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法则:哈佛大学送给青少年最好的礼物
49316000000004

第4章 立志—有雄心的人心中装满整个世界(3)

在哈佛大学中,是绝不允许学生有拖延的想法和习惯的,他们对学生的要求通常都很严格,只要有了想法,那么就应该立即去执行,绝对不能过多地拖延和推迟。在学校看来,有了想法之后,就需要立即行动,因为行动才能将想法和梦想变成现实。如果你总是推三阻四,寻找各种借口拖延,那么机会只能越来越少,成功的希望也会越来越小。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文学家爱默生说:“一心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行动起来的人,整个世界都为他让路。”艾森豪威尔将军也说:“我喜欢那些有想法的年轻人,但是部队里不需要那种只想不做的烂人。”他在军营中明确规定:如果你什么也不准备干,那么就别浪费时间告诉我你想干什么。

好吧,当你还在表示会遗憾和后悔的时候,看看我们身边的那些人,他们都是立即行动派。前国务卿基辛格先生也是哈佛的学员,他向来雷厉风行,办事果决,追求速度,在机会面前绝对不迟疑。当年尼克松还在犹豫是不是和中国建交已经为时已晚,他质疑尼克松拖拖拉拉,据说这位智者在私底下常常嘲笑尼克松是个胆小鬼,这并非空穴来风。他曾经说过不希望自己的司令官因为担心自己的军事策略是否制定得太迟了而拒不开战,所以他气呼呼地对尼克松说:“你现在不动手,一旦苏联人和北京重归于好,那你就什么也做不了了。”事实上,后来的故事完全在基辛格的剧本之中,中美两个大国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所以永远不要担心自己的行动是不是太迟了,不要担心自己没有办法将事情做好,其实只要你敢于行动,能够立即去执行,那么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但是如果你还在摇摇晃晃、犹豫不决,还一天天地在老皇历上伤心地数日子,那么你的想法即便再出色,最终也会什么都干不了。

知道自己想要的,摒弃那些不要的

你想要的才是最有价值的。

—哈佛法则

有关志向,多数人的想法就是“做好一件事,做成一件大事”,但很少有人能够明确自己应该去做什么。很多人说“我要成为第二个巴菲特”,这是你的个人目标,谁也没有理由去怀疑你的目标,但事实上你想要成为巴菲特,是因为你喜欢投资,喜欢股票上的刺激和风险,还是因为你仅仅想成为一个有钱人?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你如何定义“巴菲特”这个名字?如果仅仅是为了钱,而不是因为你自己真心喜欢巴菲特的工作,那么为什么不去选择其他的行业呢?你可以当一个乔布斯那样的企业家。

当你认真思考之后,也许就会明白,其实巴菲特并不是自己真正的目标,也不是你想要的东西,你只是将他当成了所有成功的典范。如果你不喜欢、不擅长炒股,那么你的巴菲特式的梦想多半出现了问题,你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因为你很快会发现自己能力上的缺陷,也会发现很多更适合自己的东西一直在引诱你,很显然你是没有办法在不喜欢的事情上坚持太久的。

“应该如何立志”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事实上,现如今我们和“垮掉的一代”“迷茫的一代”相比并没有本质上的跨越和进步,我们依然沉浸在那些唾手可得的伟大理想中,我们和多数人一样善于做梦,善于将别人的成功嫁接到自己身上。你会想“山姆大叔成功了,接下来会是我”,但你不是典型的山姆大叔,不是典型的英国成功人士,不是典型的亚洲天才,你只有抓住自己最喜欢的、最想要的,然后为之奋斗,才有机会变得与众不同。

哈佛法学院教授德里克·博克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就连美国立法委员会也常常来向他请教,而他之所以能够获得这样的地位,就在于他一直以来都在坚定不移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他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对于那些不适合自己的目标,他从来不会浪费半点儿的努力。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固执的人,从来不做那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和那些被自由主义宠坏了的人不一样,尽管也经历过垮掉的一代,但是他实际上更具目的性:“我早已致力于我决心保持的东西。我将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什么也无法阻止我对它的追求。”这就是他对自己人生的定义,而他也坚定地将这种精神传递给了自己的学生。

如果你知道博克花费了30年的时间才做到了一切,肯定会大吃一惊的,像他这样的人完全可以去经商,去华尔街投资,去成立一家医院,但是他最适合的最想要的就是法律,这种契合度使他花费的那些时间物超所值。他是一个很典型的哈佛式人物,一个成功的哈佛人似乎都具备这种生活态度,那就是明确自己想要的,然后不懈地追求。

直到今天我们可以发现,哈佛学生的就业门路是最广泛的,在其他学校中,多数学生的选择很有限,而且常常集中在几个狭小的门类,譬如公司职员、经纪人、创业者、律师、医生、销售人员、高级工程师、老师、研究人员等等,这些职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而哈佛的学生却有很多选择了人类学研究工作,选择了生物学、考古、文学创作和研究。你能想象他们在那些孤岛上没日没夜地和一群海龟打交道吗?

毫无疑问,哈佛人更加真实,更懂得遵从内心的声音,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不会被社会思维所绑架,他们一生都可能只为最适合自己的梦想而活着,无论这种梦想是否远大,但最后都会凸显出他们无与伦比、不可替代的个人价值。当然这个过程很可能是漫长的,比起那些更加喜欢顺从社会的人来说,他们的路可能会更加艰难一些,毕竟挣钱并不是太困难的事,而想要获得个人的成功,这绝非易事,没有明确目标的人是难以做到的。

哈佛大学中流传着一句名言:“如果你要做喜欢的事情,那么毕业5周年的聚会,最好不要去,因为那时你处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而你的同学们,大多在大公司里平步青云。同样的,10周年的聚会,你也不要去。但是20周年的同学聚会,你可以去,你会看到那些坚持梦想和随波逐流的人,他们的生命将会有什么不同。”当一个人为自己的梦想坚持20年的时候,他的成就会慢慢凸现出来。毫无疑问,你在创造个人的品牌,那时候,你的个人魅力和成功都是别人无法比拟的。

大家还记得《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吗?这个女人曾经穷困潦倒,几乎是除流浪汉之外全英国最穷的人之一,可是她一直坚持写自己的书。她毕业于名校,却从来不曾想过当一个公司的高级职员或者是律师什么的,她就是想要写书,结果当同学们都在各自的工作中收获财富和地位时,她却被生活逼上了绝路。那时候,很多人劝她改行,找份正当的工作,但是倔强的她拒绝了,还是咬牙坚持下去,直到数年之后,她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知道她的成功是必然的,不是在这一刻,就是在下一刻,不是因为《哈利·波特》,就是因为其他什么名字的书,因为她有一个正确的梦想,还有一颗为之奋斗的心。

我们需要树立志向,这个志向不是社会的,不是大众化的,而应该是个人的,它未必一定和其他人有所不同,但必须是独立的,它适合你,且是你最想要的。树立这样一个目标的好处在于你从来不会盲目地追求,不会迷失自我,而且你的持久性往往会更强。今天,在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社会发展模式中,我们更需要建立自己的独特性,我们更要懂得遵从内心的声音,要合理地对待自己的生活和梦想,因为一旦选错了,那么我们也许会错上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