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四川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汇编
49363100000010

第10章 主要工作方法和成效(8)

各市(州)为保证普查质量,完善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坚持质量核查制度。按国家《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质量核查工作细则》要求,组织专家对本辖区内各县进行了质量核查检查,而且检查方法多样,力求实效。如内江威远县对生活源的检查实行普查对象自己填报与普查员实际调查相结合、单月数据与理论统计相结合、科学推算与行业特点相结合,以保证填报质量;自贡等市在对县区核查时先对纸质报表进行检查,数据录入由市普查办统一进行,最后由市普查办仔细审核差错率,再由区、县整改;泸州市为确保数据填报质量,在入户调查过程中制定了“突出重点、分类普查”的原则,将工业源中的国控、省控、市控企业进行重点检查,对生活源中的医院、建制镇等组织专项调查,对普查难度大的工业源采取“一对一”、“小集中”、“分行业”等办法进行核查。各地在保证“五级审核”基础上进行了“三查”,即自查、交叉检查、复查;达州市、广元市、南充市等大部分市普查办为保证按时保质上报数据,在2008年5月集中一周时间,组织各区县技术人员将全市所有县区的填报数据统一集中进行交叉审核。“白加黑”、“5加2”,没有休息时间地进行数据审核,保证了普查数据的质量,达到了国家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统一要求。

2.7.9 数据汇总审核与分析工作及成效

2008年4月,我省污染源普查入户调查的数据填报工作即已结束,全省开始进行数据汇总审核阶段,为保证数据汇总审核质量,省普查办根据前期对全省部分地区的数据录入核查情况,及时下发《关于加强全省污染源普查入户调查数据填报质量审核的通知》(川污普办发[2008]9号),要求全省普查数据审核工作要严格按照《数据审核技术规定》进行。一要强化责任。2008年4-6月是我省普查的攻坚阶段,各市、县环保局和普查机构一定要举全局之力,将数据汇总和审核工作责任到人,实行目标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要领导管理到位,专职工作人员到位,后勤保障到位。二要狠抓入户调查核查。对个别普查对象不配合普查员入户调查,普查工作人员要主动做好协调,按规范普查,耐心做好宣传工作,对拒不配合、阻止普查的企业或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严格进行处罚,并上报当地政府普查领导小组。三要加强部门配合。各市、县普查办要积极与当地水电等相关部门做好协调,从相关部门取得辖区内的工业源、生活源用水量、用电量、各类能源消耗量有有关数据,以参考核对查实,确保数据不错不漏,真实可靠。但不能将普查数据与环境统计等有关部门的数据进行简单校对,各地部门不能根据总量减排数据进行校对,对普查工作中的各种典型情况要归纳登记并上报。特别是在2008年5月中旬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审核工作的紧急通知》下发时,我省正处于“5、12”地震抢险救灾重要阶段,为保证汇总数据不遭受损失,省普查办即时转发国家通知,并要求各地汇总工作在做好抗震救灾的同时,不放松数据汇总和审核,都要经过普查对象内部审核、普查员审核、普查指导员审核和普查机构审核和抽查审核,严格执行“五级审核”。对汇总后的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责成其在规定时间内重新填报或重新进行调查。要做到填报一家、审核一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决不拖延、堆积问题。

一是县、市、省三级审核严格。各区(县)普查办对各自的普查汇总数据全面审核,对数据的逻辑性和客观性进行人工重点检查,及时发现基层数据中的问题,并组织有经验的人员对数据和主要的统计分组数据进行合理性检验和质量评估。对有问题的汇总结果,查明原因,做好记录,并核查和校正。

市普查办对各区(县)普查办上报的数据进行汇总并严格审核把关,通过软件高级查询等功能,对各类污染源的能耗情况、污染物产排量情况、各相关指标间的逻辑关系进行重点审核,对汇总表中出现的能耗平衡及偏大或偏小等问题、污染物产排量合理性、总计和分项合计不等的问题逐一审核把关,对发现的问题全部记录在案,并将问题返回各区(县)进一步核实和限时整改。保证上报数据符合质量控制要求。普查汇总后的数据必须由各级普查办负责人审核后方能上报。

省普查办对各区(县)普查办上报的数据进行汇总,通过软件高级查询等功能和国家普查办下发的审核要点和我省编制的汇总表审核办法,组织专人分类严格审核把关。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市州普查办核实整改。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反复审核、核实、整改,确保了我省普查工作严格按照普查技术规范执行,保证普查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是开展汇总质量核查。2008年5月中旬,省普查办组织3个数据汇总质量检查组到21个市州,对各市的汇总情况进行初步检查,通过对市普查办填表抽查,并到重点污染企业和生活源进行核对,发现了不少问题,而且各地普查表填报、审核的质量参差不齐。如:一是普查表指标填写不全,基础数据填报不准确,重复、漏填项目较多。二是有部分普查对象严重不负责任,如:青海省西部碳素有限公司年总产值仅为1亿多元,但按其填报的天然气用量数一项计算,其花费就高达5000多万元,后核实其实际花费仅为500多万元,仅此一项就造成其普查表格多处填报错误。三是普查人员对普查表指标的理解有误,对普查表填写的一些细节把握不准确,有的甚至将一个污染源填报了多份普查表。四是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及普查机构审核不到位。有的普查表指标间逻辑关系错误,有的对指标计量单位把握不准,导致很大的数据误差。为进一步加强数据汇总审核工作,保证普查表汇总质量,我们对全省提出了:

