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营利目的
营利就是通过经营获取利润,用较少的经营投入获得较大的经营收益。公司以营利为目的意味着公司的经营活动旨在追求利润最大化。营利是一切企业存在和运营的基本动机和目的,公司作为企业的一种也不例外。投资者的投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回报,而这就决定了公司必须追求经营利润。在这个意义上,公司只不过是投资者的一种投资工具。但在现代社会,公司经历了长期发展,与初始投资者的联系已经很淡薄,投资者也可通过证券市场获得回报,并且公司的地位决定了它正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所有这些都在淡化公司的营利特征。
但公司的营利属性仍是根本性,社会责任只是对营利性有限的调整,而不是否定。
(四)两权分离
两权分离指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股东通过对公司的出资,成为整体意义公司的所有人,股东的出资财产转为公司所有。现代公司制度的特征在于股东往往并不经营公司,这种情形在股份有限公司中更是常见。
现代社会是高度分工的社会,知识和职业都专业化。公司的规模越大,管理公司的难度就越高。作为投资者的股东一般并不具有专门管理公司的能力,或者精力无法顾及,或者仅仅只为了投资回报,这些都决定了职业经理人的出现。
这样投资者作为公司名义上的所有者与实际经营公司的经营者分离,这种特征一方面使得公司的独立性更为突出,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公司制度的根本性难题,即如何控制内部经理人。
当然,股份有限公司基本采用所有和经营分离的体制,规模偏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则未必。只是,有限责任公司也越来越多地采用职业经理人制度。在我国,两权分离的程度还有考量公司制度发育成熟的意义,它可以衡量国有公司改制的彻底性和私营公司市场的成熟度,故而有重要意义。
(五)有限责任
有限责任是针对公司股东所说,此处的有限责任需要和公司的独立责任区分开来。公司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法人,需要以自己的全部财产对外承担责任,而公司的股东只需以投资财产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换言之,公司股东在出资后对公司的责任即已履行完毕,公司应努力经营获得利润回报股东,并以公司所有财产作为履行债务的担保财产。故而也有学者将公司的责任称为无限责任,股东的责任为有限责任。
公司的独立责任和股东的有限责任是相辅相成的,股东的有限责任决定了公司的独立责任,公司的独立责任保证了股东的有限责任。而这两者都是公司独立人格的体现。
以往教科书多将“社团性”也列为公司的特征。民商法将法人分为社团法人与财产法人:社团法人是由两人以上集合组成的法人,是以人为基础构成的法人;财团法人则是以财产为基础构成的法人,如基金会、寺庙。公司是营利性的社团法人。但是公司的社团属性因为一人公司的出现并获得法律的承认而面临挑战。一人公司因为只有一个股东,与作为人的集合体的社团性有所不符,故不宜再作为独立的公司特征。
公司的特征完整地勾勒出了法律上的公司面貌,彰显了公司功能。公司作为现代社会的主导型的商事组织,一方面满足了广泛主体的投资需求,并且不会因为投资而背负自己不可预期的债务;另一方面也满足了社会需要集聚大量资金以完成单个领域的需求。公司的特征从不同方面证明了公司的法人资格,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从而可以以自己的身份活跃在工商领域!
第二节 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制度并非全然因人类的设计而突然出现,制度是有生命的。今日的公司作为成熟的法律制度其实也有赖于长期以来的经济实践,公司从无到有,从有到完善,这个过程配合法律的规制,最终塑造成今日的公司法律制度。理论上一般将公司变迁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欧洲中世纪,公司开始萌芽;16世纪到19世纪,公司得到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建立;19世纪至今,公司制度定型并走向规范化。这三个阶段分别被称为:原始公司、近代公司和现代公司。
一、原始公司
原始公司标志着公司从无到有,在经济上逐渐成为独立的组织类型。原始公司发端于中世纪的欧洲,当时的欧洲有两个因素促成了原始公司的萌芽和发展,一是合伙制度,另一个是有限责任。
从欧洲制度文明的发源地——罗马开始,合伙作为一种商业经营方式已颇为流行,罗马的Societates(团体组织)就是合伙。到中世纪,合伙在几个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
首先是家族企业,这与法律的继承制度相关。在意大利的贸易城市中,商人已经积累了相当财富。当商人死亡时,他的商号及财产就要传给后代。当继承人为数人时,如果不分家析产而是选择继续经营,原来的商业组织就从一人独资经营转变为数人的合伙,这就是家族经营团体。
其次是康孟达(commanda),这是伴随地中海贸易的兴盛而出现的组织形式。康孟达本是一种契约,是资本所有人与航海者约定合作的契约。在当时,航海是一项高风险、高收益的事业,与冒险无异。为了既能够获得利益,又避免承担风险,资本所有者与技术所有者的联合成为人们的制度应对。在康孟达中,投资者出钱或商品,航海者从事运送,盈利则按照约定的比例分配,失败责任全由航海者承担,投资人以投资额为限承担责任。这种组合方式满足了双方的需求,被广为采纳,从海上贸易扩展到陆上贸易。在康孟达中,主体的有限责任出现,这对后世的公司影响深远。
最后是行会,这是同业间的商业组织。行会作为一种组织,较之康孟达,有了更好的稳定性。同业公会主要任务是保护同业商人的利益,但有一些也兼有了经营职能。如银行家成立的同业公会可在殖民地进行商业,盈余按照各银行贷款比例分配,亏损也以贷款额为限承担责任。有史学家评论:正是由于热那亚人的发明创造精神,我们才有今天的航海保险和巨大的股份公司。
合伙组织具有集聚资金的能力,而有限责任的形式则为构筑公司的要件。
兼有合伙和有限责任的组织在16世纪逐步转为股份两合公司,这也就是原始公司。在这种公司中,组织的长期性、有限责任的界定常常都模糊不清,但毕竟公司已经开始出现。
二、近代公司
16世纪到19世纪正是西方资本主义获得高速发展的时期,适应该种发展需要的公司在此阶段获得长足发展,各种公司类型纷纷出现,法律制度也开始建立。
