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今生经视,相伴相知
49365900000007

第7章 社会名流(6)

还有一种是在跑的过程中,她们会牺牲掉一个成绩并不是很好的选手,让她在中途不停地去干扰你,跑到你前面把你压下来,而你只能绕过去,这样子不停地折腾你。各种各样的招数都会有,甚至有的人会过来假装站不住了、无意推你一下,让你犯规。这些东西都是在跑的过程中要不停地去防范,去处理的问题。

程:还真像是一场战争。

王:对,很复杂的。

王军霞是世界上第一位能在“30分钟大关”之内跑完10000米的女运动员。而且她在1993年刷新了3000米和10000米的世界纪录,至今无人能及。不过,王军霞的运动生涯开始得并不早,15岁时,她才懵懵懂懂地走上长跑之路。

王:我十五岁的时候上中学,我们学校开运动会,班主任来问我,原先最长的比赛跑过多少,我说跑过400米。他说400米能跑多少,我说跑第一。他问我能不能代表自己班去跑一下1500米。既然班主任来做我的工作,那我就想着跑跑试试看。

到真正开跑的时候才知道整个学校的选手,不分年级,男生女生是一起跑的,还要跑过一片玉米地和柏油马路。因为没有正规的场地,跑一圈回来也不知道到底够不够1500米。

我一路在追人,追到最后我第一个回来的。我开始的时候不知道,我同学就喊“你太厉害了,你是第一名”。我开始的时候以为可能我是女孩子里或者是年级里的第一名,后来才知道我是所有人,包括男孩子在内的第一名。

其他人回来以后都躺在地上了,什么样子的都有。别人问我“不累吗,怎么连喘都不喘”。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自己这方面比别人强。

后来又有机会代表我们学校参加大连市的中小学生运动会。在那次运动会上还有练了几年的运动员跟我一起参加比赛。当时我连热身也不会做,穿了一双脚背上带一条小白带儿的软底的白鞋就上场去跟她们去比赛了。

她们都穿专业的跑鞋、钉鞋。我当时看到那钉子鞋还觉得特奇怪,说“这脚这么翘着,怎么比赛,怎么能跑得快?”她们在做热身的时候我还在想:她们还没比赛就开始折腾自己,那一会儿怎么跑得动?后来一比赛下来,我又跑了第一名。

王军霞在长跑上的天赋开始被人发现,1988年被选入大连体校,开始进行长跑训练,1991年入选辽宁省田径队,当时马俊仁是该队女子中长跑组的教练。

王:在去马俊仁教练那儿之前我是中跑的,跑800米,1500米。我到了他那里以后改成以3000米和10000米作为主项。在那里面的训练,我连其他队员中跑的训练量都达不到。因为跟不上,所以教练曾经一点都看不上我。他一天到晚骂我,而且怕我跑丢了,我们都到外面去训练,总会让我提前回来。在做一个测试的时候,我们教练说我平时训练都跟不上,让我给大家领跑,有多大劲儿使多大劲儿,跑不动就下来。

程:你就是那“兔子”。

王:对,我就变成了“兔子”。我想尽力去跑就好了,也没想我自己会跑多快,结果从头尾我是第一个跑下来的,而且成绩是队里最好的。从那一次开始,以后的任何一场比赛,就没有人跑到过我的前面。

程:那训练对你来说可能并没有那么重要?

王:当然重要。有这样强化的训练,成绩才会有提高。训练对我来说也很有意思,虽然也很苦,很累,但我会通过这个来看待事情是不是公平。对于我来说,我练得真的没其他队员那么苦,我看到她们比我练得多,练得比我好,练得什么都很强,但是比赛的时候恰恰我拿了冠军。所以我觉得太不公平了,这也让我认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用方法,用脑子,用巧劲。

1994年在斯图加特第四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马家军做出了惊世骇俗的表演,王军霞等5个女孩拿到了3枚金牌、1枚银牌和1枚铜牌,并包揽了女子3000米前3名。但是仅一年之后,1994年,马家军就分崩离析,王军霞等队员纷纷出走。

程:那个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大家一直在猜测。

王:我可能会把那段经历写出来,但是我并不想就这种是非恩怨去做一些特别的说明。因为一路走过来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很多事情没有绝对的对,或者绝对的错,大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角度。马指导的这种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肯定有他的道理的,也的确创造了一些奇迹。只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的人适合,有的人不适合。不能说不好,不能彻底否定他。

程:我不清楚到现在为止你们的关系怎样了?

