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法则:哈佛大学送给青少年最好的礼物
49316000000021

第21章 勤奋—哈佛不是神话,是勤奋(1)

提起哈佛大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天才的学校,大家都认为但凡进入哈佛大学深造的人都是出类拔萃的角色,都是各个地方的天才,事实上哈佛大学从来都不认为自己的学员是天才。与此相反的是,它一再鼓励和欢迎那些勤奋好学的人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很显然,哈佛认为没有一个人可以仅仅依靠天才就能获得成功,成功是需要付出不懈努力的,哈佛不需要天才的神话,只需要勤奋者来创造奇迹。

成功只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你比谁都更加努力,你才有机会获得比别人更大的成功。

—哈佛法则

在哈佛最近一份研究资料中,调研小组发现那些社会精英人士和成功人士实际上在工作中花费的时间比一般的工作者要高出40%~70%,而且他们显然要更加专注一些。仅仅在美国本土,成功人士们的每天平均工作时间就达到了14.7个小时,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一般人每天的工作时间为7~9个小时,这样的差距非常明显,而在那些生活节奏更快的国家,精英们的工作时间也许还要更长一些。

调研小组成员沃克从事多年的社会人力资源研究,他将工作者分成三种。第一种是8小时工作制,这种工作者一般是按标准时间工作,基本上都是在应付工作;第二种是懒散型,这类工作者一般处于濒临倒闭、业务不佳的企业或者单位,要么就是一些没有重大压力的政府部门,他们的工作时间通常可以随意支配,真正用于工作的时间往往很少;第三种则是加班一族,加班通常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而且多数人都在排斥这个问题,但事实上这样的情况总是不可避免地发生,尤其是在一些东方国家,加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社会现象,当然一些主动加班的情况也存在,无论是为了金钱还是为了成功,许多人愿意付出更大的努力。

沃克经过研究发现,标准工作制下的工作者和懒散型的工作人员当中,成长为精英的概率仅有0.2%,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比率,而在加班族当中,成功者的概率达到了2.1%,两者相差10倍。这样的差距显然不是机遇、运气、智慧、工作岗位、工作环境等因素所能左右的,真正的原因就在于努力。你也许更加勤奋,比别人更加懂得付出,而且付出得更多,那么你获得成功的机会就会高出很多。

实际上,我们对于社会精英们的生活和工作模式容易产生误解,从影视剧、小说以及人云亦云的传言当中,我们很容易就断定精英们一定是天天放纵自己,但事实上他们是否有那么多的时间去逍遥人生,这还是一个未知数。据我们所知,巴菲特或者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之类的大亨们似乎并没有几次像样的旅行,他们并非总是在享受夏威夷的阳光沙滩,不是享受欧洲之旅,不是享受美妙的食物,更多时候,他们都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忙碌。

威尔斯从哈佛大学毕业之后,在美国某知名杂志担任责任编辑,谁都不能想象,这位天之骄子一开始的薪资标准只有可怜的每周6美元,要知道当时一个普通超市售货员的工资也有周薪20美元,可以说威尔斯是一个典型的底层劳务工。但是这种糟糕的状况并没有吓坏威尔斯,他反而加倍努力,每天都坚持工作14个小时以上。在这种超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威尔斯的业绩越来越出色,他也渐渐获得重视,最终成为了杂志社的主编。

他在回忆自己的成功时说道:“为了收获成功的机会,我必须比其他人更努力地工作。当我的伙伴们在剧院时,我必须在房间里;当他们在熟睡时,我必须要学习。”正是凭借着超出常人的勤奋,威尔斯赢得了更多的机会,也成功翻身,成为了最优秀的人才之一。

关于谁才是最成功的人,各个领域中有不同的参照标准,但是无论是哪一个行业之中,那些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勤奋。一个懒人是否能够获得成功,这是一个用不着做太多讨论的话题,除了运气,我们实在想不出任何一个值得推敲的理由。好吧,也许有个别懒人可以走上一回狗屎运,但是没有任何一个懒人可以永远靠着狗屎运来成就自己的人生奇迹。

