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的研究与实践
49373300000019

第19章 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的控制措施研究(2)

8.1.6加大有利于节能减排项目的投入,全面实施节能降耗重点工程及专项补助经费的落实,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受国际环境变化、宏观调控和外贸政策调整效应显现、前三年投资较低增长和雨雪灾害等多重因素影响,我省经济增长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落。上半年,全省GDP增长11.8%,增幅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节能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支撑。随着经济增速的回落,由于生产能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调整,一些固定能源消费不会因为企业生产和经营增速的回落而同步减少,使得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受到影响。应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投入,鼓励节能型汽车、废水回收环保设备的投入及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模式的推广,引导企业更新节能设备,落实各类新购设备的补助经费,推动节能型产业的升级转型,提高企业的节能设备的配备率与利用率,从而在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推动整个工业产业结构转型,降低能源消耗。

8.1.7夯实基础,建立能耗统计、报告及评价制度

建立能源消耗统计、报告及评价制度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各方面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的一个重要举措,对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将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公路、水路交通实施栀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枛办法》中明确,“建立公路、水路交通能源消耗报告、统计、分析制度,配合国务院统计部门加强对统计指标体系的科学研究,改进和规范能源消耗统计方法,做好公路、水路交通能源利用状况的统计和发布工作”。全面掌握和及时监测道路运输行业用能状况和水平,提高能耗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应建立和完善能源统计指标体系,健全统计网络,充实人员力量。指定专人负责能耗统计工作,及时提供真实、有效数据,为确保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顺利完成提供坚实基础。

8.1.8完善制度,健全节能降耗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

全省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以后,各市、县纷纷召开有关会议进行贯彻,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并制定了具体工作措施,把节能降耗工作列入相关各部门年度工作目标,确保各个行业都投入到节能工作中,与相关部门和企业签订责任书。下一步应着力抓好落实,特别151是各行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本行业节能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制定明确节能监管目标和具体监管措施,确保本行业节能工作有力开展,形成各行业节能工作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对不认真履行节能减排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对社会影响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案例实施督办;将严重违反国家有关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规定的企业列入“黑名单”,计入信用考核等,并在媒体上公开曝光,对违反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的,要依法予以处罚。同时要建立节能环保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力、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部门和执法机构责任人的责任。

此外,应严格执行交通运输营运客货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国家标准,组织建立交通运输营运客货车燃料消耗检测体系并加强对检测的监督管理,确保交通运输营运客货车符合燃料消耗量限值国家标准。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检测标准,完善道路运输车辆退出机制。对老旧、排放大、能耗高的车辆采取经济的技术改造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逐步淘汰出营运市场。

8.1.9发挥价格、税收杠杆作用,提高企业用能成本

目前企业能耗和排放居高不下,与现行资源价格偏低、税收机制不协调有很大关系,政府管制下土地价格低、能源价格低、水电价格低、污染环境不收费等等,这样的政策环境不是鼓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是鼓励大家粗放扩张。与强制性的行政手段相比,价格、税收手段通过改变价格信号调节市场供需,造成的扭曲比较小,也减少了寻租的机会,产生的税收收入还能补贴环保和新能源开发等,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应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建立能够反映能源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等完全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将低成本使用能源的鼓励政策改为高成本使用能源的约束政策,对排污坚决收费,加大差别电价、水价政策实施力度,增加实行差别电价、水价的产品。

将现行消费税征收范围扩大到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逐步调高税率,尽快开征燃油税,并逐步完善资源税制,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用能成本,促进市场主体自觉节能。

15 28.2企业层面

8.2.1控制汽车增量,调整和优化运力结构

企业应科学掌握客货运输流量的变化规律,以营运车辆结构调整为主线,优化营运客车运力结构;合理投放运力,对二级以上公路及客流量较大的客运线路,投放车型以节能性的大型客车为主。对于实载率低于70%的客运线路不应新增运力。

加强货运组织和运力调配,有效利用回程运力,降低空驶率,更好地发挥能源使用效率。五年内全省货运车辆厢式化、重型化、专业化增加50%。2007年,全省货运车辆中厢式车6.2万辆,重型车4.2万辆,专业车2.1万辆;营运货车能耗38升/百车公里;2008年货运车辆向厢式化、重型化、专业化发展,较2007年增加20%,以后逐年增加10、10、5、5个百分点。2008年至2012年,营运客货车辆运输单位能耗逐年下降2、1、1、0.5、0.5个百分点。以一辆20吨车百吨公里油耗1.8升,一辆5吨车百吨公里油耗5升,日平均运距300公里,年工作日260天计,发展一辆20吨车可比发展4辆5吨车年节约燃油5.46万升,8.2.2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降低单位周转量及产值能耗

在客运方面,一是针对跨省班线,如杭州始发往南京的班线,目前共有8家单位开展运营,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根据各自单位的车辆数、座位数、人员等资源状况,共同合资成立了浙江杭宁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经营该路段的客流服务,使车辆的实载率提高了6%。二是针对城际班线,通过双方单位的资源整合,成立以班线为纽带的经济共同体,共同对两地之间的客运资源进行统一经营。三是针对承包车者,组建承包联合体,加强信息沟通与资源共享,共同为同一市场进行调控。目前,丽水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的集约化经营达57%,快(直)客车辆占公营客车的32%。

