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让心成为一片海
49046800000032

第32章 人之相交,交于情(2)

思量再三,狄青只得一边亲自出面安抚刘易,一边派人回内地去取苦菜。其他将领见狄青如此对待刘易,非常不服气,说:“狄将军你骁勇善战,屡建奇功,那个刘易何德何能,狄将军不仅放下军威安慰他,还派人去给他弄苦菜吃。照我说,应该去找刘易比一比武艺,杀一杀他的锐气,让他无路可走。”狄青连忙劝阻:“刘易本不是我的部下,你们与他一旦起争执,传出去就会给敌人以可乘之机。何况,我们现在最要紧的是要加强团结,而不是互相堵住对方的路。”

后来,刘易无意中听到这些话,非常感动。狄将军不但派人专程去取苦菜,给了自己一条出路,还劝阻将领不要争强斗胜,是真正的宽宏大量、顾全大局。而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实在是不应该再给狄将军添麻烦了。于是,刘易非常懊恼地找狄青请罪。从此以后,刘易再也没有为苦菜的事发过脾气,并且逢人便夸狄将军好气量、好胸襟。从此,两个人成了刎颈之交,双双建功立业。

刘易本是狄青借用的将领,关系尚浅,但他还是以博大的胸怀宽容了对方的缺点。如果狄青当时问了刘易的罪,不仅让刘易没有了退路,还会影响到自己的边防事业。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反倒成就了一段佳话。

待人不要太苛刻,只有当一个人懂得为他人留余地的时候,他的人际关系才会和谐友好、充满温情,才会留住每一个擦肩而过的缘分。在日常交往活动中,一旦对方未能满足自己的要求,或是有什么过错,我们也不应该怀恨在心,也不要抱怨自己识人不明。因为怨恨只会加深彼此的误会,而且还会扰乱我们的正常思维,引起急躁、偏激的情绪。彼此的交往是缘分,不必计较太多,也不必苛求对方尽善尽美,多一些宽容和体谅,得饶人处且饶人,那么,彼此之间一切不愉快都会迎刃而解。正所谓“莫把真心空计较,唯有大德享百福”。

寺院里有一对师兄弟,由于观点不一,师兄常常找师弟的麻烦,每次都对他冷语相讥,还背地里说师弟的坏话。师弟本就年轻,经常受到师兄的欺负,难免心生怨气,但他每次都告诉自己,佛家讲结缘,便压下心中不平,放低姿态与师兄相处。不仅如此,有时师兄需要助力,师弟还能够大方提供助力。渐渐地,师兄找师弟的麻烦少了许多。几年之后,师兄弟二人各奔东西,均成为大德高僧。难得的是,这两个人居然保持了长久的友谊,每年都会定期见面,讨论佛理,其乐融融。

人生有相逢,这就是一种缘分,即便擦肩而过也应该倍加珍惜。人际交往中,结怨总是不如结缘,宽容待人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能让自己得到善果,结下善缘。

守护好信任的玻璃花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与陈宫一起逃亡,一路来到世伯吕伯奢的家中。曹吕两家乃两代世交,因此吕伯奢一见曹操来访,并不因为他是朝廷要犯而将其拒之门外,反而还想杀猪宰羊来款待他。可当时神经紧张的曹操听到霍霍磨刀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吕伯奢一家要把自己绑起来杀了,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一家无辜。

这是《三国演义》中塑造曹操多疑性格的一幕悲剧。其实,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曾像曹操一样犯过猜疑病,有时这种疑心病还会让我们无中生有,认为人人都不可信、不可交。

怀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是害人害己的祸根。一个人一旦掉进怀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不但影响人际关系,还有损自己的身心健康。

信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物,因为一旦缺少了信任,我们的生活就将失去阳光,世间也便缺少了温暖。而能拯救这一切的,非信任莫属。

