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
49220800000032

第32章 文献资料(12)

一、机构方面

筹备新建14个研究所,计有:马克思主义史研究所、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国际共运史研究所、苏联研究所、美国研究所、日本研究所、亚洲研究所、非洲研究所、拉丁美洲研究所、西欧研究所、东欧研究所、中国现代史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研究所、经济数学方法研究所。

扩大充实现有的情报研究所,增加外国书籍、报刊采集收藏,使之成为了解和研究外国社会科学动向的中心。需要配齐世界各主要语种的翻译人员,掌握各学科的资料情况。添置现代化的资料整理、蓄藏的机器。其他现有各研究所也需要大大充实。

为了把汉语大辞典编纂好,专门成立辞书编辑机构。

恢复哲学、经济学、史学、法学等学会组织,设立办事机构。

我院刊物已出四种,明年初还要出四种。“文化大革命”前我院共有二十余种刊物,计划在今后一两年内陆续恢复原有刊物,三五年内计划再创办几种新的刊物,设立各种刊物的编辑部。

为了尽快培养研究人才,扩大我院的研究队伍,需要招收相当于文科大学毕业程度的各方面优秀青年进行深造,一至三年毕业。

建立健全院所两级科研组织机构。建立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把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社会科学部分的300万册图书接收过来,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充实,需要扩建藏书室和阅览室。

建立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和印刷厂,印刷、出版我院各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和各种杂志。

为了开展国内外学术活动,交流研究工作的成果和经验,需要建设学术活动厅一座,供举办学术报告座谈、讨论、展览会和进行协作、编撰各种著作和丛书的场所。

还要增设一些后勤、生活福利设施机构:卫生所、幼儿园、房屋修缮队等。

二、人员方面

今后三年内拟把我院职工人数从现有的2199人增加到9200人。1978年增加1500人,1979年增加2500人,1980年增加3000人。

研究人员和业务辅助人员的来源:

(1)从各条战线挑选调进有条件、热心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干部(包括原来从事专业理论工作改行了的同志收回归队,以及待分配工作的干部)。

(2)招收研究生进行培训,最近三年每年招收500—1000人。

(3)大学毕业生分配,包括由教育部,计委和我院共同筹备恢复的中国人民大学的毕业生。

(4)从有关部门选调适合理论研究工作的工农兵理论队伍的骨干。

(5)招收高中毕业的知识青年培训业务辅助人员(图书、资料、出版、摄影以及组织管理和后勤工作人员)。

(6)增调各语种外文翻译人员。

为促进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保证研究工作的需要,逐步改善科研工作的物质条件,在三年内需新建科研用房133624平方米(其中科研楼76074平方米,图书馆42000平方米,学术报告厅14350平方米,实验室1200平方米),科研附属用房19380平方米(包括印刷厂、卫生所、幼儿园);生活用房228200平方米(其中家属宿舍215600平方米,单身宿舍12600平方米)。以上土建工程面积共381204平方米,投资7873.03万元(其中包括印刷厂设备300万元,其他实验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国外订货等150万元)。

三年内需要科学研究经费3937.4万元,其中设备购置费670.8万元,业务费990万元。

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制订开展社会科学研究的计划和规划

(一九八一年一月十一日)

胡乔木

制订三年的和八年的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规划和设想,这个工作正在计划中。因为这个工作和社会科学院各研究所制订今年的科研计划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不得不先跟各所的同志打个招呼。各所原来做了计划,现在提出一个新的要求,要求把所的计划和全国社会科学事业的规划工作配合起来。这就有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方面,要把全国的三年、八年的规划搞好。我们希望在今年内能够尽快、尽早地,在进行一些初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的基础上,举行一个全国性的分科规划会议,然后把这些规划综合起来。我们的规划要跟整个国家建设、科学文化事业、经济建设等各方面事业的发展相适应。因此联系到各研究所今年的计划,也需要考虑到怎样适应三年、八年的规划。过去,哲学社会科学部,也做过规划,可是基本上没有生效,这是领导上的责任。我们要保证不重犯过去的错误,要使得订出来的规划一定要实行。制订规划要有雄心壮志,同时要切实可行,要有远大理想,同时要有实际的基础,两方面都要顾到。实现规划的措施都要想到。

关于社会科学院本身的设想,需要增加一些新的研究所。现有的研究所不够完整,不能代表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的需要,许多学科缺门,已有的所本身也有许多缺陷,需要努力弥补,同时还需要增加一些新的研究所。究竟增加哪些新的所,我们还没有正式讨论,大体上可以这样设想:社会科学院应该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所,毛泽东思想研究所,社会主义研究所。我们要研究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从它最早的开端,不管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我们都要研究。从奴隶社会的所谓社会主义到空想的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运动的各种各样的流派,有的是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非无产阶级的派别,不管是什么流派我们都要研究,是敌人也要研究。这样,我们才能对世界史上所有的“社会主义”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并且对批判敌人也才有充分的根据。我们也需要有政治学的研究所。无产阶级专政仍然是一种科学研究的对象,资产阶级专政也是科学研究的对象,无产阶级政治思想、资产阶级政治思想,都是科学研究的对象。无产阶级专政中各种问题都需要研究。也要考虑是否成立社会学的研究所。用马克思主义方法来研究社会的发展,研究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原始社会我们都要研究。世界上有很多比较接近于原始的人种,在这方面各国学者做过长时期的调查,产生过很多有价值的著作,我们介绍进来的非常少,在这个方面几乎还是一个空白。当代的社会问题,资本主义社会有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发达国家有发达国家的社会问题,社会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问题,都需要进行研究。现代历史,我们已经开始有了鸦片战争以后的、民国以后的,以至“五四”以来的历史研究,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现在还没有人着手认真地进行研究,要赶快着手研究。我们国家各方面工作,其中特别是经济工作,单是一个经济研究所是不够的,需要有工业、农业、财政贸易等方面的专门的经济学的研究。在这方面也需要考虑成立新的研究所。

