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现代管理是国学思想发展的延续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人民千辛万苦,流血流汗,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从公元前数世纪到16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文化最先进的国家,其中包括许多宝贵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它们经过五千年的积累与提炼构成国学文化思想体系,至今仍在国家和企业管理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将国学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融合起来,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长补短,殊途同归”的基础上,建立有中国特色管理科学体系,是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共同的使命。国学思想以道为中心,分八大学派,包括史学、文学和科学,但从管理思想来研究,可归纳为儒家管理思想和兵家管理思想,前者精髓可归纳为“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知人善任”,对现代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整合有重要的作用;后者则重于管理战略、决策、战术方面,其精髓可归纳为“深谋远虑,雄才大略,随机应变”。这两类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因此对待国学思想文化,一是要对其进行认真的研究与分析,有些问题还应进行认真的考证;二是因古人受其历史条件限制,不可能为现代管理问题提供现成答案,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加以评价和领悟;三是要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将国学中管理思想与当前具体情况结合起来,特别是史学中的成败得失,科学里的方法论,文学中所述的典故和哲理值得借鉴和发扬;四是将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整合深化。
世界各国的管理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从实践中来说,西方侧重于管理科学和管理实践,我国侧重于管理哲学和管理艺术,要实现国学思想与现代管理的融合,就应当采取“取长补短”的方针,以达到“异途同归”的目的。为此,我们应从管理普遍性出发,吸收现代管理理论及方法的精华,融入国学管理思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适应全球管理本土化,创造出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科学体系。
面对现实社会道德滑坡,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对于现代管理借用国学思想文化体系具有特殊意义。首先,要让人明白知耻和感恩的重要性,必须建立相应的文化和制度,孔子曾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孔子以言简意明的语言,阐明了儒家管理推崇知耻的原因,这就要求管理者用外在的控制(如制度、行为规范)来约束人的外在举止,用道德的礼仪文化培养人的内在羞耻之心。儒家还认为高明管理者必须善于“道之以德”,也就是以道德价值来实现人的内在控制;“齐之以礼”是以礼仪制度来规范外在举止。当然儒家也不反对“法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也是一种控制的选择手段。但在“德治”,“礼治”与“法治”中,“德治”始终处核心的主导地位。孟子认为“耻之于人大矣”,“人不可以无耻”(《孟子·尽心上》)。管子则将耻与礼、义、廉诸德并称为“国之四维”,“守国之度,在端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清代思想顾炎武对管子的这一四维学说,更是推崇备至,在他看来:“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日知录》卷十三)可见,知耻对于我们的人性而言是一道极其重要的道德堤防。一旦堤防塌决,各种恶行丑为必将在自我人生中肆意泛滥,人生就会因此而跌入无所不为、无恶不作的魔道之中。
其次对仁爱感恩的培养,是员工忠诚度生成的最佳手段,是领导管理者以执着的心态投入工作的有效途径。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很形象地说明了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活。以感恩心来生活,则感恩别人得到的回报都是善良的。
仁爱感恩,将使我们永远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完美的人格和不断进取的信念。德国的哲学家和教育家鲁道夫·史代纳却说:“人类为了使自己更为富足,便从外在环境取用各种东西加入自己的生活中,若不对外来东西心怀感恩,便无法真正使外来东西变为自己所有。”为此,“感恩”
或“敬畏”是人类与外面世界关联的重要因素。在现代企业中,管理者应感谢员工认真工作为公司创造效益,员工应感谢领导提供工作机会,作为一个企业家更应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所以要回报社会。
有首《感谢你》的歌词真值得颂扬:感谢明月照亮了夜空,感谢朝霞捧出了黎明,感谢春光融化了冰雪,感谢大地哺育了生灵。感谢母亲赐予我的生命,感谢生活赠予友谊爱情,感谢苍穹蕴藏理想幻梦,感谢时光常留永恒公正……感谢收获,感谢和平,感谢这一切一切的所有。
儒家提出“修、齐、治、平”,要求先修身,才去谈齐家。一个人如果做不到修身、齐家,肯定不会治国、平天下。在现代管理中,国学思想针对“企业家行为特征,企业家队伍的职业化、制度化,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机制,企业家与企业信用,企业家价值观,企业家与企业文化,企业家个人学习、组织学习与企业创新”,值得借鉴。作为一个企业家既要造就自己,也要造就别人。企业最重要的社会责任应该是教育和培养员工,刚刚进入企业的员工,可能是毕业后走向社会不久的青年,他们在企业中不仅可以经受锻炼、增长技能,而且可能接受良好的价值观的影响,这些对于年轻一代员工将来成长为职业的精英人才非常重要,企业所承担的教育责任不比学校少。有责任感的人不管在哪都有责任感,没有责任感的人在哪都没有责任感。企业家开展公益事业,是在为他人尽一份力,同时也培养了员工的社会责任感。
一、现代企业发展新思路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种过程无法割断。国学思想的明理知法创下了无量的功德,在历史的长河中总能给我们借鉴和启迪。运用万经之王的老子《道德经》,培养道德品格与心灵,必须深刻领会:做小事靠术,成大事靠德。运用五经之道的《易经》培养天人合一思维观,寻求方法应符合自然规律的聪明才智,物极必反,违背自然,必遭自然惩罚。《易经》认为吉凶祸福是一种因果关系,“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系辞·上传》)。运用修齐治平的《大学》、《中庸》、《论语》精神,塑造儒者风范,培养爱国爱民的贤才,在企业发展中始终坚持义与利统一,可持续发展。使用医典之祖的《黄帝内经》,继承发扬传统医学,确立正确的生命观,造就生命科学人才,珍惜生命,可维护员工身心健康。现代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思想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
