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岁学做人,30岁学做事
48992400000029

第29章 敢于坚持,决不放弃

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并因此陷入困境之中。20—30岁的人在奋进中盼望,在盼望中奋进,该如何走好人生之路呢?答案就是要做生活的强者,永不言败,永不放弃。永不放弃,就是指追求理想的信心永远不丢。我们盼望着美好的风景,那是朵朵白云下正在沐浴阳光的绿叶,它使人倍增向上的动力;那是蓝蓝天空下闪亮的星星,它使人拥有追求永恒的期待。变压力为动力,永不放弃,才能使盼望最后变成强烈的愿望,促使人举起竞争这把剑去披荆斩棘,去创造生活。人总是喜欢憧憬,喜欢把一切都想得很鲜明,很有亮度。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画面在向我们招手,我们才甘心为实现这个愿望不惜碰得头破血流,努力地去争取。于是,愿望又一次变为绝望,绝望中又有了新的愿望,也同时产生了新的更加强大的动力。执著追求未来,永不放弃,才能让一个人成为生活的强者。

成功者需要非凡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同时也需要永不放弃的精神。一个人经历一些挫折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事。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总是有坦途也有坎坷,有鲜花也有荆棘。在你伸手去摘取美丽的鲜花时,荆棘同时有可能刺伤你的手。如果你因为怕痛就不愿去伸手,那么对于你来说,再美的鲜花也终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那是1941年的一个清晨,男孩儿的母亲正在为他准备早饭,突然一群荷枪实弹的纳粹分子闯进了他家,砸了房间里所有的东西,并给他的母亲铐上了手铐。他的母亲是反战联盟重要的一员,写了大量反对德国纳粹的文学作品。

任凭他哭泣着去拽母亲的衣角,希望能和母亲一起被带走,但蛮横的纳粹分子却一把推开了他。他的母亲对着他喊:“不要哭!男孩子需要的是坚强,记住了儿子!等着妈妈回来和你在一起,记住了,再苦再难都要等着妈妈!无论如何,你都不能够放弃!”

就这样母亲被带走了,当时的他只有4岁!4岁的他看着惨遭洗劫的家一脸茫然,他不知道自己以后的生活该如何度过,自己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等到母亲回家。

他只好开始四处流浪,饥饿和寒冷不时光顾他,他只能蹲在街头的角落里,运气好的话,也许能够乞讨到一块面包,如果运气不好,他只能靠喝水来试图忘记饥饿。这些还不是最痛苦的,让他最痛苦的是那些比他大的乞丐经常找各种理由欺负他,他甚至为此想到了死,但每当这时候,母亲那双看着自己的眼睛就会在他的脑子里显现。于是他对自己说:“妈妈一定会回来的,我不能够放弃!”

晚上睡在桥洞里,他会在心里呼唤母亲:“妈妈,你在哪里?”而这个时候,他的母亲正躺在慕尼黑的达豪集中营里,已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母亲同样在心里想着她的孩子,并且也对自己说:“不能放弃,永远不能放弃!”

终于,美国大兵最后打开了达豪集中营的大门,从成堆的囚犯尸体中找到了他的母亲,他们迅速将她送往医院抢救。一个月之后,母亲恢复了一些体力,固执地要求出院,并对医生说:“我不能再住在这里了,我要去找我的孩子!”

4年,整整4年!母亲根本不知道还能否找到自己的儿子,她一个城市又一个城市疯狂地寻找,最后在一个小镇的街头,母亲和他同时认出了彼此。让母亲惊呆的是:快9岁的他已经瘦得没有人形,还正发着高烧。母亲抓住他的手,他从嘴角努力地挤出一丝微笑,“妈妈,我终于等到你了。”说完就晕了过去。

母亲把他抱到维罗纳医院,医生们都不敢相信,这个体重只有20多斤的男孩竟然已经9岁了。严重的营养不良和发烧正摧毁着他的身体,母亲每天都拉着他的手在他耳边说:“好儿子,妈妈回来了,我们不能够放弃,永远不能够放弃!”就这样,他在维罗纳的医院一躺就是一个多月,最后终于奇迹般地缓了过来。

补充说明一下,他的母亲从他住院的第一天就决定了要带他投奔远在美国从事物理研究的哥哥,因为他的母亲不希望他的未来依旧颠沛流离。男孩儿出院后来到了美国,在美国他对学习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并在哈佛大学取得了生物学博士学位,开始了生物和人类遗传的研究。也许是因为幼年那段苦难的生活,他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从没产生过放弃的念头。

这个故事里的小男孩儿就是2007年诺贝尓医学奖的获得者——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人类遗传学与生物学教授马里奥·卡佩奇。在他获得诺贝尔奖后人们去采访他,他笑着对采访的人说:“你们问我为什么成功?就是因为我从来都不懂得什么叫放弃!”

