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五卷(1945-1972)
49274300000031

第31章 在野党与民间人士的对华认识(8)

1951年7月,竹内在《改造》杂志上发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关于学习运动》一文,把中国知识分子作为日本知识分子的参照物加以介绍。在竹内看来,中国新政权通过实行知识分子再教育来完成对知识分子的改造。因为包括学生在内的大部分知识分子对政治所采取的是旁观态度,而且,旧政权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因为接受了旧式教育,故而不具备真正献身于人民的精神,所以必须进行彻底的精神改造。中国共产党以彻底改革的精神来推行这一政策。新政府一方面承认、重视知识分子所发挥社会作用的重要性,一方面让知识分子进行自我改造,让他们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目标。

通过自我改造运动,许多知识分子忏悔过去、倾诉回心转意的喜悦。有的在各种集会上进行,有的写成文章发表在报纸和杂志上,出现了许多诸如《旧人物的改造》、《自我批判实例》之类的宣传手册。还出现了《学习》这样的专门性杂志。《学习》半月刊发行量达20多万册,读者日投稿量高达100余篇。竹内认为,严肃杂志发行量如此之大,足以证明当时知识分子的学习热情是何等高涨。

竹内指出,是不是共产党员无关紧要,如上所说的学习运动是作为一种国民运动来进行的。这种教育完全是相互帮助,人人平等,互为师长。学习主要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来进行。自我批判和听取批判是义务,即使是领导者也不例外。

作为日本现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竹内好不仅对中国的现代思想和文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力,也对日本现代思想的形成有着潜在和深远的影响。在日本,竹内好有时候被认为是一个近代主义者,有时候又被认为是一个反近代主义的民族主义者,这相互矛盾的概括说明他不是一个可以随意被贴标签的人物。

竹内好一生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为业,但始终秉有超出自身专业之外的社会关怀。1960年前后,日本反对《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运动,竹内好是精神领袖之一。虽然有长达一年的抗议和大规模的示威,1960年5月19日条约仍然在日本国会强行通过。“基于思想和良知”,竹内好在5月21日辞去了东京都立大学的教授职位。

竹内好晚年退出日本思想界的核心地带。1966年,他把自己一些最主要的评论性文字结集成三大卷,发表评论家“废业宣言”,告别了评论舞台。此后竹内好开始从事翻译工作,他把最主要的精力用于翻译鲁迅。

作为战后日本重要的左翼思想家,竹内好是一个充满悖论的人物,对中国有深入了解的竹内好通过研究鲁迅深入解析了中国问题的复杂性,而在反思日本的战争责任时,竹内好区分了对华侵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他认为,就前者而言,日本必须无保留地承担战争责任,但就后者而言,作为帝国主义对帝国主义的战争,日本不能单方面承担战争责任。他认为,美军主持的东京审判具有明显的“成者王侯败者贼”的特征,而日本右翼民族主义者在战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准备之后,正是利用了这一审判中的霸权事实,从相反的方面美化了日本的侵略。那么,应当如何直面日本的战争责任,并且同时抵抗西方文明的霸权秩序?竹内好认为:近代化的冲击作为一种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入侵,的确来自东亚的外部;而现代性的冲击,在原理上却肯定是产生于东亚内部。

就战后竹内好的评论活动而言,多数研究者认为,竹内的毛泽东论,他对中国近代化的评价,以及对中国“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都有讨论的余地。其实,竹内本人也承认,作为思想就不必说了,即使是作为政治判断也是失败的。这是因为他是立足于否定日本近代化来进行中国研究的。换言之,他是带着特定目的意识来进行中国研究的。

(2)竹内实与中国

竹内实是当代日本著名的中国学家之一,一直潜心于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在战后日本的中国研究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日本战后最早开辟中国现代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中国文联出版社《竹内实文集》编译出版说明。,被日本学术界称为“现代中国研究第一人”。

竹内实的父母在20世纪20年代初,来到中国山东省的小镇张店(现属淄博市)谋生,在当地经营一家旅馆。1923年竹内实在那里出生。这样的家庭背景和经历,使竹内实对中国大地和老百姓怀有与生俱来的依恋,他曾说山东张店是“我的第一故乡”。

1934年,竹内实一家从山东移居到东北长春,他在那里读完小学后,考入商业学校。竹内实在长春目睹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经常看到众目睽睽之下日本人对中国人施暴的情景。

竹内实1942年回到日本继续求学,1946年进入京都大学,选择了中国文学专业,后来又去东京大学读了研究生课程,从此他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有关中国的研究文章,正式走上了终生研究中国的宿命之路。此后,他去东京都立大学任教。1973年后,竹内实历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和所长、立命馆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北京日本学中心主任教授等职,以及日本的松阪大学、关西大学和中国的西北大学、杭州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的客座教授等职务。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中日友好活动,曾3次访问中国。

1960年6月,竹内实参加日本文学代表团访问中国期间,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竹内实在谈到自己对毛泽东的最初印象时说:“毛泽东还向我们讲述了他半生的经历,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毛泽东原来的理想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因为他年轻的时候上过师范学校,但后来却走上了革命道路。”这次访华经历,给竹内实留下了深刻印象,更激发了他研究毛泽东生平、思想和诗词的兴趣。竹内认为,毛泽东的一生与中国革命的发展相互重叠,因此他吐露的诗情既是他个人内心世界对革命的憧憬,同时也是中国革命在精神侧面上的表现。

