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Ⅰ)——衣食住行探由来
49203900000024

第24章 靴子

靴子,是鞋帮略呈筒状高到踝骨以上的皮鞋,原为北方游牧民族所穿,又称马靴和高筒靴。靴子从战国时期进入中原人民的生活中后,成为了中国古代官服中重要的服饰配件之一,是特权阶级的身份象征之一。

不过,在民间又有人说靴子的发明者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因此,为了纪念孙膑,鞋匠们便供奉他为制鞋业的祖师爷。

有字画记载的最早的靴子,是2700年前亚述帝国征战的一幅壁画,上面所画的所有将士足下都蹬着一双花靴。而现存最早的靴子,则是新疆孔雀河古墓出土的牛皮靴,距今已有3800余年的历史。

上古时常以兽皮制鞋,因此鞋的称呼多以革字为偏旁,靴子当然也不例外。后来,靴子的制作材料也广泛起来,除了皮革外,也可用丝织物、麻编物等。靴的样式有旱靴、花靴、皮靴、毡靴、单靴、棉靴、云头靴(皮面,帮嵌云朵,头作云纹)、鹅顶靴,等等。

在中国古代,从周朝时就有人开始穿靴子了。之后的历朝历代,都少不了靴子,比如宋代在朝会时官员需要穿靴,官职不同,靴子的颜色也不同,而一般百姓只能穿草鞋、布鞋等。明代对鞋式的规定很严格,庶民、商贾等都不许穿靴。清朝和明代一样,也不许平民、伶人、仆从等穿靴。如《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中道:“像这衣服、靴子,不是我们行事的人可以穿得的。”

现如今,靴子谁都可以穿了,而且广受时尚女性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