一、加强数据汇总质量审核,确保各级审核到位。为保证普查表填报、数据审核、数据录入等重点环节的工作质量,各地要本着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集中力量,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特别是要加强对普查对象填报各项数据的审核。要严格执行《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审核技术规定》,落实普查对象内部的三级审核制度,要认真执行普查员审核、普查指导员审核、普查机构会审制度,要明确各自审核的重点和责任。每一层次要对前一层次审核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各级普查机构对本辖区污染源普查数据审核工作负总则。

二、市(地)级普查机构要对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的普查数据进行质量审核。要组织专家,在基层普查机构审核的基础上,对重点企业的普查表进行集中会审,确保数据质量。

三、在基本完成普查表填报和审核工作的区县,各市要及时按照《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质量核查工作细则》(以下简称“核查工作细则”)的要求,组织开展本地区污染源普查质量核查工作,严格按“核查工作细则”规定的样本数量进行抽样。对于质量核查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地区,必须立即进行返工。

四、严肃查处虚报、瞒报、拒报普查数据的行为。全面普查工作进入关键时期,部分区县出现了一些普查对象虚报、瞒报、拒报普查数据的现象,还有个别企业不让普查员进场的现象发生。对这种现象决不能姑息,影响普查工作大局。各级普查机构要配合统计主管部门,依照《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严肃予以查处,同时将其公开曝光。对数据审核把关不严,整体质量不高,延误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地区,上一级普查机构要给予通报批评。

五、由于国家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印发较预定时间晚、产排污量核算工作复杂、数据审核工作量大大超出预期、我省又遭受“5、12”特大地震灾害等影响正常开展普查的因素,到2008年5月31日,仍无法按全国统一要求完成普查数据审核与录入工作的县,为确保质量,其上报普查对象数据(初报)的时间可适当延后,但原则上不能晚于国家规定的2008年6月20日。各市要及时、准确掌握辖区内各县、市报送(初报)普查对象数据的时间,将上报时间和数据质量纳入国家和省级普查办质量核查,并将在污染源普查工作评比表彰时优先考虑。

在整个数据汇总审核阶段,省级对各市进行了5次质量核查与检查,随机抽取了143个县区进行全面检查,抽取了2860家工业污染源和5720家生活污染源调查表格进行核查。每次检查完后召集各市(州)及部分区市县的普查业务骨干共同研究,统一认识,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通过“听、看、问、查”,检查-总结-整改-再核查,反复多次,直到将问题彻底解决。

三是落实国家质量核查意见,进一步完善数据质量。2008年8月中旬,国家普查办朱主任带领普查质量检查组历时8天,检查了我省污染源普查数据汇总质量情况,并到我省广元市、遂宁市、达州市进行了现场核查,通过询问普查表格填报的相关信息,查阅相关票据、台帐和报表,查看生产设施、工艺过程、污染治理设施。并对重点污染源进行详细的核查,随机抽取了43个工业源、40个生活源、62个农业源,对我省的污染源普查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指出我省各级政府和部门领导对污染源普查工作十分重视,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省普查办组织有序、指导有力,全省普查整体推进,各级财政普查经费落实到位,培训富有实效,普查各环节的质量得到了有力的保证,特别是在“5、12”地震灾害后,全省上下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污染源普查,没有影响整体工作,表格的填报质量合格.在充分肯定我省普查工作成绩的同时,检查组也明确指出了我省普查工作的不足,要求我们1、注重细节,填平补齐,进一步提高普查工作质量。2、提倡交叉审核和机构会审。3、举一反三,将此次核查结果进行总结归类,分析哪些是属于个性的,哪些是属于共性的。4、实事求是,抢救重灾区普查资料。5、重视普查成果的开发利用。同时对地震重灾区的普查资料实事求是的补充完善,加强基层技术人员的培养,加大资金投入,做好普查报告编写准备等工作。

省环保局长田维钊同志听取国务院污染源普查办对我省检查通报意见后非常重视,立即组织省环保局党组会对全省的污染源普查数据汇总审核和其它工作进行了系统的部署和要求,指出:国家普查办对四川省普查工作的检查是“肯定了成绩,指出了问题,明确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对我们“震动大、激励大、启发大、推动大”。我们一是要把这次核查作为推进全省普查工作的契机。要深化认识,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整顿措施。二是要疏理省普查办公室的机构组成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向省政府汇报我省的落实意见。污染源普查工作历时3年,抓好2008年的各项工作是普查的关键,我们要加大普查力度,拓展普查的广度,发掘普查的深度,提高普查质量的程度,做到普查到位,满足需要,体现现状,通过对工业源、生活源、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农业源的普查,实现“点、面、片”源的综合整治。三是要将普查成果应用作为我们强化工作的核心。我省的经济发展仍然以粗放型为主要发展方式,如何转变发展方式,目前还没有强有力的支撑材料,没有针对性,今后必须要明确。因此,我们要将污染源普查成果运用于我省的产业结构调整,运用于我省今后主要污染物的科学减排,运用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运用于我省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运用于四川生态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