王:应该说联系不多,但是在活动当中偶尔也会碰到,大家会互相问候,但是至于更进一步地交往那可能很难。

程:现在生活中,你的生活重心在哪里?

王:应该说我是很重视家庭,很重视亲情的。我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通常会锻炼孩子的独立性。我的小孩摔倒了,哭了,我会让大家别吱声。小孩子重心低,他摔也摔不到哪儿去。我在旁边都在观察他,让他自己爬起来。他爬起来以后看看妈妈,一看大家都没有什么反应,他接着就玩去了。等到过后再跟他去沟通的时候,我会刻意地说,刚才是不是摔倒了?好像哭了一声很快就不哭了,然后夸他勇敢,摔倒了都没哭。这样,你把他勇敢的那一面给挖掘出来了,让他觉得他可以很勇敢,很坚强。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夺冠之后,王军霞在1997年5月结婚,生有一子,后因婚姻破裂,王军霞一个人来到上海,目前在上海经营一家公司,倡导全民健身运动。

王:我觉得生活就是这样,是一种心理状态,就像我们总是不停地在说什么叫幸福。幸福是你自己给自己的,你不把自己要求得太高,不苛刻地去要求一些东西,去要求别人,那你就会得到幸福。

程:现在你经营的公司赚钱多吗?生活怎样?

王:就觉得还能够生活,还幸福。其实我自己从来没有去计算过自己赚过多少钱,或者是每次花了多少钱。我是生活很随意的一个人,有了就吃,有了就用,需要买房子就攒钱去买,这就很开心。虽然现在我买了房子没有钱装修,但是就觉得努力再赚一点钱就可以去装修房子了,这又是一种快乐,我现在一直处在这种状态。

记者手记

相信曾经惊心动魄的那段往事,对今天的王军霞来说,都已成过往。曾经这个女孩拥有了世界巅峰的荣誉,也经历过处于新闻事件风口浪尖的艰难一刻。如今岁月流转,当年风华正茂的女孩,已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她有过失败的婚姻,她要面对儿子的教育,她要面对生活的琐碎。今天,在她的眼神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宁静和平和,也许这种心态的变化才是她最大的收获。

[人物]周苏红 中国女排队员——排球人生

中国女排自从郎平那一代女排的辉煌开始,在中国人的心里就有了特殊的分量。五连冠之后许多年,中国女排都没能站在国际级的最高领奖台上,让中国人憋屈、辛酸、怀疑,难道全中国13亿人,就再也找不到郎平那样的姑娘、组不出一支世界级的强队吗?2004年,陈忠和带着中国女排的姑娘们,终于站上了雅典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给了所有中国人安慰,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行”!这支队伍里唯一的一位浙江女孩周苏红更是表现出色,让陈忠和教练说出了这样评语——“得周苏红者、得天下”。

周苏红,1979年出生于湖州长兴李家巷镇。1990年周苏红在浙江省长兴县少体校开始排球训练;1994年进入浙江省女排队;1996年入选国家青年队;1998年入选国家沙滩排球队;1999年入选国家女排队;2001年成为国家女排队主力队员。

刚进国家队时的周苏红打过自由人,在浙江队打过主攻和接应,在国家队是主力接应。她虽然身材不高,但技术非常全面,尤其是弹跳力和爆发力突出,这为周苏红赢得了“大炮”的美誉。

主要成绩:

2001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冠军。

200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冠军,亚锦赛冠军,世界杯冠军。

2004年雅典奥运会金牌。

2008年北京奥运会铜牌。

坐在我们对面的周苏红,有着电视当中的熟悉面孔,也有着电视当中没有看出来的通透的皮肤,这是一个清秀的高个子姑娘。

采访时间:2008年9月

采访地点: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排球馆

精彩对话:

北京奥运会的各项比赛中,女排无疑是最受国人关注的项目之一,因为曾有的光环,大家的期待值也相应增加。而对浙江观众来说,因为女排姑娘当中有一个浙江女孩周苏红的身影,比赛也显得更为特殊了。最终,在家门口的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经过艰难拼搏,以一块铜牌结束了奥运征程。这样的成绩,有人理解,有人批评,但是谁又能知道女排姑娘们究竟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呢?

程程(以下简称程):这次奥运会是不是你们遭遇的最难的一次奥运会了?

