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国际工程教育前沿与进展2007
49313100000010

第10章 全球工程教育新潮流(3)

卓越创新计划的评审是由来自海外的科学家组成的独立评审委员会进行的。评选分为两步,首先申报单位必须提交大纲。在首期的申报中,评审委员会从74个学校递交的319个项目中筛选出90个,包括39个研究院、41个卓越学科群、10个未来概念。同时将90个项目提交全面的课题申报书网上公示。评审委员会经过评审和比较,评审结果在2006年10月13日正式公布。第一期最终评选出18个研究院、17个卓越学科群和4个未来概念大学,共39项。

18个研究院

亚琛工业大学 -计算工程科学亚琛高级研究所 柏林自由大学-北美研究研究生院

洪堡大学-柏林精神和脑研究院

柏林工业大学-柏林数学院

鲁尔波鸿大学-鲁尔大学研究院

波恩大学-波恩经济学研究生院

弗莱堡大学-生物学及医学的分子细胞研究

不来梅大学-航海领域的全球性变革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和生物工程德累斯顿国际研究生院

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埃朗根高级光电技术研究院

德国吉森大学-文化研究国际研究生院

德国汉诺威医科大学-汉诺威生物医学研究院

海德尔堡大学-海德尔堡基础物理研究院

卡尔斯鲁厄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光电和光子研究院

曼海姆大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的经验以及定

量研究方法

慕尼黑大学-神经系统学研究生院

慕尼黑工业大学-科学与工程国际研究生院

威尔茨堡大学-生命科学研究生院

17个卓越学科群

亚琛工业大学-高收入国家的综合生产技术

亚琛工业大学-超高速移动信息和通信

波恩大学-数学:基础、模式与应用

德累斯顿技术大学-从细胞到组织到治疗:细胞

基础重建工程

法兰克福大学-大分子综合

德国吉森大学-心肺系统

哥廷根大学-纳米尺度的显微方法

汉诺威医科大学-从生物学的再生改造治疗

海德尔堡大学-细胞组织:用分子的机制解释复

杂功能的定量分析

卡尔斯鲁厄大学-功能毫微结构研究中心

基尔大学-未来海洋

康士坦茨大学-社会整合的文化基础

慕尼黑大学-整合蛋白质科学慕尼黑研究中心

慕尼黑大学-高级光子学慕尼黑研究中心

慕尼黑大学-慕尼黑毫微系统计划

慕尼黑工业大学-认知技术系统

慕尼黑工业大学-宇宙的起源与结构-基础

物理

4个未来概念大学,尚未见DFG的正式发布。

但从资料所见,慕尼黑工业大学提出的“创业型大学”(TUM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已经获得首轮未来概念大学资助。该校坚信“创业型大学”的理念,以创业型大学为学校发展的“首要战略”,坚持不懈地拓展学校的发展机遇,有条不紊地工作,以新的理念来重新整合资源。为了迎接全球的市场经济和未来社会的新挑战,该校建立起现代的组织机构并组织实施,加强规划、严格控制以提高效率。学校坚持高质量的评估。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是第一个建立SAP R/3数据处理系统的学校,同时加强和支持学校在综合信息和通讯基础方面的开发工作。慕尼黑工业大学以其卓越创新赢得联邦德国和州政府“精锐地位”的声誉,该校自豪地宣称:“慕尼黑工业大学正走在创业型大学的道路上。”

德国卓越创新计划第二批未来概念大学揭晓

德国研究基金会(DFG)于2006年启动了第一轮科技教育“卓越创新计划”(excellence initiative)。

该计划分为三大部分:卓越研究院计划、卓越学科群计划和“未来概念”大学计划。本年度新一轮计划评选结果于10月19日揭晓,又有6所大学加入未来概念大学计划的“精英大学”之列。

柏林自由大学、海德堡大学、哥廷根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弗莱堡大学、康士坦茨大学胜出,老牌名校柏林洪堡大学和鲁尔波鸿大学虽进入最后一轮角逐,却依旧和去年一样榜上无名;原东德地区也没有一所大学入围。

