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去年年底,全国有21个省、区、市设立社会科学院,7个设立社会科学研究所,西藏正在筹备中。去年六月底,上述28个院、所共有人员4135人,科研人员占一半,共2079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多年的研究人员。各院、所都由省、区、市委的宣传部领导。在十年浩劫中,它们的房屋、图书、资料都损失殆尽,现在的处境都很困难。1981年28个院所的经费总共1400万元,平均每一院、所每年只有50万元。各省、区、市院所的研究工作大都着眼于地方,注重联系本地的实际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从它们的研究成果、出版期刊和积累资料看来,大多数院所虽然困难很多,但工作是很有成绩的。
从1978年冬开始,由社会科学院的一些研究所倡导,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人员先后分别成立了群众性的学术组织,即各种学会或研究会。到去年年底,全国性学会、研究会已达189个(见附注六),它们的骨干和主要会员大多是上述四个方面的科研人员。现在已有18个省市成立了社联,但全国社联(“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团体联合会”的简称)还未成立,各全国性学术组织还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
1977年经中央同意,社会科学院和教育部共同设立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筹备处,并于1978年召开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预备会。会后全国各科研机构和各学科的学会为编制研究规划作了大量的工作,分别开了许多专业会议,制订了各学科的研究规划草案。全国规划会议本打算在去年召开,后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期举行。
根据上述情况,为了充分调动上述四个方面的积极性,促进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事业进一步的发展,我们有如下五项建议:
一、建议国务院按照精简机构的原则,指定一个已设的职能机构,统一管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制订和组织实现社会科学研究发展规划,协调各科研机构的研究活动,草拟和督促执行有关社会科学研究的政策、法令和规定,掌握科研人员的培养、使用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以及管理和组织提供研究工作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条件。省市院(所)的经费、编制、基建计划、人员培训等则由上述职能机构相应的省级机构负责。现在归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担负的制订全国研究规划、评定研究人员职称、授予学位、审批外事活动等工作也移交该管理机构负责。
二、建议在今年或明年召开全国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会议,制订到1985年的研究计划和1986年至1990年的远景规划。这个规划会议的筹备机构在中央宣传部指导下,由国务院管理社会科学事业的职能机构和教育部、社会科学院共同组成,以社会科学院为主。
三、建议在今年或明年召开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会议同时成立“社联”,即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团体联合会,其主要任务是组织、支持和协调所属各团体开展学术活动,编辑、出版书刊,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对各项建设事业的方针政策提出建议,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以及关心成员的福利等等。“社联”和“文联”、“科协”一样由中央领导。
四、建议设立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现在各科研机构的经费都很困难,因而一些重要的科研项目不能进行,不少重要的资料不能收集整理,许多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不能出版,大多数学会、研究会也因经费没有来源难于开展工作。为了适当解决上述困难,特别是为了有重点地支持那些对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意义和在学术上有重要价值的研究项目,建议在1980年和1981年财政部为补助全国重点科研项目和部分学会、研究会活动费用每年拨交社会科学院250万元的基础上,增拨一部分经费,同时也接受其他方面的赠款,设立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至于如何成立管理基金的组织和如何使用基金的问题,可留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上讨论解决。在这之前,此项基金暂时仍由社会科学院管理。
五、建议教育部提高文科学生招生比例和制订培养社会科学科研人才的计划。我国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高水平的又红又专的社会科学科研队伍。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其中根本的一条就是要为培养优秀的社会科学研究人才提供肥沃的土壤。解放后文科学生(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法律和美术)所占的比例逐年下降,1979年虽略有回升,也仅占8.5%,而同年理工科则为40.8%(见附注七)。这种比例是畸形的和不合理的。和外国比较,我国文科学生所占的比例也最小。当然这有它的历史原因。我们建议今后在办学和招生计划中,文科院系和文科学生应逐步占有较高的比例,并且要保证学生的质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委会
一九八二年一月
附注:几项统计资料
(一)现有研究所32个,一个独立的研究室,直属单位四个,代管单位一个。
原学部时期共有13个研究所,即:文学所、外国文学所、语言所、历史所、近代史所、世界历史所、考古所、哲学所、世界宗教所、经济所、民族所、法学所、世界经济所。
社会科学院成立后,新建以及转来的研究所共有19个,即:工业经济所、农业经济所、技术经济所、财贸物资所、基建经济所(与国家基建委员会双重领导)、情报所、马列所、社会学所、青少年所(与团中央合办)、新闻所(与新华社、人民日报合办)、政治学所、少数民族文学所、美国所、日本所、西欧所、南亚所(与北大学合办)、苏联东欧所、西亚非州所、拉美所(后三个所由中联部转来)。还有一个现代史研究室。
直属单位四个: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包括《历史研究》杂志社)、郭沫若著作编辑委员会。
另有代管单位一个:文字改革委员会。
学部1966年共有工作人员2084人,其中科研人员为1083人,到去年年底,全院总人数为4968人,其中科研人员为2315人,党员为2186人,都约占总人数的45%,另有业务辅助人员(资料员、图书管理员等)737人。
1966年学部出版的期刊为24种,现为65种。
1966年以前,学部共出版著作345种,从建院到1980年年底,三年多出版686种。据不完全统计,到1980年年底共发表各种文章6216篇。
(二)三年来派遣出国240批,716人,邀请343批,共1233人;出国参加国际会议82次,参加者154人,在国内召开国际会议4次,参加者214人;四年来和11个国家签订了12个学术交流协议。
(三)院领导包括正副院长、正副秘书长和党委常委,共20人,平均年龄为66.7岁;正副所长、局长154人,60岁以上的共90人,占58.44%。
(四)根据1980年6月全国151所大专院校的统计,共有文科教师四万多人,其中教授604人,副教授1380人,讲师1132人,大都担负教学工作,专职研究人员不多。在上述151所院校中,已建立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有76所,共有研究所80个,研究室256个,专职、兼职研究人员共3800多人。
中央各部委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业研究人员没有统计。全国28个省市的社会科学院(所)共有科研人员2079人,尚未评定职称,估计副研以上的研究人员不多。
另据中央组织部今年9月提供数字,全国各级党校共有理论教员1.7万多人,各级干校的教员1.1万多人,有许多是兼职,从事专业研究工作的极少。
(五)学部原有办公用房6.6万平米,交出3.8万平米,现在人员比学部增加一倍,而办公用房只5万平米,比学部少1.6万平米。现在全院缺房户达1815户(还不包括今年分配的300多名研究生、大学生和全国招考来的人员),其中严重缺房户(指无房和四口人住一间的)为638户,明年年底以前可分配的住房只有280套。
(六)全国性学会,各省市社联的统计材料: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年底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全国性学会、研究会共189个。全国已有18个省、市成立了社联,所属省、市学会和研究会共500个左右。
(七)文科学生所占比例:
据教育部统计,文科学生比重逐年下降:1947年为47.6%,1949年为41.8%,1952年为22.5%,1957年为9.6%,1962年为7.6%,1979年为8.5%(同年理工科占40.8%)。
另据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统计,全世界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49个国家中,文科学生占大学生总数50%以上的有日、法、南、美等国;占40%以上的有13个国家;苏联占22%;比重最小的是:埃塞俄比亚、越南、中国。而我国还不及埃、越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