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数学建模赛 浙江学子三连冠
新华社杭州4月10日电 (单泠 张乐 孙金霞)
浙江大学近日传出喜讯,在刚刚结束的2001年度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浙江大学学生组成的6支参赛队伍全部获得一等奖。
从1999年浙大学子获得国际建模赛的最高奖——运筹与管理科学学会奖至今,这所学校的学生已经为中国争回了三连冠。
“数学建模”是指用数学的工具(包括计算机、信息查询等手段)来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数学研究与工农业生产、经理管理等领域交叉组合产生的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它随着电子计算机这一高科技领域研究成果在生产实际中运用的不断普及而日显重要。
1985年,大学生数学建模赛在美国诞生。创办至今,它已成为全球性大学校园学科竞赛的重中之重,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检验指标。它的题目都取自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难题,因此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其宗旨在于:激发大学生这一思维最为活跃、想象力最为丰富、动手能力较强的人群,参与到具体的生产生活中去并解决实际问题。
今年的竞赛分A、B、C三类题,A、B两题全世界共有238所大学的768个队参加,C类题有58所大学的171个队参加。经过5天的紧张比赛,浙江大学的6支参赛队以优异的成绩全部获一等奖,并一举成为全球参赛高校中唯一连续两年全部荣获一等奖的学校。
2001年4月28日A4版
曹光彪助浙大育才 捐两千万元设基金
本报杭州二十七日专电 着名实业家曹光彪博士昨日在浙江大学出席了“曹光彪高科技人才基金”设立仪式。该基金由曹光彪捐资二千万元港币设立,以支持浙江大学招聘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建设好一批新兴的高科技学科,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浙江大学可以利用该人才基金的年增值作为专项资金,在信息科学(含光电信息)、生命科学(含农业和医学)、材料科学(含纳米技术)、能源科学、地球科学、数学、心理学、经济与管理科学及先进制造技术等领域的相关学科设立“浙江大学永新讲座教授”岗位,向国外着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公开招聘,高薪聘请国际知名学者和专家,推动浙江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
另外,曹光彪还将加盟浙江大学的国家大学科技园,首期投资一亿港币,支持以光电信息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香港曹氏集团也确定浙江省为其发展光电高科技产业的主要基地。曹光彪身为香港永新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港龙航空有限公司董事会名誉主席。
浙江省省长柴松岳、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浙江大学书记张浚生、校长潘云鹤到会对曹光彪义举表示感谢。
2001年5月7日第1版头条
统一协调 相互配合 确保重点
浙江大学“211工程”获突破性进展
总投资1.2亿元的18个学科建设项目全部完成
本报讯 (通讯员单泠 记者马瑛瑛)
“五一”前夕,浙江大学又传喜讯:总投资1.2亿元的18个经国家计委批复立项的学科建设项目全部完成,“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之一的电力电子技术学院群建设通过专家组的验收,这标志着浙大“211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部专家考察后给予了高度评价:有限的投入,在学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11工程”是国家批准投入的高等教育重点建设项目。1994年11月,浙大继清华、北大之后接受并通过了教育部“211工程”部门专家组的预审,并于1996年开始立项建设。特别是组建新的浙大后,这项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学校重新制定了项目管理办法,统一协调,各部门相互配合,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保证立项项目顺利实施。围绕创建一流大学的目标,浙大以“重点建设一批前沿学科、大力发展应用学科、精心布局和强化新兴主流学科”为原则,制定重点学科发展规划。学校将学科建设列为“211工程”重点建设主题,确定了化学工程、光电信息技术及仪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流体传动与装备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半导体材料及功能材料6个学科群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5个重点建设的学科。1999年1月,土木工程建设项目首先通过了验收。之后,22个建设项目相继在两年内完成并通过验收,在学科建设、基础教学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在“211工程”项目建设中,科研人员以高精尖为目标进行学科建设,努力使浙大向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利用合并后的多学科优势,学校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与理、工、农、医、药等学科在药物分离分析、药物筛选上形成了一支多学科交叉的中药复方研究队伍,使浙大成为我国传统药物现代化研究和开发的重点基础;半导体材料与功能材料学科群在建设中融合材料研究的各理工学科分支,建立了高层次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开发研究及产业实施一体的研究中心;电力电子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大功率电力电子系统研究基地”项目建设中,自行完成的大型实验装置“高频大功率电力电子系统试验台”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学校还加大配套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已投资1.34亿元,其中完成教育部投资7227万元、自筹投资2928万元,学习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211工程”的投资,推进了浙大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工作。全国高校最大的信息高速公路——浙大校园网络建成后,已成为学校和社会教学科研信息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这条横跨杭州市区,连接5个校区6家附属医院的校园网用户已达2万余家。以课件和多媒体为核心的网络教学系统、网上学科交互中心和资源共享系统等应用项目研究的展开,大大拓展了校园网络的应用前景。
2001年6月6日第10版
营造学术氛围 培养创新人才
浙大学生课外科技成果精彩亮丽
本报讯 (通讯员陈军 胡宏梁 记者王瀛波)
