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杨派太极拳十三式简介
笔者根据自己五十余年的练武经验与体会,从外祖父所传授的传统杨式太极拳126式中,选出13个有代表性的、适合初学者练习的基础式子。全套练习仅有一个来回,前进方向有7个动作组合,返回原地有6个动作组合,其拳架平稳、衔接流畅、难度适中,包含了太极拳经典拳势、基本手法和基本功。从起势到收势用时约2—3分钟,时间短,无场地要求,随时随地都可锻炼。只要持之以恒,认真揣摩,反复实练,就能练就太极拳特有的“下盘功夫”,增强体质,并得到锻炼的乐趣,提高生活品质。
杨派太极拳十三式,是为了适应当前广大健身爱好者习练传统杨式太极拳的要求而创编的,可为今后更深层次地习练传统杨式太极拳奠定扎实的基础。笔者根据自己五十余年的练武经验与体会,从外祖父所传授的传统杨式太极拳126式中,选出13个有代表性的、适合初学者练习的基础式子。全套练习仅有一个来回,前进方向有7个动作组合,返回原地有6个动作组合,其拳架平稳、衔接流畅、难度适中,包含了太极拳经典拳势、基本手法和基本功。从起势到收势用时约2—3分钟,时间短,无场地要求,随时随地都可锻炼。只要持之以恒,认真揣摩,反复实练,就能练就太极拳特有的“下盘功夫”,增强体质,并得到锻炼的乐趣,提高生活品质。
杨派太极拳十三式,由于式子少,套路短,难度低,无重复动作,所以只作为初学入门的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练者在实练中体会领悟传统杨式太极拳中特有的“立身中正”之身法,“实腿转跟”之步法,“掌、拳、勾”之手法,以及“动作弧形,缠绵柔和”之练法。杨派太极拳十三式的主要风格特点有:动作舒展大方,架势立身中正,速度缓慢柔和,动静柔中寓刚。
§§§第二节 杨派太极拳十三式简谱
前进方向:
第一式 起势
第二式 野马分鬃
第三式 左右云手
第四式 单鞭
第五式 手挥琵琶
第六式 白鹤亮翅
第七式 搂膝拗步
返回原地:
第八式 斜飞势
第九式 提手上势
第十式 进步搬拦捶
第十一式 上步揽雀尾
第十二式 十字手
第十三式 收势
§§§第三节 杨派太极十三式文字说明
1.为了表述清楚,图像和文字对动作作了分解说明,练习太极拳动作时,应力求衔接连贯。
2.在动作图解文字说明中,除特殊注明外,不论是先写或后写身体的某一部位,各运动部位都要协调活动,运动有序,不要先后割断去做。
3.方向转变以人体为准标明前、后、左、右。必要时假设以面向南起势,注明东、南、西、北,或注明偏东南、偏东北、偏西南、偏西北。
4.左手、左脚、棍梢、枪尖为虚线,右手、右脚、棍把、枪把为实线。
5.某些背向、侧向动作。
§§§第四节 杨派太极拳十三式动作图解
前进方向:
第一式 起势(假设面向南)
(1)无极势
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两膝微屈,两手轻贴大腿外侧,精神集中,全身放松,呼吸自然;眼看前方(正南)。
(2)开步举臂
左脚开立,与肩同宽;同时,两手随臂外旋,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两掌心侧向下,虎口侧向上,指尖向前;眼看前方。
(3)屈收前推
两臂带动两掌,屈收至胸前,掌心斜向前,指尖斜向上;随即两掌随臂内旋,向前推至体前,掌心斜向前,指尖向上,腕与肩平;眼看前方。
(4)屈腿下按
两腿屈膝半蹲;同时,两臂带动两掌,轻轻下按至两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前方。
要点
①预备势和起势都是学拳、练拳要做好的姿势,要求头颈自然中正,下颌微收,不可故意挺胸或收腹,要体松心静、精神集中和呼吸自然。开步时脚尖先着地,然后全脚掌踏实。
②用两臂的外旋或是内旋,带动两手完成太极拳特有的弧形运动,不可只用两腕的翻转代替太极拳的弧形运动。
③传统杨式太极拳的起势,已经隐含了技击的作用,即守我之静,待彼之动,所以决不可因为起势动作简单而轻视它,草率地一学而过,应按照动作要领,反复练习,体会调身松体,做好练拳前的准备。
第二式 野马分鬃(方向正西)
(1)收脚合臂
身体稍右转,右脚收点于左脚内侧;同时,左臂屈肘上抬收至胸前,掌心向下;右臂屈肘,收至腹前,掌心向上;眼看右侧前方(西南)。
(2)转体上步
身体继续右转,重心稳于左腿,右脚向右前方迈步,脚跟着地,成右虚步;两臂仍然保持上下相合;眼看前方(正面)。
(3)弓步分手
左脚跟稍外碾,左腿自然伸直,右腿屈膝前弓,成右弓步;同时,两掌前后分开,右掌随前臂上掤至胸前,掌心向内,指尖侧向左,腕与肩平;左手经右前臂下按至左胯旁,掌心向下,虎口侧向前;眼看前方(正西)。
要点
①弓步时,膝盖与脚尖上下相对,后腿蹬伸时脚跟外碾,左脚尖内扣45°,左右脚的横向距离约一拳宽,不应在同一直线上。
