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10-2011)
49352300000057

第57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8)

三、改革实践的几点体会

经过网络教学试点的实践,我们体会到,搞好“思政课”网络教学,除了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各种优势资源及处理好课堂与网络,教学与实践,教师与学生的功能、角色定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外,还应使网络教学契合教育教学本身的规律,契合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

1.贴近学生实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网络是大学生喜欢使用、擅长使用的工具。网络教学的特点吸引了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成为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交流中教学,在学习中交流;在研究中教学,在学习中研究;开放式的体系和交互式的过程,使得教学双方有了连结的契合点,对于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可靠的保证作用。

2.聚焦热点难点,才能彰显“思政课”的理论魅力。网络交流平台的搭建、学习资源的提供、论题的创设及考评方式的转变等,都应当以激发学生内在学习需求为导向。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将他们聚焦的热点难点问题传导给教师,教师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理论教学,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学生感到精彩之后还有思考。网上教学与课堂教学相互传导、互相支撑、相互环绕。课堂的内容延伸到网络,网络的话题聚焦于课堂,在形式和内容上实现了两者的互补和共利。

3.促进师生互动,才能有效构建和谐课堂。网络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选用学习资源的自主性,强化了学习的针对性,同时激发了教师的教学乐趣。坦诚的心灵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改变了传统的师生角色定位,促进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和灌输者向教育教学的组织、引导者转变,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问题的探究、追索者转变。

4.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才能保障网络教学工作健康有序推进。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是网络教学沿着健康有序方向发展的保障,尤其是栏目设置、外部链接、互动内容等,都要规范有序,易于掌控。

5.吸收各教学方式所长,才能形成网络教学的组合优势。“研究性教学”、“实践教学”、“情景式教学”等各种教学方式,都从不同的侧面在“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高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网络教学应吸取各教学方式所长,形成集多种教学方式相融合的组合教学优势。

6.创设有效纽带,才能形成全员育人工作机制。网络教学提供了多方教育主体共同参与的教育平台,学工部积极参与主持“我的大学”栏目,校团委积极参与“社会调研”栏目,还有其他部门老师也表示愿意利用和参与“思政课”的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为“思政课”的教育教学与大德育体系的构建创造了条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思考·

广西财经学院思政部 孙建波

[摘要]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实践的形式的论述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特点与教育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应该视为是实践教学的一种类型。相比与社会实践,从高校整体教学经费紧张、学生人数多的现状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性来说,课堂实践教学是目前更合乎实际情况的一种实践教学类型。在具体形式与内容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应注意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以及社会对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进行设置。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堂实践教学 高校

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等院校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这靠传统的理论教学是无法达到的,必须在深化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研究探究能力和应用操作能力。按照现代教育理论,学校要教学生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在知识教育的同时,教育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践问题,在实践中探索未知。作为大学生公共必修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毫无疑问要重视实践教学。相比与社会实践,课堂实践教学应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为合乎实际情况的一种实践教学类型。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论课实践教学的涵义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涵义,学界主要有狭义和广义两类观点,根本分歧在于学生在课堂内外的研讨、辩论、演讲、演出等实践活动是否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范畴。

持狭义观点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区别于课堂教学,“它应当是课堂理论教学以外的,借助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或由学生自主参与的一切教学形式,至于学生上台讲课以及课堂讨论等作为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应当归属于课堂教学而不是实践教学。”同理,教师在课内外举办的知识竞赛、演讲、辩论、演出等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只能视为是理论学习活动。

更多的学者则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指除了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实践有关的教学活动,它“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可以说也可以做”。 因此,教师在课内外所采取的模拟教学、学生研讨与演讲、演出等有组织、有计划的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和素质的教学活动都应该认定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

从实践的形式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特点与教育目的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采用广义的观点更为合适。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形式是多样的,除生产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三种基本形式之外,教育、管理、艺术等一切同客观世界相接触的人的有目的的感性活动,都是实践。一方面,实践教学是寓教于“行”的教学方法,即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感性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和素质转化的方法,其过程也是一种集多种能力与素质为培养目标的综合训练过程。因此,不论学生是在课内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还是在课外、校外进行的社会实践(如校内外的参观、调查、服务等活动),都是属于实践教学范畴的;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科的思想性和理论性,以及它的德育教学目的等则意味着课堂内外学生的自我实践亦是实践教学的具体表现,因为学生通过自身内容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在“实际情境”中不仅获取到感性知识,明辩了是非,使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而且能力和素质都得到了提升。

