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战争胜利篇
49002300000020

第20章 德国无条件投降(2)

3月28日,第21集团军群的2个集团军夺占了由博特罗普经多尔斯腾和博霍尔特几乎延伸到埃默里希的一个大登陆场。至此,第21集团军群强渡莱茵河战役的主要阶段已经完成,接着便可以从这一登陆场实施其攻占鲁尔地区和前出到易北河的突击。

按照艾森豪威尔的最初计划,第12集团军群强渡莱茵河的行动应在第21集团军群过河后发起,此前主要执行牵制任务,保障蒙哥马利部作战行动的顺利实施。然而,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霍奇斯和巴顿表现出色,不仅按计划完成了前出到莱茵河西岸的任务,而且还分别在莱茵河东岸夺取了一个登陆场。到3月24日,霍奇斯已将下属的3个军大部送过莱茵河,他的雷马根登陆场已扩至北起波恩南达柯布伦茨的整个地域,并且在莱茵河上架设了12座桥梁。随后,美军第1集团军击退了德军从北面实施的反击,开始从雷马根大登陆场转入进攻。

与此同时,渡河后的美第3集团军一直处于不间断的进攻之中。3月24日,巴顿的部队攻占了达姆施塔特,其坦克进抵阿沙芬堡,并在那里夺占了几座完好无损的美因河大桥,抢占了哈瑙、吉森一线并准备向卡塞尔继续前进。次日,美第3集团军的部队占领了法兰克福郊区。到3月29日,该集团军左翼在威斯巴登附近同第1集团军部队取得了联系,清除了法兰克福地域之敌。

在北面的部队巩固桥头堡后,第6集团军群强渡莱茵河的行动也拉开了帷幕。美第7集团军横渡莱茵河的行动于3月26日凌晨2时30分在沃尔姆斯南北两面发起。尽管德军在城北进行了激烈抵抗,但到第二天结束时已有4个师的美军到达了莱茵河东岸。由于当面德军兵力薄弱,该集团军加强了攻势,其北翼很快与巴顿的部队在达姆施塔特地域会师,同时登陆场也向南扩至曼海姆。

到3月底,西线盟军3个集团军群的主力皆已渡过了莱茵天险,在他们前进方向上德军已不可能再组织起一条完整的防线。德国的末日已指日可待,盟军以后的任务仅仅是对残余德军的追击和围歼。

在盟军正面,数度遭受重创的西线德军虽然从编制上仍保留着过去的番号,但实则只能称其为残部。由于得不到兵员和装备的补充,德军士气低落,战斗力已大打折扣,其l个集团军群的作战能力甚至远逊于盟军的单个集团军。

鲁尔工业区是盟军渡过莱茵河后的首要作战目标。尽管持续数月的空袭已使该区丧失了作为德国经济动力基地的地位,但由于德军B集团军群盘踞其间,同时又是盟军蓄谋已久的战略目标,故艾森豪威尔对其特别重视。为了全歼德国B集团军群,盟军最高统帅部命令美第9集团军和第1集团军协同完成这一任务。

美第1集团军对鲁尔的攻势于3月25日展开。不到24小时,美军装甲部队即推进了90公里,抵达德军装甲部队的摇篮巴德尔布恩装甲学校。很快,军校的训练场变成了战场,德国教官率领学生们进行了顽强阻击。这是美军推进中所遇到的一次最激烈的抵抗,直到4月1日,美军才占领巴德尔勃恩。

在鲁尔区的北翼,美第9集团军也冲出桥头堡按计划发起进攻。与此同时,遭受沉重打击的德军H集团军,向德军最高统帅部提议允许其从受到合围威胁的地区撤退,并请求准许阻拦危及其南翼的美第1集团军对B集团军群的突破,以构筑威悉河防御阵地。此外,它还请求从荷兰大部分地区撤走部队和补给品,以便在该国东北端建立一条新的防线。德军最高统帅部断然拒绝了这些请求,不仅如此,希特勒还命令西线所有德国部队利用一切手段原地坚守。

在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命令约束下,西线德军的命运已无可更改。4月1日,美第1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的装甲部队终于在双方约定的帕德博恩会合点正西的利普施塔特取得了联系,从而完成了对鲁尔工业区的合围。在这个被包围的鲁尔口袋中,有莫德尔的B集团军所辖的第5装甲集团军以及第15集团军大部,此外还有隶属于H集团军的第1伞兵集团军的部队,约25万人,此外再加上10万余人的防空部队,总人数达35万余人。这个口袋南至锡格河,北至得用河,南北宽约90公里,东西长约110公里,总面积近9900平方公里。

