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责任,比黄金更重要
49106500000011

第11章 立即行动:有马上去做的责任感,收获就没有难度(1)

工作是干出来的,没有行动就不可能获得任何回报。行动会使你克服恐惧,获得充实感、快乐感,会让你禁不住一次次往前冲。所以工作的最好方法就是少犹豫,多采取行动。当你养成“现在就行动”的习惯时,你就掌握了个人进取的精义。

◎ 行动力就是竞争力 ◎

行动力就是战斗力。提升执行力,也就意味着提升利润和营业额,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竞争力得到了提升。

在今天的商业社会里,市场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靠对战略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实现。企业没有执行力或执行不到位,只会意味着危机、失败,甚至破产。同样,在充满竞争的职场上,任何组织及其成员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都要靠不折不扣的行动力。

执行力就是竞争力,执行力就是战斗力。现代企业组织并不缺乏明确理智的战略,也不乏才华横溢的领导者和员工,很多企业之所以在市场中被淘汰,缺乏的只是把战略落实到行动的行动力。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要有一个有行动力、有战斗力的团队。

李健熙是韩国三星集团的董事长,三星集团是他的父亲创立的。他的父亲将他送到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让他到日本好好学习日本人是怎么做事的,回来研究韩国人应该怎样做。

李健熙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之后,到韩国三星集团担任干部,他父亲过世之后又接任董事长一职。1987年,李健熙担任三星集团董事长。届满5年,他诊断出企业存在很多病灶:三星电子已经到了癌症晚期;三星重工明显营养失调;三星建设就像得了糖尿病;三星化工属于先天性残疾,一开始就不应该存在。从此,他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

又过了5年,李健熙在三星集团东京会议上发言,认为三星明显只有二流水准,他说:“我们的产品为什么需要售后服务呢?为什么不将产品制造到不会发生问题呢?”他认为员工制造出不良的产品,应该觉得丢脸或者生气,证明自己的执行力不行。

李健熙还给三星的员工提出一个问题:该如何以最便宜、最快速的方式制造出最好的产品,才是关键所在。李健熙提倡员工:“从我开始改变,除了妻儿一切换新。”要求从领导到普通员工都“从我做起”,提高自己的执行力。

从那天开始,三星公司的员工开始严格要求自己,他们做的每一件产品都非常好。凭着这种精细到位的执行力,三星逐渐成长为一家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力都很强的公司。

为什么三星从一个二流企业变成一流企业?他们的业务不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技术不是别人掌握不了的,他们的机器设备也不是全球垄断的,但是为什么他们能做出的业绩别人做不出来?就是因为他们有执行力——公司的战略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实到终端产品上。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100多年以前,当大型企业首次出现时,他们唯一能够模仿的组织就是军队。”人类组织发展的历史证明:世界上最有效率的组织是军队。如果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像军队一样,那么何愁不能发展壮大呢?

对于任何一个组织而言,要想完成计划和任务、达到目标,每一个团队成员必须全身心地投入组织的日常运营当中。执行是上至最高领导者,下至门卫、清洁工都应该认真对待的工作。如果没有执行,再宏伟的战略、再完美的计划也不过是一纸空文、纸上谈兵罢了。

执行力就是战斗力。一个缺乏执行力的组织,是注定要失败的。无论是企业整体还是员工个人,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往往也是执行,因为只有执行到位才能真正达到预期效果。在工作中,当我们提升执行力时,也就意味着我们要提升利润和营业额,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战斗力得到了提升;工作没有坚决贯彻落实到底的执行,就像军队空有飞机大炮但没有战斗力。

优秀的员工,不论是处在领导位置上还是普通的岗位上,都会对自己的职责不折不扣地执行到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个人的战斗力,为团队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样,如果每个成员都拥有完美的执行力,那么这个团队就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

