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
49399300000043

第43章 参考文献(4)

124.Wallerstein,I.Unthinking Social Science:The Limits of Nineteenth‐Century Paradigms[M].Cambridge:Polity Press,1991.

125.Wallerstein,I.The End of the World as We Know It:Social Sciencefor the 21th Century[M].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Press,1999.

126.White,G.Prospects for Civil Society in China:A Case Study of Xiaos‐han City[J].Australian of Chinese affairs,1993,29:63‐87.

127.Whitehead,M.‘In the Shadow of Hierarchy":Meta‐governance,Pol‐icy Reform and Urban Regeneration in the West Midlands[J].Area,2003,35(1):6‐14.

128.Wilson,W.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on[J].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1887,2(2):197‐222.

129.Wolf,M.Will the Nation‐State Survive Globalization?[J].ForeignAffairs,2001,80(1):178‐190.

130.World Bank.Sub‐Saharan Africa:from Crisis to Sustainable Growth[M].Washington,DC:World Bank,1989.

131.World Bank.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M].Washington,DC:World Bank,1992.

132.辛西娅·休伊特·德·阿尔坎塔拉.“治理”概念的运用和滥用[A],见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6-30.

133.汉娜·阿伦特.公民不服从[A],见何怀宏编,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C].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116-156.

134.克劳斯·奥菲.福利国家的矛盾[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135.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政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136.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137.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拉里·施罗德和苏珊·温.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138.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139.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罗伯特·比什和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美国地方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40.本杰明·巴伯.强势民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141.柏维春,金文哲.现代公共行政学范式演进内在逻辑解读——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范式发展理论评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38-42.

142.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43.贝弗里奇.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R].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144.乌尔里希·贝克.什么是全球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45.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46.亚历山大·波茨.社会资本:在现代社会中的缘起和应用[A],见李惠斌、杨雪冬主编,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19-152.

147.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148.詹姆斯·M.布坎南,戈登·塔洛克.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49.彼得·布劳,马歇尔·梅耶.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150.蔡拓.全球治理的中国视角与实践[J].中国社会科学,2004,(1):94-106.

151.陈炳辉.奥菲对现代福利国家矛盾和危机的分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6):13-19.

152.陈炳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153.陈彩虹.全球地方化:经济全球化的另一种趋势[J].中国新时代,2006,(8):26.

154.陈家刚,陈奕敏.地方治理中的参与式预算:关于温岭市新河镇改革的案例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7,(3):76-83.

155.陈剩勇,马斌.温州民间商会:自主治理的制度分析:温州服装商会的典型研究[J].管理世界,2004,(12):31-49.

156.陈剩勇,汪锦军和马斌.组织化、自主治理与民主——浙江温州民间商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57.陈奕敏.参与式预算的温岭模式[J].今日中国论坛,2008,(5):95-98.

158.陈银娥.“福利国家”福利经济制度改革趋势探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6):79-84.

159.陈振明,2000a.走向一种“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76-84.

160.陈振明,2000b.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范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0,(6):73-82.161.罗伯特·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

162.罗伯特·达尔,1999a.论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63.罗伯特·达尔,1999b.民主理论的前言[M].北京:三联书店,1999.

164.约翰·S·德雷泽克.协商民主及其超越自由与批判的视角[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165.邓正来,景跃进.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A],见邓正来编,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25。

166.丁仁方.威权统合主义:理论、发展与转型[M].台北:时英出版社,1999.

167.丁元竹.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R],见王名编,中国NGO研究——以个案为中心[C].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清华大学NGO研究中心,2000:53-73.

168.丁元竹,江汛清.社会公共服务供给和社会管理体制安排[J].理论与现代化,2006,(5):5-16.

169.戴维·约翰·法默尔.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70.范时杰,2008.克林顿政府“重塑政府”改革述评——兼论“重塑政府”改革理念[DB/OL].

171.詹姆斯·D·费伦.作为讨论的协商[A],见陈家刚选编,协商民主:民主范式的复兴与超越[A].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1-22.

172.查尔斯·J·福克斯,休·T·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73.乔治·弗里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74.甘阳.“民间社会”概念批判[A],见张静编,国家与社会[C].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24-35.

175.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北京:三联书店,1997.

176.让-皮埃尔·戈丹.现代的治理,昨天和今天:借重法国政府政策得以明确的几点认识[A],见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80-294.

177.古德诺.政治与行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178.顾昕.公民社会发展的法团主义之道:能促型国家与国家和社会的相互增权[J].浙江学刊,2004,(6):64-70.

179.顾昕,王旭.从国家主义到法团主义:中国市场转型过程中国家与专业团体的关系演变[J].社会学研究,2005,(2):145-175.

180.顾准.顾准文集[C].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181.郭道晖.政府治理与公民社会参与[J].河北法学,2006,(1):12-16.

182.郭忠华.从危机管理到管理危机——奥菲对福利国家政府管理的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88-93.

183.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1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184.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185.哈贝马斯.合法性危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86.韩恒.殊途同归的公民社会?——与郁建兴、周俊二位先生商榷[J].二十一世纪,2008,(10月):126-130。

187.郝思.非营利组织与民主[A],见刘军宁编,市场社会与公共秩序[C].北京:三联书店,1996:360-375.

188.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189.戴维·赫尔德,安东尼·麦克格鲁.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190.阿尔伯特·O.赫希曼.退出、呼吁与忠诚[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191.何增科.中国地方政府创新与政治合法性:一项初步的经验性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2):8-13.

192.何增科,王海和舒耕德.中国地方治理改革、政治参与和政治合法性初探[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4):69-77.

193.何子英.从凯恩斯主义福利民族国家理论到熊彼特竞争主义国家理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6):20-27.

194.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95.华勒斯坦等.开放社会科学:重建社会科学报告书[M].北京:三联书店,1997.

196.黄健荣,杨占营.新公共管理批判及公共管理的价值根源[J].中国行政管理,2004,(2):64-70.

197.贾西津,黄爱丽.城市社区的参与式治理——以宁波市海曙区为例[A],地方政府创新与公民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杭州:浙江大学,2007:217-231.

198.江华.沃勒斯坦的国家理论述要[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8,(6):39-45.

199.鲍勃·杰索普.治理的兴起及其失败的风险:以经济发展为例的论述[A],见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52-86.

200.鲍勃·杰索普.国家理论的新进展(续)——各种讨论、争论点和议程[J].世界哲学,2002,(2):22-26.

201.金太军.当代西方多元民主论评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6,(3):68-72。

202.景跃进.“行政”概念辨析——从“三权分立”到“政治与行政二分法”[J].教学与研究,2003,(9):69-72.

203.景跃进.行政民主:意义与局限——温岭“民主恳谈会”的启示[J].浙江社会科学,2005,(1):25-28.

204.艾琳·卡马克.全球化和公共行政改革,经济与社会比较体制研究,2002,(3):85-91.

205.康特妮,马克·霍哲和张梦中.新公共行政:寻求社会公平与民主价值[J].中国行政管理,2001,(2):43-46.

206.康晓光.创造希望[M].南宁:漓江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07.康晓光,韩恒.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5,(6):73-89.

208.保罗·克鲁格曼.拯救亚洲:应当改弦易辙了[J].国际金融研究,1998(9):58-61.

209.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