精英大学首先必须是德国公认的优秀大学,取胜的关键在于学校呈交给评委的“未来构想”,它确定了学校的发展战略。由德国教育部长、16个州的科技部长和科学家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对这6所大学在尖端研究领域提出的合理可行的“未来构想”表示欣赏,从而决定其进入精英行列,享受额外资助。

以下简单列出6所大学各具特色的“未来构想”。

柏林自由大学:注重发展涵盖所有师生和科研人员、跨越学科和国界的国际化网络。这一战略是为了应对21世纪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现任校长Dieter Lenzen 说,该计划会使柏林自由大学在为柏林作为一个学术中心的未来发展上作出更重要的贡献。该计划分为三部分:首先,柏林自由大学的学科群策略由学科群发展中心指导,该中心建立了大学的研究网络以及联系其研究伙伴。

不仅如此,该中心还会发现新的研究领域并分析研究者在这些新领域的合作研究方式,最后会对这些研究网络进行正规评估;其次,达勒姆研究院为了建立下一代学者之间的网络,成立了“研究生研究中心”(Center for Graduate Studies),并启动相应的博士生计划;再者,作为国际化研究网络的实体组织,该校国际交流中心目前正在全球多个城市成立分支机构:纽约、北京、新德里和莫斯科。这些分支机构也为柏林自由大学的学科群研究提供了一些当地的信息以便交流。

海德堡大学:建成以学科多样化、基础研究和国际化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这一“实现其综合大学的潜能”计划将使得海德堡大学立足于更加广阔的学科基础以拓展已有的学科领域,并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基础上更好地应对国际竞争。这个未来概念促进的不仅仅是个别学科的学科间对话,更重要的是超越传统学科和文化壁垒的交流。该计划远大的目标是为年轻的学者展现一个清晰的职业前景,并提高海德堡大学在国内和国际化网络中的地位。

哥廷根大学:在其科研传统的优势上,改革创新,使学科多样化。哥廷根认为学科的多样性、它与杰出的非大学研究环境的密切联系网络以及学校基金会的自主性是其与众不同的资产。哥廷根大学为了促进一流的研究启动了多个科研项目,这也是为了支持年轻的科学家和学者。这些项目在哥廷根大学的发展策略——“哥廷根:传统、创新、自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亚琛工业大学:未来概念是“亚琛工业大学2020:面对全球挑战”。在这一战略中,亚琛将加强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之间的联系,高标准地提升学院内外的合作,加强与Jülich 研究中心就神经系统科学、仿真以及超级计算机领域进行合作研究。

弗莱堡大学:口号是“科研窗口”。这个科研的窗口有三重含义:首先是为了弗莱堡大学的学者建立科研窗口;其次是为了实现创新的可能在学科之间建立新的联合,促进学科间的交流;再者是弗莱堡大学的国际化,比如建立国际化的教学和科研团队,并用国际标准对其绩效进行评估。

康士坦茨大学:把重心移到开发新的科研领域和培养科研接班力量。

未来概念大学计划被誉为“精英选秀”。它从2006年开始,为期5年,资助金额高达19亿欧元,以促进德国大学的尖端研究、巩固德国科技强国的地位为主旨。19亿资金由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承担,入选的大学预计每校每年可得到2100万欧元资助。在2006年的第一轮评选中,已有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和卡尔斯鲁厄工业大学三所高校获此殊荣。

FTMV论德国工程教育的未来

2005年11月17-19日,第一届欧洲工程技术学院院长会议在意大利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欧洲工程教育与工程研究现状和未来的挑战。会上Stephan Scholl 教授代表德国机械制造与过程工程技术专业理事会(FTMV)做了题为“德国工程教育的未来”的发言,提出了有关未来德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几点设想。

