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思想深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四种价值判断:一类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可直接借用到现实中来,不需要做任何改造,或稍微做些改造,如《孙子兵法》中的“庙算”思想,“伐谋”思想,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信则立,和则兴”观点,《周易》中说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之语;二类是错误的价值判断,如孔子的“上智下愚”观,老子的“无为而治”整体论,应批判扬弃;三类是正误互现的价值判断,这是大量的,要进行分析,剔除其糟粕,留取其精华,如《韩非子》的“法、术、势”思想,我们应该选取其正确部分为今所用;四类是领悟的价值判断,如道学思想的核心是道法自然,则可以将领悟到的东西应用到我们管理中,领导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管理,要求领导者具有知虚实、守静笃的作为,能够以无为来实现有为,从战略上的“退”来获得战术上的“进”,从而实现无边界,无模式的无极管理。这种管理理想离现实还有一定差距。另外,学习西方文化知识也应该注意去伪存真,西方管理思想发展比较成熟,实践论证真伪,数据统计,逻辑推理等对当代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不管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古代的,现代的,凡属科学的都要有“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思想。
始于战国而盛兴于西汉的黄老之学,推崇老子思想并把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起来,用于治理社会。道家清静无为,以退为守,而儒家的仁政之道,法家的循名责实,信赏必罚,三者构成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三位一体的基本要素,浸透于民族的性格和心理中,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值得关注和深化。
1.遵循道与天、地、人和谐的整体法则
老子和庄子认为,人生的最终目的不是满足一切欲望,而是要达到与整个宇宙合而为一的体验。作为自我,只有顺应宇宙的动态平衡,整体和谐的法则,自然无为,无私无欲,才能发挥个体生命的创造天赋,对人类事业有所建树。道家无为思想,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树立,把发展的代价控制在最小,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顺自然而行,尊重规律,而不是掠夺自然,索取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如果人们在征服自然、向自然索取的过程中,破坏自然,必遭到自然的报复,这本身就是妄为和强为,是给我们的最好解释。无为而治,是禁止反自然行为,企业管理是对人的管理,更是遵循规律,建立合理的机制。吸收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领导者在行使管理权时,既不能随心所欲的去“妄为”,也不能脱离实际去“强为”,而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遭到失败。利用规律即是顺应自然,创造良好和谐的环境,轻松愉快地工作,而不能逆自然法则,去创造规律。更不要人为地去设置障碍,制造隔阂,对人对事不要有成见,不要居功自傲,不要太重名利,抛弃人为,顺应本性。在人和自然交往中,一个重要的度是不要做反自然的事。这就要求企业管理把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建立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战略,尊重天、地、人和谐法则。
2.近代管理思想中的法则
海内外许多管理学家吸取老子无为而治的哲学智慧,结合现代管理实际,加以现代诠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美国贝尔试验室所以能够在高科技领域取得辉煌成果,重要原因之一是在企业管理上实行无为而治。该所负责人陈煜耀博士在他的办公桌前挂有一条“无为而治”的条幅,并在这句格言下面将他译成英文:最好的领导者是能帮助人,让人感到不需要他。领导者的责任在于既要做到你在领导,又要做到别人并不认为你在干预。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还被美国着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所利用。罗杰斯创立“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广泛流行,影响深远,其心理治疗思想与老子哲学思想有较为广泛和深刻的关系,存在着许多相同和相近之处。罗杰斯的做法是创造出一种气氛,让来访者不感到威胁和限制。自由的情感,探索自我的氛围,促进来访者改变和成长,以便咨询者或治疗者一起来配合治疗心理问题,罗杰斯说:“我最喜欢的,并总结了我很多更为深刻的信念的是老子的一段话:‘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私而民自公,我无欲而民自朴’。”罗杰斯坚持治疗者不用自己的观点去影响来访者,不去干涉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或其现象,而是由来访者主导咨询的治疗过程,即由来访者掌握咨询和治疗的主题方面,这是一种十分鲜明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体现。
但对社会整体,不仅要强调“无为而治”的道德制约,更应重视法律惩治。对现代企业管理亦然,企业中高层,德性强者,可适用无为而治,而对绝大多数员工,仍应采取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在某些方面也需要强为而治。这就是近代管理中的法则。
3.现代管理思想深化法则
从老子不争之德出发,领导干部应该奉行不争之德,做到不为名,在他们为企业作出贡献之后,仍然能在个人生活待遇和名誉地位上严格遵循“分外之物不可取,分内之物不可争”的道德准则,真正做到为名为利而不与人相争。这样既可缓解管理者和员工的紧张关系,又可以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圣人无名”,注重实效,而不注重汇报政绩,避免虚报浮夸,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做事不重名利,而重实效,踏踏实实做实事,多一点实干精神,处理好名与实的关系,乃是现代管理思想深化的最高境界。
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类社会面对着一对尖锐的矛盾,一方面可供利用的各种资源都是稀缺的;另一方面,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不会停留在某一水平上。因此,从经济学的本质来分析,社会经济管理就是作出这样选择,通过恰当配置资源和充分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出产品,来分配给社会集团和成员,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欲望。从这样的思路出发来看管理,我们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所谓管理,是适应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有效的配置和利用可得到的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本组织既定目标的动态创造性活动。这种创造性的整合活动包括了目标、组织、制度、市场诸方面的内容。这种管理思想以人、德、治为中心对社会环境、事物进行综合思考。这就是现代管理思想法则。
