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现代护理美学
49434900000041

第41章 艺术欣赏(1)

第一节 艺术欣赏概述

一、艺术及其分类

(一)什么是艺术

艺术是塑造具体而生动的感性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现象及其本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审美评价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动反映,有时可以是曲折的反映,但不是歪曲的反映。

首先,艺术是对生活的反映。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是第一性的;艺术是反映者,是艺术家反映生活的产物和成果,是第二性的。艺术是用形象反映生活的,这是它与其他科学理论最明显的区别,如科学家在介绍马的特征时,就可通过密码的具体形象,用概念化的语言写出马的种属、体征、构成、习性、繁育,分布等。而艺术家反映马,就必须依靠具体可感的形象,如徐悲鸿笔下的马,或迥立,或狂奔,或成群,或独鸣,或强实,或雄健,风格粗犷有力,形象栩栩如生,若离开具体的形象就无从表现了。

其次,艺术是能动地反映生活。艺术虽然要以现实生活为反映对象,但它不像机械照相那样被动地反映生活。艺术家在反映生活时,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体验、认识和评价,这就必须要渗入自己的意志、情感、生活理想和审美观念,如罗广斌、杨益言在小说《红岩》中,不仅再现了山城地下党和狱中革命志士可歌可泣的斗争历史,而且在字里行间,包含着对坚贞不屈的革命者的景仰和歌颂,对阴险毒辣的敌人的愤慨和鞭挞,激励人们崇敬英雄,仇恨敌人,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从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艺术的美学意义和能动作用。

再次,艺术对生活的反映有时可以是间接的和曲折的,但不能是歪曲的。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艺术家所处的时代条件及社会环境是纷繁复杂的,有时艺术家不便于直接反映现实生活,而通过一些神话故事,采用夸张、虚构的手法,对现实生活加以曲折的反映。只有这样的反映,影射、暗喻了生活的哲理或本质,才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如《西游记》、《封神榜》等。相反,如果只凭作者主观臆断,瞎编一些背离生活本质的所谓故事,或只抓住生活中只鳞片爪,将生活中的一些偶然的、片面的、非本质的现实加以拼凑,即便是描述了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也是背离生活规律的,是对生活的歪曲,就根本算不上艺术品,只能算是精神鸦片,是我们应坚决摒弃的。

(二)艺术的分类

艺术有多种表现形式,这是由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人们审美需要的广泛多样性所决定。根据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的不同艺术可分为以下几类:

1.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又称空间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借助线条、色彩、形态等手段,在一定空间中塑造直观的平面或立体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的艺术。造型艺术包括绘画,雕塑、摄影、书法、建筑、工艺美术、烹调等。

造型艺术都以线条、色彩、形状等为表现手段,塑造的形象既是可视的,又是静态的,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中,是选取生活中的某一瞬间来加以反映,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暗示性。

2.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是通过表演者的活动来反映生活、表达情感、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体育运动等。在电影、戏剧中,演员创造角色的表演,也属于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是以审美化的声音和动作作为表现手段,塑造的形象有的只诉诸听觉,如音乐、有得既诉诸听觉又诉诸视觉,如舞蹈。它们都是动态形象,存在于流动的时间中,是表演过程与欣赏过程的统一。

3.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也称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影剧文学等。

语言艺术的表现手段是语言,这是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段,它使语言艺术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广泛性和形象的间接性。语言使用方便、自由,不受任何时空条件限制,不管是现实的还是非现实的,过去的、现在的、还是未来的,宏观的还是微观的,古今中外,海阔天空,它都能表现出来。语言塑造的形象是非直观的,是不可视的,它需要读者通过阅读、思考、理解、想象等,在头脑中将作者提供的语言“还原”成可感的艺术形象。而且这种还原过程可以说是人与人之间是有明显差异的,即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它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再创造”的空间和余地。

4.综合艺术

综合艺术是融合了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采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塑造综合型艺术形象的艺术,主要包括戏剧、电影、电视剧等。

