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吕老师教你填志愿——学校篇
49171500000030

第30章 西南大学——桃李不言自成蹊

主管单位

教育部

办学地址

重庆北碚市

校名今昔

西南大学是2005年由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而来的。

合并前两校同以创建于1906年的川东师范学堂为前身。在经历了99载的分分合合后,两所大学重新走到一起。

特色解读

西南大学是一所“年轻”的“老”学校。说它年轻,是因为2005年才出现这个新校名;说它老,是因为它的办学根源可以追溯到1906年组建的川东师范学堂。合并前的原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同根同源,均起源于川东师范学堂,后来经过多次的学科整合变迁,便组建成了今天的西南大学。

合并后的西南大学优势学科仍然在师范和农业上。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特别是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已达到与北师大南北抗衡的水平,并成功晋升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农业方面,生命科学、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等学科实力明显,其中,家蚕基因组研究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民族教育已经成为西南大学的特色教育之一。每年,有来自回、藏、苗、彝、土家、壮族等38个少数民族的学生来此求学深造,少数民族师生在校总人数达5千人左右。学校除招收少数民族预科生和本科生外,还创办了少数民族硕士生强化班,成为国家在西部指定的唯一一所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校。

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特色专业

教育学、心理学、物理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历史学、化学、英语、生物科学、植物保护、蚕学、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农林经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医学等。

就业概况

西南大学生于西南,立于西南,长期以来,学校创造性实施的“农业综合科技示范基地”,推进了产学研一体化,极大地服务了地方经济建设,同时,也为学生顺利就业开辟了一条成功捷径。

早在1991年,学校就开始积极探索与实践“顶岗实习支教”模式,以“稳定的实习支教师范生”为教师资源补充农村学校缺编教师岗位,先后在重庆市的奉节县、石柱县、酉阳县、忠县,贵州省遵义县,四川省广安市、平昌县等三省(市)8个县的80余所农村中小学校建立了“顶岗实习支教”基地。目前,该模式已被教育部总结推广到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所师范院校,探索出新时期教师培养模式与教师教育改革的新路径。

北碚是全国柑桔科研基地和蚕种研制基地,北碚蜜柚、无核红心柚和家蚕养殖名扬全国,西南大学的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成为西南地区农业科技发展的生力军。

吕老师提示

1.西南大学是招生大户,每年在全国招生近万人。这几年招生人数呈递减趋势,但对各地考生填报志愿没什么影响。西南大学免费师范生的招生数量非常多,每年招生约3 000人,各个省份都有招生计划。学生进校之后,不仅免缴学费和住宿费,而且每个月还有400元的补助生活费。它的录取工作放在本科提前批进行。

2.免费师范生入学之前必须签一个协议,承诺毕业之后回到生源所在省的基础教育系统工作十年,其中有两年还要到农村去支教。

3.学校在二本也有招生计划,招生名称是西南大学(荣昌校区),这是单独的招生代码。

学长故事

也许你对学习缺乏自信,觉得自己脑瓜不如别人聪明;也许你生性比较懒散,觉得自己天生不是“头悬梁,锥刺股”的料。然而,当你来到西南大学时,这些都有可能改变。

浓郁的文化底蕴和相对闭塞的地理位置使学校成为一处“世外桃源”,学生除了学习和参加校内的文体活动,似乎很少与外界“同流合污”。长此以往,便铸就了异常良好的学习氛围。每天晚上,总有几间教室通宵灯火通明,那是“不要命”的学生在秉烛夜读。

实际上,原西南师大和西南农大仅一墙之隔,几十年来,两校之间不知发生过多少“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浪漫故事。难怪有人评价两校之合是全国高校合并潮中的天经地义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