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旅游服务形体训练
49323900000027

第27章 旅游服务形体与健身房训练(7)

二、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及预防

(一)在健身锻炼中,难免会发生运动损伤,但只要重视,损伤是可以避免的

1.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表现为:在锻炼中认为“运动损伤难免”,致使在锻炼过程中违反运动规律和动作技术形成习惯;不积极做预防损伤工作,甚至发生伤害事故后也不认真总结。对锻炼者来说,表现为好胜心强、好奇心大,思想麻痹、心血来潮、不自量力,忘乎所以或情绪急躁、急于求成,体育作风恶劣、故意伤人等。

2.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合理。缺乏必要的准备活动,或者准备活动不合理,是导致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常见表现:

(1)没有做准备活动,或者做得不够充分,使身体缺乏必要的协调性,肌肉僵硬、关节不灵活等,以致身体无法尽快满足高强度运动的需要,从而导致运动损伤。

(2)准备活动量太大,致使身体出现疲劳以后,机体工作能力下降,无法承受接下来的运动内容的要求。

(3)准备活动缺乏针对性,与锻炼的内容不相符,没有对容易受伤的部位做好准备活动。

(4)准备活动与正式运动相隔时间过长,使原先的准备活动失去意义。

3.运动负荷量安排不当。锻炼者没有很好地进行自我监督,在身体工作能力下降很多的情况下还坚持高强度的锻炼。

4.局部长期负荷过重。器材选用不当,在锻炼的间歇锻炼,结束后不注意放松活动,这样往往导致慢性损伤。

5.缺乏保护和自我保护。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是针对运动损伤的原因而进行的

从运动损伤的特点和原因可知,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加强防伤观念。时刻要有安全思想,克服思想麻痹,不要勉强去做自己根本不能完成的复杂动作。

2.合理安排好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3.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目的是克服物理惰性和生理惰性,可以使身体机能尽快进入工作状态。进行锻炼时,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既要全面又要有针对性地做准备活动,不能令身体出现疲劳,以防机体工作能力下降。

4.加强易伤部位的日常训练。易伤部位是指解剖上有弱点的部位,例如膝关节、腰部、肩及踝关节等。日常锻炼时应针对性地对这些部位加强练习,既要使这些部位的能力得到加强,又要使其对抗肌的功能得到提高。

5.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要掌握正确的保护和自我保护的方法、技巧,并且在锻炼时充分运用。

6.加强医务监督。通过定期检查,了解锻炼后的机能变化,发现潜在的损伤。

通过监督可使自我锻炼的方法更趋合理。

7.加强运动场地的安全检查。

8.参加体育锻炼时应穿运动服装和运动鞋,并且都应该合适。

三、运动中常见损伤的急救

1.常见软组织损伤的急救

(1)开放性软组织损伤。①皮肤受到外力摩擦,发生损伤,有组织液和血液渗出称擦伤。②如被利器伤及皮肤深层组织则视为切伤或刺伤。运动中,往往是由于在快速奔跑中摔倒,或身体转动与器械摩擦而造成的。如果面积不大且较肤浅,可用1%的龙胆紫溶液涂抹伤口,不必包扎。关节的皮肤擦伤,要用生理盐水洗净伤口,用消炎油膏涂抹并盖上无菌纱布,黏膏固定,必要时缠上卷带。如果伤口较深时,应由医生处理,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预防破伤风。

(2)闭合性软组织损伤。①挫伤,如锻炼者身体间的冲撞,身体与器械的碰撞,致使身体某一部位受伤。表皮完好,但深层组织或内脏器官破损,称为挫伤。挫伤往往会出现肿胀、疼痛、皮肤青紫,甚至并发内脏器官破裂。处理时,应先用冰袋敷于患处,抬高肢体,加压包扎,如出现休克状况时,要注意保暖,急送医院处理。一般挫伤48小时后出血即可停止,可用热敷,按摩治疗。伤及部位不要过早过多地活动。②急性肌肉拉伤,因肌肉训练不足,柔韧性差。力量较弱或准备活动不充分致使肌肉在猛烈地收缩,或被动牵张下,会造成急性肌肉拉伤。拉伤时,往往伴有响声,感到肌肉痉挛或刺痛,肌力削弱或部分功能丧失,伤部有刺痛感,局部能触摸到凹陷,并有剧痛,还因断端肌肉收缩而出现隆态的硬块。处理时,应局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或使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待48小时后,开始按摩理疗。如肌肉完全断裂,应尽快送医院缝合。一周后,症状基本消除,方可逐渐进行一些徒手的伸展性练习。必要时应着护具加以保护。③关节韧带扭伤,指在外力作用下,关节活动超过正常范围,造成的关节囊、韧带肌腱等组织撕裂。出现伤害时会伴有断裂声响,受伤关节疼痛,肿胀,皮下淤斑,功能受到障碍,关节韧带松弛,行动不便。其处理方法,首先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体位)。48小时后开始按摩、理疗。如有断裂应急送医院缝台,X线检查是否骨折,如出血已经停止,可在无痛范围内活动关节,必要时借助保护器具,逐渐恢复。