传统的德国工程教育按照培养人才。

受博洛尼亚宣言的推动,德国工程教育进行了如改革,使得培养模式更加合理,层次、目标更加明确。

改革后的工程教育,对于研究型和应用型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培养类型进行了定义,在保证培养质量和保持灵活性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此外,它重视对学生未来高成功概率的早期鉴别;对本科阶段的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硕士阶段进行专业教育,同时帮助学生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做出规划;向学生呈现所需学习的课程概貌,使其在入学伊始就对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在学生学习方式上,改革后的德国工程教育在机械工程学领域采用学科(discipline)与专门化(specialization)两种方式,并在“机械工程学领域是按学科(discipline within ME)还是专门化”、“对于资格类型的定义(definition of qualification profile)”、“课程基本要素”、“本硕连读的学习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对于本硕连读的学生而言,只有在本科阶段学习结束时达到FTMV 的要求,才能继续硕士阶段的专业学习。这些要求也在不断地改进之中。要求具体体现在:①能运用自然科学方法分析原理结构中的问题;②能使用工程学方法阐述物理模型;③基于物理模型,能运用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并且能够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段,分析这些模型所代表的各自的技术过程;④愿意将自己的工作作为团队中的一部分与他人共享,能够独立工作,并且综合第三方结果,与自己的结果相联系;⑤已经接受过系统化思维训练,能够通过对技术、经济、社会的恰当认识,成功解决复杂系统中的综合问题;⑥在其选择的技术领域有过人的洞察力,并能在基础工程学领域和某一特定的专业领域之间融会贯通;⑦已经获得非学科领域的核心资质,由于这种资质,至少对工程领域的非技术要求有着最简单的感性认识;⑧能够通过毕业前的实践活动,为未来的工作提前做好准备;⑨通过理论学习的不断强化,为终身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在今后不同的工作领域内都能取得成功。

基于FTMV 的观点,德国工程教育对两种不同培养类型——研究型和应用型有着明确的定位,通过理论学习和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依托自身过硬的质量保证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能够对新的欧洲教育体系作出迅速而主动的反应。

日本实施卓越研究教育中心计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科技创新主要以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交叉学科研究还没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了在尖端研究与基础研究方面赶超美国,并为解决环境问题、能源问题以及疑难疾病问题等世界性难题作积极贡献,1998年通过《21世纪的大学与今后的改革对策》的决议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和加强高校的研究功能。其中,对加强交叉学科的研究予以高度重视,并具体推出跨学科的大部门制、流动性科研组织形式、共同利用研究机构等重要措施。2002年颁布《21世纪卓越研究教育中心计划》(以下简称《21世纪COE 计划》),并在此基础上于2007年又颁布《全球化卓越教育中心计划》(以下简称《全球化COE 计划》)。下面简要介绍两项COE 计划。

一、21世纪COE 计划

日本的文部科学省为塑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最高水平的大学,提高大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实力,从2002年开始,制定并实施了《21世纪COE 计划》。该项目主要针对研究生院(博士课程)水平的大学,是文部科学省重点资助的最高级别的国家竞争项目。这个计划的目标是:形成一些具有世界最高水平的研究教育基地,培养具有较高研究水准并领导世界的创新型人才,最终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学。

1.计划的申报范围

《21世纪COE 计划》制定了详细的政策、指标和方针,鼓励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在提学科交叉的基础上,还专门设置了“学科交叉、融合、新领域”的申报范围。该计划的资助领域主要有:生命科学、化学材料科学、信息电子与电气、医学、数学、物理学与地球科学、机械、土木、建筑等工程学科、人文社会科学、交叉学科、创新的学术领域。

2.营造大学竞争的环境

文部科学省委托日本学术振兴会来审查和评价此计划的执行,并引入第三方评价的竞争原理营造竞争环境,在国立、公立和私立大学之间竞争。

3.计划的对象

以国、公、私立大学研究生院中的研究科、专业等(博士课程水平)为对象。具体分:①研究生院研究科(博士生课程水平)的课程、多数专业的组合;②大学附属研究所、研究中心等(研究水平与博士课程相当)的研究组织、多数研究组织的组合;③研究生院研究科的专业与大学附属研究所、研究中心等研究组织等的组合。

4.相关的运行模式

招聘世界顶级研究者;

顶级教师的指导;

学生高度自发的研究;

对优秀年轻研究者的支持;

与世界顶级大学共同研究的实施;

学会、学术研讨会等的策划和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