在货运方面,针对市场集中度较高的区域的货运企业,建立运153输联盟体,根据市场总体总需求来合理调配运输,并能通过联盟体的运输网络,提高回程的货物配载,提高了实载率。

在汽车维修方面,根据车型、客户主体来确定维修作业量,避免各自为战,分散维修,进而可以实现维修设备的资源共享,减少企业投资风险和经营成本。

在驾驶员培训方面,根据区域的驾驶员培训总量,合理确定训练场次和时间,提高驾校的场地利用率,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并且可以根据客流集中配送的模式改变目前驾校各自接送学员的做法,以城市公交代替之,能实现城市交通运力的优化,减少了车辆的拥堵水平。

8.2.3运输组织优化,提高实载率

在客运班线方面,建议推广采用滚动发班的模式,即按照“车型分类、班次共保、滚动发班、营收共享、优质服务”为主要做法的一种运输组织方式,这种运输组织方式充分体现了运输合理化与节能减耗之间的紧密联系。

1.车型分类,体现车型结构合理化

将参与滚动发班的客运班车按照车辆技术等级和配置条件分为三种类型:豪华空调车(一类车)、普通空调车(二类车)、普通非空调车(三类车)。车型分类,可以将不同需求的乘客对不同档次车型的需求很好地对应起来,并根据对各类车型的总体需求水平,通过不断调节而达到不同类车型之间的一个合理需求比例。行业管理部门则可以利用这种需求比例,在运力调配、车辆更新时进行全盘考虑,避免出现某类车型(如豪华车)过剩,而另一类车型(如普通非空调车)又不足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造成车辆资源浪费。

2.班次共保,体现运力供求合理化

将同一线路经营业主的全部班次集中起来,根据客源情况和市场变化来确定和调整该线路的日发总班次数量,并按照各自比例均衡分配班次。排除运输季节性因素,每条线路在相同运输季节的某一段时间内的客流量是相对稳定而有限的。在这相对稳定而有限的客流量范围内,用来承担运输任务的车辆及班次数也是有限的。所以,在确定某一线路的日发总班次数和班次密度时,最15 4主要的决定因素就是该线路预期的平均客流量。如果班次过多、过密,则造成车辆实载率低,浪费运力;如果班次过少、过疏,则造成旅客滞留,影响群众出行。确定班次共保的原则,要求参加同一线路的经营者对班次能减能弃,完全按客流量因素来确定该线路日发总班次数和班次密度。根据滚动发班线路的客流量情况,按比例增减班次和车辆来提高节能效益。

3.体现运力调度合理化。客源决定市场,市场决定班次

同线路的车辆分类后,按照抽签原则给同一类型的每辆车定好序号,按客源流时排好日发班次和发班时间,再按照已定的序号顺序让同线路同类型的车辆轮流循环发班。按序轮流循环发班,从根本上避免了同一条线路的客运车辆集中在“早出”、“晚返”两个时间段发班,而其他时间段却无车发班的无序混乱局面,造成客流高峰时间段班次过密的资源严重浪费。按序循环发班,在保证运输线路在每个时间段都有车发班、乘客有车可坐的同时,也保证了每辆车都可以享有相同的发班次数和不同客流时间段的发班机会。同线路同类型车的发班次数、发班时机都是均等的,没有发班次数、发班时机上的差异。

4.营收共享,体现利益分配合理化

将同一条线路滚动发班车辆的全部营业收入(票款)集中到同一指定帐户,由滚动发班业务管理机构(结算中心)根据不同车型的票价、座位差异按统一标准进行统一结算,公平分配票款。统一结算的实质是对参与同一线路滚动发班的同一类车辆按班次实行营收共享。营收共享的根本好处,在于将同一线路的同一类车辆借助于营业收入捆绑在一起,形成了类似于“线路公司”的“股份化”经营,是道路班线客运全行业的公司化经营,从利益源头上排除了同线路车辆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减少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内耗,保障总体利益的最大化。

5.优质服务,体现安全运输合理化

通过滚动发班参营企业共同签署自律公约,实行客运服务质量公约化、标准化,倡导优质服务。对违反滚动发班《自律公约》或服务质量管理标准的,按相应条款扣罚违约金处理,从而保证服务质量。准时运行(准时发车、准时到站)是衡量道路班车客运服务155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滚动发班确定的准时发车、单程限时、运行定速等服务标准,在保证服务质量和行车安全的同时,也减少了车辆怠速待客时间,确保车辆在行车途中以经济速度平稳运行而减少油料消耗。

滚动发班的主要做法,是按照车型分类、班次共保、按序循环发班、营收共享的关键环节展开的。根据客源情况和市场变化确定并及时调整线路的车辆数、日发总班次数量,减少了车辆的无效运输或低效运输,大大提高了车辆使用率和载客率,使节能增效有了很好的措施保障。

2008年到2012年,全省公司化经营的城际班线整合争取每年到达50条。通过班线整合,合理排班和投放高档环保车辆,减少班次20%,车辆实载率有较大提高。按班线平均里程200公里、平均每天发1.5班、车辆每百公里油耗26升计,每天减少油耗7.5吨,年节油2737吨。同时,鼓励发展节点运输。通过节点运输,沿途配客,提高车辆实载率和运输效率。目前全省有中长线配客线路98条,配客点234个,通过节点配客运输,减少线路136条,日发班车减少78次。按中长班线平均里程500公里计,每年节油3701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