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法则:哈佛大学送给青少年最好的礼物
49316000000023

第23章 勤奋—哈佛不是神话,是勤奋(3)

至少你应该明白,你的对手从来不会和你一样在原地等待。大自然遵循的始终是优胜劣汰的法则,没有人会停下来等你,因为一旦静止下来,你自身所具备的力量也就消失了。就像鲨鱼一样,它必须时刻保持移动,必须努力去追逐目标,只要停止不动,它很快就会死去。我们应该从中获得一点儿警示,静止无异于一种自杀手法,当你决定止步不前的时候,生活赋予你的各种优势也将荡然无存,这不是一种剥夺,而是一种赤裸裸的遗失,而遗失它的人往往就是你自己。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令人感到厌恶的事实,但我们没有任何办法去拒绝和排斥这种真实而残酷的法则,因为没有人能够一直处于领先位置。正因为这样,我们在构建属于自己的生活基础时,要不断推翻和超越这个基础,因为一旦你满足于此,那么很可能会被其他人超越,那时候你也许将失去更多的东西。

很显然,你需要更加自觉和认真一些,这并非只是简单的追赶游戏,而是一种关乎生存的法则,你需要不断努力奔跑,需要加快自己的脚步,需要保持前进状态,甚至要比别人更加勤奋一些。我们要做的就是每天都保证能够有一些进步,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儿,而明天又要比今天做得更好一些。严格说起来,这并不算很难,很多时候只是态度问题。

你是否还记得1985年的美职联总决赛,洛杉矶湖人队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失误连连,输给了凯尔特人,事后教练派特·雷利告诉队员们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可不可以罚篮进步一点点,传球进步一点点,抢断进步一点点,篮板进步一点点,远投进步一点点,每个方面都进步一点点?”接着呢,洛杉矶人第二年就轻松夺回总冠军。这样的案例实际上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都具有很好的说教意义,因为从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当中,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卑微无力,哪怕你是一个强大的角色,在生活的滚滚洪流当中,在竞争时代的风云变幻之中,你的任何优势都不会是永恒的。

如果你还年轻,那么就要抓紧时间去奔跑去进步,因为你的停步不前只会让自己更加落后,你的静止不动只会让你失去更多的优势,这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你想要成为领先者,想要把握住更大的优势,想要超越生活对你的限制,那么就要拿出年轻人的拼劲,就要努力往前跑。正如哈佛中的名言所说的那样:即使现在,对手也在不停地翻动书页。

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而是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能够进入哈佛大学,并不代表你的智力更高,只不过是你付出的努力要比别人更多一些罢了。

—哈佛法则

在精英人士需求量日益增加的今天,我们似乎对天才特别青睐,在这个社会的积极造星运动中,我们更乐于将这些精英人士冠以天才之名。很显然我们会处于一种困惑和盲目的状态,这会让社会大众坚定地认为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天赋异禀的人,他们有着高人一等的智慧和某种特殊的能力。但是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我们对于精英人士的崇拜和包装或许仅仅只是一种认知上的错误,我们需要正视一个问题,那就是那些精英实际上都很勤奋,而且是异于常人地勤奋,而这一点显然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它恰恰是区分庸人、常人与精英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对于天才的需求量是永远不会减少的,但是这并非是一个单纯地依靠智慧就可以生存的时代,而且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智慧差异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你有幸成为少有的智商出众的人物,那么恭喜你了,但这并不足以使你迈入伟大人物或者精英人士的行列,因为那些伟大人物、那些最精英的人才,他们从来就不是什么天才,他们并不是披着天才的外衣来赢得所有的成就以及大众的认可的。

狂人埃里森向来口不择言,但是在对待成功这件事上,他更忠于自己的付出,他曾毫不客气地对大众媒体说:“天才是对我所付出的努力的一种不尊重,而且我很担心自己明天就会找私人医生谈一谈智商的事,然后他会告诉我说从今以后我可以什么也不用做了,因为天才是用不着努力的。”这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性的悖论,一方面我们急需更多的天才,因为这个社会需要包装他们,需要利用他们来树立更多的榜样,新闻媒体似乎不厌其烦地忙着打造一个个天才;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天才都是努力造就的,那些被称为天才的人,实际上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比任何人都要勤奋。

近年来,哈佛大学中的低龄学生越来越多,有些10岁出头的孩子就进入哈佛深造,这显然极大地满足了大众的好奇心和口味。我们在惊讶于孩子们惊人天赋的同时,似乎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些被称为天才的孩子,他们所尝受的艰辛往往不为人所知,你无法想象他们一天练习钢琴的时间超过了15个小时,你无法想象他们为了读书和学习,甚至不得不被迫牺牲掉应有的娱乐时间。哈佛大学的玛格丽教授曾经指出:“哈佛大学随时欢迎那些能力出众的人来这里求学,但是哈佛更看重的是你的态度,而不是你的智商。”实际上在哈佛大学300周年的时候,有些哈佛学者就对以往的学员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那些一直被看好而且智商更高一些的人,最后往往不那么出类拔萃,而那些表现一般却勤奋好学的学员反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现在我们不得不认真审视爱迪生的那一句名言:“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这实际上对任何一个人都是一种积极的暗示,它使得最最不起眼的人物也有足够的机会去获得成功。勤奋恰恰是上帝赐予每个人最宝贵的礼物,只要善用这个礼物,你所得到的并不会比别人更少。社会学家弗格森说过:“勤奋是抹平等级差距的唯一手段,严格说起来,你对于社会的任何诉求都可以通过努力来获得。”

兰德尔是哈佛大学1989年的毕业生,实际上这个学员的表现一直不那么突出,在同级和同班的学员中,他的成绩和在校表现只能排在下游,以至于当初他的导师都担心他可能会因为成绩不合格而难以顺利毕业。但是在2007年的同学会大调查当中,很多学员都惊讶地发现自己当初那个资质平平的同学,如今已经成为两家跨国公司的董事会成员,而且还持有可口可乐公司大量的股票。

而当初那些非常优秀的人,那些被称为天才的学员,反倒显得平庸了许多,很多人甚至还在为自己的梦想而拼搏。一位好事的记者跟着学员们做采访,他找到了兰德尔,然后问兰德尔是如何获得成功的机会的,兰德尔有感而发,对着镜头自信地说道:“美国人是不需要什么天才的,美国人更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后来这句话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哈佛大学的一些教授甚至称之为“兰德尔效应”,希望借此来鼓励在校的学员继续努力奋斗。

实际上,在很早以前,就有一些心理学家意识到了一个奇怪的定律,那就是在一个班级之中,那些表现最突出的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通常都表现得不那么如意,而表现得最抢眼的当属排名第十位左右的学生,这些人少了一些聪慧,但是更多了一份努力和执着。因为处在第十位左右的学生通常位置很尴尬,一方面有更进一步的潜力,但是弄不好又会被人超越,所以不得已之下会加倍努力,争取混一个好名次,在这种动力之下,他们获得了更多的成功。

年轻人想要获得成功,就不要过度依赖于什么天赋和智商,你不要认为自己反应迟钝、智商低下,不要觉得自己资质平庸,事实上没有什么比勤奋努力更能让你变得出类拔萃。当你还在为如何提高天赋而动脑子时,你更应该记住古罗马皇帝死前遗留的那句话:“勤奋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