1963年,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外事小组,曾经向党中央、毛主席作过报告,建议成立研究一些国际问题的研究所。这个文件,伟大领袖毛主席批准了,并且加了重要的补充,作了重要的批示。根据这个文件成立了世界宗教研究所。可是,现在社会科学院对世界各国研究的机构很少。我们要努力想法子把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继续起来,这是党中央、毛主席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不能够把它放弃。尽管中央其他部门也在进行这方面工作,但是,社会科学院作为社会科学研究机关,它的工作任务、工作方法、工作对象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还需要这些研究所,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日本、苏联、美国,以及其他地区的情况研究所建立起来。以上所说的不过是些例子,实际需要成立的研究所恐怕比这还要多。当然,这也不是短时间所能建设的。另外,是不是有那些研究所特别迫切需要今年就着手建立,也希望大家考虑。

社会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著书立说。各所提出来的著作,我们现在只能说绝大部分都是必要的、重要的、需要的。我们想还需要要求得更多一点。这里有点矛盾,因为现有各所的人力不强,有许多困难。所以说要把各研究所的计划和全国社会科学规划配合起来。有一些计划不是社会科学院一个所能进行的,但可以结合全国力量来进行。经济研究所在这方面作了一个很好的开端,他们在山东召集了一次关于编写《政治经济学辞典》的会议,这个计划很好,我们应该尽力地保证把它实现。当然,我们不能流于空想,要按照我们所能了解的我国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实际力量的可能性去进行。

在各所现有计划里,应首先增加关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最基本的著作。在这些方面我们现有的计划里面很少,几乎没有。关于这方面的著作,希望各研究所以及今天到会的各有关部门,大家都来参加完成这项任务。必须把这项工作放在第一位。当然,这不是对所有的研究所都这样说的,有些所离开这个任务较远,要实事求是,不能勉强他们去做。在这类著作中,当然要包括对于“四人帮”的批判。对于“四人帮”的批判,作为社会科学院在当作社会科学研究来说,不能够满足于写几篇批判文章。写批判文章是必须的,今年还要写更好、更高水平的文章。但是无论写怎样好的文章,我们还是要在有些问题上也要写出书来,要做一个全面的总结。在说到中国革命、中国历史,说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时,在适当的时候也需要涉及。

第二类就是各个学科的一些最基本性的著作。这类著作过去已经写过一些,但是还远没有做到足够的地步,有些还要按照最近若干年的新的经验,新的资料,新的观点,加以补充修改,甚至需要重新写。另外,过去写的书,一般规模都比较小,现在趁大家还有工作能力的时候,让我们把要求提得更高一点。比如说,文学史、哲学史就不能满足于过去的规模,过去已经达到的那种水平。过去三卷的、四卷的文学史也出了不少,现在与其还在那个规模上、那个范围内、那个水平上改来改去,变来变去,不如另外走一条路,就是说,出十卷本、二十卷本等等。我们希望各个研究所都有雄心壮志,在十年或八年中间,写出多卷本的大规模的著作。这种大规模的著作是跟我们的时代的需要相称的。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著作都需要写多卷本。总之,要求各学科的一些基本性著作,没有列入今年计划的,有可能补进去的补进去。其次,是各学科的基本的工具书。我们要求中国的社会科学、文化有个高涨,没有一些基本的工具书,这个高涨就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没有百科全书,也没有各科的大辞典,各科的百科全书。我们在这里向所有北京各单位从事社会科学工作的同志呼吁一下,我们能够依靠集体力量来编出各门学科的大辞典。我们不能按照过去那个速度,例如编一部《辞海》,过了几十年时间到现在还没出版。我们要缩短这个周期,不能那么多地怕犯错误,当然不是要有意犯错误或是看着错误不改。总之,希望不用那么长的周期,搞出各科的基本的工具书。

我们希望各方面的同志能把各学科最近20年或30年中间世界上的发展情况,做一些比较详细的有论证的介绍和评论。主要的是介绍对我们有帮助的。有些反动的东西需要批判的,也要介绍。这不能用一两篇文章来解决,需要出一些书。如果国外有一些适当的书,比较适合于我们的需要,也可以直接翻译或利用这个基础加以改编。这方面各个学科都需要,甚至于就是外国关于中国各方面的研究的进展也需要。最后,在著作方面,我们还要求各学科,把最基本著作的翻译工作列在计划里。我们需要把世界上一些最基本的社会科学著作翻译进来。

为了要做这些工作,需要考虑人力的问题,这就特别要求教育部大力支持这方面工作,就是要培养新生的力量。我们需要在讨论规划和计划时,设想一下,了解一下现有高等学校文科有哪些系是需要恢复、增加,哪些专业,哪些课程是多年没开的,甚至解放以来就没有开的,为着开展社会科学研究,培养这方面人才,就必须开这方面的课程,大概需要多少学生,招收多少研究生,研究生是在大学里培养,还是在各研究所里培养,请各单位、同志们提出意见。现有从事研究、教学工作的人员需要进修的,也要做一些计划。这个进修各研究所本身可以进行,各大学要给予合作。自然科学方面聘请国外专家来中国讲学,社会科学方面也应作这个考虑。当然,将来我们国家情况更好时,会派出留学生或到国外去作研究生,这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