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法则:哈佛大学送给青少年最好的礼物
49316000000011

第11章 务实—务实可以让成功变得更轻松(1)

在哈佛大学中,每个人几乎都是精英中的精英,都是人才中的人才,但是再高端的人才也需要务实,也需要做好自己所能做的每一件事。务实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工作状态和生活态度,因为成功容不得半点儿浮夸,容不得半点儿的脱离实际,每一步都要走稳走好。正因为如此,哈佛才能够在远大目标的指引下稳步前进和发展。

量力而行,不要好高骛远

做你能做到的事,然后争取做到最好。

—哈佛法则

哈佛大学曾经对1000个人进行为期2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837人都习惯性地给自己制定了一个非常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这些目标通常包括最伟大的科学家、国家总统、名扬世界的大明星、最出类拔萃的专家以及跨国公司的总裁。但事实上20年之后,只有7个人达到了这些高难度的要求,多数人都在苦苦地为自己的梦想挣扎。在调查中有138人选择了和自己的能力相差无几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医生、律师、经纪人、企业家、音乐人、作家等比较生活化的职业,结果有137人实现了这些目标或者与之相近的第二目标,这部分人中有不少人还成为了自身领域内的精英。除了以上这些人之外,还有25人选择了明显低于自身实力的目标,他们本来有机会做得更好,有机会完成更大的事业,但事实上他们明显低估了自己的实力。

在这份调查结果出来之后,哈佛大学意识到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显然就是理想严重脱离或者高于现实的问题,也就是说多数人都活在幻想之中,而不是理想之中,他们的理想未免太过于远大。美国大约有1000万人想着当总统,但是很不幸的是总统只有一位,可以说绝大多数人只是处于做梦状态。但这并非是说大家都没有机会当上总统,而是说你是否有这样的实力,你是否意识到自己能够有机会爬到那个位置上。说实话,总统需要钱,需要能力,需要地位,需要人际关系资源,仅仅是这些最基本的条件,就足以击碎多数人的梦想。

我们当然不要轻易否认自己的梦想,但也要珍惜每一个梦想的权利,要善于把握每一个梦想的使用权,这是一种对自己对生活负责的态度。其实一切不符合实际的梦想都会成为人生的负担和阻碍,当你明知道自己没有办法完成的时候,却仍然执拗地奋斗,这并不明智,只会白白耗费你的时间和精力。

当然一提到梦想,我们常常都认为自己有做大事的潜力,我们和大多数人一样,得了狂热的成功妄想症,而且更致命的是我们对于成功的看法从来就没有正确过,成功是什么,我们甚至一无所知,也许只是肤浅地认为成功就是做大事,就是成为了不起的人物,就是成为伟大人物中的一员,所以我们都削尖了脑袋往里面挤。

但事实上,所谓的成功只是我们依据自己的能力完成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而且我们千方百计做到了最好。在哈佛大学中,诸如这样的成功人士很多,他们有些是经济学家,有些是物理学家,有些是生物学家,他们的名字也许并不会出现在《时代周刊》上,也不会出现在好莱坞电影或者名人传记之中,他们甚至都称不上名人,但没有人否认他们在自身领域内获得的成功。

哈维在哈佛大学学习期间攻读的是经济管理学专业,毕业后他想过经营一家自己的店面,后来他用7年的时间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面包店。这听起来似乎普普通通,但谁也不能否认他是一个成功的面包店主。他的生意每一年都在扩大,甚至在整个纽约皇后街区都颇有名气。当然你不能用可口可乐或者麦当劳那种庞大的帝国来作对比,也不能苛求他的生意像苹果的那样火爆,但从成功学的角度来说,这个面包店店主做到了他所能做到的最好程度,这就是成功。

很不幸的是,我们往往选择了一个高标准来定义成功,从这个标准出发,很显然除了少数的天才之外,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办法达到那样的高度,与此相反,因为长时间都固执地为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奋斗,最终导致多数人一事无成。这是一种认知偏差,也是一种视觉污染,因为你眼中所看到的成功人士都是那些大人物,你忽略了一块面包也能给你带来成功,你忽略了一个面包店主人平凡而真切的理想。