综合艺术综合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来塑造形象,但各种艺术手段不是独立地发挥作用,而是服从于综合艺术形象塑造的总体需要。综合艺术使被反映的生活画面逼真地展现在欣赏者的面前,从听觉、视觉多方面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们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它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艺术欣赏及其特点

(一)什么是艺术欣赏

艺术欣赏,是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其核心是欣赏艺术形象,是欣赏者对艺术作品的具体把握与再创造。同时,艺术欣赏也是一种精神活动,通过对艺术美的欣赏,使人们从艺术中发现、认识和感受美。

艺术欣赏是艺术作品实现其审美价值的桥梁。无论是艺术作品发挥其审美教育作用,还是人们接受艺术作品的影响,都离不开这个环节。通过欣赏,人们才能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受到精神的愉悦和情感的陶冶。通过欣赏,艺术家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才能发挥它的社会作用,实现它的审美价值。如孔明、关羽、孙悟空、猪八戒等等,这些艺术形象可谓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其重要原因就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数百年来拥有大量的读者,为千千万万的人所欣赏。如果一切艺术作品无人欣赏,就不会实现自身的价值。

总之,艺术欣赏活动与实现作品价值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通过不断的欣赏实践,欣赏者的审美能力会逐步提高,同时能更深刻地感受艺术作品的美;而欣赏者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感受越细致、越深入,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也就会实现得越完全、越充分。所以,艺术欣赏是使艺术作品与实现其审美价值的桥梁和纽带。

(二)艺术欣赏的特点

1.艺术欣赏是情与理统一的精神活动

艺术欣赏是在艺术作品艺术形象中寻找、体验、感受美的过程,是运用形象思维去把握艺术形象,认识生活本质的过程,是一种精神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情与理是有机统一的。

在欣赏之初,总是从感觉与理解开始的。欣赏者首先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感知艺术作品的外部形态,进而理解其蕴含的内容,这样艺术作品及其形象、意境就会引起欣赏者情感的激动和认识的深化。在此基础上,欣赏者凭着自己的审美能力、欣赏体验和审美经验,对作品及其形象加以分析,挖掘其蕴藏的思想意义、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作出自己的评价。从这个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艺术欣赏是情和理有机统一的精神活动。

2.艺术欣赏需要发挥个人想象力,并表现出个人特点和差别

艺术欣赏需要借助欣赏者的生活经验和丰富想象力,才能感受到艺术作品美的内涵。同时,欣赏者的文化素质、性格、兴趣以及其所处的时代环境的不同,其获得的审美感受也是不同,往往表现出个人特点和差别。

3.艺术欣赏始终离不开形象,并始终伴随着情感活动

艺术作品是以形象感人,以情动人的。只有不脱离艺术形象,用心去感受艺术形象,去体验艺术家融注到作品中的情感,才会受到陶冶,获得教益。否则,就谈不上艺术欣赏。也就是说,把握形象,体味情感是与艺术欣赏的整个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唐代诗人金昌绪的小诗《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阅读此首诗时,首先在脑际浮现出的是一位情意缠绵、梦萦魂绕的少妇望夫不归的烦闷愁苦形象,然后领略诗人融注在诗中的情感因素,就会感受少妇那倾诉离情、不满现实、怨恨战争的情绪,从而同情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憎恶发动战争的统治者。

4.艺术欣赏是艺术的再创造

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欣赏者往往不是消极被动的感受艺术形象,而是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去充实、丰富艺术形象,或通过联想与想象创造出新的艺术想象,不光停留在艺术家描绘的图景中,仿佛亲眼看到一幅幅与此相关的,生动、开放的生活画面,体验到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从而完全沉浸在艺术家塑造的艺术天地里,这个过程就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

