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本教研实践模式研究
49299000000013

第13章 改进教学常规管理(7)

(三)活动的制度准备

学校的任何一项教研活动要想长期坚持下去就必须要有制度的保障,更何况我们这里所说的教研活动涉及考试。因此,我们在组织这个活动前,对学校的几个评价制度进行了修改。

1.取消期中考试对学生成绩的排名。在我们原来的制度中,期中考试的评价占整个考试评价的40%,如果这个评价继续存在,它必然会影响到我们这次活动的有效开展。

2.降低考试评价在整体评价中所占的份额。我们的修改并不是因此而改变考试评价的主导地位,因为毕竟还有社会生存的压力,我们只是将考试评价从原来占的75%的份额降为60%,并将减出来的15%纳入到过程性评价中去。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学校已经在社会上建立起了良好声誉,生源质量趋于稳定,各教学班的成绩差距不大,没必要再让教师过多地计较分数。学校要做的是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活动过程设计

1.组织命题规范的培训

在离期中考还有四周时间的第6周,学校教务处组织了期中考试命题的培训和任务布置会,具体要求如下:

(1)规定试卷的分值、考试时间和难度要求。

(2)任课教师每人命制一份试卷,然后由备课组研讨组合成卷。

(3)试卷的命制要注意备课组在教学上对学生的要求,尤其是平时学生不太注意的作业订正和书写规范的问题要在试卷上做刻意的设计。要有对综合性学习的考查。

(4)允许参考常见题型来拟定试卷结构,但各年级要根据自己学段学生的特点,做一些改变和创新,不要完全照搬中考试卷的框架。

(5)试题的来源可以是学生平时的作业(或将其改编),但应控制题量。整份试卷应保证一定量的重在考查学生能力的原创题。

(6)命题的规范步骤

①明确考试范围。对考试范围内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按照“了解与识记”“分析与理解”“运用与评价”进行罗列记录,并列表向学生公布,作为学生的复习依据。

②做好试卷框架规划。根据知识点和题型的分布规划好试卷,并确定每一小题的分值和预估难度。

③备课组成员每人根据已经做好的试卷规划表命制一份试卷。试卷要逐题标明试题来源,要求使用“复制”、“改装”、“原创”等用语,原则上复制题不得多于1/4(以题量计数)。

④根据命题计划,在各成员命制的几份试卷的基础上,组合成一份试卷。综合过程必须要全体参与、共同研讨,要让大家明白组卷过程不是简单的选题和组合,它还可以是改装以后的再组装。

⑤进一步推敲试题,并形成参考答案和评分建议。

2.组织命题反思

我们在试后组织了抽样调查,并将抽样数据与备课组原先做的逐题难度预估的数据同列一张表,作为各备课组事后分析的参考,大家可以根据预估数据和实测数据差异分析成因,寻找对策,交流经验体会,讨论改进建议。

(1)整体评价。这一工作由教务处进行,主要是根据预估难度和实测难度的比较,分析考试的整体得失。应该说,各学科基本实现了原来的难度控制目标,考试的激励作用已经实现。这得益于试卷命制过程的严格规范和备课组的集体研讨。

但我们也看到其中有两份试卷在难度控制上存在问题。其中七年级英语试卷偏易,难度系数达到了0.92(分析略),九年级的社政试卷,难度系数为0.71,显得偏难。那么究竟是试卷题目的偏难,还是教师对教学的落实情况估计不足呢?九年级社会政治备课组对学生的答卷状况有如下一段分析:

“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还非常弱。如对26题和28题的材料的分析与理解。26题的(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道理?这题的错误率是最高的,即使是会回答的同学,也是回答得不全面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还很不到位,以及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比较差。”

备课组分析认为,学生丢分主要是对材料分析题的不适应,同学们还没有学会如何解答材料分析这一类题目。材料分析题是从七年级开始就有的题型,而且这道26题所考查的能力点也属课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由此我们推测,问题是否会出在平时的教学上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进教师的课堂。结果在课堂上发现,本应作为学生材料分析能力训练的环节由教师的讲解代替了,或是课堂的小组讨论效果不好。由此我们把下阶段的改进放在平时的课堂训练上。

