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求索中国特色现代农业之路
49299700000027

第27章 现代农业的投入保障与政策机制(11)

(二)完善村集体“一事一议”筹资制度

首先要建立必须议、议决后必须执行的机制。取消农业税前,由于有法律做保障、政府做后盾,村组织能比较有权威地代收农业税。与收取农业税相比,“一事一议”缺乏权威支撑,加上村民们思想觉悟不高,“一事一议”自然是议不成也通不过。因此,有必要通过立法树立“一事一议”的权威,通过政府介入保障“一事一议”必须议、议决后必须执行。其次,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程序。“一事一议”应召开真正意义上的村民代表大会,而不能由村级干部会议、小组长会议或党员会议等代替;议事之前充分酝酿,真正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规定“一事一议”资金的用途,并且要做到专款专用。最后,建立“一事一议”奖励补助制度。

国家安排一定的资金专项用于对“一事一议”制度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补贴,以引导和支持有关农业建设的“一事一议”能够顺利通过和执行。

(三)建立促进农户投入的保护和激励机制

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最基本单位和最终决策者,是农业投资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不再是农户投资的唯一选择,“农户对家庭资源的配置将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在生活消费、非农投资和农业投资中进行分配”。因此要提高农民投资农业的比例,就必须建立起促进农户增大农业投入的保障和激励机制。首先,提高粮食保护价格,这是激励农户加大农业投入的根本措施。其次,从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引导农户将资金更多地投入农业。再次,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拉长产业链条,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利益分配机制,让农户获得更多收益。最后,严格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不能让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冲抵掉对农民的各种优惠保障政策。

(四)引导企业、银行和社会力量加大农业投入

要综合运用税收、补助、参股、贴息、担保和产权等手段,为企业、银行和社会力量投资和捐资农业创造良好环境。一是鼓励企业投资农业。由于农业投资周期长、风险大,企业投资农业除享受减免税和贴息贷款的优惠外,还可考虑产权激励,即企业投资农业达到一定额度,在保证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可拥有相应土地的产权。二是促进银行对农业贷款。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其贷款必须得到国家的扶持。国家应建立农业贴息贷款专项基金,同时明确规定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县域内各金融机构的贷款投入农业、发放给种田农民的比例。三是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农业建设。社会成功人士和非营利组织等社会力量是农业投入的重要来源。要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出台捐资农业的税收优惠和表彰奖励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五)确保农业资金用于现代农业的建设

首先,完善农业资金的运行和监督制度。要规范各农业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推进农业投资行为制度化和公开透明化;强化各级人大及政府农业部门的监督权力,发挥媒体对农业投入的监督作用。其次,深化基层政府和财政体制改革。现实中乡镇政府成为上级支农资金通过的一道坎,在取消农业税后,需要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乡镇的问题是在取消农业税后和新农村建设时代,农村管理体制与农业农村发展不相适应的集中反映,应从宏观上综合考虑农村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当务之急是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基层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最后,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这是保证农业资金用于农业建设的根本措施。把支农政策交给农民尤其是种田农民,让农民尤其是种田农民了解农业资金的数量和分配方案,保障他们的知情权、监督权和申诉权。只有这样,稀缺的农业资金才能顺利地投入现代农业建设。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形分析

李喜梅

摘要:基于我国农村经济金融的非线性发展特征,论文运用分形方法定量地考察了各类地区农村金融诸因素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各类农村地区的这种影响存在差异,但也存在共同的规律:一是农村贷款的增加能够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但金融机构效率的提高对发达地区农村影响更大;二是与实际利率相比,农民对名义利率较为敏感,而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还更敏感一些;三是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影响不大,主要是由于投入过少造成的。

关键词:农村金融;经济增长;分形

一、引言

和谐社会的构建,“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而作为经济核心的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中国农村经济金融关系的研究也就显得重要和必要。系统研究我国农村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并不多,在这方面做过实证分析的有:徐笑波、邓英淘(1994),张元红(1999),张兵、朱建华、贾红岗(2002)等。最早计算我国农村金融相关率指标(FIR)的是徐笑波、邓英淘等(1994)。该金融相关率指标在数值上等于“行社存款”与“农村国民收入”之比,并通过图示分析了二者的发展变化规律;同时,也分析了农村信贷资金与农村国民收入增长的相关关系。张元红(1999)计算农村金融相关率的方法与前者类似,采用的是“行社存款”与“农村GDP”之比。这种计算农村金融相关率的方法存在着系统性误差。

通过对各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业务领域已不再局限于农村(张兵等,2002),所以“行社存款”指标值显然大于农村实际金融资产数值。系统研究农村FIR与农村经济增长的文献是张兵等(2002)。他对上述指标所作的修正是用“农户存款”、“农业存款”和“农户手持现金”三者之和作为“农村金融资产”数据;同时以“农业GDP”指标代替“农村国民收入”指标,并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得出:我国农村金融已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是,农村金融深化的进程大约比全国落后10余年,同时差距在逐渐减小;与全球金融发展水平比,大约落后二三十年。安翔(2005)用滞后一期的实际利率、M2/GDP、农业资本产值率等指标计算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在农村经济增长过程中,金融业的发展对其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同时国家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是决定性变量。