◎ 在你“干等”的时候,机遇已悄悄溜走 ◎为拖延找借口的人缺乏必要的责任心,他们在被动等待的时候,成功的机遇已经悄悄溜走。

在公司里,人们经常会听到同事这样说:“今天任务很轻松,我先喝杯茶再做吧。”“离下班还有三个小时呢,等会儿我再做也不迟。”“报告不是周末才交吗?今天不用急。”这种拖延工作的借口乍听上去似乎没什么不妥,反正不耽误事就行了,细细思量,却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时间管理专家皮尔斯曾这样说过:“千万不要以为拖拖拉拉的习惯是无伤大局的,它是一个能使你的计划、抱负落空,破坏你的幸福甚至夺去你的生命的恶棍。”为拖延找借口的员工对于自己的工作缺乏必要的责任心,他们只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而已:如果时间充裕,他们就会浪费;如果时间刚好或者稍微有点紧张,他们的工作就不能按时完成。他们早已为自己的懈怠找好了借口:“等会儿再做好了。”殊不知,在你“等会儿”的时候,成功的机遇已经悄悄溜走,一去不回头了。

艾佳在一家网络公司做网站编辑,她很有才华和创新精神,但是她的效率也总是让人不敢恭维。在工作中,她总是拖拖拉拉,时常不能按时完成老板布置的工作任务,还总为自己的拖延找理由。

有一次,老板将新签约的一个产品宣传方案交给艾佳,并告诉她客户非常急切,要求必须在3天内完成。艾佳接过任务,心想还有3天时间,便将工作暂时放在一边,不急不慌地偷个菜,刷新下“围脖”,浏览一下团购网站看看有没有便宜货……

当艾佳玩了两三个小时,准备开始工作的时候,却被人力资源部门的领导叫去参加一个半天的培训班。等到培训结束回到办公室之后,艾佳不慌不忙地泡了杯咖啡,这才翻开了那个方案。不过,等到她心不在焉地准备着手时,她发现还有半个小时就下班了,于是她干脆停下来等着下班。她想:“不着急,等明天再做工作吧!”

第二天到了公司,艾佳想起好久没有玩以前的一款游戏了,先玩会儿再工作吧。就这样边玩边工作,很快一天的时间过去了,这时候方案完成了还不到一半。

第三天依然如此,正当艾佳玩得兴高采烈时,老板的电话来了:“艾佳,工作进行得怎么样啦?其他同事已经交任务了,你呢?”艾佳这才想起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她以学习耽误了时间为借口,请老板不要着急,自己正在赶工。最终她虽然完成了任务,但是后面的部分非常仓促,几乎是在应付。

最后这个方案被客户完全否定了,客户认为这个方案纯粹是在敷衍。为此,艾佳受到了老板的严厉批评和警告。

很多人跟艾佳一样,工作中没有紧迫感,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而且还特别喜欢为自己的拖延找借口:“手头的资料和信息不全啊,还是等到明天再开工吧!”其实,手头的资料足以完成任务的一半了,但是“今天”却被这个借口无情地否定了,好像今天不是工作时间,明天才是。

拖延,是一种很坏的工作习惯。为拖延找借口,更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没有责任心的人对工作敷衍应付,得过且过,能拖到明天做的事情绝不在今天着手,能下一分钟开始的事情,这一分钟绝不去想。这种人在接到任务以后,大脑里那个没有责任感的声音就会说:“反正领导不着急要结果,等一会儿再做好了”,“先看完这半场球再做,反正耽误不了多少工夫”,“跟老王研究研究,商量商量再做吧”……就这样自己把自己给说服了,然后心安理得地去拖延,“任他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把工作往后一拖再拖,白白浪费了大好时间。

带着拖延这种不负责任的念头工作,就像是自己给自己放了假。虽然人在岗位上,但是心已经去休息了,这样很容易降低工作效率,这种做法只会使我们把“现在”这个时段浪费掉。同时,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也会使人们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感觉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最终导致自己在职场上一败涂地。

很多人常常因为拖延时间而心生悔意,然而下一次又会习惯性地拖延下去。三番五次之后,就会视这种恶习为自然,以致漠视了它对工作的危害。今天把工作推到明天,明天把工作推到后天,许多成功的机会就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中失去了。