(2)考后分析的另一环节是以备课组为单位的反思总结。由于是教师们自己命题,大家的考试分析都写得特别认真,特别详细。考试分析中不仅根据学生的答卷情况分析了平时的教学不足,而且还给出了若干教学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建议是教师们自己提出的。我们认为,这样的效果远比学校哪个领导或部门对其提出建议或要求要好得多。

(五)问题与思考

1.在教师们的分析报告中,我们发现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就是命题反思做得不够。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还需继续训练,另一方面可能是我们在组织命题的过程中忽视了让教师记录每道题的命题意图的环节,这应该是帮助教师们做事后反思的重要手段。这一疏忽是这次教研活动的缺陷。

2.这次命题,尽管我们在试卷的整体难度把握上达到了预计目标,但我们也发现各试卷的部分题目的实测难度与预估难度相差悬殊。这反映出教师们在难度控制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还存在着对学生学情把握不准或是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认识不够的情况。

3.对以这样的形式组织考试,教师们众说纷纭。在这里我们来看一看教师们是怎么说的。

我们教师怎么教就怎么考,那当然学生就怎么学……对于我们学校的考试方法、考后的总结,我非常赞成。保密工作不值得一提,那是教师素质的问题,因为漏题成绩高了没什么好炫耀的,成绩低了要查原因。总之我认为我校的考试能考出学生的能力。——苑洪申

关键是任课教师自身的认识,考试的目的一方面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反馈,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出教师的教学情况。为了某种“原因”而特意漏题,是极不负责的,不但没有真实反映教学情况,反而会造成教学工作的混乱,如果在规模比较大的学校还会导致严重的教学事故。

在试卷保密工作中还要有制度来约束、规范操作。可以采用命题者与教学者的分离,还有在印制之前不要让“规定以外”的人员接触,尽量缩短保密的途径,减少泄密的几率。——钱卫民

对期中或月考的命题由备课组自行命题有利有弊。

利:备课组内对教材及教学要求比较了解,试卷的难度容易控制,避免出现偏题、怪题等,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弊:由于各方面的压力,教师容易出现泄题、漏题的现象;试卷的题型和考查方式容易受个别教师的影响,长期下来,学生对其他教师出的题可能出现不适应现象。——苏爱娣

这里,只选取了几位教师给教务处的网络留言,这些留言基本代表了大多数教师的观点。他们对这样的考试形式基本上持赞同意见,存在的担忧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对评价的公平性的担忧。尽管我们已经取消了对期中考试的评价,但是作为教师对分数近乎天性的敏感并不会随着我们的评价制度的改变而立即发生变化。我想,这样的争论在今后的考试中还会继续下去,但不管怎样,我们的路是必定要走下去的,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了教师在其中的进步,而这正是我们的初衷。

(玉环县实验学校 金李欢)

二、科学运用测验结果

在教学过程管理中,考试结果的分析与运用是一项重要工作。但是,大家对考试结果的运用过多地从定量化的角度用分数来进行评估,而缺少基于定性分析的教学指挥。这既是教学过程管理改进的一个切入口,也是教师研修的重要内容。

(一)测验结果运用中的问题

学业评价分为水平性评价、选拔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三种模式。

但当前的学业评价活动过度采用选拔意义的评价模式,对所有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都采用“淘汰式”的评价策略,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以失败的体验面对学习。客观地看,选拔意义的评价是利弊共存的。

我们批评其弊端,并不是批评选拔考试本身,而是批评其方法和结果的滥用。与新课程思想对立的并不是评价的甄别功能,而是我们过去在实践中,对甄别功能的滥用。

1.无视学生基础与心态,滥用相对评价。不同学生对于评价模式的适应是有差异的,选拔性评价对于优秀学生和中上学生较为适宜。

而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要减少横向比较,多作纵向的发展性评价。但很多学校没有区别对待,这种一视同仁打击了中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无视学习阶段的特点,过频过密地运用相对评价。适当时候进行学生“排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但是过于频繁地运用常模参照评价却会使学生产生焦虑,甚至会顿失信心。目前学校评价中已有对选拔性评价的简单依赖,以为这是抓质量的法宝。