日本学术界以及官方机构一直比较注意收集并翻译出版毛泽东著作,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编译出版了毛泽东著作的选集;同时,日本学界和日本共产党有相当一批人从事毛泽东及其著作的研究工作。日本学界从理论上研究毛泽东及其思想,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与苏联在50年代的毛泽东研究偏重于评论、宣传不同,日本学者的研究一开始就比较突出地体现在深层次的哲学思想的研究上,他们着重于把毛泽东思想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力求深入地分析毛泽东的论点,并评判其科学价值。日本学者凭借与中国民间交流较多,文化传统相近的优势,收集整理了大量毛泽东的文献资料。各种形式的毛泽东思想学习会、研究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整个海外毛学研究中,除美国外,日本无论在研究机构,人员,资料及出版物的数量方面都居于领先地位。6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毛泽东及其思想的研究力度,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设有“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小组”。为了理解和评价毛泽东晚年的思想,研究者拓宽了自己的理论视野,他们既有对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分析,又有对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的揭示,力图从总体上把握毛泽东思想。竹内实的日本版《毛泽东集》的编辑出版工作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得以推动和展开的。

竹内实编辑《毛泽东集》,很大程度上是受“京都学派”重视文献考据思路的影响。他认识到,要深入全面准确地研究毛泽东,就离不开一部完整的文献资料。在一般情况下,在日本出版毛泽东著作应采用日文,然而,竹内实负责主持出版的《毛泽东集》则用的是简体中文。这一则是为了避免因翻译而使原意走样,不致因翻译问题而引起争论,二则以中文在日本出版毛泽东著作,是与日本人长期的中国学传统和完善地利用中文资料的能力分不开的。正因为如此,以中文出版的《毛泽东集》销路很好,不仅有大量的国际征订,而且日本国内的订数更多于国外,“这使人觉得,中国语似乎已成了国际性语言。”竹内实:《回忆与思考》,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

竹内实在编辑《毛泽东集》时始终强调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贯彻两条原则:一是原;二是全。所谓“原”,就是强调采用原始文献。所谓“全”,日本版的《毛泽东集》虽不是“毛泽东全集”,但是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全的。在当时条件下,虽然它远不是全集,但其收录毛泽东著作之多,在毛泽东著作出版史上还是少见的。

竹内实可以说是日本学界毛泽东研究的领军人物。从20世纪50年代起,竹内实一直没有停止对毛泽东的观察和剖析,他把毛泽东看作一个典型的中国人,一个“中国人民的儿子”,他引用中国文化社会背景和传统思维来解释毛泽东的思想,并由此抽离出中国人的典型思想。竹内的毛泽东研究,经过历史的考验,基本都是正确的。他赞扬毛泽东许多方面的先见,也对他的许多举动进行批评,比如1950年代的“反右”和1960年代的“文革”等。

令日本的中国研究界人士感到意外的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刚一发动,竹内实就一反对毛泽东的敬仰立场,单枪匹马地表示了对批判“三家村”等现象的不满,直到公开反对中国那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为此,他一时在日本学术界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竹内实认为,毛泽东自己是知识分子,是一位诗人、文学家,他本身就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哺育,而“反右”和“文革”是不尊重知识分子,这是十分矛盾的。

竹内实在毛泽东研究方面著述甚丰,代表作有《毛泽东:诗与人生》(1965)、《毛泽东的生涯——调动八亿人民的魅力源泉》(1972)、《毛泽东》(1989)、《毛泽东的读书生活》(1999)等。竹内实还致力于向世界译介毛泽东的文章,主编有《毛泽东集》10卷和《毛泽东集·补卷》9卷及别卷,共20卷,该书被海外学界誉为毛泽东著作版本学研究方面的一个里程碑,已成为国外研究毛泽东及其思想的必读资料。其学术成果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广泛影响,先后获得日本福冈第三次亚洲文化奖和日本政府颁发的勋章。他研究中国的主要著作也由中国文联出版社结集出版,共10卷,引起了中国学界的广泛关注。

10卷本的《竹内实文集》,是竹内实学术成果之集大成,也是中国首次出版国外中国研究学者的大型文集,从中可以看出战后日本对中国的理解。文集共分10卷,分别为《回忆与思考》、《中国现代文学评说》、《毛泽东的诗与人生》、《毛泽东传记三种》、《日中关系研究》、《文化大革命观察》、《中国改革开放进程追踪》、《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国历史与社会评论》、《中国文化传统探究》等,这是竹内实全部学术成果第一次系统选译并结集出版,也是以中文首次出版国外中国研究学者的大型文集。

早年的生活经历成为他学术研究和生活的滋养源泉,他在《〈竹内实文集〉自序》中也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故乡般的眷恋之情,在第1卷《回忆与思考》中,常常洋溢着这种“思乡”之情。《回忆与思考》上编《回忆个人经历》,是对中国生活的温馨回忆,下编简要回顾了回日本后从事中国研究的历程,并结合具体研究指陈利弊,有助于国内的学者进一步了解日本的研究现状。文集第2卷《中国现代文学评说》,收入了竹内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的论文,主要集中于鲁迅研究。第3卷《毛泽东的诗与人生》,主要是对毛泽东诗词的研究。第4卷《毛泽东传记三种》收入竹内从三种不同角度创作的毛泽东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