最早出现的公司是无限公司,无限公司直接源自合伙。无限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务也要承担连带责任,它与合伙的主要区别在于无限公司已经具有了独立的法律人格,公司的稳定性比合伙已有显着的提高。1673年法国路易十四的商事条例中,无限公司正式获得承认。无限公司在存续过程中,银行资本渗入其间,银行业主既要分配盈余,又不愿承担投资以外的损失,这使得无限公司慢慢转化为两合公司。无限公司与两合公司的出现使公司在组织形式的成型化发展上前进了一步。
在公司发展史上具有更重要意义的是股份公司。首家永久性的股份公司是1602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经特许成立。当时荷兰是世界经济强国,荷兰东印度公司、阿姆斯特丹银行和商船组成了荷兰经济的三大支柱。东印度公司由14家商会联合组建,荷兰当时的国家议会授权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起好望角,西至南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具有贸易垄断权。1610年,该公司首次在投资公告中使用“股份”、“股东”。差不多是同一时期,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也宣告成立,它的特征是以国王的特许状成立,资本采取了数额相同的股份形式,股东只承担有限责任。
从17世纪到19世纪,股份公司在曲折中获得发展,在地域上覆盖了西方世界,在行业上进入了银行、保险、制造业。与此相伴随的是立法的承认和完善,1807年法国商法典首次对股份有限公司作出规定。
学者对该时代公司特征的归纳是:公司的组织形式多样化;投资期限长期化;股东社会化,国家以特许令保障公司的发展;证券市场的雏形出现。
三、现代公司
从19世纪下半期开始,现代公司制度获得建立,法律的规定日趋完善。在该阶段,公司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典型的公司组织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统治地位。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高峰,产业革命也推动大型企业的发展,单一或人数有限的投资主体已不能满足经济对资金的要求,资本的集中借助股份制得到了实现。
2.有限责任公司的出现和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出现最晚的公司形式,相对于股份公司的规模和股东的流动性,有限责任公司是一种更适中的公司类型,有相当的适用空间。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有限、股东承担有限责任、股票不得公开流通、公司业务相对保密是该种公司的特色。德国在1892年制定了《有限责任公司法》,法国在1919年制定《有限公司法》,都在制度层面认可该种公司。
在现代公司时期,公司的种类趋于完善,治理结构渐渐复杂,各种公司制度在实践中逐渐成形,在这个阶段也有大量的关于公司的立法。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公司立法基本都是在19世纪下半叶后健全的,例如法国是1867年制定了股份有限公司法,英国于1855年制定了《合股公司法》,美国于1928年制定了《统一商事公司法》。配合经济发展所形成的公司,法律制度的完善成为公司成长的良好环境。
四、公司发展现状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历自由竞争阶段、垄断阶段后,进入了一个福利国家的平稳发展期,公司表现出如下的特征:
1.公司的构成在规模上仍在丰富。一方面,作为超大型的公司——跨国公司、企业集团不断涌现,并且生命力旺盛。这些大型的公司不但在经济上构成了一股重要力量,而且因为他们内部成员单位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从而对法律提出了大量的规范要求;另一方面,作为小型的公司——一人公司获得越来越多的承认,这种突破公司人合性的观念,其实在另一个方向进一步掌握了公司的本质,即公司的独立人格特征。
2.公司的股权结构呈现复杂化特征。作为现代公司典型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都以股份作为公司的构成单元,持有股份的为股东。在现当代,股东的身份多元而且复杂。在公司制度的早期,主要是单个的自然人或者其持股,股权结构简单。而现在,国家持股、相互持股、管理层持股、专业投资主体持股都使得公司的股权结构日趋复杂。
3.公司权力向管理层集中。职业经理人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显赫职业,他们在公司中的权力正在增大。虽然股东大会仍作为最高的权力机构,但是因为股票可方便地交易流转,股东的经济内涵突出,而身份属性减退。即使是针对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趋势也仍然成立。并且伴随向知识经济的转向,公司中技术的力量增大,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强了管理层的权力。
4.公司的社会责任成为一种共识。公司最初的产生是为了满足股东的利益需求,营利属性是公司的根本属性。虽然公司依然追求营利,但公司作为社会一成员,也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已成为社会和公司的共识。案例3引用的是一则较为具体的公司关于自身社会责任的描述,可以较为直观地了解社会责任的含义与范围。
五、我国公司的发展历程
19世纪初,外国公司纷纷到我国来开设公司从事商业,这些公司被认为是我国领土上最早出现的现代意义上的公司。而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自强而开办的官办企业是我国企业的起源。近代第一家民营公司成立时间为19世纪七八十年代。至此之后,包括公司在内的企业在我国得到发展。在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期间,都有公司立法,公司也在动乱的环境下艰难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措施就是对遗留的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公司逐渐萎缩并最终消失,在企业形态上,以所有制为标准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构成了企业的全部。尽管也有冠名为“公司”的组织,但这些组织都不是公司法上的公司,而是承担行政职能的机关或计划分配功能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