3.强调单一以纸笔测验成绩为依据的选拔性评价,明显削弱了其他学习目标的要求和评价。

4.由于甄别功能在操作上的简易和加强,评价的其他功能便被削弱,尤其是教育与改进功能的萎缩,甚至使评价沦为束缚和压抑学生的工具。

因此,调整评价结果的运用策略是当前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帮助教师学会科学地分析与运用评价结果迫在眉睫。

(二)测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测验结果的运用确是一把“双刃剑”,要让教师正确认识与运用考试是恢复考试评价本来意义的所在。其关键主要有三:一是把握规律;二是了解学情;三是研究对策。

很多学校,都有月考、期考的统一分析制度,并将考试结果与教师效益工资联系起来。这种评价模式体现了对各阶段考试成绩的监控。

但由于一般性测验命题的不稳定性,教师教学会呈现被动应对的飘忽。

所以,这一模型适用在较为标准严肃的考试结果的分析上。然而,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基本上没有注意这一点。

面对考试结果,我们不能失却清醒的判断,否则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会更加混乱。广大教师对考试结果的中肯分析与系统研究,其实是最现实的研修。教师对考试的分析研究可以分为:以学生个体为单位的研究、对某次考试的研究、对考试趋势与信息的研究。学校的责任是保持良性的政策环境,以利于教师个体研究成果的共享,以及关于考试的团队研究,并将之及时转化为教师对命题意图的理解以及教师的命题能力。

案例2.10评析期中试卷的教研活动

(一)背景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地研究和分析考试结果对于改进教学、提高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一般在比较大型的考试后,会举行以年级段为单位的试卷分析活动,并把考后试卷分析纳入学校常规的教研活动中。但事实上,大多数教师对试卷分析的教研活动不感兴趣,原因可能有:

其一,教师忙于完成学校教学任务,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教师反思的时间比较少。分析试卷时,只是关注本班成绩、平均分,以及与段平均分的对比、与其他班级的分数差异,缺乏对考试重要意义的关注,缺乏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对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改进措施的思考。

其二,在试卷分析会上,通常由本年级一两位教师进行试卷分析,其他教师只是听或简单补充,教师的主动性不强,认为只是一种形式,不能真正融入教研活动中去。

其三,教师在试卷分析会上,可能听得很激动,想想很感动,但由于学校没有具体行为跟进,教研活动中认识的提升就不能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去。

但作为一线教师,如何通过试卷分析,找出整个教学过程的得失、找到改进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以及如何撰写试卷分析报告等,都是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而教研组有效开展试卷分析活动也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因此,作为教研组长的我,在本学期开学初,召集三个备课组长一起商讨、筹划,在期中考后(第11周),举行一次“反思、对话、行动跟进”的校本教研活动。

(二)过程

1.准备

在本学期第8周,我发给每位化学教师两份优秀化学试卷分析报告样本和一份试卷分析报告格式样本。样本格式如下:

第一部分,试题评析

(1)试卷结构(题型,题量,分值等)

(2)试题特点(有无体现新课程理念,覆盖面情况分析,难易度、区分度,与课程标准、省指导建议的要求(教学大纲)是否一致。)

(3)学生得分情况(班级平均分、段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各题得分率等)第二部分,阅卷中发现的问题(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分析,对失分较多的题目,分析失分的原因;对失分较少的题目,分析得分的原因。)

第三部分,建议

(1)教师在今后的命题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有什么好的建议。

(2)教师在今后讲课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哪些方面需要加强。

(3)学生在今后该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怎样才能学好该门课程,怎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9周期中考,考后教师流水阅卷、评改、登分、统计,我们要求各任课教师在一周时间内,根据考试情况,针对自己班级作出试卷评析报告,并做好11周教研活动发言准备,发言时间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