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A从市场上没少再融资圈钱,但二级市场上投资者上车下车,在一个长时段内都获利丰厚,舆论有所反弹,但股民没有太多话说。
而且,资产作价上让点利,少拿点股份,不会影响控股地位,二级市场股价上涨,市值不是照样体现吗?
想不通上海公司的控股股东为什么要这样抠门?
袁幼鸣:你倒是说到点子上了。
与上海国资控股上市公司相关的很多人没有市值意识。这些人是都市里的村庄的小农,当然他们普遍自我感觉挺好。
同上海上市公司的一些人接触,你会听到很多莫名其妙的话。比如,他们会说优质资产不能注入上市公司,不能让股民把钱赚了。绝非我夸张,这是很流行的说法,是不是不可思议?
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二级市场会给予数倍溢价,账面获利最大的是大股东,他们对此不管不顾。
至于上市公司股价二级市场表现突出,可以获得诸多益处,他们更是看不懂,也懒得搞懂。
深入了解这个城市一些人的思想,你会发现上海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城市,至今,不少人一脑门子计划经济糟粕。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上海在援川行动中爆发出巨大的城市文化传统优势、优点。作为新移民自豪、作为四川人感恩双重心理驱动下,我含泪写作《上海具有产生伟大公司的资源》。
当时我有一种隐隐的不安,认为灾难过去后,上海凸显出的优势、优点将消失,于是写道“灾难所开启的反思时间之窗可能稍纵即逝,需要加以重视”。
援川行动中,上海这座中国最先实现现代化的城市的管理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上海政府在援川统筹上显示出极高水平。
地震刚过,上海政府迅速在成都建立援川办事机构,进行前线协调,上海的援助按照四川开出的“清单”迅即做出人力、物力安排,表现出很高的效率。
上海消防总队负责震中地带映秀镇的搜救工作,最后从废墟下成功拯救20多条生命,获救者多数被埋时间超过72小时黄金救援期。救援队的工作风格凸显科学、理性、高效特征。
有个上海女孩赴川旅游在地震时不幸遇难,一开始电视新闻报道有航空公司将把遗体接回上海。我听后感到不妥,有打市长热线提建议的心思。
后来,在阿坝通往成都的道路中断的情况下,遇难女孩遗体被辗转送至兰州,火化后骨灰由亲属接回。
上海政府处理遇难市民后事表现出很高政治智慧。当时航空运力紧张,直接运回遗体肯定会损害上海形象。一些国内其他省市去川遇难的人是就地集体掩埋的。
上海城市文化传统优势、优点在寻常日子不见踪影。除个别民营企业集团外,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上海本地一直出不了受尊重的公司和企业家。
上海出不了马云,一些国企干部倒是习惯于荒腔走板,核心原因是上海的体制机制存在大问题。
上海企业高管腹诽“政府太强势了”,政府部门则称“环境很好,企业为什么搞不好”,这种互相指责的局面已经存在20多年。
上海国有企业经理至今没有股权激励,一家企业集团总经理拿的年薪甚至赶不上某些街道办事处的办事员。这些街道办事处商铺众多,生财有道、富得流油。
有一定贡献又心态失衡的人怎么办?唯有伸手“搞花头”捞钱。
上海以举报为副业的人挺多,无事即可生非,炒房炒股之外直接伸手被捉概率较大。
例如,时任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副总裁、双钱股份董事长、上海制皂集团董事长范宪于2008年夏天在浦东国际机场被双规。
此人搞出了中国第一句后现代主义广告词“白丽美容香皂,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申城哄笑、脍炙人口,有“扭亏大王”之誉,曾经将上海油墨厂、上海制皂厂、上海电池厂及上海轮胎橡胶集团扭亏为盈。
2009年5月25日,范宪被控经济犯罪,公诉人以急促语气提醒“被告人范宪,你现在面对的是法庭,面对的是国徽,你的回答要慎重”!
我倒是觉得,如果给此人一个好的体制机制,他是打造出上海本地大牛股的热门人选。
2003年,SARS肆虐,范宪下令上海制皂集团开足马力生产药皂,3天之内创造利润数千万。
如此敏锐的市场意识在A股市场岂不受热捧?大家把甲型流感概念炒了一轮又一轮,并未见到多少现金。
上海本地公司高管层的基本心态是得过且过,让日子能混得下去。
我对上海本地公司的见报评价是“经营管理一般、资产质量尚可”。而我的真心评价是,整体而论,上海本地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低下,个别董事长、总经理除外。
上海多数国资干部对资本市场的认识糊里糊涂,但他们人人“门槛精”,都不肯涉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在重组作价问题上,很容易出现的场景是,提出的草案时就作价偏高,之后张三扞卫国有资产主张涨点价,李四不落人后显示精明提议再涨点价,最后定稿已不为二级市场留有任何空间。
文玮玮:寻找上海本地股重组机会,似乎该更关注净壳重组。
袁幼鸣:你想捕捉海通证券借壳都市股份上市这样的机会。我估计,还会有少数几例。
捕捉上海本地股重组机会,首先要避免“偷鸡不成蚀把米”。
一些地区的重组线索是A公司搞了,B公司不是后娘养的,也会搞,潜伏进去压中黑马概率比较大。
如果你对上海本地板块持这样的认识,那是要交学费的。
见到上实发展资产注入了,以为上海其他几家有地皮的集团也会注入资产给旗下上市公司是不成立的。
既有事实是,上实发展大股东注入资产,2007年下半年中华企业、张江高科却推出向股东伸手的配股再融资方案,股价暴跌。
先知先觉进上实发展坐轿子的人吃肉挺舒服,进入中华企业、张江高科等待资产注入的人如果手脚不够快,则会大块割肉。
我曾说过,靠内幕消息在上实发展发财的人直接吃中华企业、张江高科股民的肉,喝他们的血。
所以,捕捉上海本地股的重组机会不能想当然,也不能指望吃全鱼,宁愿在盘面上跟着资金冲进去,错了及时纠正。
第二,即使是实施重组的上海本地股,多数公司会搞鸡肋重组,三爱富重组方案被否决后可能有所收敛。
少数公司股价有暴涨空间,否则就是水至清则无鱼,所有人都发不了财。
股价暴涨的公司出在净壳中的可能性比较大,但也不排除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类型。原来我以为资产注入整体上市机会会出现在地产板块,不过,上海建工的表现让我大失所望,动摇了我的预估。
它们会出现在哪里,需要进一步观察。
你需要知道上海是一座流行军棋四角大战的城市。军棋四角大战最基本的玩法就是排长冒充司令,司令藏在一个隐蔽的地方。
有的上海人棋风特别复杂,层峦叠嶂地搞误导,我称之为“下花棋”,为误导人而误导人,把自己也误导进去了。
对付“下花棋”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不见兔子不撒鹰。
2009年7月16日,上海地产集团控股的中华企业与金丰投资同时发布公告,一个称三个月内大股东不注资,一个称三个月内大股东不卖壳。
如持有它们,当天便不妨出货。到三月期满,是否重新介入,视盘面情况与所掌握信息再作决定。
2007年,券商研究所为上海板块重组出过长篇报告,舆论大肆渲染上海板块重组,我认为其中的机会未必比重庆板块资产重组多。
重庆的一位市政府负责人是为数不多的真正懂资本市场的高级官员。身为重庆人,你不妨对重庆板块投入精力,密切关注。
文玮玮:我会关注的。必要时,回重庆去进行一番资源摸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