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简化杨氏太极拳
49222000000004

第4章 简化杨式太极拳动作规格

一、基本手型

1.拳

四指并拢卷握,拇指扣压于食指、中指的中节指骨上,自然握实,不可用力握紧。

2.掌

五指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张开,掌心微呈凹形,虎口撑圆。

3.勾

由小指开始顺序屈握。屈腕,大拇指与食指、中指指尖捏拢,其余两指向掌心,指尖下垂,勾尖朝下。

二、基本手法

太极拳除体现出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法以外,还有搂掌(如搂膝拗步)、推掌(如搂膝拗步前推掌)、穿掌(如下势、白蛇吐信)、抽掌(如海底针)、挑掌(如金鸡独立)。有贯拳(如双风贯耳)、撇拳(如撇身捶)、搬拳(如搬拦捶)、冲拳(如指裆捶)、勾挂(如单鞭之勾手)。各种手法总的要求:保持弧形,不可直来直去,两臂松沉,不可僵硬,并须与身法、步法、眼法协调配合,无论练习掌法、拳法还是勾法,要求要开都开,心意也随之开;要合都合,心意也随之内敛。

1. 掤

左臂或右臂平屈成弓形,用前臂外侧和手背向前方推出,高与肩平,手心向后。

2. 捋

以左捋为例,右臂微伸,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左臂成圆弧形,掌心向上,掌指向前,置于右前臂下;身体微左转;两掌随转体向下、向左右方弧形牵引至左腹侧,两臂弯曲。

3. 挤

以右挤为例,右掌臂屈举于胸前,掌心向里;左掌扶于右前臂内侧,掌心向外;以右前臂外侧为力点,向前推出;左掌仍扶于右前臂内侧,高与胸平。

4. 按

两掌收于胸前,掌心向前下方,掌指向前上方;两掌向前、向下推按,掌心向前,掌指向上;两臂微屈。

5. 冲拳

右拳拳心向上从腰间内旋向前打出,臂与胸平,拳眼向上,力达拳面。

6. 贯拳

两拳收于腰间,拳心向上;由两侧内旋弧形向前横击,两拳眼相对,力达拳面,高与耳平,两臂均成半圆形。

7. 搂掌

以左搂为例,左掌于右胸前,掌心斜向后;从右胸前向下、向左弧形搂至左胯外侧,掌心向下,掌指向前。

8. 推掌

以右推掌为例,右掌由右耳侧向前推出,掌心向前,掌指向上,力达掌外沿、掌根。

9.抱掌

两掌由身体两侧向胸前划弧,两臂外旋,手心向后,交叉合抱于胸前。

9. 分掌

两掌交叉合拖于胸前,向左右弧形分举,掌心均向外,掌指向上,两腕与肩同高。

10. 挑掌

手臂由身体侧下方向上翘腕立掌上挑,力达四指。

11. 插掌

臂由屈到伸,直腕向下或斜下插掌,力达指尖。

三、基本步型

太极拳的步型皆为虚实步,即左腿和左脚实,则右腿和右脚虚;右腿和右脚虚,则左腿和左脚实。实者基本支持全身的重量,虚者随时可以移动或起踢。

1. 前弓步

前脚全脚掌着地,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膝部与脚尖垂直,方向一致。另一腿也要全脚掌着地,脚尖里扣45度斜向前方,后腿不可蹬得挺直。两脚宽度以肩宽为准。凡左腿在前屈膝者为左前弓步,凡右腿在前屈膝者为右前弓步。

弓步步型中,前后腿分担体重的虚实比例一般是:前弓腿约负担体重的十分之七,后蹬腿约负担体重的十分之三。此类步型在拳势上如揽雀尾(掤、按)等。

弓步中包括拗弓步和顺弓步。右腿前弓,右手在前,或右腿前弓,左手在前,称拗弓步;同侧的上下肢在前称为顺弓步。

2. 后坐步

前腿稍屈,脚尖微向内扣。后腿下蹲,大腿略高于水平,体重移于后腿,脚尖里扣45度斜向前方(两脚宽度以肩宽为准)。后坐步型中,前后腿分担体重的虚实比例一般是:前腿分担体重的十分之三,后腿分担体重的十分之七。此类步型在拳势中如揽雀尾(捋)、如封似闭、倒撵猴等等。

3.丁字步(也称足跟虚步)

即前腿稍屈,前脚的后脚掌着地,脚尖微抬。后腿屈膝半蹲,全脚掌着地,脚尖内扣45度斜向前方(两脚宽度以肩宽为准)。凡左腿在前者为左丁字步,右腿在前者为右丁字步。此类步型在拳势中如:手挥琵琶、提手上势、肘底捶等等。丁字步分担体重的虚实比例一般是:前腿分担体重的十分之三,后腿分担体重的十分之七。此类步型在技击中有退可守,进步发之妙用;凡上步,大都先用此步,用前脚的后脚掌着地。一是轻灵.如出脚后很难全脚踏实,可立即收回,伺机待发;二是稳当,如出腿以后,脚尖随全身之势向前踏实,可技击发力。