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为了没完成某些工作而制造各种借口,或是想出千百个理由来说服自己拖延也没关系,或者为没能如期实现计划而辩解,那么你已经是对自己和工作不负责任了,已经到了很危险的地步了。这时候一定要及时警醒,这样下去,你的成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拖延是职场上影响人们成功的慢性却足以致命的毒药,是一种危险的恶习。拖延会侵蚀人的意志,消耗人的能量,阻碍人的潜能发挥。一旦遇事开始推脱,就很容易再次拖延,这样就会常常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拖延导致工作低效和情绪受到困扰,工作低效和情绪困扰又导致了继续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为此,人们常常苦恼、自责、悔恨,但又无法自拔,结果一事无成。

大家都知道,拖延并不能解决问题,大家也都不想拖延,给工作造成危害。但是很多人常常无意识地就为拖延找借口开脱,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责任心不够强。为拖延找借口,比拖延工作本身危害更大。一旦用这些愚蠢的借口说服了自己,就会觉得这种不负责任的拖延行为是无所谓的、正常的。如此下去,责任心就会像冰山一样一点点融化,最终完全丧失。到那时,即使还能在职场上勉强立足,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成功会成为永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楼。

所以,要想做个有责任心的人,要想成为一个在职场上取得瞩目成就的人,就要坚决把为拖延找借口这种恶习消灭在萌芽状态!

◎ 成功不在于“知道”,而在于“做到” ◎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从积极行动开始。成败的关键在于,前者能够积极行动,后者则不能。

《论语·里仁》里有这样一句话:“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大意是说,君子的修养是说话的时候要谨慎,而做事的时候要行动敏捷。我们把这句话引申到职场上也是适用的,成功要靠积极的行动来打造。

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或者个人,如果没有高效的执行力,那么不论这个企业的战略规划多么长远完美,个人多么睿智或者才华横溢,都只能是昙花一现,顶多偶尔发发光罢了。如果缺乏积极的行动,那么一切不过是表面的虚假华丽,没有货真价实的东西。

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从积极行动开始。成功者与失败者的不同就在于,前者能够积极行动,“敏于行”,后者则不能。企业或者个人的成功,不在于能知,而在于能行。

陈金飞谈到他创业阶段的时候曾说,起步是最为艰难的时刻,但是只要积极地去行动,那么离成功就会很近。

陈金飞创业之初很艰难,他的办公室非常地简陋。他的厂房也盖得很随便,根本没有设计图纸,跟现在的市场大棚差不多。屋内的办公设备也很简单,仅有他自己动手改造的一个办公桌和几个小板凳,还有一把老式竹椅。

但是就是在这里,陈金飞积极地实践着他的创业计划。他在这个简陋的地方接待了很多重要的客户,其中还包括外商。

陈金飞的第一笔生意,是给北京篮球队印几件球衣的号码。他和工人们一起动手,不到10分钟就干完了,这笔生意他们赚了35元钱。

陈金飞认为他成功的原因是靠积极的行动。当时有好多人条件比他们好,资金比他们雄厚,却没有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束手束脚地不去行动,结果错过了机会。

那时有一个美国发泡印花订单,当时这种发泡技术还没人掌握,就连国营大厂都不敢接,他们怕麻烦,更不愿意冒险,因此都不去尝试。后来,外贸公司找到了陈金飞,他一口答应了下来。但实际上,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干。他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天天跑化工商店,请教工程师,整天做实验,最后终于掌握了这项技术。就这样,他们靠着这股积极行动的干劲做成了近百万元的生意,公司前期几百万元的收入主要都是来自发泡印花的订单。

靠着这些资金和积极行动的做法,陈金飞一步步建立了他的商业王国。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种积极行动的意识。我们要相信一点:只有行动才能带来结果,只有我们把目标、梦想付诸行动,我们才能走向成功,才能把梦想变成现实。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不积极行动,只躺在床上梦想成功,这些能力是难以激发出来的。只有向着目标坚定不移地积极行动起来,才能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和困难统统解决,走向成功。

古罗马一位大哲学家曾说过:“想要到达最高处,必须从最低处开始;想要实现目标,必须从行动开始。”毋庸置疑,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你只有立即着手积极行动,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手中的事情,你才有可能比其他人更快地接近目标,攀上人生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