一套电脑作曲系统,只要输入你指定的基调、节拍,电脑就能自动为你制作出一首优美的乐曲;一个全自动十字芯钥匙复制机,一次装机以后,即可自动实现十字芯钥匙的加工,效率比传统钥匙复制机提高5倍以上;一辆水陆两用自行车,可载你安全平稳地渡河……日前举办的浙江大学第二届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成果展,为学生的学术成果作了一次精彩的亮相。
近年来,浙江大学为发挥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全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学术科研活动。今年以来,他们相继举行了“掌握未来”科技智力竞赛、全国“挑战杯”参赛作品选拔赛、“天堂硅谷”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园景观设计竞赛和“我的大学、我的网站”网站设计大赛等一系列活动。蓬勃开展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宽阔舞台。
从本次成果展来看,浙大学生的学术科研活动已呈现出三个鲜明的特征:一是越来越多的参展作品体现了学科的交叉性,如外语学院硕士陈敏、姜希颖的作品《多媒体网络综合英语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将英语课程与多媒体综合技术相结合,成为英语专业教学领域一项新的教学成果。二是本科生的科研水平迅速提高。97级高分子专业本科生王猛同学的一篇论文被国际权威索引SCI所收录。
三是学生的学术活动更富现实性和时代性,涉及许多人广泛关注的科技和社会科学领域。如硕士顾洁、王京文的研究成果“西湖西进”
后景观3D模拟与评价,成功地论证了西湖西进的可行性,作品荣获今年全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特等奖。
浙大学生的学术活动,不仅营造了全校浓厚的学术氛围,还引起了众多风险投资机构的关注。目前,浙大学生的许多科技成果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有的还获得了风险投资,进入了创业阶段。
2001年6月27日第1版
继承优良传统 勇担重大课题
浙大电机系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本报讯 (通讯员许亚丹 单泠 记者金毅)
曾因发明“双水内冷发电机”而受到国家领导人称赞的浙大电机工程学系如今又创佳绩。近年来,该系以党支部为核心,以科教报国为己任,继承优良传统,承担了重大国家级课题。日前,电机系党支部被评为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电机系党支部善于激发和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勇于承担重大国家级课题。神舟号飞船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象征。8年前,双水内冷电机的发明人之一陈永校教授,带领老中青一班人,争取到了与飞船相关的项目。航天项目对科研人员的要求就是“两弹一星精神”,技术绝对可靠、态度绝对负责、必须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课题组的党员首先立下“军令状”:在参与项目期间,不再承接其他课题,一心一意搞航天。在这8年中,课题组成员几乎没有节假日。陈永校得了舌淋癌,舌头被切了一半,但他凭着老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仍然带领课题组在努力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机系党支部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支委会成员都是兼职干部,但都自觉把党的工作看作自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承担着繁重的科研教学任务,独立开展工作,工作形式、工作内容多种多样。根据这些特点,党支部认为,支部工作应该做到“顶天立地”。所谓“顶天”,就是关注教职工的精神生活,在工作和事业中遇到困难时,责无旁贷地引导和帮助他们。所谓“立地”,就是关心教职工的日常生活,为教职工和他们的家庭排忧解难。
浙大电机系党支部着力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使广大党员在科研教学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中科院院士、浙江省功勋教师韩祯祥教授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带头人,他是一位老党员,一身正气,严于律己,年过七十仍活跃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从法国留学归来的黄进博士也是一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有造诣的年轻教授,如果专注于学术,理论成果将源源不断,对个人发展极为有利,但从全系的工作全局看,却需要年轻的教师投入教改。党支部与黄进沟通后,他毅然调整了自己的工作重心,主持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电机控制DSP实验室。
2001年7月28日第2版
浙大首批远程教育学生毕业
本报杭州7月27日电 (记者潘剑凯)
远程教育这种新型的教育形式终于结出了硕果。浙江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首批学生,同时也是中国首批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近日毕业。为此,浙江大学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
远程教育区别于传统电大教育模式,它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实现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模式,它打破传统的、封闭的办学模式,可在任何时间、地点,学习由教师开设的课程,不仅有助于建立起一种满足终生学习要求的教育保障体系,也是在我国教育资源短缺条件下加快教育发展,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浙大是教育部确定的我国第一批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四所高校之一。1998年底,该校在浙江省内开始招收远程教育学生。目前,浙大远程教育学院已在全国13个省市建有分院和教学站共75所,共有远程教育学生约10000多名。
今年浙大远程教育毕业生的专业年级为98级专科起点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学生共255人,授予学士学位者为70名。当这些早已通过网络相识但素未谋面的毕业生相聚在一起庆祝自己的节日时,他们深感远程教育这种形式的优越性。一位叫王晓君的毕业生说:“远程教育可以让我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许多优秀的着名教师施行互动的学习,对于我们在职学生来说,远程教育真正是可以满足我们终生学习的最佳教育模式。”
2001年9月19日第1版
浙江大学新校区全面开工建设
张德江宣布开工 柴松岳王国平讲话 教育部发来贺信本报讯
(实习生周新 记者胡海燕)
昨天上午,享誉海内外的百年名校——浙江大学今天迎来了新世纪里的又一件盛事,占地3192亩的新校区全面开工建设。省委书记张德江宣布新校区建设工程开工,并启动打桩按钮。省市领导柴松岳、王国平在开工典礼上致词,陈昭典、仇保兴及浙江大学领导张浚生、潘云鹤和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出席开工典礼。教育部专门发来了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