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盛宠女官:权臣碗里来
49083300000049

第49章 四十八 尴尬重逢

谢玄微闭着眼,嘴角漾开恰到好处的弧度,似乎在仔细回味着这句“大哥”的味道。

“多年不见,叫我一声大哥,你也这般生硬。”他朗声笑着,洪亮的笑声在清寂的夜色中格外清晰。

言也无意,笑也无意。他却还是驻足许久,用满含笑意的双眼看着这个久违的亲弟弟。

谢英不痛不痒地回应,“谢尚书位居高职,下官哪敢在您的面前不分尊卑。”

“不愧是我的弟弟。”谢玄朗声长叹,“识大体顾大局。”

话不投机,二人都没了接着虚与委蛇的兴趣,毕竟是兄弟,关系再差也不愿当着这么多人撕破脸。

谢玄挥退随从,只带了一个掌灯的小厮,径自往东安门进去。

见他走远,谢英凝着冰霜的脸解了冻。谢慈从他身后探出身子,轻声问道:“这个家伙,以后就是我的上司?”

“不是。”谢英叹了口气,“只是你在刑部办公,以后免不了要碰头。六科给事中是独立的机构,他管不着你,你管得了他。”

她啧啧出声,望着远去的灯笼摇了摇头,“我可不敢管他。”

“这是你的职责。”谢英握住她的手紧了紧,语气有些谨慎地告诫,“谢玄黑账多的是……不过你没把握,也别想扳倒他。”

他的语气突然变得有些哀凉,谢慈抬头一看,见他的脸色也变得苍白哀戚起来。

说是哀戚,更多的却是伤感和无奈。

“他不是个好官?”她压低了声音悄悄问了句。

谢英惨怛一笑,自嘲道:“当时在荥州,我连同几个同僚弹劾了他三年之久,不仅没能扳倒他,反而帮他升了官,一路做到刑部尚书。”

他似乎不愿多说,半晌后松开她的手,掩饰般笑笑。

“都是些陈年旧事,你不必介怀。”

这硬憋出来的笑声,还真不那么动听。

谢慈弯唇一笑,用温热的掌心覆上二哥被晨风浸得冰凉的手背,“虽然我不知道以前的事,但我现在也算谢家人了。你的大哥,也就是我的大哥。身为至亲,我不会看着他错下去。”

谢英温和地注视这她,“你把一切想得太简单了,我真是后悔出了这个主意。”

她却调皮地眨了眨眼,“我不后悔就行了。”

似乎被她的豁达感染,谢英叹了口气,“我要走了,一会儿会有人来带你们进去。”

二哥要走的吗?她愣了愣,还以为他会陪她一起上朝呢。

谢英走后,她在晨风里蜷着身子站了许久。偶尔有几个大臣见她面生,好奇地来问名姓,她也十分温和得体地回答。

这算是给人留下个好印象吧。毕竟这里的人都是她未来的同僚,很多人比她官位大得多。

毕竟是初来乍到,又不懂规矩,一个人静默着却也寂寞。

人越来越多,她不想连上个朝也是这么一副壮观的景象。一连串的繁文缛节过后,天光已经有些微亮。大臣们从三点多等到现在连早饭也没吃上,的确辛苦。

司礼太监领着文武官员进入内廷,一路上没有一个人说出半个字,整个一片鸦雀无声的肃穆之景。

规矩繁杂,文官自左掖门入,武官自右掖门入。谢慈不敢怠慢,她还未正式得诏,只好老实地走在文官队列的最后头。

晨光熹微,昨夜她来不及欣赏皇宫内廷之景,此番也只敢飞快地抬头瞟一眼。

内城庄严开阔,重重巍峨的宫阙像还未完全苏醒的巨兽。龙蟠虎踞,星斗倾颓,破晓时分的霞光晕染了天边五光十色的瑰丽云彩,飞檐玉兽于晖光之下威严而静谧。

一座宏伟的大殿岿然立在正前方,琉璃瓦片的光与朝阳交相辉映。

跟随着登上殿前层层无尽的白石阶,不经意抬头间,却让她望见远处正前方一个熟悉的影子。

她一眼就认出那人,脑子紧张地一片空白。好不容易压下惊慌,她用残存的镇静内疚起来。

乔装改扮混进官场,她却忘了霍云朝!她可以满口谎话把牛吹上天,却绝对骗不过霍云朝!

而且,她的直觉告诉她,霍云朝不希望她这么做,知道她这么胡来,还会很生气。

听二哥说,他不仅是大权在握的文渊阁首辅,更是正一品太傅加身,威震朝野的北乡侯。

这样一个人物,她惹不起,更没胆子违逆他的意思。

脑子中不断想着这事被霍云朝知道了的后果,她越发不敢看前方蟒袍簪缨的霍云朝,犯怂地垂下头。

也是奇怪,霍云朝这么一个大人物,怎么会跟她一个小小丫鬟扯上关系,还老出现在她面前。

罢了罢了,已经走到这一步,那便见招拆招吧。谢慈叹了口气抬起头,却还是心虚地垂着眼睛。嘛,只要她抱好皇上的大腿,霍云朝也不好明着把她这朝廷命官怎么样。

这么自我安慰了一番,谢慈总算有了些自信。她抬起眼,控制不住去追逐那个挺拔的背影。

他也跟他们一样排队上朝?还挺“亲民”嘛。

金銮大殿,宽旷的大理石地面仿佛明亮的镜面一样。古铜镜的辉光映射在整座大殿之内,十二根盘龙大柱支撑着华丽繁复的顶部。

天家殿堂,美轮美奂又庄严肃穆。

文武依序而列,静默肃立。待到内侍进来,便见宫人随着朝服冕旒、衣冠威仪的帝王上殿来。

玉串遮住了天子的面容,远远看去,她竟觉得昨夜才见过的皇帝此刻又是这么威严摄人。

冠冕齐具,仿若天人一般,熠熠生辉。当真是风华无双。

皇帝落座,文武百官皆恭敬地捧着笏板,朝最高的位置躬身齐呼。

“吾皇万岁。”

万流激荡,山崩地裂。众人异口同声的呼喊竟有这般震撼人心的气势。

苏炎环顾殿中众臣一圈,脸上带了几分柔和的笑意。

他微微抬起右手,淡然出声,“众卿平身。”

众人得旨直起腰站立于殿间。此时吏部尚书霍遥光缓步出列,手执笏板朗声启奏:

“启禀陛下,原刑科都给事中栗如松告老请辞。陛下怜悯老臣,准其上奏。然刑科掌印乃国之要职,经内阁廷推,擢二年举人,随州谢慈为新任刑科都给事中。”

苏炎轻声一笑,清朗的声音在大殿中回响,“栗大人一身为国,夙夜忧叹,赐金百两、布百匹。”

霍遥光闻言低下头,躬身入列。

“谢慈。”苏炎淡然却有力的声音响起,用眼神在文官队列中寻找那个小小的身影。

排在首位的霍云朝闻言,便也不经意地顺着队列找下去。对于那个厉害的年轻人,他可有很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