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法则:哈佛大学送给青少年最好的礼物
49316000000006

第6章 思考—三思而后行的人,很少会做错事情(2)

我们需要质疑精神,尤其是那些年轻人,他们对于生活能够保持更多的好奇心,而且没有被过多的世俗思维所限制,因此有很大的潜力去挖掘新的内容、新的方法。这些人需要养成质疑能力,需要更多地去批判和质疑生活,质疑前人所创造的生活模式,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超脱束缚,发现生活中的可能性;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不断进步。

不断思考才能不断前进,没有思考终会被取代

思考是创造未来的前提。

—哈佛法则

哈佛大学的威尔多是空气动力学方面的专家,他一直致力于如何让飞机飞得更快更平稳的研究,他曾经参与过美国战机F-35的研究制造,曾经参与过对波音客机的改进工作。2003年,他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公布出来,立即引起了美国国防部和空军的再次关注,大家都认为威尔多的研究将会成为空气动力学上又一个突破。

在功成名就之后,威尔多成为了该领域的领头羊,但是他至今仍然没有放弃继续思索,没有放弃继续提高飞行速度和稳定性的研究。在他看来,几乎每一个人的思维实际上都被束缚在现有的认知范围之内,因此我们所能想到的只是某种认知范围内最好的东西,却没能超脱出去,其实当你超越现有的范围去想问题时,就会发现进步的空间还很大。他觉得自己如果不继续摸索和思考,那么很快就会被淘汰。

我们大概弄不清楚有多少类似于威尔多这样孜孜不倦的人,但是毫无疑问,正是这样喜欢不断思考的人存在,我们的社会才会处于不断的进步之中。我们所能够知道的一个惨痛教训就是,当印第安人一直沉浸在古老的美洲文化且原地踏步时,世界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英国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轻易就征服了这里,几乎杀尽了所有的土著人。很显然,这些欧洲人每天都在思索如何进步、如何变强,如何打造更强的战斗力。尽管他们的文明起步相对要晚一些,而且似乎长期落后于亚洲文明、非洲文明和美洲文明,但这个世界最终被他们所改变。

对于一个成功人士而言,他最大的障碍往往不是没有办法获得成功,而恰恰是获得了成功,因为没有成功之前,他会想办法去进步,但是一旦获得了成就,就可能原地踏步。他们当然有权利去享受现有的一切,但事实上这种享受很容易麻痹他们的思维,麻痹一个人的进取心。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够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我们知道当一个人在某一领域获得成就时,他的进取心会受到限制,他将没有办法再次获得更高层次的突破。

当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媒体问她最希望得到什么东西,她很坦然地说:“自由以及思考的勇气。”是的,她需要更多的自由来支配自己的生活,同时也需要更多思考的勇气来继续自己的研究,很显然,最后她第二次获得了诺贝尔奖。无独有偶,当大家询问霍金最害怕什么的时候,这位天才的物理学家很悲观地说:“害怕有一天大脑不再能够思考。”

哈佛大学常常会采用一种很另类的教育方式,学校会给学生出一些比较灵活的题目,然后让学生们想出解决的方法,几天之后,学校会要求学生想出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等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们还会被要求,看看能不能想出比前两次还要好的方法。经过一次次的试验,学校坚持让学生们动脑子,直到想不出来办法为止。

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实际上源于古希腊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他和学生们每天都要经过一条河,由于河水很深,一个人很难渡过去。苏格拉底于是让学生们每天都想出一个更好的渡河方法。一开始大家手挽手,接着用拐杖做支撑,之后制造了木筏,后来大家在河岸两边拉起了缆绳,最后又想办法建造了一座桥。很显然,大家渡河的方法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容易。

事实上,哈佛大学之所以能够长时间都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学府,并不是因为它资金雄厚,也不是因为它历史久远,而是因为它总是在不断研究新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总是思考着如何才能引领时代潮流。哈佛的成功在于它总是不断为自己注入新的活力,因为它知道一旦自己不思进取,就会被其他学校超越,就会渐渐沦为平庸。

可以说从第一任校长伊顿牧师开始,每个校长的使命就是思考着如何将哈佛越办越好,正因为这种良好的思维传统能够延续下来,所以哈佛才能够越办越好,才能够为世界输送越来越多的人才。它这样要求自己,自然也会这样要求自己的学生,“不要停止思考”,就是哈佛大学的重要法则之一。学生们在学校里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要知道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关键是要懂得学习的方法,要懂得坚持思考,只有思考才能创造机会,只有思考才能不断进步。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老是喜欢低着头,有人问他为什么喜欢低头,他说自己正在思考,思考如何当上议员。当上议员之后,他仍然低着头,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正在思考如何当上总统。当他当上总统后,还是低着脑袋,以至于别人说:“毫无疑问,我知道您正在思考如何连任。”罗斯福笑而不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多做思考,需要设想更多的可能性,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永远保持竞争力和活力。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

