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Ⅰ)——衣食住行探由来
49203900000057

第57章 诗礼银杏的来历

诗礼银杏是孔府菜中的一道珍品。“诗礼银杏”不仅寓意深远,而且还是一道开胃健脾、营养丰富、风味别具的佳肴。

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教儿子学诗习礼的故事被后人称做“诗礼垂训”。所以“诗礼传家”成为孔府延续两千余年的传统。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午),为纪念孔子教子学诗习礼的“庭训”,孔子的后人在孔子故宅内建造了“诗礼堂”。

诗礼银杏就来源于“诗礼堂”院内的两棵银杏树。这两棵银杏树栽植于宋朝年间,历经千余载,仍然枝叶茂密,遒劲挺拔。传说这两株银杏之所以茂盛不衰,是因为受了孔子圣灵的护佑。

特别是那棵雌银杏,浓荫半院,千百年来春华秋实,至今仍然果实累累。尤为令人惊叹的是,这棵银杏树所结的果实,特别饱满,而且香甜异常。于是,孔府厨师便取了树上的银杏,趁鲜去净壳及果内脂皮,入开水锅中氽过,除净异味,然后放入用白糖、蜂蜜调制的汤液中,煨至酥烂即成,称之为“蜜腊银杏”。

当这道菜献到宴席上时,“衍圣公”孔祥珂(孔子七十五代孙)认为此菜味道虽好,但其名不雅,也不含蓄。当他了解到所用银杏是取之“诗礼堂”院内古树之上时,当即取名“诗礼银杏”。

在我国古代人的认识中,银杏树是长生不老之树,将“诗礼”与银杏连在一起,既可借此纪念孔子的“诗礼垂训”,又可借银杏的长生不老之意,表达对孔府“诗礼传家,世代不衰”的心愿,一名双关。由此,“诗礼银杏”成为孔府菜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