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国学思想与现代管理
49305500000040

第40章 现代管理特征(6)

2001年12月2日,美国排名第七的大公司安然公司正式申请破产,资产近500亿美元。世界公认的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何以如此之快的速度被市场抛弃,究其原因,正如《财富》指出那样:一家始以傲慢自负,对利润的急功近利是安然公司破产的内在根源,做假账失道义是安然公司破产的必由之路。安然下场告诉我们:企业效益与企业道德伦理责任具有内在统一,企业道德伦理的恪守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

西方企业发展的前车之鉴应有足够重视,今天,在我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践中,由于片面理解生产力标准问题,同样极容易陷于功利主义的迷误之中。这种迷误表现之一就是人们常常忽视一个企业的经营动机,忽视这个企业家的做人德性,而一味地关注他们所谓经营业绩,结果导致了像南德集团的牟其中那样的怪事出现颇多,这其中的经验教训无疑是深刻的。

目前现状仍然令人担忧,2005年据中国国家工商部门统计,目前中国每年订立的合同约有40亿份,但却只有50%合同履约。中国企业联合会最新资料显示,中国每年因逃避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产品质量低劣和假冒产品所造成的各种损失达2000亿元。据中国消费者杂志统计,几十家跨国公司被冒仿率均达50%左右,而各公司用于打击假冒产品的费用每年为50-200万美元。假冒产品造成的损失在2000亿元以上。近年来,中国由于缺失诚信道德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惊人。据有关部门初步估算,从20世纪80年代迄今,近1万亿元人民币在诚信道德“缺口”中流逝。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着名的话:“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的胆量就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的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可见,在资本主义初级时期,资本的本性是唯利是图,资本家不是自由人,被资本所左右。但在道德伦理发展阶段,黑格尔提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弗洛伊德以“知情冲突”的理论反映道德意识只有人所具有。因此,恩格斯说:“一切动物的一切有计划的行动,都不能在自然界上打下它们的意志印记,这一点只有人才能做到。”

这样使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走向高度的整合。每一个道德主体显示了其自身的道德价值,也正是在这里,人类的道德实践才开始有了善与恶、崇高与卑俗、伟大与渺小的对比和抉择。美国一家商业信誉调查公司在调查统计了500家大公司之后,得出了如下结论:经营者对财富的冲动能够清醒地说“不”是一个成功者的必具素质。因此,他们认为,对利润诱惑的有效节制是企业保持良好信誉的前提条件,也是伦理道德的主要标志。

伦理道德认为管理动机以营利为目的,也就是说,企业总要赚钱的,对整个社会来说,这是私利,但这种私利不仅不应抑制,反而要大加鼓励,水涨船高,没有强大的企业,就没有国家的富强。同时,企业谋利应该以正当经营的前提,由此引入企业管理动机的伦理道德观——义利并重。这种伦理道德观要求企业处理并尊重以下八个方面:①遵纪守法,不损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如企业不能靠污染环境、假冒伪劣、扣克员工工资、偷税避税来赚钱。②遵循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在企业与国家、员工和企业、短期与长期等关系中,应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期利益。③企业管理离不开相关利益者的参与,只有互惠互利,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才能维持下去,互惠互利的最低要求是“不损害他人利益”。

④树立公平观念,如员工应该有均等录用、上岗、晋升、获取报酬,学习提高的机会,消费者应该有均等的获得产品和服务的机会,供应者应该有均等的提供资源的机会等。⑤诚信原则,是企业管理之本,“诚者不伪,信者不欺”,要求一诺千金,说话算数。⑥尊重人,就是尊重每个人的尊严、权利和价值,承认人的差别,因人而异,量力而行,人尽其才。

⑦和谐原则,要求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和睦相处。员工之间团结、友爱、互助,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相互理解,管理者与所有者相互支持,部门之间相互体谅,相互合作。⑧进取原则,就是要大力提倡创新,乐于承担适度风险,力求脚踏实地,精益求精。

