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今日美国:痛与变革
49447200000010

第10章 跨文化的种族融合

把奥巴马笼统地称为美国首位黑人(非洲裔)总统其实并不精确,严格地讲,他是一位混血儿(父亲是黑人,母亲是白人),其移民、家族背景相当复杂,兄弟姐妹、姑表姨表一大堆,遍布几大洲,其中一位弟弟还在中国深圳当义工。奥巴马曾形容自己家庭成员好比是“小型联合国”。他自幼受外祖母、母亲的抚养栽培,就读夏威夷最好的学校,胸怀大志,熟读开国先贤立下的《独立宣言》并能背诵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练就了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辩才无碍的演说本事,后来毕业于哈佛大学,在律师楼实习遇上了现在的妻子米歇尔。由伊利诺伊州发端,他的参政之路就如梦幻般令人惊讶,由八年州参议员,进而以不到四年资历的联邦参议员之质所向披靡长驱直入进军白宫,举世震惊新美国传奇诞生之际,一个新美国时代也随之降临。

奥巴马时代的美国,在变革的旗号与应对实质性挑战的同时,多元化大熔炉的特色更将发挥得淋漓尽致。简单以“白人”和“非白人”来区分族裔的岁月行将逝去,代之以族裔的多重性丰富性将被凸显,少数族裔乃至混血儿等“弱势群体”的地位将难以被继续打压,甚至2010年的人口普查都会对族裔区分作出更符合情理的界限与选项。

《华盛顿邮报》早就对族裔称谓有过质疑的声音,文章称奥巴马“不是黑人,他也是半个白人”。并且指出我们称当选总统是黑人——他也以为自己是黑人——因为我们使用的是“过时的语言和逻辑”。

经历了300多年的苦难历史后,我们仍死守陈旧的种族主义法则:只要有黑人血统就是黑人。50%等于100%。不存在半黑半白的人。

事实上,奥巴马是美国首位跨种族、跨文化的总统。他不仅仅代表着非洲裔美国人的成就,也堪称弱势群体分子目标坚定个人奋斗不懈而成功的典范。他是种族之间的桥梁;是宽容的生动象征;他被多数美国选民选择为国家元首,标志着荒谬的种族划分应该废止。也令人反省肤色是一个不可靠的标志,一个欺骗性的包装形式,也是不可靠的种族划分标签。奥巴马的当选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一族裔的胜利,却可以说是承载了大熔炉迄今最大的蜕变,至少是打破纯白人一统中枢君临天下的格局,当然也寄托了所有有色人种弱势群体融入主流的希望。

跨文化的种族融合一直在无声无息地展开着,也必将在未来有声有色地继续着。

包括大华府地区中华会馆和黄氏武馆在内的近百个社团机构组成的各族裔社区阶层队伍,使1月20日庆祝奥巴马就职的大游行呈现超越往常的多元化大派对色彩。奥巴马组阁延揽的不同族裔精英人才,也让人们在多元化背景下看到了更多问政参政的机会与前景。

据《大观》杂志披露奥巴马上任前夕给两个尚未成年女儿的公开信,展现了奥巴马决定竞选总统的心路历程。在这封洋溢着父爱的感性的信里,奥巴马体认到,“如果我不能确保你们此生能够拥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实现的一切机会,我自己的生命也没多大价值。总而言之,我的女儿,这就是我竞选总统的原因:我要让你们俩和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我想要给他们的东西。”“我也要大家向自己的人际界限挑战,跨越使我们看不到对方长处的种族、地域、性别和宗教樊篱。”

让美国的所有孩子所有人都能够实现梦想,拥有自由平等的生活,在跨文化的种族融合大熔炉里和睦相处,消弭一切歧视,生命不息,创造不止,这也是美国人对奥巴马时代的期待之一。

(1/23/2009)