问题应该在思考的时候被发现,事后才解决问题永远都是不明智的做法。

—哈佛法则

在哈佛大学中,有个老教授经常会给自己的学生出难题,不仅如此,他还要求每个学生每天都对自己提出3个问题,然后附上解决的方法和方案。一开始大家都对这个讨人厌的家伙感到不满,毕竟他们没有多少时间花费在这种自问自答的幼稚游戏当中。但是到了后来,学生们渐渐发现,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曾经提过的问题,很显然,他们早就知道了如何去应对。

那么你是否经常会给自己出难题呢?是否经常给自己设定问题呢?你大概是一个不愿意多做思考的人,你是一个不愿意浪费时间想一些未知事情的人,或者说你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毫不感兴趣。从某些方面来说你很潇洒,但事实上你对生活不够负责,你是一个过度专注眼前而忽视未来的人。

难不成,你从来没想过生活中可能会存在什么风险吗?那么我们有必要讲述一下9·11事件。大家都知道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座曾经是纽约的地标性建筑,许多公司都将总部办公室设在这两座大楼中,可以说这两座大楼曾经是全世界最值钱的大楼,当然为了确保自己的工作能够更加安全,这座大楼的保护措施非常严密。但是即便如此,在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还是驾机撞向了这两座大楼,结果引发了巨大的灾难。

暂且不论这场灾难夺走了多少人的性命,单单是给那些跨国公司造成的巨额损失就无法估量。比如灾难发生后,大多数公司的有效商务数据以及客户资料瞬间化为乌有,可以说公司以及公司的客户几乎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正因为这样,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引发了很强的连锁效应,很多公司从此一蹶不振。

不过,同样设在世贸中心的一家超级公司—摩根斯坦利公司,却很好地躲避了大楼倒塌造成的致命危害,当灾难发生之后,很多公司都忙着恢复和寻找数据,而摩根斯坦利公司则在袭击第二天就顺利地进入了正常工作状态。其商务信息、数据以及重要的相关资料都保留完整,没有过多受到9·11事件的影响。

当然,摩根斯坦利公司之所以能够逃过一劫,关键就在于采用了一种叫作“远程灾难备份系统”的设备,而建议使用这个设备的正是一名来自哈佛大学的工程师。当时,公司都认为只要建立一个内部的数据存储库就可以了,毕竟在互联网非常发达的年代,这样做非常方便,而且能够节省成本。当然,最重要的是公司里几乎所有人都对保安工作非常有信心,而且也不担心资料会损失。

但是这位来自哈佛的工程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所有的电脑设备和数据库全部损坏了,那么公司该如何提取那些遭到破坏的信息?这个问题犹如一把尖刀深深刺痛了高层的心,尽管他们知道这种假设的可能性很小,而且几乎不可能出现,但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他们最终还是考虑和分析了工程师的问题,然后便使用了“远程灾难备份系统”的设备,设备每天都会同步地将那些重要的、有效的数据完整无缺地传送到离公司几英里外的一个办事处,最终它们自然顺利躲避了灾难。

事实上我们常常陷入类似于在黄石公园捕杀狼群的恶性循环中,当狼群越来越多时,为了确保鹿的生存环境,我们开始大肆捕杀狼,等到狼被消灭了,发现鹿变得病怏怏的,反而消失得更快。这时候我们又重新开始引入狼群。其实如果一开始就明确如何维持狼群和鹿群的生态平衡,那么就不用费那么多的周折。

我们总是等到问题出现了才想到如何去解决,但是这时候往往会很棘手,因为这些问题往往只有变得非常严重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其实最聪明的方法并不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努力去寻找问题,只要事先寻找各种问题,只要事先分析这些问题所具有的潜在的风险,那么就能够从源头上断绝危险。

对于多数人而言,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要轻松多了,实际上这也更加重要。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提问题实际上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往往能够引发更多积极的行动。

当所有的人都在试图证明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时,哥白尼却在思考地球是不是围绕着太阳在转动呢;而当大家在证明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时,有人在思考太阳会不会只是宇宙中一个渺小的部分,所以当新的问题越来越多时,人们的视线开始越来越开阔,开始追求和探寻越来越远的地方,这样才会引发太空的探索活动,才会促进太空科技的不断发展。

提问题实际上为我们的生活和认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无论这种可能性是不是存在,最终都引导我们去探索,引领我们一次次做出变革。在哈佛大学中,这就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我们主动去挖掘问题,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才能够不断获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