那时,对外运输主要靠油轮运输,在烟波浩渺的大西洋上不知有多少船只和船员一去不返。一艘货轮正行驶在大西洋上,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跌落到波涛滚滚的海水中。那孩子虽然通水性,但在一望无际的大西洋上落水,也是凶多吉少。

孩子于是大喊救命,但风急浪高,船上没有人听见呼救声,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拖着浪花越走越远……

求生的本能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那孩子在冰冷的海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将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然而,船越走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那船就消失在孩子的视线中,眼前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没了力气,实在游不动了,他感觉自己就要沉下去了。还是放弃吧,只要放弃就再也不会感到累了,孩子曾在心里这样想。但每到这时候,他便想起老船长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船长一定会发现我的失踪的,到时他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就仿佛重获新生一样朝前游去……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就下令返航。这时,有人劝船长:“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喂鲨鱼了……”又有人说:“为一个黑人孩子,值得吗?”船长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决定回去找。船长大喝一声,下令返航。

终于,就在那孩子快要沉下去的时候,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孩子苏醒过来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船长扶起孩子问:“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孩子回答:“因为我知道您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

“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呢?”

“因为我知道您就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地说:“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

的确,如果你能得到一个人彻彻底底的信任,应该是幸福的;能够对一个人毫无保留地信任,也是他的幸福。孩子是幸福的,船长也是幸福的,但这种幸福是十分脆弱的。就像那位船长,如果因为一念之差、片刻的犹豫而不去或再晚些去救那孩子,这两种幸福就同时丧失了。

信任仿佛是那易碎的玻璃花,是人际关系中最脆弱也最重要的一环。因怀疑而生的许多词汇便能证明这一点,如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嚼舌根等。很多时候,哪怕只讲一句玩笑话,都会对信任产生影响。可是,正因为它格外脆弱,格外娇贵,所以才显得如此弥足珍贵。

懂得给予他人信任的人,才能换来对方的真心,这是一个递进关系,反过来便行不通。可世上那些糊涂人恰恰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只有对方真心,才能给予信任。对此,心理学家指出:“要想顺利开展工作,人们就必须构建相互信任的协作关系。”

战国中期,秦武王任命甘茂为大将,去攻打韩国宜阳城。临行前,甘茂这样对秦武王说:“宜阳是韩国的大城池,与秦国相隔甚远。前往途中,险象丛生,要想顺利攻下宜阳实在不简单。臣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孔子门下有一位名叫曾参的弟子,这个人因为美好的德行而闻名远近。一次,一个与他同名的人杀了人。人们其实并不了解实情,只听闻说‘曾参杀人了’,便开始口耳相传,很快便人尽皆知。最后,这话传到了曾参的母亲耳里。

曾参的母亲原本毫不怀疑自己的儿子,因此当第一个人告诉她时,她只觉得好笑;然而当人们接二连三地来告诉她这件事时,她便慌了,甚至以为儿子的罪行会连累自己,竟开始收拾行装了。”

说到这里,故事讲完了,然后甘茂继续向秦王说:“我的德行固然无法与曾参相比,大王虽然信任我,但应该也不及当时曾母对儿子的信任。然而,曾母仅因为三个人的话便怀疑起自己的儿子。如今,朝中与我有隔阂的人不一定只有三人,我担忧大王因听信他人的话而动摇了对我的信任……”

听完这番话后,秦武王立刻明白了甘茂的心思,便发誓说不听他人的谣言。随后,甘茂出兵攻伐宜阳,苦战五个月后,仍然没有取胜。这时候,甘茂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秦武王听信了谗言,立即派遣使者召甘茂回朝。但秦武王并不是一个昏君,当甘茂提起他的承诺时,他顿时醒悟,将谗言抛在一边,支持甘茂继续攻打宜阳。最终,甘茂没有辜负圣恩,攻下了宜阳。

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其实非但用人如此,交友识人都需要如此气魄。只有当你像秦武王那样排除谗言,给予臣子绝对信任的时候,你才能换来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