4.思想深化的实质在于创新
传统管理的理论认为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诸种职能的发挥,保证组织按预定的方向和规则运行。这样的说法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因为没有把管理的真正本质——创新——突显出来。
所谓创新,其含义包括三个过程:开发一种新事物的过程,采用这种新事物的过程,推广这种新事物的本身。
任何企业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分为两大类,程序性问题与非程序性问题。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其妥善解决都要依靠管理创新,都要依靠管理主体发挥创造性并付诸实践。表面上看,对于程序性问题,管理者只要按既定的程序或规范来投入并配置利用资源,便可达到预定的目标。但是如果我们从程序的产生和变迁的全过程来观察分析,便可知道,任何现实的程序又都是未来创新的起点。至于非程序性问题,对管理主体而言,没有既有的程序可供参照,必须依靠自己的创造性,去发现配置资源的全新方案和途径,并很好地实施,才能达到预定目标。其妥善解决只能依赖管理创新来实现。
创新的方法就是在各项管理工作中,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传统思想和现有管理,必须适应时代发展,适应环境变化。
5.思想深化的动因仍是创新
思想深化的内在动因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人的心理活动特征。
第二,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人们希望从创新的成功中获得成就感。
显示自己的价值,从而得到满足。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创新主体对社会、对组织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会在创新主体的思想上产生强大的激励力量,促使创新主体为了这崇高的使命付出不懈的努力,坚持从事创新活动。
思想深化还有着多方面的外部动因,影响和激励着创新主体,与内在动因共同发挥作用。对某个具体的组织来说,思想深化的外部动因有以下诸方面:其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念、兴趣、行为方式、社会群体,都在随着时间变化,这要求社会组织的行为必须随之作相应调整,以适应这些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就会落伍,乃至被淘汰。其二,经济的发展变化。最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选择,呼唤着消费者对各种新产品、新服务、新时尚、新款式、新功能的追求,这极大地促使人们发挥创新的才智,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上述丰富多彩的企盼。因此,也就需要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其三,自然条件约束。人们越来越重视自然条件的挑战,自然资源日益短缺,运营成本日趋提高,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政府对自然资源的干预、对生态环境的治理不断加强,这些对企业都形成巨大压力,迫使企业进行管理创新,以适应严峻的形势。其四,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方面,为人类开辟了更新、更广阔的新天地,作为管理主体,有责任通过不断创新,来引导和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对管理主体形成强有力的挑战,大部分产品的生命周期有明显缩短的趋势,技术与信息贸易的比重增大,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更大的压力,我国劳动力费用低廉的优势将逐步减弱,流通方式向更加现代化的方向演进,对社会组织的领导结构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述种种,都要求我们重视管理创新,通过创新,迎接挑战。
6.思想深化的目的
管理思想应重视民族化,即本土化,才能适应企业自身特色,才能促进发展。国学优秀文化应继承,亦可输出,是谓东风西渐;西方优秀文化可以进来,是谓西风东渐。在东渐和西渐过程中,相互学习,具有现实意义。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但有地域、民族之区分。民族的形成受到其历史渊源与地理环境的影响。管理渗透在民族文化中,民族文化中有管理内容。管理的本质是社会与企业之间关系的协调,社会是由不同民族组成,因此,管理思想具有民族性本土化。
20世纪初期,很多国家企业界推行美国泰勒科学管理思想,进行时间研究、动作效仿,用它来医治管理百病。可是,尽管它有存在价值,推行后,仍有不少地方,尤其在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方面产生不少问题。于是美国的梅奥等人提出了管理的人际关系学说,试图从人文角度去改造管理工作。但是,管理的民族性问题仍没有解决,人是社会的人,民族的人,因此,管理有个民族性问题。管理无法有统一的模式,各国、各民族需自己寻找管理模式。我们要从古代文化和西方文化中提取有价值的文化走自己的管理道路。面对现代企业管理,为了适应全球化的挑战,必须变革。从心理学来分析,适应性与变革关系如图5‐1所示。企业管理思想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变化,应不断变革,在人们到达忍耐限度之前,需要调整员工信念和心态,让他们适应变革环境,同时也在调整过程中寻找有效的方法。变革带给员工威胁和不安,适应就是让员工直面威胁,推动员工积极适应环境,开发新的角色关系,找到有创造力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战胜挑战,压力自然往下降低。学习重新开始,从而企业“要员工做”到“员工要做”的思想升华。
首先,思想上高度认同的企业所要达到的境界:一是做市场,靠科学方法和艺术制造一时的市场效应;二是做产品,从产品开发入手去适应,引导市场;三是做品牌,让品牌涵盖下的所有产品都戴上耀人的光环;四是最高境界,做企业。让企业棋局里的每一个棋子不仅能单独发挥作用,还能相互配合,以高妙的棋术占领市场。
其次是品味文化、洞察心态,精神文化层:包括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理念、企业道德等。制度文化层: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这些规章制度所遵循的理念,包括人力资源理念、营销理念、生产理念等。物质文化层:包括厂容厂貌、企业标志、文化传播网络等。企业员工要具有四种正确的心态:第一要有做企业主人;第二要有对事业的热忱;第三要有对待事情的意愿和决心;第四要有自我负责的精神。
最后是做一个学习型的管理者,在农业社会,体力是本钱;在工业社会,动力是金钱;但在现代信息社会里,却是知识,知识胜过财富。现代企业家应当善于用整体的眼光、全局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去观察和分析、处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重大问题,比如市场前景的预测,经营决策,技术开发和改造,人事组织的改善与调整,规模的演进,财务的控制与协调,规划与计划的制定和修正,生产经营中重大事物的处理。其实都是指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时间坐标要求,二是空间坐标的要求。个人和企业要朝气蓬勃地发展,就必须要变,必须做出决定,该抛弃的东西,即使舍不得也要忍痛割爱。只有冲破旧的外壳,才能开创新的价值,才能有光辉的未来。“创造性的破坏”是通往繁荣未来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