4月6日,鲁尔战役的第二阶段开始实施。在南翼,美第1集团军以2个军的兵力向被围德军发起猛烈攻击;在北翼,美第9集团军以1个军及另1个军的一部开始收缩鲁尔区口袋。与此同时,这2个集团军的其余部队则向易北河挺进,使合围对外正面迅速东移。其间,德军13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元帅指挥被围德军在北面经哈姆、在南面经锡根分别实施反击,进行最后的突围尝试,但均被美军击退。随后,合围圈迅速缩小,德军的指挥和物质保障因美军的强攻和空袭变得越来越困难,致使其抵抗进一步减弱。4月中旬,从北部、东部和南部推进的盟军各师已把德军控制的区域缩小到一个直径45公里的地区。此时德军的弹药和食品已不够坚持3天,但莫德尔元帅仍然拒绝其参谋部成员劝其投降的建议。4月14日,美第9集团军结束了德军在鲁尔河以北地区的所有抵抗,并协同美第1集团军把鲁尔河以南地区的被围德军分割成两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德军最高统帅部才发出让B集团军群突围的命令,但为时已晚。4月15日,美第1集团军在扩大了同第9集团军接触点的同时,折向西面和东面,以求尽快摧毁被分割的德军集群。次日,较小的东部集群被歼灭,美军在消灭该集群之前一昼夜内俘德军达8万多人。在德军全军覆没之前,莫德尔采取了一种避免正式投降的新奇做法。4月17日晨,这位集团军群司令宣布解散B集团军群,对于德军中的年幼和年迈士兵,令他们放下武器,自行回家,而对余下官兵,则做出了或投降或自行突围的决定。随后,莫德尔带领几位随从离开部队,不久自杀身亡。

4月18日,鲁尔区内德军有组织的抵抗结束。此役盟军共俘德军31.7万余人,其中包括24名将军。虽然在德国境内仍有部分德军在分散的地域内进行着狂热而徒劳的抵抗,但从前强大的德国军队已不复存在。

1945年4月2日,即美军合围鲁尔后的第二天,艾森豪威尔将军命令盟军各部全速东进,由此拉开了西线盟军大追击的战役序幕。

4月4日,美国第9集团军回到美军建制序列后,蒙哥马利元帅的第21集团军群仅剩下2个集团军的兵力,即由克里勒将军指挥的加拿大第1集团军和登普西将军指挥的英国第2集团军。按照集团军群的作战计划,克里勒集团军的作战任务是开辟一条通过阿纳姆的补给线,向北占领荷兰的东北部和西部,同时沿英国第2集团军左侧的海岸地带前进,以夺取埃姆登—威廉港半岛;登普西将军的集团军仍然向其地段内的易北河前进,并攻占不来梅和汉堡各港口。

就在美国第9集团军重归于第12集团军群建制的同一天,蒙哥马利的加拿大第1集团军所属的3个军在韦瑟尔地域兵分三路向东北、正北和正西转入进攻。到4月下旬,除了埃姆斯河入海口一带的小袋形阵地以外,荷兰东北部德军的一切抵抗部队都已被消灭。5月3日,该方向的所有残余德军均缴械投降。

为切断驻扎在丹麦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德军的退路,艾森豪威尔命令蒙哥马利按预定计划向吕贝克快速进攻,5月2日,英军一支装甲先头部队推进约60公里,未遇到任何抵抗就进入了吕贝克。与此同时,另一支装甲纵队向东北前进了65公里,先于苏军几小时进入了维斯马。5月3日,随着汉堡守军投降,第21集团军群的作战行动结束了。

到1945年4月4日,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北部的辛普森第9集团军,在留下近2/3的兵力与霍奇斯的部队协同歼灭鲁尔区德军之后,以另外1个军的兵力于4月初从该地段北部的阵地出发向东推进。

此间,还未全部完成组建工作的德军第12集团军开抵西线。该集团军主要以步兵学校、装甲兵学校和工程部队的技术人员及德国第2、第3军区内剩余的各级指挥人员作为骨干组建而成。其主要任务是防守维膝贝格、莱比锡之间阻挡美军经易北河与穆尔德河的进一步推进。4月14日,该集团军一部奉命向美第9集团军在易北河上的第一个桥头堡发起反击,以阻止其可能向柏林方向的推进。次日夜,辛普森的部队在德军的猛烈反击下被迫在这一地段退回到易北河左岸。而马格德堡南面的第二个桥头堡却坚守下来。

