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10-2011)
49352300000032

第32章 党史党建理论研究(19)

笔者认为,从战略层面来定位党的形象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形象。我国目前唯一的正确道路是社会主义道路,而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这是数十年历史事实证明了的真理,也是经验发展的必然逻辑。不管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都必须强化社会主义国家唯一执政党的形象,强化作为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形象。

2.全国人民服务者的形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每位政府官员牢记于心并指导行动的金科玉律。但遗憾的是,部分官员已经抛弃这一宗旨,腐败和权力滥用一直为民众所诟病,民间甚至流传“官员是为人民币服务”的说法。作为社会主义中国唯一的执政党,要改善自身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就必须再次树立“服务者”的形象,让百姓真正从内心认同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

3.民主、清廉的形象。正如前文所述,腐败和权力滥用已经极大损害了党的形象。一个不透明的、腐败的政党,是很难得到民众普遍认同的。中国政府的反腐倡廉工作搞了这么多年,但腐败现象一直治而未决,甚至有“越反越腐”的倾向,其根本原因在于决策机制上不够民主、不够透明,导致公权滥用、官商勾结、腐败丛生。所以,中国共产党要从自身做起,加强自律和内部的权力监督,让整个体制更加民主和透明,并对每位党员干部形成强有效的约束和监督,使党员个体的作风清廉、正派,使整个党变得透明、高效。在民主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这是党必须要树立的形象,如此方能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形象。创新是永葆党的生命力的不二法则,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新形势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顺应新的民意,使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党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树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形象。

三、如何树立良好的中国共产党形象?

新时期如何才能树立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从自身行为做起,针对存在问题痛下猛药

根据形象的定义,形象塑造既是主体生成机制的过程,同时更是客体展示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形象认知的客体是党自身,所以党的行为和执政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民众对党形象的认知。树立良好的党的形象,就必须从自身做起,针对存在的问题痛下猛药。惟有如此,才能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形象,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形象。

首先,要在党内建立真正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中国共产党一直都在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执政方式,并实现了决策的民主化。但是,由于各级行政部门的权力行使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监督不力现象,导致本来应该民主、透明的决策机制形同虚设,这就是《人民日报》一篇文章所说的“程序空转”。这篇文章认为,各级党政机关的“一把手”容易出现用人上的“一言九鼎”和决策上的“一锤定音”,如何让权力安全运行,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党内民主建设需要进一步破解的难题。 所以,对党政主要权力行使者特别是“一把手”进行限权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近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党都在积极探索规范用权,使权力的行使真正做到科学化、民主化、透明化。只有从机制上入手,让机制起到应有的规范和限权作用,才能避免“程序空转”,才能真正改善党的形象。

其次,让党的权力接受民众的监督,杜绝权力滥用现象。党的形象遭到损害的原因之一就是民众对党的权力运行知情不够,权力没有得到民众的有效监督。这是造成民众对党产生怨气的根源之所在。所以,要树立透明、清廉的执政党形象,必须要让权力受到民众的有效监督。党的权力是民众赋予的,没有民众的有效监督,就会导致权力的滥用,腐败现象也就难以避免。2010年2月温家宝在回答网民关于治理“三公”消费的提问时说道:第一条就是公开透明,第二条就是民主监督,要“接受群众监督”。 要真正做到群众监督,最根本的途径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变目前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决策不公开、不透明的现象。温家宝在今年3月的记者招待会上说道:“我深知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 顺应民心,让民众监督党和政府,才会真正改善党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

再次,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根治腐败现象。老百姓对层出不穷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而腐败已经成为损害党的形象的最主要原因。党对腐败现象治理的决心不可谓不大,对惩治腐败的力度不可谓不严厉。但腐败现象仍然存在,这不得不令人深思。根治腐败的根本途径还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温家宝说道:“我以为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而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成功,已经取得的成果也有失去的危险。” 这是真真切切的道理,更是树立党的良好形象的必然路径选择。

2.有技巧性地通过媒体的宣传来塑造良好的执政党形象

依靠外在的舆论宣传来塑造良好的形象,是形象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容易起到效果的一环。宣传工作一直为中国共产党所重视,自上而下、迅速有效的宣传网络和机制已经建立,宣传队伍比较健全。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当的或是过度的宣传,不但没有为塑造良好的执政党形象提供帮助,反而对党的形象形成了负面影响。承担党的宣传工作的主要媒介是党报党刊,但媒介宣传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主要表现在:报道内容与社会现实存在差距,缺乏针对性;报道方式和表现手法单调呆板,材料式的结构、总结性的语言、概念化的描述,“八股”文风仍屡见不鲜,致使报道缺乏新闻性、可读性和感染力。