3. 钓马步(也称足尖虚步)

即前腿微屈,前脚掌着地,脚跟微抬。后腿屈膝半蹲,全脚掌着地,脚尖内扣45度斜向前方。两脚宽度仍以肩宽为准。凡左腿在前者为左虚步,右腿在前者为右右虚步。两脚宽度以肩宽为准。此类步型在拳势中如:白鹤亮翅、海底针、高探马、卜步七星、退步跨虎等等。技击含意同丁字步。

4. 骑马步、半马步(也称侧弓步)

两足平行,足尖与膝部均与胸部同方向,形似两腿平均分担体重,实质上两腿虚实分清,左实右虚,左虚右实,以助其势、两足距离以肩宽为准,称为骑马步。重心移至一腿(一腿实另一腿虚)屈膝,膝盖与脚尖基本垂直。另一腿并立至50~70厘米处,脚尖着地,然后全脚掌踏实,称为半马步(侧行步)。此类步型在拳势上如云手、十字手等等。

5. 独立步

一腿自然直立,膝部保持微屈,另一腿屈膝上提高于腰部,小腿和踝部放松,脚尖自然下垂,不要勾屈或绷直。此类步法在太极拳套路动作中如金鸡独立等。

6. 仆步

一腿屈膝下蹲,脚尖路外展,全脚着地,膝部与脚尖方向一致,大腿接近水平;另一腿平铺接近地面,脚尖内扣,全脚着地。仆步的两脚前后距离,以外出腿脚尖和屈蹲腿脚跟在一条直线上为宜。此类步型在拳势中如单鞭下势等。

四、基本步法

1.上步

后脚前进一步或前脚前移半步。

2.退步

前脚后退一步或连续退步。

3.跟步

后脚向前跟进半步。

4.侧行步

两脚平行连续向一侧移动。

5.碾步

以脚跟或脚前掌为轴,外展或内扣。

各种步法总的要求:转换进退,虚实分明,轻是稳健。前进时后脚掌先着地,后退时前脚掌先着地。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均以大腿带动小腿,伸缩膝关节,不可重滞突然,重心前后移动要平稳、均匀、清楚。

五、基本身法、眼法

(一)基本身法

1.头

头宜正直,不可偏侧或俯仰,所谓“顶头悬”,“悬”字即好象有物顶于头上,但颈部要自然竖直,不可硬直。

2.肩

肩部要松垂,带动时应下坠,掌应微伸,指尖微屈。两臂骨节松开,以意运臂,以气贯指。

3.肘

两肘微屈下坠,两肘下沉带动两掌可按可採,不可上抬或挺直,也不可用肘夹两肋。

4.胸

要舒松自然,不可外挺或内缩。

5.背、脊

背部舒展拔伸,不可外凸。脊部保持正直,不可左歪右斜或前挺后弓。

7. 腰

保持松活中正,以腰的左右转动来引导劲力和掌握动作的方向,不可后弓或前挺。

8. 臀、胯

臀部要注意收敛,尾闾保持中正。胯部要松活、中正,胯与腰密切配合,协调一致。

9. 膝

膝部无论是前进步或后退步,还是中定,均要有伸缩关节的弹力,不可硬提或重滞。

身法总的要求是:中正安舒,自然松活,舒展大方,周身完整一气,不可僵滞浮软.忽起忽落,各势动作以腰为轴,带动四肢,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

(二)眼法

练习太极拳时,眼神是练好一整套拳的重要部分。在动作过程中,眼神与身体转动的方向一致,在随腰转动时要关顾预定方向和到达方向,体现出左顾右盼来,不可摇头晃脑或低头,要虚领顶劲。做到手眼身法步“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六、基本腿法

杨式太极拳腿法包括分脚、蹬脚、单拍脚(单摆莲)、双拍脚(双摆莲)四种腿法。

1. 分脚

支撑腿微屈站稳,另一腿屈膝提起,然后小腿上摆,腿伸直,脚面绷平,脚尖向前,高过腰部。

2.蹬脚

支撑腿微屈站稳,另一腿屈膝提起,然后脚慢慢蹬出,腿伸直,脚尖上勾,脚高过腰部。

2. 单拍脚(单摆莲)

支撑腿微屈站稳,另一腿向上直摆,脚面展平,手掌在额前迎拍脚面。

3. 双拍脚(双摆莲)

支撑腿微屈站稳,另一腿从异侧摆起经面前外做扇形摆动,脚面展平,两手在额前依次迎拍脚面,击拍两响。

腿法总的要求是:立身中正,腿法稳定,沉肩垂肘,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分脚的动力点在外脚面,蹬脚的劲力点在脚跟。拍脚的劲力点在脚面,要求击拍准确响亮。以上腿法均要求高过腰部,不可歪斜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