老实说,多数人只是普通人,你和那些司机、教师、律师、工人、店主、医生、销售人员相比并没有什么明显差别,你所能达到的成功通常也就设定在这样的范围之内,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依据自身的实际能力去追求目标呢?为什么非得不自量力地去做一些自己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

成功的第一要素是实力,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成功,然后要了解自身的实力和价值,要明白自己能够做到什么程度,盲目追求大理想,盲目执行大计划,你只会活得很痛苦,因为你的身体和智慧根本撑不起这样的大理想,终有一天你会被自己过大的野心压垮。

年轻人有远大的梦想,这是非常合理的,但所有的年轻人应该记住,梦想不是放在脑子里发酵的,而是需要动手去实践的。你要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然后制定相应的可实施的目标,如果做一件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那么你的青春实际上就白白浪费了。

理想虽然很炫,但是脚下的路要踏实走好

再伟大的理想也需要踏踏实实去践行。

—哈佛法则

自从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之后,梦想就开始在整个美国生根发芽了,这个梦就是美国梦,是创造一切可能性的自由之梦。到了2008年,这个梦又在奥巴马总统那里得到践行,他的《我有一个梦》再次点燃了所有美国人的狂想。但是梦的延续实际上都是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的,美国梦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理想似乎听起来都很酷,你想成为一个天才、一个大富翁,有一辆自己的法拉利,还有香槟和美女,但你不能指望天上会掉馅饼,想也别想。我们当然有权利去展示自己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想象力,它可以天马行空,可以轻松超越一切,但有一点,它必须立足于现实,而拥有理想的人更要立足现实,要踏踏实实去践行自己的理想。你得知道一切都需要依靠自己去打拼而得来,不要总是幻想着你能够一夜暴富,保持清醒、保持专注才是你应该做的。

美国的威尔逊总统回到母校哈佛时,对所有的学生讲了一番话:“每个人都要记住一点,你们之所以能够来到这里,之所以能够从这里毕业,不是因为你们的理想足够远大,不是因为你们足够聪明,而是因为你们脚踏实地地完成了所有的学业。”这就是哈佛对每一个学员的期望和要求,每个人既要重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同时更要重视自己脚下的路,要对自己的实际行动负责。

哈佛大学的妮可教授曾经在底特律的黑人社区做过详细的调查,那里充满了毒品、暴力、色情、贫困,很多孩子都成为了这个罪恶社区的牺牲品。但是妮可发现他们并非是毫无希望的,至少很多孩子接触过教育,也拥有自己的梦想和希望。她曾经询问过一些孩子,他们说出的梦想可不是什么贩卖毒品和当黑社会老大,但是到最后,这些孩子中的绝大多数都变坏了。

妮可希望找到一些更为全面的原因,贫困和不良的环境当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不过妮可发现其实直接的原因在于孩子们总是难以专注地实践自己的理想,比如当他们觉得读书未必能够改变生活,而贩卖毒品可以很快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时,他们是难以抵制这种诱惑的。正是因为这样,孩子们常常会不间断地离开学校,会想办法做一些其他的事,而不能安安心心地只做一件事。

回到学校之后,妮可将自己的见闻写到了《底特律之行》这本书里,结果这本书很快被当作教材来使用。因为学校认为底特律或者黑人社区所发生的一切并不是个案,其实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当中,都会存在这样的现象,“老老实实做事”似乎成了美国博物馆里的老古董。我们常常在生活中听到这样好心的指示:“听着,伙计,你不能总是傻乎乎地干下去,你得动一动脑子,明白吗?”“你这是做什么?真是糟糕,看来你还没学会如何耍点手段。”是的,没人像我们这么做,没人会觉得自己老老实实地做一件事有多么光荣,人们更喜欢技巧,喜欢新招式;像一头牛犁地那样从这一头犁到那一头,那是笨人才会做的。