僵化的、过度的宣传只会让民众产生反感情绪,这不利于党的良好形象的树立。要依靠舆论宣传来塑造良好的政党形象,必须要掌握受众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有技巧性地开展宣传工作。

首先,宣传的内容要具体生动、贴近生活,少些空洞的口号和理论说教。长期以来,党的宣传工作都集中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在党领导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取得的重大成就等。对党的重大决策进行宣传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是舆论导向的需要,可以进一步确立党的领导权威。但有时候,过多的对党的会议和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却让老百姓产生反感。中共中央党校的张晓燕教授认为,党的宣传部门应当思考“能不能把领导和会议中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信息,准确、充分而生动地报道出来”。 媒体对党的政策的宣传,如果过于口号化、空洞化,其宣传效果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尽量结合老百姓关注的实际问题,选择具体、生动的内容来塑造舆论,比说教式的形式主义宣传更能促进党的形象的改善。

其次,宣传时要坦承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党和国家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宣传是必要的,但长期以来的这种“自我表扬”的基调让宣传部门对党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却讳莫如深,“报喜不报忧”几乎成为报道的一种常态。张晓燕认为,如果为了宣传成就而制造“一片莺歌燕舞”的景象,无疑会给人们一种不真实之感,反过来会冲击或诋毁已经取得的成就。所以,党在进行自我宣传的时候,对自身的问题和执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要作适度的报道,报喜的同时也要报忧。坦承自己的不足,更能使党的宣传显得立体化和具真实感,更易为民众所认同。

再次,党在宣传自身的同时也要注意民众话语的表达。作为执政党,对媒体的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也正因如此,媒体的宣传更多体现出党的意志,而普通民众的声音就基本淹没在强势的“官方声音”之中。平面媒体的报道是如此,立体媒体的报道亦是如此。在信息化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民众发出自己声音的最主要渠道。但网民只要稍微发出一点对官方批评的声音,就会被删帖。民众对这种现象早有怨言,以至于他们称帖子被删为“被和谐”,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对民众的声音进行过分的管制,违背了温家宝提出的“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的初衷。共产党既然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就应该让民众自由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正如张晓燕所说,在信息化时代,靠“舆论一律”是不能奏效的,需以宪法法律保障和规范民众的“言论自由”为基础,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对大众舆论要“取”之有理,“舍”之有道。

3.注重党的国际形象建设

中国共产党形象认知的另一主体是国外公众。所以,在进行党的形象建设时,还必须要考虑到这部分形象认知主体。这是党的国际形象建设问题。党的国际形象不仅关系到党的整体形象,也关系到国家的形象。所以在新的世纪,我们要注重党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让世界准确了解中国共产党,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取得合法地位的缘由。党的国际形象建设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其一,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对外宣传中国共产党

对外宣传与国内宣传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因为两者的受众有着很大的区别。对外宣传的重点不是党的重大政策方针,而是党领导全体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作为目前中国唯一执政党的事实依据。也就是说,要让国外公众明白:在多党制大行其道的世界里,为什么实行一党制的中国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在国际舆论中,西方借助强大的信息传播手段,掌握着国际舆论的话语权。西方意识形态的偏见导致国际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往往是歪曲的、不公正的。面对这种情况,中国的对外政党宣传应该将主要目的地放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周边邻国,且须以事实说话,有理有据地展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大成就。在宣传的方式上,我们可以采用媒体播报(如多种语言的央视新闻频道、新闻杂志等)、文化交流(如孔子学院、文化年活动、留学项目等)和政党交流等多种方式。针对美国等西方媒体的强势及其对中国共产党的歪曲报道,我们的媒体没有实力与之针锋相对,所以应该避重就轻,以自己的方式和途径展示中国共产党理性的一面。

其二,要加强政党的对外交流活动

中国选择了全面融入全球化的战略,中国的对外交往活动日益增多,各个领域、各个层级的政府官员的外事交往活动频繁。这些外事活动一方面向国外展示了国家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国际社会对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形象认知。除了政府部门的对外交往活动以外,还需要大力开展中国共产党与国外政党之间的交流。198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关系四原则,开始超越意识形态因素与外国政党发展关系和进行交流。进入新世纪,党在对外交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2004年在北京成功主办了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开创了我国政党外交的新局面。但毋庸讳言,中国共产党的党际交流主要局限于周边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党际交流还十分有限。所以今后的党际交流应该加大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的交往,在交流执政经验的过程中让这些国家的执政党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成果,改善它们心目中的中国共产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