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今日美国:痛与变革
49447200000001

第1章 序

维杭是一位资深报人,旅美华人作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是中国某报的副主编,之后留学美国,获取新闻写作学位后即在美国华文媒体《侨报》从编辑、记者直至如今的新闻部主任。许是因为类似的写作经历,居美时,每见他的作品都争先抢读;这些年在两岸游走中还是心系他的写作。

所以如此,自出自他的人格魅力——因为读文即读人;但阅读兴趣的根本还是来自作品本身。

报人自有报人的特质:敏捷的眼睛,快速的思考,准确的书写。维杭不同于一般报人的是:眼睛须臾不辍地盯着美国社会的大动向大变化小细节,思维冷峻地梳理着昨天的积淀,今日的现状,明天的走向,笔下流动的是美国与今日“地球村”特别是中国的比较、关联与此消彼长的态势。

《今日美国:痛与变革》一书是他写作风格的延续,更给他惯常的风格频添了一抹诱人的风采。近十年来,美国连遭“9·11”恐怖袭击、金融风暴、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损耗与拖延、以及次贷危机的连锁反应……真的经历并正在经历着“地狱十年”的熬煎。无论美国还是别人,谁不想知道今日美国的样貌?别急,只要你看看本书的目录如“变革与挑战”、“白宫内外情”、“花旗国传真”、“梦想与现实”……即可窥见美国之一斑。它鲜明生动又条分缕析地告诉你,这位高举“变革”大旗登上第44届美国总统宝座的奥巴马尽管仍是激情不减,可他变革的途程却是阻难重重。善于梦想又敢于梦想的美国人将今日视作“重塑梦想创造奇迹的时代”,可要“复兴美国”的确还有一段“艰难历程”。然而奥巴马和他领导的美国人民并未却步,他们敢于并善于承认现实正视现实,“危机难以测量但更难以测量的是其对美国人国家自信的侵蚀”,他们“可以肯定的是,轻歌曼舞的时代,保护狭隘利益的时代以及对艰难决定犹豫不决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必须跌倒后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重新开始工作,重塑美国”。这不是空喊,这是必胜的信念,因为“我们赖以走向成功的价值观从未改变——诚实、勤勉、勇敢、公正、宽容、好学、忠贞和爱国。”这些话语中未免没有善于演说的奥巴马的激情鼓动,但对照美国历届有为总统的演说和作为成就,又不能不说处处洋溢着美国社会文化的特殊性格。作者不光在书中写了主流的“大江东去”,为了全面书写今日美国,也是不失美国社会文化的特色,他还细致抒情地写了美国的“小桥流水”,如搬入白宫的“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已成为引领时尚潮流的第一人,她的“优雅时尚、超凡脱俗的魅力,连最挑剔的时尚界人士也心悦诚服”,“她在各种责任之间找到了平衡,她懂得将两个孩子放在首要位置”,将自己定位于做好美国的“第一母亲”,用更多的时间关注儿童的教育和发展,不使自己卷入白宫的政治事务中,为此,她在白宫南草坪划出一块1100平米英尺的地盘辟作菜园,亲自带领当地一群小学生翻地种菜养蜂,用以倡导自食其力和健康的生活。通过这些书写,我们自可看到美国的今日状态、行动和信心。不肯承认错误和挫折的民族走不出自陷的泥泞,只有头脑清醒激情澎湃的民族才能到达辉煌的彼岸,这就是作者的价值取向和审美依归。

作为作家的维杭,他的写作绝不满足于美国社会的平面叙说和描写,而是往往透过它观察到的生活现象,进行纵向的追寻横向的比较哲学的思辨,非要追根溯源直到探寻出历史文化的渊源不可。如写美国与多元族裔社会现象种种,当他写到2009年7月10日加州两院双双通过并由加州州长阿诺·施瓦辛格签字,在华裔加州众议员方文忠提出的“要求州政府对19世纪和20世纪在美华裔移民遭到不平等歧视待遇作出正式道歉”事件时,作者不禁欢呼“壮哉,华裔要求美国道歉第一案正承载起历史的重托与今天的希望!”文章如果到此为止,充其量不过是一篇社会新闻报道,作者自不甘于此,他笔锋一转,愤然又戚然地追溯到1882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的“排华法案”的来龙去脉及至60年间的斑斑血泪;当写到“梦想与现实”时,他不光写了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梦想与追求的路径和精神,而且幽幽叹道:“肤色的、口音的、习惯的、职业的、地域的、文化的……歧视不甚枚举”,他们“总能如幽灵般横行霸道,让人有透不过气之感”。就是在这种歧视中,二百多年来,居美少数族裔不知付出多少屈辱和鲜血!而这是与美国《独立宣言》中宣称的“人人生而平等”的立国精神大相径庭的,好在美国精英和美国人民敢于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他们始于1943年废除了那荒谬的“排华法案”,并将马丁路德金被暗杀的日子以法律形式定为“马丁路德金纪念日”。这已经超出了新闻事件的报道与书写,而是对美国历史、制度、弥漫于每个角落的精神文化的辨析和拷问、叹息与认可。

作家的作品大抵由社会主流话语和个人身份话语汇集而成。这在维杭的作品中尤为突出,从出生到青年时期,他植根于中国文化、中国土壤,之后多年他浸洇于美国文化拼搏于美国主流社会,这就决定了他的观察和话语总是由此及彼由彼及此,浮面看来,这横跨两栖的视角似乎没有确定的“立足点”,但当历史走到今天,当地球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的时候,这样的观察与思考才不致封闭。

不致偏狭不致大惊小怪强加于人,也才有了人类的关怀和普世价值。你看,对美国历史的衍革,社会制度和社会现象的尤长顽劣,他都不设定任何政治立场,只凭自己的观察、体验、比较、学养分析考订;对美国的精神文化及至习俗礼仪如:《笑话人生》、《文化偶像摭谈》、《彩虹旗下的另类文化》、《“枪文化”导演杀戮荒诞剧》、《东西捐献文化的差异》、《华人的“乐透”情结》、《豪门艳女坐牢记》等,他更是娓娓道来、原汁原味地书于纸上,供读者品尝辨析、鉴赏甄识。

这是一部对美国社会历史、文化习俗深度观察辨析的书,是一部激情与冷思交相辉映的书,更是一部中美文化相互比较融通的好书。在此书出版之际,我愿以我的祝贺和浅见献于读者、编者、作者。

李硕儒201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