勤奋是每一个成功人士必备的标签,这一点毋庸置疑,连那些最最天才的人物,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成功受惠于所付出的努力,没有足够的勤奋,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获得巨大成就的。当然,很明显,我们常常只能看到成功者光鲜亮丽的外在,却没有想过他们在背后所付出的努力,这的确很令人吃惊,但却是事实。就像那些崇拜好莱坞巨星的追梦人一样,他们也许也有一个好莱坞梦,但是在很多人看来,那些明星的成功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他们的成功似乎来得很简单,多数人都沉醉于理所当然之中,但只有当他们亲身经历过之后才会明白成功背后的残酷性。你所要付出的代价其实也是很大的,你要付出的努力要比其他人多出好几倍。

在今天,我们有权利去做各种各样的梦,有权利去实践各种各样的理想,这些理想同过往30年甚至是300年间的各种期盼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我们都只是希望成为大众中少有的成功人士,我们渴望与众不同。不过,我们都不应该忘记一个追求梦想的人所要承担的使命:为自己所热爱的东西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一点对于任何人都不例外,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发生一丁点儿的改变,因为你要做的和你所想要得到的基本上处于正比例状态。

在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去面对一个最现实的社会问题,那就是谁才能成为这个时代的引领者,谁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答案依然很明确,那一定是那些最勤奋的人。一个勤奋的人可以抹掉很多差距,这就是最好的生存手段。依靠勤奋,我们能够做到那些成功者所能做到的一切,只要你想去做。

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如果说我有什么功绩的话,那不是我有才能的结果,而是勤奋有毅力的结果。”在今天,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的人,适用于所有预备大干一番事业的年轻人。如果你有过人的能力、智慧、勇气和热血,那很好,但是还不够,你想要成为顶级的社会型人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忘记继续努力奋斗,不要忘记生活对你的要求也许仅仅只有一点:继续努力,坚持到底。

播下勤奋的种子,才能收获梦想的果实

伟大的梦想,必须有足够的勤奋来做保证,否则伟大就只能成为空谈。

—哈佛法则

从马丁·路德·金开始,“我有一个梦想”已经成为了美国人的口号,而且这样的口号也影响了全世界的人,可以说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没有人愿意放弃这样的权利,没有人愿意庸庸碌碌、浑浑噩噩地过一生。当然,梦想并不等同于现实,梦想要转化成为现实,还必须经受住现实的考验,还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

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肯特曾经说过,一个人在一生中可能会产生一千多个奇思妙想,但是最后得以实现的却寥寥无几,很大一部分原因并不在于这些梦想荒诞和天马行空,而在于我们自己没有去努力实践。简单来说,多数时候我们只是一个光想不做的人,或者说想得多而做得少,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梦想的伟大和珍贵,没有想到一个追梦人对梦想应有的尊重,更没有想过勤奋的力量。实际上多数梦想在诞生的时候就已经被我们以近乎玩笑的方式给遗忘了,这的确很残忍,因为我们原本可以活得更好。

好莱坞每年都在上演成功人士的好戏,故事很老套,是坚持梦想并为之努力的人获得了最后的成功,看戏的人在主人公登场的第一秒钟就预感到了他最终将获得成功,可以说这类故事基本上都毫无新意,但是却依然能够引起巨大的反响,原因就在于我们太缺少这种坚持到底、勤奋努力的劲头了。我们很难对自己的梦想进行精细的维护,很难为之努力奋斗。

很显然,每个人都有类似这样或者那样的信仰,我们的理想都大同小异,但是任何一个理想都需要进行实践,而这个实践活动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些努力才是真正能够开花结果的种子,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这一点。

汤姆是布鲁克林黑人社区的一个小伙子,在他16岁的时候,他还生活在社区帮派斗争之中,还在为十几美元的报酬而冒险贩卖毒品。可是某一天他突然想到自己应该去上学,应该过一过正常孩子应该过的日子,这时候他开始为自己制订了一个计划,那就是走进哈佛大学。从那个时候开始,他每天都躲在家里翻阅书籍,为了让自己更加充实一些,他还偷偷跑到教室外面去偷听,有好几次他都被人从学校里赶了出来,但是这丝毫不能阻挡汤姆的决心。

对于一个只读了几年书的人来说,想要考上哈佛这样的名校,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是汤姆却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勤奋,那么只要花上20年的时间,自己就一定可以进入哈佛去深造。正因为这样,汤姆每天都花费17个小时来学习。7年之后,23岁的汤姆竟然真的奇迹般地考入哈佛,当时的校长劳伦斯·萨默斯称赞汤姆是“哈佛梦”的最佳代言人,他号召所有的学员都向汤姆学习。

