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法则:哈佛大学送给青少年最好的礼物
49316000000040

第40章 永远的N1—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3)

之后她又分别跳到了4.86米、4.87米、4.88米、4.89米的高度。到了2006年,她将高度调到了4.91米。2009年,她又不可思议地冲破了室内赛5米的高度。这时候,大家开始意识到只有天空才是她的极限,而在不断的自我挑战和超越中,伊辛巴耶娃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女运动员之一,而在女性跳高运动员当中,再也没有一个人可以接近她的成就。

哈佛学生拉尔德曾经为自己能够进入哈佛感到自豪,要知道在他所在的小镇上,大概从来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所以他自认为创造了历史,并且能够一直成为最优秀的那个人,可是当他进入哈佛大学之后遇到了挫折,他发现自己的表现远远比不上其他人,换言之,这里的优秀人才实在太多了,而这显然影响了他的自信。

当自己一以贯之的优秀被阻击的时候,那种挫败感可想而知,拉尔德很快陷入惶惑和自卑之中,他甚至怀疑自己进入哈佛是否得当,他不知道该如何来继续自己的大学生活。当然他的心理学导师蒙拉女士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安慰他,并告诉他为什么不尝试着去突破自己呢。拉尔德于是开始了自己新的计划,那时候他每天都增加自己的阅读量,而且还加大自己的作业量,而当学习成绩公布出来之后,他也会想办法在下一次尽量考得更好一些。

正因为坚持每天都进步一点儿,拉尔德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等到毕业成绩公布出来的那一天,拉尔德才意识到自己其实已经成为班级里最出色的学员了。2010年,拉尔德成功被苹果公司聘用,成为班级中唯一一个有幸与乔布斯共事的学员。

我们常常对于超越自己会产生误解,总以为超越就是让自己完完全全改头换面,完完全全地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超越的幅度有大有小,如果我们没有办法跨出一大步,那么不妨细水长流,从每一天的微小进步中来获得积累。每天都进步一点儿,你就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潜力和能力,这是哈佛一直以来都坚持的原则,也是哈佛学员形成的一种共识。每天都在超越前一个自己,每天都能获得最原始的积累,而我们的潜力则会不断被激发出来。

事实上,即便是每天进步1%,我们最终所能获得的提升空间也是非常惊人的,即便是如此微小的进步,成功也是无法阻挡的。今天超越昨天一点点,而明天又坚持超越今天一点点,每一天的微小跨越,最终会创造一个大奇迹。而我们不断进步和超越,最终会发现,不仅征服了自己,也超越了身边所有的人。

但事实上人都有一种惰性和惯性,我们习惯了安于现状,我们对于现实的满足似乎要远远大于进步的兴趣,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被动地生活,尤其是当我们发现自己正处于一个比较有优势的位置时,我们会告诫自己“这样就足够了”。保住现有的东西几乎是每一个人的通病,这也是自然世界多数动物的弱点。我们的进化都是被迫的,由于环境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才导致我们去提升自己,但真正的强者需要主动去完成蜕变。

苏格拉底的学生曾经向他讨教成功,苏格拉底笑着说:“只要你的所作所为比上一次的要好一点儿,那就是最大的成功。”今天,我们的年轻一代需要秉持这种优秀的理念,需要努力去更新自己的能源库,需要不断去武装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永远不要指望时代会为你而止步,永远不要以为个人的优势可以永久地保持下去,没有人可以永远享受强大的专利,除非你能够不断突破自我,而这才是我们引领世界的唯一标准。

自己变得强大,别人才会尊重你

弱者的尊重往往是别人施舍的,唯有强者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

—哈佛法则

无论我们多么喜欢谈论和平和民主,无论我们多么渴望道德能够成为约束社会的强大武器,无论我们多么友善,在现实生活当中,赢得尊重的最好办法依然还是力量。力量决定了我们的生存方式,决定了我们的社会地位,这一点从人类一开始进化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一条不变的法则。

一个强大的人,别人才会给予你更多的关注;一个强大的人,别人才会愿意听从你的意志,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优胜劣汰法则当中的一个定式。在历史的演变中,在人与人的交往当中,这个定律一直未曾改变,我们依然按照最原始的方式来甄别自己的交际方式。是的,只有成为最强的那个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就连最最崇尚和平、友善的人士,也不能否认这一点。今天我们的霸权主义和各种不平等政策仍旧根深蒂固,为了生存,每个国家都在想办法努力提升自己,这是弱肉强食下的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也是最为稳妥的选择,弱国永远没有外交的优势,永远会丧失话语权,永远都不能得到同等的尊重和重视。对个人而言其实也是如此,你不要期望别人总是会同情你,会给予你应有的尊重。想要被人认可,那么唯一的方法就是成为一个强者,你的强大才能够为你赢得更多的名声和地位。

