伴,相信你的路会走得更加顺利和平稳。所以,该出手时就出手吧。

我们再来分享一个故事。有一位商人驱赶着一头毛驴和一头骡子运送货物,商人把货物都放到驴和骡子的背上,命令它们驼好,接着吆喝一声就匆匆地赶路了。

驴与骡子走在前面,背上驮着沉重的货物。商人走在后面,手里拿着一根长鞭子。当商人看到谁走得比较慢时,就挥着鞭子抽过去,而且,嘴里还骂着:“不懂事的畜生,快点赶路,难道就知道吃我的草料!”

每当这时,驴与骡子都会赶紧跑几步,免得主人的皮鞭再抽到自己身上。

和骡子比起来,驴的个子相当小,身体也很弱,可是商人一点都不爱惜驴,驴背上的货物其实并不比骡子背上的少。

走在大路上的时候,因为路很平,驴子还可以勉强应付。可是当走完了大路来到山上的时候,驴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开始吃不消了。

越过了一个小山头后,驴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四条腿直发软。因此驴对骡子说:“骡子大哥,我求求你,快把我背上的货物放在你背上一点吧。看你身高体壮的,就算多放些货物也无所谓。可是我这样走下去一定会累死的!”

骡子听了驴的话以后,理都不理,只顾着自己赶路。驴看见骡子不理睬自己,又强忍着走了几步,跟骡子说:“骡子大哥呀,只要你分担点货物,不仅我累不死,而且还可以把剩下的货物运走,这样一来不是挺好吗?”可是骡子仍然不理驴。过了一会儿,驴累得从山坡上滚了下去,摔死了。商人看见驴摔死了,马上把驴背上的货物卸下来,放到骡子背上。不仅这样,商人甚至还把死驴也一起放在了骡子的背上。

商人拍了拍骡子的脑袋说:“没有办法呀,驴摔死了,货物都得由你来驼了,你辛苦一下吧。”听了主人的话,骡子掂了掂背上的分量,真沉呀!骡子忍不住对自己说:“我真傻呀,如果在驴请求减轻负担的时候,我听从它的劝告,现在也不至于驼着它的货物,还要驼着它呀!”

由于骡子的自私导致了驴的死亡,同时骡子也害惨了自己。骡子不知道帮助他人就等于帮助自己的道理,它以为帮助驴子自己就吃亏了,小善对于它来说是不为的,最后它落得了一个十分可怜的下场。许多事情虽然是举手之劳,但却能免去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关键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

最后还要注意的是:不要以功臣自居。首先,如果你不希望自己被帮助的事总被人挂在嘴边,那就尽量不要找喜欢炫耀“功绩”的人来求助。其次,如果非要他们帮忙不可,你就要做好心理准备,承担对方的炫耀,因为这是你必须付出的代价。最后,如果这类人主动来帮忙,而你又实在不想付出前面所说的代价,你一定要学会拒绝。不要因为担心影响彼此的关系,而不敢拒绝。当然,拒绝也是需要技巧的,如何巧妙地拒绝别人的同时还能不伤害对方的感情,是每个人都应该注意和学习的。

经常把帮助他人的功劳挂在嘴边,或经常以各种方式突出自己的人,有可能是因为童年的经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对他们而言,要想在职场中改善人际关系,建立自信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通过自己的尝试和职场中同事的帮忙来建立自信,其效果往往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前者是“局中人”,而后者缺少相应的影响力。这时,求助于专业人员其实是不错的选择。他们可以帮助爱将“功绩”挂在嘴边的人体验成功,从而不再炫耀自己,做一个更优秀的职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