已有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系的研究,往往是将我国农村作为一个整体,采用线性的方法来进行的。但是,我国农村各地经济金融发展并不平衡,采用线性分析的办法不能真实地反映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本文尝试运用分形方法,对我国农村经济金融发展关系进行分析。

二、分形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

20世纪80年代在经济中发现了经济系统的非线性以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开始受到非线性理论的冲击,应用非线性理论能很好地解析经济系统中出现的各种复杂的动态变化;分形理论作为典型的非线性理论,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解决复杂的经济系统的动态变化行为。

对于一个经济系统,假定它由n个要素组成,每个要素Pi都对系统的产出有贡献,且它们所对应的测度为X i,则可得如下相应形式:

(1)式中y表示产出,可用相应的产出或收入表示。显然,这是生产函数一般形式,X1,X2,?,X n表示各种要素的投入量,对(1)式求全微分得:一般情况下,分维σi≠ 1,故(6)式反映了经济系统的自仿射(selfaffine)特征。易于看出,分维σi 可表征系统要素的功能强弱,(6)式是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可将它化为任意个数要素(如n=3)的组合而结构和形态不变,始终是若干个Xi的σi次幂的乘积,取n=2,可得标准的Cobb‐Douglas函数,进一步化为一种元素Xi与产出y的关系即取n=1时则有:

式中K为常数,显然σi可用式(4)表征,它反映了元素投入量与系统产出的弹性关系,它是产出或收入随要素而变化的敏感指数。

本文研究农村金融诸要素的发展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影响,就是将农村金融发展的要素视同元素投入量,将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视同系统产出。所计算的分形维数反映了农民人均纯收入随农村金融要素而变化的敏感指数。

三、指标选择与数据说明

金融发展是通过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而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关于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借鉴Harrod‐Domar经济增长模型,将其分解为:

公式(1)中g、Y、I和S分别表示经济增长率、国民收入、投资和储蓄,k为资本的产出比率,θ为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比率,s为储蓄率。公式将Harrod‐Domar模型中的假设条件I=S放宽为I=θS,即储蓄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投资,使之更加符合现实。公式表示储蓄率的水平,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以及资本产出效率决定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结合中国农村经济运行的特点,本文将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为以下三类进行分析。

一是储蓄率的影响因素。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入手,影响我国储蓄率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实际利率水平、金融资产的货币化程度等,农村金融部门的效率和融资机制也会对储蓄率产生影响。在这里,我们采用农村实际利率来衡量。其中,实际利率用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来确定。

二是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决定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一国的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系统的效率。国内外一些学者的常用研究方法,用M2与GDP的比率衡量金融发展的规模水平。但以货币化指标(M2/GDP)作为金融系统的效率指标不合适。Levine 和Zervos(1998)认为,货币化指标既不能度量负债的来源,也不能度量金融系统的资源配置。

实际上,这一比率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理论联系,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金融部门的功能。进而,他们认为银行信用是度量金融发展的有用指标。在国内,王毅(2002)的研究结果表明货币化比重指标(M2/GDP)不能准确地衡量中国的金融深化程度,而应该采用金融相关率指标(全部金融资产/GDP)进行衡量。金融发展的效率指标用贷款与储蓄之比LDR表示,应该说储蓄贷款比率LDR描述的是金融中介将储蓄转化为贷款的效率,属于金融中介效率,考虑到没有合适的指标来考察证券市场吸引储蓄资金的效率,以及农村证券市场规模相对较小等原因,我们认为储蓄贷款比率是描述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变化的较好指标。

三是资本产出效率的影响。金融发展降低了信息和交易费用,使得资金投向回报率较高的项目上,使得那些最具潜力的投资者能够得到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革新和产品生产,从而提高了投资的生产效率。资本边际生产率直接受资本产值率的影响,以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I/GDP)代替农业资本产值率(K/Y)表示。

由此得出:gt=β0+β1(R/L)t+β2(I/G D P)t+β3rt+μt(2)

式(2)中数据选取从1995-2004年,之所以以1995年为起始年,这是因为1993年12月国务院作出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根据这一决定,1994年金融业发生了重大变革: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从此按照商业化原则运作。

本文在指标和数据的选取过程中作了如下技术处理:

1.衡量“农村经济增长”的指标采用了“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之所以没采用农村GDP:一是发现农村GDP在计算中不能很好地反映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二是考虑到中国的农民问题关键在于促进农民增收,农村人均纯收入更能反映中国农村经济的现实状况,故改用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指标。

2.名义利率。利率本应该取实际利率,但由于实际利率运行结果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相关性不大,反而与名义利率存在较大的相关性,所以最后决定取名义利率计算。由于无法取得农村实际利率(或名义利率)指标相关数据,名义利率用银行一年期定期储蓄存款利率按执行时间加权平均。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3.农村贷款与储蓄之比LDR本应该用所有的农村贷款/农村存款,既包括农村信用社的,也包括农业银行、农发行以及农村邮政储蓄。由于农业银行的存贷款没有分农村和城市统计,如果全部算上恐有扩大之嫌,邮政储蓄吸收的存款也存在这个问题。考虑到在农村上述正规金融中,70%以上的贷款来自农信社,所以,本文取农信社的存贷款指标数值代替农村贷款与储蓄之比L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