哈佛大学曾经只是一个小学校,尽管这里的办学目标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官员、牧师和律师,但很多英国贵族都不屑于将子女送到这里读书,毕竟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要远远超过最初的哈佛。伊顿牧师曾经希望那些有权势的总督或者商人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打造一个美洲版的剑桥,但事实上多数人并不看好哈佛,尤其是那些高傲的英国统治者,他们更愿意接受本土的教育,至于哈佛大概只是一个噱头,目的是服务于英属殖民地的统治,毕竟在这片广袤的北美大陆上(美国的前身)需要更多的官员和律师等职务。

在这种歧视中,哈佛注定了难以获得足够的尊重和认可,很多资料都显示当时的英国对于哈佛实际上是抱着轻视和无所谓的态度的,正因为这样,才会导致哈佛一开始只招收到了4名学生。如果仅以这样的水准来定义“美洲剑桥”,那么实际上是巨大的失败和讽刺。在这样的情况下,哈佛唯有变得更强,唯有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有机会去获得更多支持和认可,才能赢得更多人的关注,尤其是那些英国殖民者,毕竟他们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和绝对的权力。

正因为能够发奋自强,哈佛逐渐完善自己的教育体系,逐渐提升自己的教学品质,这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哈佛,并愿意为之倾注自己的心血,也有更多的人开始投入扶持哈佛的成长计划,在这种趋势下,哈佛渐渐步入轨道,并很快成为世界一流的学府,而随着地位的提高,尤其是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后,哈佛也赢得了最高的尊重。

对于成长有着深刻体验的哈佛,完全意识到了如何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这种痛苦的经验实际上也成为它核心教育的一部分,因为它要让自己的学员始终保持竞争性,始终保持绝对的领先地位,它要让所有的学员了解一点:一旦你失去优势,一旦你变得弱小,就能够发现别人异样的眼神。

实际上从社会最现实的角度来说,所谓尊重实际上具有双重的标准,一种是道德上的尊重,更多时候这只是一种施舍行为,尤其是对弱者而言,别人在道德上尊重你,只是为了迎合某种社会需求,但从本质上来说,别人和你的地位是并不平等的。而强者的尊重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臣服或者认可,是对个人能力和地位的向往、崇敬,在强大力量的保障之下,你的话语权会得到保证,你的行为会成为一种准则。

什么才是生活?爱默生说生活就是对力量的追求,这一点是无可辩驳的,尽管我们刻意掩饰自己的野心和欲望,刻意让自己的行为更加低调一些,但丝毫不能掩盖我们尊重力量且迫切需要力量的事实。这一点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想法,我们用不着去回避,实际上只要你想要获得更好一些的东西,只要你想要赢得更多人的关注,你就会拥有这样的野心和兴趣。

我们可以说尊重总是伴随着成功和强大的力量一同出现的,我们甚至无法想象300多年前的美国竟然还是一个备受欺凌的殖民地,还是一片蛮荒中的弱小者,但是如今的美国却已经引领了世界几十年,众多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这种巨大的差距实际上彰显了力量的重要性。今天我们仍旧在追求力量,仍旧渴望保持力量上的绝对优势,仍旧拥有巨大的政治和经济野心,因为我们明白一旦自己放弃了这样的野心和想法,我们潜在的竞争者,包括我们的对手和盟友都会弃我们而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力量并不能决定一切,但能够决定我们所受到的尊重究竟有多少,力量就是衡量气量的一种绝对标准,是一种雷打不动的法则。

对于那些成功的人来说,对于那些强势的人来说,他们的周身总是笼罩着一层保护色,总是具有强大的磁场和魅力,他们具有牵引物质和自然的力量,具备征服别人的魅力,无论他们现身于何时何地,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神奇手段在周身凝聚和运转,总会有人愿意靠近且尊重他们。这就是强大力量赋予我们的绝对权力和优势,这就是最最真实宝贵的生活真理。

如果我们年轻,那么没有理由去拒绝力量的诱惑,我们需要力量,需要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需要站立在更高的位置来面对社会竞争。如果力量被限制住了,或者说我们失去了这种优势,那么我们将会在社会大舞台上失去更多的资本,别人对于我们的态度也会发生很大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