要问成功有什么秘诀,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剑桥大学的演讲给出了最好的回答:“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

决不放弃,就是坚持,它来源于人的意志力。意志力是人类最可贵的财富,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没有任何东西能代替意志力。热情不能代替毅力,有一时热情的人往往也在最后一步退缩,这已经屡见不鲜;聪明同样代替不了毅力,因为世上失败了的聪明人太多了。毅力无可替代,人有了毅力就容易成功,没有毅力就容易轻易放弃。想想我们做过的事吧,你会惊奇地发现,无论自己做什么事都要经历一个过程,而且越是重大的事,经历的过程就越长。在这些过程中,有的在开始时充满喜悦和期望,但接着就会有很多挫折和困难,更多的时候还可能是你一再地努力,但却仍然无法看到成功的曙光。这个时候就是考验你的时候,看你有没有毅力了。

被拒绝了1000次之后,还敢去敲第1001次的门,席维斯·史泰龙就是靠毅力最终走向成功的典型。在他未成名时,他身上只有100美元,还有就是一部依据自己悲惨童年写的剧本——《洛奇》。他挨家挨户地拜访好莱坞的电影制片公司,寻求一个演出的机会。当时的好莱坞大约有500家制片公司,史泰龙逐一拜访过后,结果是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愿意给他机会录用他。史泰龙面对500次的拒绝毫不灰心,回过头来又从第一家开始,再次挨家挨户地自我推荐。第二轮拜访,500家公司仍然没有一家愿意录用他。史泰龙依然没有放弃希望,他坚信“没有所谓的失败,只是暂时不成功而已”。他把1000次的拒绝当做自己绝佳的经验,面对拒绝,他选择继续鼓励自己,从第1001次开始再上路。经过多次的上门求职,经历了1855次近乎严酷的拒绝,他的毅力最后终于感动了“胜利女神”——“我不忍心再看你拼命了,你耗尽了多少汗水,我就给你多少喜悦吧!”终于有家电影制片公司愿意采用他的剧本,并聘请他出演剧本中的男主角。

史泰龙的梦想终于实现了,电影《洛奇》使他成为超级巨星,全美国新一代的偶像。

哲人说:“百分之九十的失败者其实不是被打败,而是自己放弃了成功的希望。”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例子,生活中有许多人最初都能保持十分旺盛的斗志,在这个阶段,普通人与杰出者其实是没有多大差别的。然而,往往到了最后那一刻,顽强者和懈怠者便会各自显示出来。前者希望的火苗不灭,能咬紧牙关继续坚持直到胜利;而后者在这时却被前进道路上的迷雾遮住了双眼,他们不懂或者忘了再跨前一步,再忍耐一下就能豁然开朗。结果就是:懈怠者在胜利到来之前的一刻放弃了希望,停住了脚步,也失去了即将到手的成功。人们都知道,烧到99℃的水不算开,但只要再加1℃,就能突破物理的形态临界线,从液态变为气态,不开的水也就变为了开水。烧水其实很像追求成功,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同的道理。

大家可能都知道“九九进一,成在其一”的俚语,这其中“一”的增进包含着许多成功的智慧。世上的大部分成果都可以说是后人接着前人所走的99步然后才产生的。如果我们能在前人99%的经验上再增加1%的努力,就是通向成功的一条捷径。“一”的增进还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走完了前面的99步,剩下的最后一步就是毅力的考验,只要咬紧牙关,多一点努力和坚持,多一点注意和思考,再多一点试验,就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这就像赛跑一样,实力相近的顶尖选手争夺金牌的时候,他们之间也许只是一步或半步的差距,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最后的一瞬间谁能爆发出巨大的潜能,能爆发出来的,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只要敢于坚持,不放弃,无论做什么事,哪怕有的人会觉得不可能,最后也会变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