我们改变了数千年以来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我们情愿为了效率而尝试一些跳跃式的手法,我们不再满足于一步步往前移动,不再满足于那些细枝末节,我们甚至还觉得自己没必要那么专注,完全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心无旁骛地抽根雪茄解解闷,我们自大而且悲哀。所以最后我们也为自己的“不安分”付出了代价,我们没有办法获得成功。

一个不认真走路的人总有一天会跌倒,这就是最残酷的现实,但我们本有机会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更好,只是因为心浮气躁,没有踏踏实实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所以我们有理由回归生活的本质,有理由用那些看上去很原始很老土的方法,去重新认识自己的理想,去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成功最基本的功课之一。

每个人都渴望爬得更高,都渴望走得更远,但是如果不能好好走路,那么即便你看得再高再远也是徒然的。尤其是对年轻人而言,无论做什么都应该认真,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地去做,不要太虚浮。这个世界比的不是谁的理想更加远大,而是看谁的执行力更好一些,有时候你并不需要比别人想得更多、看得更远,但是你所走的每一步都要比别人更加认真踏实,这样你才有机会到达终点。我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如何去做往往要比如何去想更加重要,所以我们需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生活态度,我们需要更加踏踏实实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前提。

永远不能急功近利,否则将前功尽弃

成功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一步步坚持到最后。

—哈佛法则

小洛克菲勒曾经开口对父亲说:“请您给我一个项目吧,给我3年时间,我能做得和您一样出色。”他那伟大而睿智的父亲只是笑了笑,让儿子先安心地从员工做起。一个月后,洛克菲勒问儿子:“你上次说3年能做出很出色的成绩,那么现在呢?”小洛克菲勒有些腼腆地笑了笑说:“大概需要5年时间,只要5年,我就能够像父亲一样。”又过了几个月,洛克菲勒再次问儿子,这一次小洛克菲勒显得冷静多了:“我不太清楚,也许是一辈子,我想我也许和您一样要干上一辈子,才能有这样的成绩。”洛克菲勒点点头,然后才将公司交给了儿子来管理。

小洛克菲勒是幸运的,因为有一个伟大的父亲指导他如何面对生活,但是多数人很容易被成功的喜悦冲昏头脑,我们太渴望成功了,所以干脆将一只脚挂在门槛上,结果就是最后我们也没能进入到房子当中。这似乎是一个定律,而且很少有人能够逃脱这个定律,因为我们都具有强大的趋利性,我们都被利益迷惑得团团转,有个声音总是在催促我们赶快动手。

但我们似乎忘记了国际象棋的法则,那就是在比赛中,你不要总是妄图一下子将对手逼入绝境当中,越是急于速战速决的人最后越是容易吃亏。麦克阿瑟将军在朝鲜战场的失败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到最后他没能带着将士们赶回家过圣诞节,反而陷入战争的泥潭之中。还有就是华尔街的投机商,他们是些唯利是图的人,永远都在围着大把大把的钞票转,而当他们狂热地想要大捞一笔时,却因为金融风暴的来临而名誉扫地,更多的人则是倾家荡产。

的确,我们应该适当冷静一下,需要更多的理性和务实精神,而在这一方面,哈佛无疑就做得非常好。比如哈佛在建立之初,就设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建造一座像英国剑桥大学那样出色的学校,让它成为全美乃至全世界最好的大学,不过这一过程却经历了300多年。从最初只有4名学生的学校到如今成为千万学生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哈佛的成功实际上展示了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质,那就是务实和稳重。

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曾经说过:“几乎只有很少的学员在哈佛学习期间就已经获得了成功,所以任何人不要指望依靠在哈佛的几年时间来赢得名声。”艾略特的话不是没有道理的,他认为任何人的成功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每个人都要具备耐心,也许是10年,也许是20年,也许是更久,你要做的就是坚持和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