②两臂上下相合时,上下掌不超过肘尖;两掌前后分开时,要求肘带前臂,然后前臂带掌而行;两肩松开,两肘下垂,运动路线要走弧形,并做到开合有序,上下相随。
③野马分鬃用的是掤架手,右手掤架的意念集中于右前臂,左手下按时的意念集中于虎口和掌心,凭借腿腰齐发的掤架前靠之劲将敌根力松动拔起。
第三式 左右云手(方向左右侧前方)
(1)左移合掌
身体稍左转,右脚尖内扣,左脚尖外撇,重心逐渐向左腿移动;同时,左臂外旋,左掌向上至右肋前,掌心向内;右臂内旋,右掌划弧至右侧方,掌心侧向外,指尖斜向上;眼看右掌。
(2)左云并步
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向左脚侧平行落步,脚尖先着地,然后全脚掌踏实;同时,左掌向上经脸前向左侧弧形运转,掌心逐渐翻转向外,指尖斜向上,腕与肩平;右掌向下经腹前向左侧方弧形运转,掌心逐渐翻转向上,指尖斜向左,高与肋平;眼随左掌移动。
(3)右云开步
身体右转,重心移于右腿;左脚向左横开一步,前脚掌先着地,随即全脚掌踏实,两脚平行;同时,右掌向上经脸前向右侧方弧形运转,掌心逐渐翻转向外,指尖斜向上,腕与肩平;左掌向下经腹前向右侧方运转,掌心逐渐翻转向上,指尖斜向右,高与肋平;眼随右掌移动。
(4)左云并步
身体左转,重心移于左腿;右脚向左脚侧落步,脚尖先着地,随之全脚掌踏实,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左掌经脸前向左侧弧形运转,掌心逐渐翻转向外,指尖斜向上,腕与肩平;右掌向下经腹前向左侧方运转,掌心逐渐翻转向上,指尖斜向左,高与肋平;眼随左手转动。
要点
①云手以腰为轴心左右运转,运转时前臂内旋带动手掌翻转,要求重心的移动、腰的转动和侧行步法协调配合。
②侧行步时,无论是侧出脚落步,还是提脚收步,皆要求脚尖先落地,再全脚掌落实;提脚收步后两脚平行,脚尖朝前,脚外侧同肩宽。整式动作轻起轻落、重心稳定、两腿虚实分清。
③手法为两手上下交错,向左或向右划椭圆,要随前臂的内旋逐渐翻掌,沉肩垂肘,两臂掤圆,两腋窝虚含,要有意识地锻炼两臂的掤撑之劲。
第四式 单鞭(方向正东)
(1)扣脚勾手
身体稍左转;右脚尖内扣45°,重心稳于右腿,左脚跟提起;同时,左掌向下、向右划弧至右肋前,掌心斜向上,指尖斜向右;右掌向上划弧经脸前逐渐握成勾手至右肩前,勾尖向下;眼看前方(东南)。
(2)弓步推掌
左脚向左前方上步,左腿屈膝前弓,成左弓步;同时,左掌向上划弧经脸前随臂内旋逐渐翻转向前推出,掌心斜向前,指尖向上,腕与肩平;右勾手向右后方伸展,勾尖向下,腕与肩平;眼看前方(正东)。
要点
①右脚内扣踏实,屈膝下蹲,左脚跟提起,要充分体现右实左虚的势态,多练此动会增加腿部力量,从而增强体质、增加内劲。
②单鞭过程中,右勾手与左掌要上下相合,然后同时前后分开,符合太极拳要合都合、要开都开之法则。单鞭定势,前后脚内侧之间的宽度约一拳宽,不要在一条直线上,同时左肘与左膝上下相合,方向一致。右勾手伸举,略与左掌成135°,两手遥相感应,前后称衡。
③定势时上体正直,上领顶劲,半面侧向前方,双肩松沉,双肘下垂,收胯敛臀。
第五式 手挥琵琶(方向正东)
(1)跟步摆掌
身体左转至面向前方,重心稳于左腿;右脚向前跟进半步,前脚掌轻落于左脚后,与左脚相距约一脚长;同时,右勾手变掌,向左平摆于体前,掌心斜向下,指尖斜向上,腕与肩平;左掌向下划弧至胯前外侧,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前方(正东)。
(2)后坐引掌
身体稍右转,右脚跟内扣45°踏实,重心后移于右腿,屈膝半蹲,左脚稍向前移,后脚跟着地,成左虚步;同时,左掌向上,随左臂屈于体前,掌心向右;右掌随屈臂回收于左肘内侧,掌心向左;眼看前方。
(3)虚步合推
左虚步不变,身体稍左转;同时,两掌保持间距,稍向右、向下再向体前侧掌推出,左掌心向右,指尖斜向上,高与鼻平,右掌心合于左肘内侧,指尖斜向上;眼看前方(正东)。
要点
①重心前后移动要平稳过渡、立身中正,不要上下起伏过大。
②虚步时,上体要正直,半面侧向前方,沉胯、敛臀,保持左侧手与脚、肘与膝、肩与胯上下相合。
③两掌前后交错相合与前推,两臂微屈成弧形,不可夹紧腋部,要沉肩垂肘、舒展饱满。两掌之间距离保持不变,前掌要有合于对方腕部之意,后掌合于对方肘部之意,出手一长一短、一前一后、一伸一屈、三尖相照,前后呼应。
第六式 白鹤亮翅(方向正东)
(1)虚步合掌
重心稳于右腿,左脚原地变为前脚掌着地,成左虚步;同时,左右两掌皆内旋翻转,手心向下,在体前相合,左掌在上,两掌指斜向上;眼看前方。
(2)虚步分掌
重心继续稳于右腿,左虚步不变;右掌经左掌下,稍向右、向上分至右额前,掌心向前,指尖向上;左掌经右手背向左下按于胯前外侧,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