由于美第9集团军处于向柏林进攻的极有利位置,故在抵达易北河之后辛普森将军向布莱德雷提出了继续向柏林推进的请求。鉴于最高司令的态度,布莱德雷立即拒绝了这一建议,并命令第9集团军固守易北河一线,等待与苏军建立联系。辛普森随后的主要任务只是消灭易北河西岸该集团军地带内的德军残余力量。

在第12集团军群的中部,霍奇斯的第1集团军在主力围歼鲁尔区德军的同时,也以1个军的兵力插向易北河。该军除在哈茨山地域遇到顽强抵抗延误一星期之外,大部分时间内进展都顺利。考虑到集团军正面地段的易北河向东南急转的地理状况,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均认为原定将停止线划在易北河西岸有所不妥,因为这样会在第1集团军的左翼形成一个延伸的突出部,所以必须在更靠西面的地方找到另一条停止线。最后,艾森豪威尔将这条线定在穆尔德河。该河在德绍流入易北河,并与其南北衔接在一起。4月12日,第12集团军群颁布命令,规定美第1集团军的部队未经其司令允许不得渡过穆尔德河。

巴顿的第3集团军位于集团军群的右翼,自4月初以来,该集团军一直向东南进军,几乎未遇抵抗。这主要因为在美军当面除萨林格尔瓦尔德的密林地区以外,地理条件不适于防御。4月11日,布莱德雷为第3集团军的部队在捷克斯洛伐克边境西侧划定一条限制线。14日,该集团军的部队前进到距捷克边境16公里以内的各点。此时,巴顿接到重新编组部队以准备执行开进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并向南进入巴伐利亚和奥地利的一项新任务的命令。17日,第3集团军的巡逻队越境进入捷克斯洛伐克,但其主力却在随后的几天里才奉命向南移动,并由第1集团军接管其北翼的部分地段。22日,第3集团军向多瑙河和奥地利边境方向全速推进。由于德军抵抗极其微弱,美军的前进仅付出了轻微的代价。4月23日,整个集团军仅亡3人,伤37人,另有5人失踪,但却俘获近9000名德军。

4月底,巴顿的部队突破了德军在伊萨尔河和因河上仓促构筑的防御工事,于5月4日进入奥地利并占领林茨。次日,第3集团军接管了第1集团军的占领区和它的1个军,因为该集团军已奉命将司令部迁回美国,以便在国内进行重组后用于太平洋战区对日作战。根据艾森豪威尔和苏军最高统帅部最近达成的协议,西线盟军应前进到比尔森、捷克市杰约维策、卡尔斯巴德一线。当巴顿将军的部队攻到新分界线上所有各点时,西线德军已在兰斯签定了投降书。5月8日,第3集团军的部队同苏军取得了联系。这是西线盟军最后一支停止行动的部队。

2.轰炸德国本土

随着盟军地面部队陆上作战的一个又一个胜利,美英战略航空兵开始按照自己的既定方针,有计划地将作战重点转移到对德国本土的战略轰炸上来。其作战目标首先放在打击德国的合成石油工业,后转向德国本土铁路运输系统。通过对这两个目标系统进行卓有成效的打击,美英战略航空兵最终重创了德国的战时经济体系。

1944年7月4日,英战略轰炸机部队作战部长巴夫顿空军准将告诉英空军参谋长波特尔,英国轰炸航空兵已开始对德国的盖尔森基兴、斯特克拉德、韦瑟尔、汉堡等城市的石油目标进行轰炸,其中大部分作战行动是由为数不多的“蚊”式飞机实施的。仅有两次作战行动规模较大,每次都出动了近300架重型轰炸机,共投弹1000余吨。其中,第一次作战行动是在1944年6月12日夜间进行的,英国轰炸航空兵出动了294架重型轰炸机,突击了德国盖尔森基兴的诺斯顿工厂,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使其产量急剧下降。6月18日,这是美军第8航空队第一次深入德国本土进行大规模轰炸作战。这一天,第8航空队的3个轰炸师几乎倾巢出动,总共有378架重型轰炸机参加了这次行动。其中,第1轰炸师的146架B—17重型轰炸机和第3轰炸师的88架B—17重型轰炸机分别轰炸了汉堡和汉诺威的炼油厂,共投弹581.5吨。在6月的最后10天里,美第8航空队又出动重型轰炸机521架次,突击了德国的鲁兰、不来梅、博兰等地的合成石油工厂,还突击了蒙特巴蒂尔和达格尼两地的油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