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49442600000003

第3章 角色概述(2)

二、角色集

(一)角色集的含义

在实际的社会生活舞台上,角色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不是只扮演一种角色,而是总要扮演多种角色。

同时,他所扮演的多种角色又总是与更多的社会角色相联系。这样,每个人都是一个角色的综合体或复合体。学者们把这种社会现象称之为角色集、角色丛、角色群、角色组。所谓角色集,是指个人在某一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所形成的各种角色关系的总和。因此,角色集所显示的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角色,并把某一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的人同其他各种不同的人联系起来。

角色集包括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多种角色集于一个人身上,这主要强调的是一个人内部的关系。例如,一个青年,在家庭里,对他父母来说他是儿子,对他姐姐来说他是弟弟;在工厂里,他是工人、共青团员、工会会员、先进工作者。因此,这个青年同时具有几种角色。另一种情况是一组相互依存的角色,这主要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在前面提到的这位青年在工厂里要同老师傅、车间主任、共青团书记和委员、工会小组长以及工厂后勤人员等各种角色进行交往与互动,与他进行接触交往的个体就是他的角色伴侣。与角色伴侣形成的良好人际关系,就是角色关系。可见,角色集的概念,暗示着角色的多重性或多元性。

(二)角色集的成因

角色之所以具有多重性或多元性,就在于任何个人都有多重的社会地位、多种的社会行为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台湾社会学家徐震、林万亿认为,社会工作者角色不是单一的,而是由一组完成社会工作目标所需要的行为期待所组成的,这组角色包括图1‐2所列表诸项。

从图1‐2中可知,角色的多重性或多元性,是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体现了人们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同时,应当看到,角色的多重性或多元性,同角色扮演者所处的特定情境有着密切关系。事实上,在特定情境中,这些角色彼此相互联系,集于一个个体。例如,一个个体可能同时扮演父亲、律师、儿子三个角色。相对于他所养之子,他扮演父亲的角色;相对于他自己的父亲,他扮演着儿子的角色;相对于原告或被告,他扮演着律师的角色。父亲、儿子、律师这些角色是相互关联的,他们在特定情境中是集于一体的。因此,认清角色集以及它的这一特性,对于我们自觉地处理角色关系,履行角色的权利与义务,是很有必要的。

三、角色的特征及其本质

(一)角色的特征

角色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客观性

角色的客观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角色的产生和存在是客观的。任何一种社会角色的产生和存在,都是一种社会文化历史积淀的结果,是社会生产和生活发展需要的结果。事实上,一定的社会需要,总是要由一定的社会角色及其活动来满足。人们既不能主观随意地制造本来就不存在的某种角色,也不能主观随意地抹杀本来就客观存在的某种角色。二是指角色的本质及其在社会活动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也是客观的。这就要人们客观地对待和学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扮演好每个角色,履行特定的权利和义务。

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承担某个角色。三是指角色扮演的舞台也是客观的。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家庭是一个小舞台,我们每个人都在大小舞台上扮演着一个、两个甚至更多个角色。我们扮演的角色不以自己的意愿和意志所左右,它要求我们要适应整个大小剧情的变化,包括思想、观点和行为。

2.职能性

有的学者认为,角色是指个人在团体中所扮演的职务。从这个意义上说,角色乃是社会对个人职能的划分。角色的职能性,表明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在人际交往中的身份。所有的角色都不是个人主观认定的,而是社会客观赋予的。不同的角色就有其不同的职能性。

例如,一个服务员,必须具有热情、耐心、细致的服务态度,掌握一套熟练的服务技能以及丰富的业务知识。服务员的角色有别于汽车司机的角色,这是由双方不同的职能性所促成的。由于角色具有职能性,所以它具体体现在一定社会位置上个人的存在,具体体现个人一定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内容。因此,角色的职能性是确定个人存在的重要标志。

3.扮演性

角色的扮演性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角色扮演的认知,即指个人要明确学习扮演与其地位有关的角色的意义、效能、情境、清晰度等。