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表现是:一是高投入,低产出,结果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付出了高昂的资源投入代价;二是高消耗,低效率,我国单位G D P 产出的能耗和物耗水平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三是高排放、高污染,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造成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下降,生态环境出现恶化的趋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势必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影响国家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影响长远发展。为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着力抓好几个重要方面:①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开发对经济集约化增长有重大作用的关键技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区别、有重点地继续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②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重组,利用现有企业技术改造,立足现有基础,注重盘活用好有限资产,将企业技术水平与优化现有资源配置结合起来。③推动能源节约和合理利用,实行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要位置上,明确行业中节能降耗的标准、目标和政策措施,加强矿产资源有序开发,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投入于节约型社会行列。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经济活动,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模式,采用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⑤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据世界银行估算,1995年我国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占当年G D P 的8%,据中科院专家测算,2003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G D P 的15%,2006年近20%,高排放、高污染状况对人民健康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2007年“五一”黄金周时太湖蓝藻爆发,以致无锡市自来水无法正常饮用,震惊全国。蓝藻泛滥,完全是工业污染所致。太湖沿岸化工企业林立,污水排放没有监控,造成太湖水呈现严重的富营养化,平均氮、磷含量分别高于标准10倍以上。近两年,太湖流域工业和生活污染源水排放量年达53亿吨,而污水处理率仅为30%左右,污染物总量已远远超过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太湖污染仅仅是中国水系污染的一个缩影,2005年7月,环保总局负责人潘岳局长很沉痛地透露,目前国内水系污染已经逼近危险临界点,全国七大江河大小支流几乎全部坏死。
从整个环境来言,水系污染又是一个缩影,在持续高度发展的同时,高污染与高能耗,成为大国崛起中两个令人尴尬的伴生物(《中外管理》
2007年第7期)。据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称,在全球20个城市最严重污染中,中国就占16座。伴随着经济成功的同时,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凤凰周刊》披露:2008年中国奥运会逼近,美国奥委会正在考虑,是否要为美国运动员配备活性碳空气过滤面罩。在高能耗方面,据《能源》杂志报道:中国消耗了全球石油总消费量的8%,原煤的40%,粗钢的32%,氧化铝的25%,水泥的48%,玻璃的33%,化肥的30%。由于资源消耗过快,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已由1990年的5%上升到2007年的55%,并且这种趋势还在发展。中国的高能耗,成为全球能源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能耗的背后,能源利用率极低,我国现有各类电动机总功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以上;载货汽车每百吨公里油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50%以上,单位建筑面积取暖耗能相当于气候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
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生态系统的破坏,一方面受到了自然的报复,另一方面国际形象指数骤然下降。2005年夏天,鱼米之乡的洞庭湖地区,20亿只老鼠轮番向人类发起集团冲锋,所到之处吃光一切,湖滨的村民有的甚至不得不向后撤出几公里,把家园让给老鼠来做主人。
究其原因,显然是人类大肆捕杀老鼠的天敌蛇和猫头鹰,当它们消灭得差不多时,老鼠便疯狂地繁殖扩军,直到使人类自食其果。2007年8月《中国环保问题》统计资料显示:3亿农民喝不到干净水;4亿城市人呼吸不到新鲜空气;1/3国土被酸雨覆盖,40%江河丧失使用功能……
却看国际形象调查机构研究中心2007年的报道:世界各国对中国抱有好感程度,美国为42%,英国为49%,西班牙为43%,德国为34%,意大利为27%,显然不到一半,而这些数字还在下降。面对残酷的现实,发展必须遵循老子所说“道法自然”,天地人合一。为此,政府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应是所有企业的指南针。
首先要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其次是削减污染排放总量;最后是推行清洁生产,绿色G D P。温家宝2007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清新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不仅是政府社会的责任,更应有企业的责任。这既是国家的政策,更是企业家对外部环境重要因素的认识,企业家必须调整自身企业发展战略,确定新的思路。
企业发展首先应是遵循国家政策规律等大环境的要求,其次应调整企业内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创新,适应外界环境而求得生存。清末大儒严复在翻译达尔文进化论时,用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来阐述,说明了物种能否生存不在于该物种是否优秀,而在于是否能适应自然生存条件,能适应的则生存,不适应的就灭种。为此,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思路是选择自己的定位,也就是选择自己在什么环境生存。
当环境改变时,再伟大的企业也难逃衰败的命运。企业应因时制宜,谋定而动,企业形态各异,战略和管理模式不同,许多人认为企业的管理方式会有一定的进化轨迹,例如说,管理越来越民主,决策越来越分散,信息越来越透明等。但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这不是必然现象,成败最终还是取决于企业的自身生存能力。
“进化论”告诉我们,因为环境造就了千变万化的物种;同样的道理,人类社会在全球化、科技化的影响下,也会越来越复杂,也会出现千奇百怪的管理形态与产业形态。当领导者看到新的管理方式或新的业态出现时,不应该趋之若鹜地去学习,而是应注意整个产业的环境是否也在改变。当产业环境改变时,仅调整战略或管理模式是没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