与一般的实践活动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尽管具有实践活动的某些特征和形式,但在本质上是有不同的。就目的而言,一般实践活动是改造客观世界、实现客体价值的客观活动,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则是既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以改造主观世界,又旨在优化主体能力和素质,本质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仍然是一种教学活动,只不过是一种实践化、应用化的教学活动。 因此,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由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的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该视为是实践教学。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现实性类型选择

根据前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涵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分为三大类,即课堂内实践活动或称实践活动、课外校内实践活动或称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或称第三课堂实践活动,具体形式则多种多样:

“第一课堂”的课堂内实践活动主要有课堂讨论、模拟教学、心得体会和论文交流等;“第二课堂”的课外校内实践活动则多以学生社团活动形式展现,包括思想政治类主题研讨会、课外读书活动、征文赛、演讲赛、辩论赛、诚信活动以及先进人物报告、交流会等;“第三课堂”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参观爱国主义基地、社区服务、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总的来说,这些形式都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无论哪一种类型、哪一种形式的实践教学都在某个方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然而,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有一些现象值得注意:一是过于强调社会实践,甚至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仅仅定位在社会实践上,课堂实践教学常常被忽视,或无法得到认可。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不必多说,但是,如果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仅仅局限在社会实践上,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就必须离开课堂到社会中去联系实际,就极大地限制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也限制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广泛性和途径的多样性。受经费、实践基地、师资力量、学生安全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各高校组织的一些社会调查或参观活动只是在各班选派代表参加,多数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参与,且常常是简单参观、简短交流后就返校,实践教学基本流于形式,普遍性和实际效果欠佳;二是实践教学资源不足,且缺乏根据各门课程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开发相应实践教学资源的深度探索;三是作为公共理论课,各门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与学生学科专业联系不够。

事实上,从高校教学经费紧张、学生人数多的现状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性来说,课堂实践教学应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的最佳选择,“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特殊性来说,它更适合课堂实践教学,或者说以课堂实践教学为主体,以社会实践教学为辅助”。 一方面,课堂实践教学不需要多少资金,不必支付庞大的交通费、食宿费等;学生能普遍参与,多次实践;学生安全有保障。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人文社科类公共理论课,所要实践的内容并非是某一专业的操作或实践技能,无需特定的环境、专业的场所,相关的资料、图片、事迹以及社会现实和国家发展等情况,都能通过网络、报纸、书籍等途径收集到,教师可以因此随时结合讲授的内容,与学生一起对社会焦点、难点问题进行学术探讨,培养学生对新的焦点、难点问题进行多元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学生可以因此普遍、多次的参与实践教学,这让他们不出教室也能了解社会,发展自身的操作应用能力。

当然,这里突出课堂实践教学并不意味要舍弃或忽视其它实践教学类型,否定其它实践类型的意义和必要性,而仅只是强调在现实情况下,相较与社会实践等,课堂实践教学是更为实际可行又能较好达到实践教学目标的一种。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的形式与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能否较好地达成课程教学目标,为人才的培养作出自己的贡献,其内容设置很关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是要通过实践使大学生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打好思想和技能基础。

21世纪的人才,按照李开复的说法,应该是一个融会贯通者、创新实践者、跨领域融合者、智商情商灵商兼高者、沟通合作者、热爱工作者和积极乐观者。换言之,21世纪的人才需具备较高的由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专业知识素质等方面构成的全面综合素质和能力。具体到高校学生,就是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创新与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价值观。最后两点尤为重要,因为我们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少高校毕业生今后会进入党政部门,或从事与政治、经济、外交、金融、贸易等有关的工作,那些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价值观指引,无法分辨是非黑白的人,其他方面的能力越强,对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危害就越大。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必须与人才的素质要求密切结合,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密切结合,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以通过课堂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团体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1.课堂讨论。讨论是课堂实践教学常用的一种方式,也是最容易组织和成效比较明显的一种方式,分为有准备的专题讨论和随堂话题讨论两种。专题讨论能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能培养学生团体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对于专题讨论,教师事先要进行问题设计,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可让学生从政治、经济、贸易、金融以及道德等角度收集、分析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后果,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专题讨论;《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课,则可以让学生收集社会中存在的诸多复杂问题的资料,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住房问题等,然后运用课程所传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发展、辩证、实事求是等立场观点进行讨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