例如,让我们来欣赏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油画《自由领导人民》,画面表现的是1830年法国人民反对复辟王朝封建专制主义的“七月革命”的情景,自由女神左手拿枪,右手高举大革命的三色旗,处于画面中心,牺牲的烈士和冲锋的战士分列女神前后。我们看到这幅画,调动艺术想象,仿佛看到起义者奋不顾身地冲向敌阵,前面的倒下去后面的又紧紧地跟了上来;仿佛看到那旌旗摇动、枪林弹雨的激烈场面,听到那嘹亮的冲锋号声和杀敌的呐喊声,体验到起义者们不怕牺牲、奋勇前进的昂扬精神。这就是再创造。艺术欣赏时,欣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和生活经验去进行再创造。所以有人说,艺术形象是艺术家同欣赏者共同完成的,这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5.艺术欣赏是快乐的教育活动

艺术作品都是将社会内容和思想倾向融化在能够激发人们美感的艺术作品之中,用生动的形象、真挚的情感,打动欣赏者的心灵,艺术欣赏的教育功能是通过愉悦活动来实现的。艺术作品的巨大感染力就在于它寓教育于愉悦与快乐之中、寓教育于审美享受之中。艺术作品的社会教育作用不是通过说教,更不是通过强制,而是借助感性愉悦的审美活动,使欣赏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引起感情的升华、心灵的交汇,这就将教育与愉悦十分自然地结合了起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将艺术欣赏当作是人生的乐趣和享受,即使是悲剧,明知看了要伤心落泪,是属于“出钱买罪受”,但仍然乐意去看。可见,艺术欣赏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三、艺术欣赏的一般方法

(一)提高艺术审美修养

马克思说:“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具有一定的审美修养,是有效地进行艺术欣赏的先决条件,所以提高审美修养,就是欣赏者进行艺术欣赏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审美修养包括文化素养、艺术涵养、思想水平、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审美经验和审美能力等,其中审美能力是其核心,它包括审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判断力和想象力等。提高审美修养,就是要在正确的世界观、审美观指导下进行美学知识的学习,加强审美实践锻炼,多欣赏优秀的艺术精品,丰富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逐渐提高思想、文化和艺术素养,提高审美的感受、理解、鉴别和想象等能力。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审美活动中,逐渐由外行“看热闹”上升为内行“看门道”,由欣赏的“门外汉”逐渐变为审美的内行,变为一个具有一定审美修养的人。

(二)采取正确的审美态度

艺术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要获得真正的艺术享受,就必须用审美的态度、艺术的眼光去欣赏艺术作品。

在欣赏活动中应避免三种情况:

(1)单纯地为了消遣,在欣赏时只求消磨时光,消极地接受一些无聊的作品,或不去对真正的艺术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体验。

(2)出于好奇,单纯追求情节的离奇、惊险,整天沉迷于武侠、侦破、凶杀、言情等作品中,以寻求感官刺激。

(3)抱着庸俗的态度欣赏,在欣赏中不是对作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反而津津乐道的是对消极成分的欣赏。这些都不是健康的艺术欣赏,这样的欣赏,不但不能获得审美享受,而且还会削弱意志、萎靡精神、毒化心灵。所以在艺术欣赏中,采用正确的审美态度,保持正确的审美观是十分重要的。

(三)欣赏艺术作品时,应注意点面结合

任何艺术作品在反映现实生活时,都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在关键之处、重点表现及点睛之笔。如散文中的“文眼”,戏剧的冲突或高潮,雕塑中人像的表情及眼神,绘画中的重心、黄金分割点,相声中的“包袱”,小说中的情节主线和典型人物等,这些是艺术作品中的关键部分,对塑造形象、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突出主题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艺术欣赏中应重点分析和深入把握的内容。

另一方面,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将社会生活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来加以反映的。因此,欣赏艺术作品时,在注意把握重点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分析其总体结构,把握其整体风貌,注意将重点、关键内容放到作品整体构架和背景中去考察,这样才能领略艺术作品所赐予人们完整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