四、管理哲学与管理科学

管理哲学与管理科学之关系用国学思想文化来论述,就是“道”与“术”的结合,管理中的“道”是企业内部的联系,及发展规律,属管理哲学范畴,管理中“术”就是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道术合一”是现代管理的出发点。各个国家的管理哲学不尽完全相同,因此,管理科学的发展和执行会存在差异。

中国管理哲学基本框架是形儒、内道、重法。形儒,即领导和管理者必须温文尔雅,谦谦君子,大智若愚,成为一个仁人或智人,有魅力的人。孔子曾曰:“仁义礼智信、恭宽信敏惠,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论语·阳货》)要成为“仁”者,就应当首先“格物、致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要成为领导管理者,关键在于充分发挥自身影响力,提高自身素质,正心修身,成为仁人、智人,对部下产生吸引力。内道,即如司马迁所言: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指企业家能够把握市场动向,把握企业发展方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重法,即管理靠制度、标准、规范化来执行,以“法”治厂,以“术”资法,以“势”助“法、术”。韩非子说:“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将法、术、势三者统一,就能使企业走上管理规范之路。

西方的管理哲学,鼓励个人价值追求,“你能翻多大的跟头,我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为员工创造一种“自我设计、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机制。强调规章制度的严密性,决策程序的科学性和市场拓进的逻辑性,一是靠技术,二靠组织机构和规模效益。西方管理具有逻辑管理的特点,以防范性为其最基本特点,从而使法治精神体现得非常充分,不留情面。

日本管理哲学强调“爱社如家”、“团队精神”、“产业报国”、“以和为贵”,以群体精神争夺市场。日本式管理具有战略管理特点,整体谋划,在频频鞠躬的情况下,为自己取得成功而作应有的努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由于未能经过科学文化的发展阶段,因此,在整体思维过程中,缺乏定量分析、逻辑推进、精神思维和分解思维,而科学管理强调的就是精确、量化、分解、逻辑、规范。两者从表面上来看很难统一,只能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去解决这个矛盾,由于企业管理所要解决的根本使命,是对物管理和对人管理的统一,内部控制运行和市场谋略的统一。前者表现为重法和形儒,后者表现为形儒和内道,这样体现了管理科学发展的阶段特征。科学管理阶段,重法;行为科学管理阶段,形儒;柔性管理和知识经济阶段,形儒和内道。这种管理模式牢牢扎根于传统文化,因此,只有不断创新并吸纳西方管理科学文化之精华,实现两种文化的交融,才能为创立具有中国特点的伦理文化。

从管理科学分析,企业运作实际是企业内部四大流在运作,即由信息流引导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有序运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而信息流经决策确定方案,决策则由领导者头脑中价值流、思维和意识所决定,所以领导决策者的思维将决定企业运作的基本逻辑,决策者的思维,价值意识实质就是哲学范畴,管理哲学对管理科学有一定指导作用,管理科学论证管理哲学的正确性。

在企业发展的早期,主要是企业内、外资源,如人、财、物、生产要素、制度要素等;发展中期则是运作网络,包括资金网络、人才网络、信息网络、经贸网络、技术网络以及市场网络等;在企业发展后期,则主要运作企业价值、理念,战略和决策思维,于此,企业变成战略型企业,作为企业领导决策者的工作,正如美国决策协会主席儒索说:“一个高层领导者最重要的工作是创造、选择和管理自己的决策框架”。具体而言,企业家的价值、思维和理念以及决策框架是通过三个阶段形成的:

第一阶段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磨炼,积累经验,求路径和领悟性。凭着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冲出生存危机,进入规模扩张阶段。第二阶段学习知识,提升自身素养,把握规律,向制度、法规要秩序求规则。当企业的发展已经达到规模扩展阶段,企业运作已经不是单单靠个人经验,而必须依靠制度和标准规范。因此一旦企业做大,企业的决策功能就被分离出来,程序性管理就应当由制度来运作。第三阶段学习伦理,成为道德人,向知识要规律,向需求要法则,以谋企业发展之道。这时,企业家必须承担起他的历史使命,经济使命和社会使命,对企业的发展,相关人员的命运,消费者等承担经济使命。因此,企业家的影响力非常重要,表现在管理哲学的形成,管理科学的使用。