(2)角色扮演的方式,即指个人实际扮演一个角色的方式。例如,一个医生,在病房里表现出令人宽心的举止和发号施令的态度等。

(3)角色扮演的技巧,即指个人有能力观察不同类型的角色期望,并根据自己的能力强弱,选择角色扮演的技巧,以实现角色期望。

4.社会性

角色,就其本质而言,是社会性的。这是因为,任何一个角色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按照社会、群体和他人的期待扮演一定的角色,并且根据他们对自己角色的概念以及对他人角色的概念的理解而调节自己的行为。不言而喻,调节自己行为的目的,不是为了顺从他人,而是考虑到社会、群体和他人的期待。可以这么说,人们一点也不能离开角色的社会性去认识角色的本质。

5.多重性

每个人在社会系统中不可避免地处于多种地位之中,每一种地位又都有一个与之相关的角色。因此,每个人扮演的角色,绝不止一种角色,而是许多角色。如前所述,每个人都是一个多种角色的统一体或复合体。社会学称这种现象为复式角色。例如,一个社会工作者可能担当多种角色,即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管理者、沟通者、研究者、协调者、资源获取者、政策执行者等。

6.相对固定性

社会角色通过社会位置具体表现出来。所谓社会位置,是指在团体结构或社会关系中的某种地位。每个角色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其对应的角色位置。当个人进入某一位置后,其行为举止就要受社会、团体对此角色预先安排的规矩、准绳所制约。因而,角色位置就呈现出相对固定性。这种角色位置的相对固定性,犹如电影院里的座位,你应该凭票对号入座,而不能坐到其他位置上,至于你在自己的座位上怎样坐,那是你个人的事。

7.更替性

由于社会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许多人在扮演角色时并不总是固定在某种社会结构、位置上,而是随时在更替自己的角色。彼得·L·伯杰说:“生活在现代社会意味着生活在一个万花筒的中心,角色随时在变。”例如,一些退休人员开始了“第二生涯”,积极扮演新的角色,而不愿从生活的舞台上默默消失。

8.复杂性

由于每个人在个性特点、文化素养、生活阅历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各不相同,所以他们扮演的角色就会呈现出复杂性的特点。例如,有的扮演父亲角色或母亲角色,他们对子女的爱有多种,实施情况也有多种。

诸如溺爱型、放任型、理智型、教育型、混合型(即溺爱偶或加些教育)等,这些足以说明有些人扮演父亲角色或母亲角色的复杂性。

的确如此,家,就像冬夜里守候游子的一盏窗灯,父母对子女的拳拳爱心更让人温暖。但是,爱是一门需要学习和培养的艺术,殊不知一些不经意的疏漏,可能让家成为孩子的伤“心”之地。丁启文先生说得好:“‘成功者’的童年,与‘失败者’的童年,那差别,大多来自不同的家庭效应。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希望家长能够战胜自己身上的一点什么。”

(二)角色的本质

角色的特征,决定了角色的本质。社会关系像是一张网,而个人是网中的一个结点,每一个结点就是一个角色。一个人在社会中从事的职业、活动愈广,发生的社会关系愈多,其社会身份、地位也愈多。个人角色的复杂性充分表明,现实生活中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具有由社会关系决定的各种身份、位置。一定的角色,表示了个人的具体社会存在形式,同时也意味着一套由社会具体状况决定,并被公众认可的行为模式。显然,角色的特征将个人社会身份、地位决定的行为固定化、拟剧化。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角色,是对个体、群体、社会交互作用的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多变性,决定了角色扮演的艰巨性。因此,从本质上说,角色概念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对社会关系的反映,是对个体、群体和社会交互作用的反映。而这些反映又必然受社会的生产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的制约。同时,角色的产生是一定社会文化历史积淀的结果。

四、角色的类型

人们实际存在的社会位置,交互行为和相互关系是多种多样的,由此产生的社会角色也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使处于同一社会地位上的个体要同时扮演不同的角色。为了把握各种不同的角色,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用不同的标准对它进行分类,划分出不同的角色类型。下面择其要者作些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