如果你有梦,那就去实践它;如果你有梦,那就努力去实践它。真正的哈佛人是不会轻易浪费每一个梦想的,是不会轻易让梦想失去价值的,当然任何一个梦想需要根植于现实,更需要根植于勤奋者的心中。同其他所有美好的东西一样,梦想从来就不会随随便便成真,你想要做的,你想要实现的,必须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如果没有付出那样的努力,那么最好就不要去动手,不要去妄想。

我们从来都不曾否认一个事实,也不应该去否认这样一个事实:成功只属于那些最勤奋的人,梦想也属于那些最勤奋的人。在勤奋的人手中,梦想才能壮大,才有机会变成现实,而在那些成天做白日梦而没有动手能力的人那里,梦想只是一个傀儡,根本没有办法变成现实。这一点是无可辩驳的,从最最高贵的总统,到最最普通的市民,每一个人的梦想都建立在勤奋的基础之上,每一个行业中的目标都需要靠双手去奋斗、去争取。

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成为一个伟大的梦想家,不仅仅是希望背负着梦想去生活,而应该主动去承受梦想所带来的义务,以更加负责任的态度来认真对待梦想,付出更多的努力。梦想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应该是一种指引,指引我们去奋斗。当然,这种指引并不专注于那些有才能的人,像类似于“弱者是不配拥有梦想的”这种传言,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理会。我们既然拥有做梦的权利,那么也就有实践它的权利,当然拥有这个权利的前提是你要懂得去尊重和爱护自己的梦想,要懂得为之付出足够多的努力。

年轻人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梦想的泛滥和害怕做梦,梦想的泛滥导致我们忽视或者轻视自己的理想,我们只愿意去想,而不愿意去做,或者做得不够认真彻底,所以我们往往很难获得成功。因为年轻人似乎只专注于和别人比梦想,却没有想过真正能够决定高度和差距的并不是梦想有多么远大,而是要看谁付出的努力更多。害怕做梦则会使更多的年轻人陷入自卑情结当中,他们会认为自己不够出色,所以也不敢去制造什么梦想,即便有了梦想,也常常不自觉地感到无能为力。

年轻人更应该敢想敢做,而且要做得更有魄力,你要告诉所有人:自己就是为梦想而生的,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在围绕这个梦想而努力,当你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你所有的精力和情绪都会转化为奋斗的动力。

凡事都多做一点,这一点或许能成就你

多做一点儿事情,你的机会就会比别人更多一些。

—哈佛法则

现如今我们越来越草率地面对自己的理想,我们越来越觉得自己可以通过某种捷径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总是被告知:“听着,不要再像个傻瓜一样把眼睛盯在那个上面,你需要动一动脑子,那样不是更轻松一些吗?”我们所接触到的人都喜欢投机取巧,都喜欢想办法进行跳跃式的发展,都觉得自己可以不劳而获,可以用最微小的代价来赢得最大的报酬。这是一个时代的特征和症结,因为我们总是误以为一切都可以更加顺利,都可以来得更加轻松惬意。

但是有一句老话永远不会过时:“想要得到,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所以对于任何一个想要收获成功的人而言,你要做的就是多做一些,多付出一些,多为自己创造一些机会。无论在什么时候,多做一些都不会吃亏,做得多不一定就能够成功,但是至少有更多成功的机会。洛克菲勒当年到处跑业务,很多人认为他没有必要那么拼命,少跑一趟也没有什么,但是洛克菲勒却说:“我不知道少跑一趟是否会有什么影响,但那时多跑一趟,我的机会不是更多一些吗?”

那些勤于动手、喜欢埋头苦干的人,或许私底下都被别人称为“笨蛋汤姆”或者“傻瓜麦克”,我们常常会觉得他们没有足够的脑子来想一想如何更快捷地获得成功,觉得这类人都是傻乎乎的执行者,觉得这一类人最好骗,但事实上呢,恰恰是笨鸟飞得更远一些,因为他们付出的努力更多。

当你想办法偷工减料,当你想办法逃避义务,当你想办法让别人多做一些的时候,你已经失去了更多的机会。当你觉得那些多做的人很傻的时候,当你觉得美国人只需要靠脑子吃饭就可以赢得一切时,当你觉得华尔街的大亨们都是空手套白狼的高手时,你恰恰忽略了一个最大的真相,那就是那些成功者并没有比你做得更少,而是比你做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