2.出血的急救。血液从损伤的血管向外流出称出血,出血可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三种。按部位不同又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两种。健康人每千克体重平均约有75ml血液。若急性大量出血达全身血量的20%,即可出现乏力、头晕、口渴、面色苍白等一系列急性贫血症状,严重出血达全身总血量的30%以上时,会出现“失血性休克”,将会危及生命。止血的方法主要有:

(1)抬高肢体法。常用于四肢出血,或作为其他止血法的辅助步骤。方法是把出血的肢体抬高超过心脏的水平位置,以降低出血部位的血压,减少出血。

(2)压迫法。如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可用无菌纱布、药棉等敷料盖住伤口,再用绷带予以包扎,以达到避免感染和方便运送的目的。如动脉出血,可采用指压法实施止血。其方法是在出血的部位上端,用拇指或其余四指把动脉血管压在相应的骨面上,切断局部供血。此外,还可用冷敷的方法止血。其方法是将冰袋放在受伤部位,或把受伤肢体放入冰水中浸泡,使局部皮温下降到10~15°C,导致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水肿,还可起到麻醉镇痛,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

运用加垫捆扎和止血带止血均可收到很好的止血效果。

3.骨折的急救。凡骨或骨小梁的连续性断裂,统称为骨折。骨折可分为病理性骨折和外伤性骨折,运动中所发生的骨折,大多是由于各种暴力(直接性、传达性、牵拉性以及积累性暴力)作用所造成的。骨折会出现疼痛、肌肉痉挛、肿胀和皮肤出血,功能受到障碍,造成畸形。完全骨折时,局部往往会出现关节活动异常,伴有骨摩擦声。通过X光片可进一步证实和了解骨折局部的病理变化。轻度骨折常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严重骨折时常伴有明显的出血或神经损伤,容易发生休克、发烧、口渴、便秘等全身性症状。

(1)骨折急救的原则。①救命在先,防止休克。严重骨折、多发性骨折,或伴有其他并发症的伤员,首先要注意防止休克,一旦发现要及时处理。②早期就地固定。为防止损伤加重,避免骨折断端移动,减轻疼痛和便于转运,一经骨折应就地先予以固定。③先止血再包扎固定。有伤口或开放性骨折的出血伤员,应先采取适当的止血方法,再处理创口,预防感染,经包扎后立即送医院处理,以便早日康复。

(2)注意事项。使用夹板宽窄要合适,使骨折的上下关节都固定,夹板不可直接接触皮肤,通常用棉花、绷带或软布包垫。若肢体明显畸形,而妨碍夹板固定时,可将伤肢沿纵轴稍加牵引后固定。固定绷带应缚扎在骨折处的两端。上肢骨折固定后,应用悬臂带将伤肢挂于胸前。下肢骨折用夹板固定后应与健肢捆缚在一起后再行转运。固定既要牢靠,又要松紧适度,以免压迫神经血管。

(3)急救包扎的方法。①绷带包扎法。绷带包扎的方法较多,要根据包扎部位的形态特点,采用不同的包扎方法。其方法主要有:环形包扎法,常用于额部,手腕和小腿下部等。螺旋形包扎法,常用于肢体粗细相差不多的部位,如上臂,大腿的下部等。反折螺旋形包扎法,适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如前臂、小腿及大腿等处。可先作2~3圈环形包扎后,再进行反折螺旋形包扎。8字形包扎法,适用于包扎肘、膝、踝等关节处。②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使用方便,适合全身各部位的包扎。

(4)前臂悬挂法。分大悬臂带和小悬臂带两种。①大悬臂带法,此法常用于肱骨和锁骨骨折以外的各种上肢损伤。②小悬臂带法,常用于肱骨或锁骨骨折,先将三角巾折成8~10cm的宽带使用。