按照现代科学心理学的观点,领导者影响力主要有两大要素构成,即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

由传统、职位、资力所构成的影响力,都不是领导者的现实行为造就的,是外界赠与的。它使人们产生服从感、敬畏感、敬重感,其核心是权力。而品格、才能、知识、情感所构成的非权力影响力,是由领导自身的素质和行为造就的,它与权力没有直接的关系。即使普通职工如果有了这四条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力,从中产生的是“群众领袖”。由此可见,最有水平的管理人员,是最善于利用自己非权力影响力因素的人;如果非权力影响力差,就只能强化权力影响力了。而管理者只有适当利用权力影响力,主要利用非权力影响力,管理哲学与管理科学的结合,才能进行有效管理。

选择主要领导管理者,当然必须选拔一流人才;已经成为主要领导者,只能通过“正心、修身”才有可能成为一流人才。由一流人才创一流管理,形成和谐的人事氛围,才可能出一流产品,成一流企业。这完全同领导者影响力有密切关系。西方企业选择领导和雇员,排前十位的重要因素是:①良好的沟通技巧,良好的心理素质,更重要的是要有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②良好的道德职业,工作要努力,表现要优秀;③较强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强调处理问题的灵活性;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⑤有一定的科技知识,会使用现代科技工具;⑥工作责任心强;⑦工作主动性强,能支持同事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⑧有一定的领导和管理能力;⑨诚实可靠,对企业忠诚,可以依赖;⑩有学习热情,具有不断进取的求知精神。不愿选择的人是:①陷入人事纷争;②涉及桃色事件;③有说谎和盗窃行为;④在该出席的场合无故缺勤;⑤对其他人不够尊重;⑥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⑦缺少敬业精神;⑧说话太多,不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企业有了优秀的人才只是拥有人力资源部分,说明该企业具有哲学智慧,能使用管理科学的工具,企业运行总是按一定规律发展,在发展的每个阶段,用科学方法运作。众所周知,企业的生命周期由四个环节构成,即进入期→ 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但是,有生命力的企业,在第一周期的成长期阶段,通过制度、产品、经营方式的创新,又启动了新一轮周期。当第一轮周期进入衰退期,第二轮周期进入成熟期,由此获得丰厚利润增长点,这样,周期更新将不断推进企业向前发展。

企业每次进入衰退期,都预示着企业面临的一种危机,第二轮的成熟期不能如期到来,企业生命周期就会受到威胁,正乃“企业发展,不进则退”。

一次危机表明一个经济周期更新,克服危机过程就是功能创新过程。美国学者N·弗莱姆兹在《增长的痛苦》一书中,提出了成功企业必须依次完成六大使命,从而保证企业不断增长。这六大使命是:确立市场定位,开发产品和服务,获取资源,建立经营系统,建立管理系统,构筑企业文化。而这六个使命构成企业发展五个环节逻辑关系是:寻找市场力→ 建立生产系统→ 健全制度运作流程→ 形成管理力→ 构筑文化力。显然,六个使命属于道,哲学规畴,五个环节属术,科学方法问题。

企业发展阶段特点通常遵循以下逻辑递进关系:加工型企业→ 经营型企业→ 品牌型企业→ 文化型企业→ 战略性企业。达到战略性企业可算是成功企业,而这些成功企业始终拥有核心竞争力,或在每个阶段正面临已有竞争力的提升,从而适应更高层次技术竞争的要求,具有表现为下述竞争力的提升:

生产力→ 经营力,提高企业决策功能;

产品力→ 市场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赢利力→ 品牌力,增值企业无形资产;

资本力→ 科技力,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制度力→ 文化力,提高企业发展动力。

由此可见,管理哲学是用思维寻找和发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规律性,管理科学就是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及过程,采用最合理的手段和方法,两者合一,就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