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吕老师教你填志愿——学校篇
49171500000014

第14章 哈尔滨工程大学——下海共潮壮志酬

主管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

办学地址

哈尔滨市

校名今昔

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陈赓大将任第一任校长。

1966年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退出部队序列。

1970年,在“哈军工”原址上,组建了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

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

特色解读

“天上有个哈工大,海上有个哈工程”。这句流传在冰城哈尔滨的顺口溜,可以说是对这两所高校各自特色的最好的概括。

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当地简称“哈工程”。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哈军工”、“哈船院”的简称。建校以来,学校不仅以国内第一艘试验潜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台舰载计算机、第一套条带测探仪等数十项重大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还以双工型潜器、气垫船、梯度声速仪等成果摘取过世界第一的桂冠。哈工程是我国舰艇科学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海军先进技术装备研制的单位之一,是我国发展海洋高科技的一支重要力量。

走进哈工程,你听到最多的是“三海一核”,即海洋船舶、海洋开发、海军装备、核能应用。这四项工程领域的成就和对国家的贡献,是其他高校无可替代的。

哈工程的水声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导航制导与控制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核能科学与工程、轮机工程、固体力学、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和导航、制导与控制、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制造7个专业是国防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特辅装置系统、信号与信号处理等24个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

哈工程的名师数不胜数,邓三瑞教授被称为“中国潜艇之父”,曾经负责研制我国第一艘潜艇,同时也是“水下智能机器人”的开创者;杨士莪院士是我国水声军事专家,曾负责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水声专业,成为水声定位技术的“水声泰斗”。

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特色专业

自动化、核工程与核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对抗技术等。

就业概况

由于学校专业特色鲜明,毕业生就业时也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12年在95%以上,被国家部委和黑龙江省授予“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近几年考研呈上升趋势,有40%的本科毕业生会通过保研和考研继续深造。有的专业考研率甚至达到70%以上。

吕老师提示

1.囿于学校的地理位置,哈工程对外省(尤其是南方沿海省份)的考生来说可谓“性价比”最高的学校之一,考生只要超出重点线10分就能录取,而就读的专业很多都是国内排名第一的。

2.学校每年招生三四千人,在黑龙江省会专门预留计划(理工类计划的20%左右)录取二志愿考生,其他省份视一志愿录取情况来定。根据生源大省的实际情况,学校会适当增加计划录取二志愿或者高分考生。

3.学校每年招收一部分国防生,学生毕业时定向分配到海军部队任职。

学长故事

我们校园的规划都与海洋和军队密切相关,你看那路名,以军工操场为中心向外辐射的4条路分别叫东海路、西海路、北海路、南海路。其他一些路名则以人物命名,有以首任院长陈赓大将名字命名的“陈赓路”,有以清末海军爱国将领邓世昌名字命名的“世昌路”,有以航海家郑和名字命名的“郑和路”,有以前苏联空军中将曾任教“哈军工”的奥列霍夫名字命名的“奥列霍夫路”……它们见证着学校的变迁,鼓舞着每一个军工学子奋然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