(5)上肢骨骨折的急救固定,上肢骨折常出现的有:锁骨骨折,肱骨骨折,前臂骨折,手腕骨折及手指骨折等。①锁骨骨折。可将两条三角巾折叠成宽带,并在两腋下分别垫上适当大小的棉团,然后用两条宽带分别绕过伤员两肩的前面在背面打结,形成两个肩环,再用第三条宽带于背后将其拉紧、打结,并将上肢固定,或用小悬臂带将伤肢挂起。②肱骨骨折。可用长短、宽窄相宜的两块有垫夹板,分别垫放在伤臂的内、外两侧,用三条宽带将骨折的上下部分缚好,屈肘90°,用小悬臂带将前臂挂于胸前,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将伤臂固定于体侧。③前臂骨折。用两块有垫夹板,放在前臂的背侧和掌侧,再用宽带缚扎夹板。屈肘90°,在前臂中间处用大悬臂带将前臂挂在胸前。④手腕骨折。用一块有垫夹板放于掌侧,用绷带固定,最后用三角巾将前臂挂于胸前。⑤手指骨折。以一块压舌板放于掌侧,用胶布固定。

(6)下肢骨骨折的急救固定。①股骨骨折。用三角巾5~8条折叠成宽带,取有垫长夹板两块置于伤肢的内、外两侧。外侧的长夹板上达腋下,下至足跟部;内侧的夹板,上至大腿根部,下达足跟,然后用宽带固定夹板并在外侧打结。②小腿骨折。取两块有垫夹板分别置于小腿内、外两侧,上至大腿下部,下达足跟部,用三角巾折叠成若干条宽带,分别在膝上、膝下和踝部缚扎固定。⑧踝足部骨折。取一直角形夹板置于小腿后侧,用棉花或软布垫在踝部和小腿下部,用宽带或三角巾分别在膝下、踝上及脚掌处缚扎固定。

(7)躯干部骨折的急救固定。①腰椎骨折。腰椎骨折时,应尽可能不要变动原来的位置,防止骨折处有移动,更不能让伤员坐或站立。可将一平板置于伤员身旁,由数人协力轻轻将伤员搬到木板上仰卧,如腰部空悬时,应用软垫垫实。若用帆布担架时患者要取俯卧姿势,使脊柱伸直。绝对禁止一人拖肩、一人抬腿,或一人背送的错误运送方法。②颈椎骨折。颈椎骨折急救固定不当,或搬运方法错误,很容易压迫脊髓,造成四肢与躯干的高位截瘫,甚至影响呼吸导致死亡。因此务必使头部固定于伤后位置,防止屈伸和转动,数人协作,将伤员搬至平板上,头颈两侧用沙袋或卷起的衣服固定后即可运送医院救治。

(8)关节脱位的急救固定。运动中由于暴力作用,使关节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相互关系,应视为关节脱位。多见于肩、肘关节脱位,如有休克症状者,应先做抗休克处理,尔后在脱位形成的状态下固定伤肢。①肩关节脱位的急救固定。先将伤肢肘关节屈曲90°,用一条大三角巾悬挂前臂,三角巾直接斜跨胸背部,在健肩上打结,然后再用一条三角巾折成宽带,绕过患侧上臂,在健侧腋下打结。②肘关节脱位的急救固定。伤肘不可能屈成90°,只能使伤肢尽量靠近躯干,再用三角巾包扎固定,其方法同肩关节脱位所述方法。

4.休克的急救。在运动损伤中,由于急剧的大量出血、失液、骨折、脱位,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或内脏破裂,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或心排血量减少,均有可能会引起休克。精神过分紧张、受惊、饥寒、疲劳,长时间的下蹲、突然起立,疾跑后突然停下来等都有可能诱发休克。发生休克,患者会出现全身软弱,头昏、耳鸣,眼前发黑,面色发白,手足发凉,脉搏快而弱,血压降低,呼吸浅而弱等症状。急救时,应使患者安静平卧,头部与脚腿均稍抬高,以增加回流心脏的血量,维护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通。如伤骨、脱位等要给予止痛、止血和包扎固定。昏迷的伤员,可针刺,或指掐人中、内关、足三里、涌泉等急救穴位,如呼吸停止,应做人工呼吸。在进行上述现场急救的同时,应立即派人去请医生,或尽快将患者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5.人工呼吸与心外挤压。由于一氧化碳或药物中毒,麻醉意外,严重创伤和大出血,电击伤害,窒息、溺水等,都有可能给人造成呼吸中断和心跳停止,两者可同时发生,也可单独发生,则需要马上进行人工呼吸和心外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