周苏红(以下简称周):“中国女排”这个光环太大了,你到了这个集体里面就意味着你身上的压力更大,担子更重。再加上这次奥运会又是在家门口,人家对你期望更高。之前小组赛的时候也不是很顺,但是我觉得最后的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我觉得是不完美中的完美。尽管金牌的梦想没实现,但是铜牌对我们来说也非常宝贵。这个背后,不要只是看一枚铜牌,这个背后还蕴含了很多东西。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中国女排的几位老队员面临着退役的问题。29岁的周苏红、30岁的冯坤,不管是去还是留,这次北京奥运会注定是她们参加的最后一次奥运会了。

周:比赛后我们几个老队员都拥抱了。以前好像体会不是特别深,这次我觉得大家都是特别舍不得。一个是我们将来要分开了,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在一起打球八年了。我觉得这八年,真的比我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都多,而且天天都是在一块的,感情也非常深。

我是个特别喜欢排球的人,有时候我说,如果能打的话,我真愿意一直打下去。因为练了那么多年,它已经成了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了,所以,如果真的一下子离开了排球,我就有点无所事事的感觉,我会觉得我生活好像没有目标了。其实有时候我讲讲都想掉眼泪,感觉很伤感。

排球对周苏红来说,远远不只是一项体育运动这么简单。她的人生,她的事业,她的友情,甚至她的爱情,都被小小的排球连在了一起。也难怪,对排球,周苏红有着特殊的感情。

周:我是从一个县里出来的,其实是一个小镇上,然后选到县里面,最后就是到省体校,然后在体工队这样一步一步走上来。如果没有排球,这个时候我会在哪我也不知道。而且我的另一半也是因为排球才认识,最后走到一块的。所以排球带给我的东西特别多,虽然这中间也有痛苦,比如伤病这些,但是它带给我的快乐更多一些。几天没有摸球,我心里就会很想它。所以我想像不到,如果以后离队了,跟排球中间划了条线,可怎么办?有时候我觉得,人如果能够年龄一直保持这样就好了,可以一直打一直打。但是不太可能!

除了排球,更让周苏红不舍的是她这些朝夕相处的队友,中国女排这个温暖的团队。在这里,留下她无数美好的回忆。

程:队里人家管你叫“大炮”,我觉得这个名字太有趣了,谁给你取的外号?

周:我是1994年进的国家青年队,1995年就直接上国家一队了,那时候在一队是小孩,最小的。但我那时候体格还挺壮的,就是有点像小男孩的那种。扣球技术不是特别好,直接扣到墙上去的那种,而且不是一次两次。

几个老队员她们就开玩笑了,她们说你这哪叫扣球啊,你这简直是,她们说给你取个外号吧,叫“江南一大炮”,全名叫“江南一大炮”,因为我是江南的,最后就被她们叫叫叫,一直叫到现在。很多人都说,哎,周苏红,见过面的人都说我挺文气的挺文静的,怎么会叫“大炮”呢?他们都觉得特别不好听,可是我很喜欢。

程:队员都有外号吗?

周:差不多都有吧。“熊猫”是冯坤,杨昊是“耗子”,张娜是“土豆”,因为她在场上总是防守嘛,防守滚来滚去的好像是土豆。还有马蕴雯叫“大头”,她头比较大,然后薛明叫“小头”。这些绰号我觉得太有才了,有时候她们取的绰号特别经典,我觉得特别符合。

周苏红来自浙江省长兴县李家巷镇,父母以前是太湖上的船工。她能跟排球结缘,最后成为家喻户晓的国手,是因为当年一次偶然的机遇。

周:我11岁参加校运动会,跑了个800米,跑了个倒数第二名。但是我两个教练觉得我不错,到我家去找我,而且去了三次。

程:为什么你跑了倒数第二人家还觉得你不错?

周:我那个时候特别瘦,腿比较长,个子感觉还挺高的,教练觉得不错。

另外我自己是真的很喜欢排球,他们问我的时候我一口就答应了。完了就跟我爸妈商量,但是他们没同意。因为我那时侯成绩特别好,我小学的时候一直是副班长,一直成绩都挺好的,爸妈也挺舍不得让我去打球。后来教练来了三次,做我们邻居的工作,做我爸妈领导的工作,就一直做工作。最后拖了半年之后,我才进的县队。所以我非常感谢我的启蒙教练,是他们发掘了我。

18年,从当年11岁的小丫头,到现在国家队的顶梁柱,周苏红成功的秘诀只有两个字: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